接上篇;
四. 关于感情和相处
“阿朱就是阿朱,四海列国,千秋万载,就只一个阿朱,岂是一千个,一万个汉人美女所能替代得了的?”这是天神级大英雄乔峰的爱情观。
到了大英雄郭靖那里,也要在华筝和黄蓉之间纠结与迟疑,最后来遵从内心所向。而杨过则是这世上只有姑姑待我最好,就是要和姑姑在一起。
其实他骨子里和他老爸杨康应该是一样的-风流成性,所以在成为神雕大侠的路上“一遇杨过误终身”,最典型的莫过于小郭襄,硬生生地被逼成了一代宗师郭女侠…
有个性地姑娘千万不要在年轻地时候遇到太卓越地男人,否则…
到了《倚天》中,张无忌这样的人,便是“四美俱”不知何从选择?
是9岁那年在汉水河边遇到,喂自己饭吃的汉水姑娘周芷若?还是少年时咬在姑娘的手上也在心里的殷离?
是冤家路窄而又情深义重以心相许的赵敏?还是同甘共苦生死之交的小昭?
如果不是情节的推进,无忌哥哥真不知道怎么选?可偏偏老爷子后来又把小说结局改了,变成了一个开放的结局…他要给赵敏画眉,结果传来了芷若的声音(芷若这个名字起得真好,可有文化了)
到最后一部《鹿鼎记》,老爷子干脆给韦爵爷配了7个老婆,这样一个油嘴滑舌的人…
为什么男主越写越不靠谱呢?女人越写越多...
看起来是一个价值观和选择的问题。但其实是一个遇见和人性的问题。
也许老爷子认为,这个世界上美好的事物不多,美好的人也不多,一旦他们遇到,就会有千回百转,爱恨情仇。大家都想和美好的人在一起,总觉得这样可以成为更好的自己。
阿紫对于乔峰是这样,郭襄对于杨过是这样,现实生活中,和众多姑娘幻想彭于晏是自己老公这样的情感是一样的(也有可能因为帅)。
有的人遇见了,所以如愿以偿,有的人没有遇到,将就了,她们后半生要不是抱怨遗憾;就是东张西望。
不将就的,不是在一直在寻找的路上,就是心生绝望,然后心生不屑,以高傲的姿态来获取一点优越感慰藉一下孤单的身影。
他在神仙姐姐(自己意淫出来的一个名称)雕像前,磕了一千个头,从此神仙姐姐成为他心中的神。我不知道这和现代社会的男神女神的意思是不是一样。
自从在苏州看到了王姑娘以后,便从此神魂跌倒,可偏偏人家王姑娘对表哥死心塌地。金庸写段誉的“痴”,一直写到小说最后,可后来(30年后)金庸又把结局给改了,段誉娶了木婉清和钟灵做了妃子,王姑娘还是回到了慕容复的身边。
也许老爷子后来看透了?
其实不是,是他想通了,还是要符合人物设定的性格逻辑走的,或者要符合整个小说的立意。段誉追王语嫣追到小说都快结束了,她没有半点意思,一掉到井里就和段郎好上了?刚才上面还和表哥表白的...这不太符合情理。
总观全书王姑娘除了长得美之外,是否还有其他动人之处?应该是没有,她是一个典型的美丽不可爱的女人。在我眼里可能她是个绿茶婊。
如果说美,其实,山洞里的神仙姐姐,王夫人,王语嫣以及西夏公主(虚竹的老婆)四个人长得是一样的,“四人一面”的故事其实只不过想要告诉众人“众生无相”罢了。
段誉爱的哪里是王姑娘,而是那山洞里的神仙姐姐,只不过将神仙姐姐的美好都赋予在王姑娘的身上罢了,待到他幡然醒悟,才知一切只为虚幻。
有时候爱的也许并不是那个人,只是因为千丝万缕的关系将心中臆想的美好赋予在那个人身上而已,最后爱上了那些臆想罢了。(文艺青年尤其要注意,轻一点叫花痴,重一点叫我执)
这是佛家的言论和哲学,是唯心的一种认知,是从不变的角度去讲。如果用唯物辩证法来看,从变得角度那有不一样,因为人是阶段里的人,会变的。
人,年轻的时候容易幻想,因为浪漫,所以经常悟不透而我执,待到了一定的年岁,才会发现,真的情感在岁月里,在品性里,在相知相惜里。比如:
双儿喜欢小宝,是因为他们青梅竹马,同病相怜,她非常了解韦小宝虽然油嘴滑舌,喜欢赌钱,但却不是一个坏人,内心是善良的。
而阿珂和方怡开始却恨他要命,都瞧不上他,觉得他无耻下流,长得也不帅,和他们的师兄和郑公子相比差远了,但待到过尽千山万水,曲折无数,才发现小宝的良心所在,又接纳了小宝。
所以没有经历的爱情也就谈不上什么爱情,只是我们戴了爱情的高帽子。但现实生活中很难有这样的际遇和经历,从而变成了条件匹配说适合的笑话。
两个人之间永远是相互教化和成长的,因为日子很长,要一起走过的路也很长。没有诚意,没有耐心,一切都不要去谈。
除了这些主角有光环之外,我们可以看看配角:胡一刀和他老婆,张翠山和殷素素,周伯通和瑛姑,包括纪晓芙和杨逍…都是极为纯粹的人,不管结局如何,他们都拥有过一种美满的情感状态。而这种状态是很多人一生都无法拥有的。
遇见是时间点的一个触发词。
人性其实还是人的品质。这将决定后面故事的情节和发展。老是说自己没遇见“好”的人,或者遇到了N个,老是诉苦说怎么自己就是遇不到“对的”呢?其实这样的人也不是什么好货色。要不审美有问题,要不品质有问题。
