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珍 红井颂——红都行吟(系列之二)

文摘   2024-10-17 03:09   山东  
 

点击上方蓝字“凤凰城文学

           一键关注

无论是风里,还是在雨里,我都在这里守候着你~



红井颂

——红都行吟(系列之二)

作者:陈珍

本期责任编辑:


图文版式/茉莉 校对/周花


 


朦朦胧胧记得九岁那年,我上小学二年级,三册语文教科书有一篇课文写毛主席给人民打井的故事:清清楚楚记得有一篇课文是“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当初以至现在都非常喜欢这篇课文,几十年了仍然耳熟能详。今天聆听解说员解说,才知道这篇文章的原名并不是《吃水不忘挖井人》,而叫《保卫红井》:文章是由1958年前后担任解放军日报的福建记者组组长张荣杰写的。最初收入《初级小学国语课本》第三册1952年2月的版本里,秋季始业用。课文插图的作者是当代著名画家美术家教育家蒋德舜。
是年五月的第一个早晨,我们全家自驾来到了红都瑞金,第一个景点法定是“红井”。红井水量充足,水质清澈甘甜。趴在井口向下望上一望,一丈来深的水面仿佛一面镜子,照见那段峥嵘岁月里关于信仰与梦想的故事。在井的旁边,矗立着一块纪念碑,上面刻着那行亲切熟悉的字样,令我一下子对当年小学课本上的那幅插图记忆犹新,历历如在目前,此刻仿佛故友重逢。
这口有着91年光辉历史的老井旁围满了游人。井水水位依然很高,解说员徒手拉绳就能毫不费力地打上来满满一柳条斗子的水,游人们欢呼着,纷纷拿起手中的竹勺舀水喝。在游人们的嬉笑声中,我也猛灌了一竹勺——凛冽甘甜,沁人心脾:终于喝到“红井”的水了!我幸福地好久才呼吸了一次。其实,每个新中国的公民都是喝着毛主席打出的“幸福水”,过上幸福生活的。
解说员的一个故事被我用视屏语音转换成文字复制粘贴如下:有一天,天刚朦朦亮,早早起来挑塘水的人们,看见有两个人影在村头走来走去。一个拿着锄头,一个拿着锹,这里锄锄,那里铲铲。谁这么早起来干什么呢?走前一看,原来是毛主席和他的警卫员。挑水的乡亲问:“毛主席,你这是干什么?”毛主席说:“找水源、挖井。”说完,便和警卫员在一块长满油草的地方铲开地皮挖了起来。挖到约有两三尺深,毛主席抓起一把泥土在手里捏了捏,对警卫员说:“行,井位就定在这里,你去叫人来挖。”于是毛主席挖井的事,立即传遍了全村,众人都自动地找着锄头铁锹,齐聚到村头和毛主席一道挖井。毛主席一边和大家挖井,一边对乡亲们说:“这几天忙,没功夫找大家商量打井的事,今天有半天空,我先替大家找个有水源的地方,定个位,破个土。我知道,你们信风水,怕得罪旱龙王,我不怕,如果旱龙王怪罪下来,让他来找我算账好了!”逗得大家都笑了。大家说说笑笑,不到一天功夫,一口井便挖成了。
从此,沙洲坝的乡亲们喝上了井水,结束了祖祖辈辈挑塘水喝的历史。因为井是红军来了以后毛主席亲自领头挖的,所以乡亲们给这井起了个名字叫“红井”。“红井”边总是层出不穷地围着很多参观者,他们中大多数是读过课文《吃水不忘挖井人》的成年人,当然还有即将要学习这篇课文的儿童。“红井”给了今天的青年人找到了一把读懂苏区精神的钥匙。
喝一口红井的水,饮水思源。探访瑞金红井:历史的深井革命的源泉;红军的血脉,后代斯人心灵的朝圣地。
传说黄帝教导人类打井,教导人类远离河流去开发大自然;当年毛主席带领红军为沙洲坝村挖井取水,不也是为新中国开发出幸福源泉吗!我想着,我便骄傲、自豪着,作为新中国的子民。
 



文章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作者简介

陈珍, 内蒙古四子王旗人。教师,内蒙作协会员。诗歌、小说、散文散见于多家报刊和网络平台,并多次受奖。新华出版社出版散文集《居深村赋》。《压寨夫人手记》是他新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


 


 欢迎光临

凤凰城文学

长按扫码和我做朋友

征稿要求

小说、诗歌、散文等作品均可,须积极向上,弘扬主旋律,不涉及政治和宗教问题。诗歌(组诗):不超过50行,其中,古体诗词须注意格律平仄,不合要求者不予刊发散文、小说一般不超过5000字。必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欢迎自带插图和配乐。

凡投稿作品,《凤凰城文学》均有权酌情进行局部修改。

投稿方式

稿件请用word附件形式发至fhcwenxue@163.com,并附作者简介和照片。稿件如果留用,七日内回复,七日内不回复,请另投。请加主编微信fhcwenxue001,方便联系用稿和其他事宜。

关于用稿

  1.根据作者个人意愿在文章内贴入作者本人的微信“赞赏码”,所得赞赏全部直接汇入作者本人的微信钱包,平台不提取一分钱。

  2.平台会继续以《凤凰城文学》作者的名义,把发表在平台的优秀文章推荐给纸刊或官方媒体,比如《凤鸣》、《东津文艺》、《学习强国》等。


喜欢这篇文章请点在看

凤凰城文学
缘聚芳草地,情系凤凰城。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