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我心中永远闪亮的坐标

文化   2025-02-06 00:00   辽宁  


    沐浴着明媚的阳光,走在熟悉的小巷,我的心中笼罩在深深的思念之中。仿佛小巷的每一个角落都有父亲的影子,让我无法抑制那深深的怀念。我的父亲是内蒙古骑兵部队的一名老战士、战斗英雄。内蒙古骑兵部队是一支以蒙古族为主的英雄部队。在解放战争中,他们听党指挥,冒着火硝烟和枪林弹雨,勇往直前,敢于冲锋陷阵,不怕流血牺牲,英勇杀敌,为解放战争的胜利立下赫赫战功,为内蒙古乃至全国的解放骑兵作出了独特的贡献。父亲作为其中的一员,他是信念坚定的战士。在解放战争中,他战斗大功一次二等功一次,四次受到嘉奖,荣获内蒙古三等战斗英雄称号1950年9月父亲光荣地出席了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召开的首届“全国战斗英雄代表会议和全国工农兵劳动模范代表会议”,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10月1日,父亲又参加了国庆一周年天安门广场阅仪式,接受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检阅。

    在和平年代,他投身社会主义建设,继续彰显英雄本色,多次获得生产模范立学习三等功、两次荣获师团级模范共产党员称号,受到过内蒙公安厅和自治区政府的表彰。父亲的英雄故事,不仅是内蒙古骑兵的荣耀,也是我心中永远闪亮的坐标。

    我的父亲叫宝山,蒙古族,1930年10月,出生于内蒙古哲里木盟(今通辽市)科左后旗乌兰敖道苏木少海吐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父亲的童年很苦,八岁时爷爷去世,九岁时奶奶也撒手人寰。幼失怙恃的父亲成了孤儿,初有一个表哥收留了他。但时间不长,父亲刚刚有个安身之处,表哥被日本人抓去当劳工。这一去,表哥就再也没有回来生死不明这时,无家可归的父亲就像一片飘零的树叶,无依无靠,无处安身。情出无奈,为了活命,九岁的父亲就阿古拉苏木保格吐屯给大地主额和当家奴,放猪、放牛、做家务伺候主人,挨打成了父亲的便饭”,受尽了人间的苦。

    日本投降后,国民党抢占东北,科左后旗很快就被国民党军占领了,人民仍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中国共产党十分关心蒙古族人民的解放事业。1946年底,中共辽吉省军区部队与东蒙人民自卫军骑兵一师、骑兵二师组成蒙汉联军,从兴安盟科右中旗的高力板一带开始南下返攻,连战连捷。1947年1月初,蒙汉联军收复了科左中旗西部重镇舍伯吐。2月27日,又收复开鲁。3月5日,辽吉部队又一度收复通辽。3月8日,阿思根率蒙骑一师的二团和二师的十五团解放了科左后旗政府所在地吉尔嘎朗镇。

    吉尔嘎朗镇收复后,人们欢欣鼓舞。4初的一天内蒙古骑兵二师十二团路过乌兰敖道苏木少海吐村,在地主家扛父亲得知消息后,非常高兴,坚决要求参加部队。团首长看到父亲身材瘦小、年龄也不大,部队生活艰苦、战斗频繁,怕他吃不消。父亲就求同在地主家扛活的嘎达苏老阿爸向部队首长求情。嘎达苏老阿爸亲自找到内蒙古骑兵二师十二团的政委赛胜阿,恳请部队收下这个苦命、却十分坚强的孤儿。赛胜阿政委看到父亲浓眉大眼、骨子里透露精灵的小伙子,心中也产生了几分的喜爱。他收留下父亲,并把父亲作为勤务兵带在身旁,给父亲讲革命的道理,进行革命的启蒙,介绍部队的生活怎样做一个合格的战士……父亲在赛胜阿政委身边近两个月,赛胜阿政委的言传身教下父亲进步很快。5月下旬,父亲下连队被编入骑兵二师十四连当战士。父亲成为内蒙古骑兵二师中的光荣一员,感到从未有过的温暖:官爱兵、兵爱官,官兵同心、战友情浓、兄弟。父亲这时他终于有了一个