五. 关于成长与生命
金庸写三部曲(《射雕》《神雕》《倚天》)很有意思,不仅仅想告诉我们故事的关联,也想告诉我们,长江前浪推后浪,江山代有才人出;
每一个时代的江湖都是不一样的,每一代人的故事都是不一样的,唯一一样的是都是他们年轻时候关于成长的故事。
不由想起茨威格的一句话,我们每个人都是注定扎根前半生的,即使后半生充满了那么多令人难忘的回忆。
郭靖黄蓉那个时代,是全真七子,江南七怪,是东邪西毒南帝北丐王重阳的故事,有他们自己的恩怨情仇和侠骨丹心。
杨过小龙女的时代,郭靖黄蓉已经成了配角,他们都已经老去,是下一代人的故事,年轻一辈中,耶律齐,郭芙,郭襄,程英,陆无双,大小武,甚至是李莫愁都属于晚辈…
在《神雕》结束的时候,12岁的张三丰被觉远带在身边,在华山碰到了16岁的郭襄,两孩子还打打闹闹,而到了《倚天》开篇,这时候的张三丰已经90岁高龄,讲的是他孙子辈张无忌的故事。
宋朝已经灭亡,元朝也即将灭亡,这里面又是多少的沧海桑田…开篇还是觉远挑着他和郭襄离开少林寺,教他们九阳神功的时候,这一去就是80多年…
一代人成长以后,他们便退出了江湖,江湖上从此只有他们的传说,比如《笑傲》里,令狐冲听说风清扬一样,比如灭绝师太讲当年的倚天剑由来一样…当然还有她年轻时对杨逍的恨以及对她师兄孤鸿子的情...
当80后开始登上历史的舞台,历史的主流到底是什么?
我记得多年前,中央电视台王利芬做了一期节目,就谈80现象,里面李想和一个博士还当场掰齿起来,一个看不上一个;大家都在点评80后...
现在呢,80后在2020年将直接进入四十不惑之年,再过几年,又是后一个时代的人在这个舞台中央,如何在时代的更迭里,在潮起潮落中,做自己,也许才是最好的姿态。
既不倚老卖老,也不年少轻狂,有的只是本分和担当。
80后老了,80后似乎老得有些不甘心,但又似乎有些无奈。总是慨叹于时光的匆匆,却在麻木的随大流中忘记了要做什么。
我们变得世俗,世故,拿着圆滑处事当作生活智慧而得意洋洋,却忘记了在大时代里自己不过是个小人物罢了,忘记了去记录时光里故事的勇气。
80后也许还没有看透生活,你看:
段誉是求不得(为美人),慕容复也是求不得(为权力),段延庆还是求不得(为名分);
这些不就是我们生命中那些峰回路转的片段和经历吗?
你再看:
令狐冲是超脱的,冲虚是狡猾的,岳不群是虚伪的,任我行是野心的,其实东方不败是最深情的;
张无忌是无奈的,赵敏是有心的,周芷若是刻意的,灭绝是迂腐的,其实小昭是最合适的。
王语嫣那样的姑娘看上去人畜无害,其实是个绿茶,说情义,比不上阿碧;木婉清的性格也许和名字相去甚远,但对于感情却是深情专一的很,和她妈一个样,康敏那样的女人是最毒妇人心的代表,但现实中为了上位不折手段的还在少数?
李莫愁是个怨妇,在我看来,她对于男人和爱情的看法,和夜总会姑娘对于男人的绝望戏谑没两样,公孙绿萼那样的姑娘没有见识,但心地善良得很,如果遇错人,那一生都在悔恨伤心之中...
这些不就是我们在江湖上看到的形形色色的众生相吗?
成熟,我一直觉得是一个不成熟的词汇。
大家喜欢拿成熟比喻一个状态来满足自己的安全感和趋向,成熟不是老成持重,不是假惺惺地装深沉,说点冠冕堂皇,装腔作势的空话,这才是真幼稚。
真正的成熟,是对于当下的敏感度和强大判断力,是逐渐开启上帝视角看自己的过程。如果我是旁观者,看到现在的我的处境,我会如何做?如果我是小说中的某个人物,我会像他一样吗?
前几天在书店,一个朋友点着鹿鼎记三个字,让我解释一下,我说了一些,他说99%的人都不懂,你懂这个。我说《鹿鼎记》是金庸最接近严肃文学的作品。
其实,看武侠也好,看小说也罢,还是其他的文学作品。都是让我们自己有所体悟,更好地活在这个世界罢了。让我们有点意思,有点意义,不至于那样的功利,无趣,干巴巴。
不管时代如何变,众生如何变,有一点是不变的:
只是活在别人眼里而没有活进自己心里的人,是永远不能体会到幸福和快乐的。
这一点,
韦爵爷看透了,从此扬州街上又多了一个妓院…
令狐冲看透了,从此江湖之远一首《笑傲江湖》…
杨过看透了,所以最后带着雕和小龙女下山而去…
写罢此文,我曾对一人说,“犹如在一个小酒馆和另一个自己,把盏诉怀,低吟浅醉,然后各自退去...”
其时,明月在天,清风吹叶,听着树巅寒鸦的叫声,望着远去的背影,郭襄再也忍不住,泪珠夺框而出…
18年12月 于天津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