    父亲入伍之时,正是哲里木盟人民争取解放的激战之际。东北我军队南下反攻,战斗一场接着一场。19475下旬,骑二师最后收复通辽打响了

    通辽的战略位置很重要,曾是哲里木盟政府和中共哲里木盟地委所在地。1946年10月22日被国民党军队攻占后,国民党派他的“王牌”军71军87师守卫通辽。收复通辽战斗是蒙骑二师组建以来一次以少胜多辉煌战例。当时,内蒙古骑兵11和和父亲所在的12团,两个团才500多人,驻守通辽的国民党军2000多人。二师是由哲里木盟5个蒙古族聚居旗的蒙古族青年组成,师、团、连的政治工作干部多是中共党员,打回老家,指战员士气很高。师首长分析:虽然敌众我寡,通辽周边被收复后,通辽守军已成惊弓之鸟,军心涣散,无战斗力。5月22日,在师首长在战前动员会上发出了“解放家乡、杀敌立功”的号召,指战员个个精神抖擞、纷纷表示杀敌立功的决心。骑兵1112团向通辽守军发起进攻时,正值国民党守军召开换防大会。枪声一响,国民党军登时乱成一团,抱头鼠窜,慌忙向城南门逃命。有马鞍子也顾不得备,骑上就跑有的两人争抢一匹马打起来。有几个敌人不知是吓蒙了、辨错了方向,还是马不由人,枪声一响,连人带马跑进了12团阵地,亲自把自己送上门来当俘虏,束手就擒。



   收复通辽,只击毙了几十个敌人,俘虏了40多人,是一次击溃战。二师首长决定乘胜追击。5月27日,二师在科左后旗的哈拉乌苏追到了逃敌。在这里,二师打了一个漂亮的歼灭战,一举歼来国民党军400多人。在这次战斗中,父亲还亲自参加了抓获国民党通辽县长兼通辽县保安团长田久安田久安化妆成普通士兵,企图蒙混过关。父亲和几位战友发现田久安的神态别样,贼溜溜的眼睛时刻想逃离,便向首长作了汇报。父亲的机智受到了师首长的表扬。在这次战斗中,战斗英雄包海龙一人俘敌13人,战斗英雄青虎一人俘敌36人。父亲倍受鼓舞,他暗下决心:向英雄学习。

    哈拉乌苏战斗刚刚结束,二师12团指战员征尘未洗即推进到科左后旗,去消灭最后一股盘踞在哲里木盟科左后旗南部的包善一、李华堂、苏和巴特尔国民党降队。十二团途经谢尔斯屯时,收降了白德全为首的国民党科左后旗保安队20多人,并得悉包善一等几股降队共约2000多人在额德淖尔一带活动。6月8日,在辽吉一分区部队的配合下,12团在额德淖尔把包善一这股敌人消灭,哲里木盟全境获得解放。

    哲里木盟全境解放后,蒙骑二师12团又打到外线,到阜、新立屯、黑山、北镇等地剿匪。父亲参加了一系列战斗,经受了战火的洗礼和考验。1947年12月中旬,父亲参加了泊尔金沟围歼战。泊尔金沟位于阜新县城东南部山区,山高林密,匪横行。12团配合阜新独立骑兵团发起围剿,经一天的战斗,完全肃清了该地区的土匪和地主武装。12团开进阜新、北镇、黑山地区后,打击敌人,捣毁其地方政权机构。同时,掩护我群众工作队,开展新区工作。12月底,父亲又参加了解放彰武战。在这次战斗中,12团在高山台方向担任封锁任务,有力地支援了主力部队作战。在此期间,根据阜新县政府的敌情报告和要求,为了消灭“老好”匪股,12团立即出动,出敌不意,利用夜间,冒着鹅毛大雪实施远距离奔袭,于1948年1月上旬的一天拂晓前,将“老好”股匪包围在铁匠沟,经一个多小时战斗,活捉匪首,将敌全歼,为该地区人民除了一害。

    1948年7月,在新民县二台子战斗前,12团为摸清敌情,派父亲与乌日古、图门仓、图门巴雅尔4人去侦察敌情。当时,正逢雨季,辽河水势很猛。战友乌日古过河时连人带马被河水冲走,不幸遇难。父亲面对生死、毫不畏惧,一个人过了河。跟在父亲后面的两名战友图门仓和图门巴雅尔因水急浪高,吓得战马连连后退、不敢过河。父亲一个人过河后,他冒着生命危险只身闯进敌人碉堡,俘虏了碉堡里的三名国民党军人,经审训摸清了敌人的准确情报,顺利的完成了侦查任务,为部队消灭敌人提供了重要情报,部队为父亲记大功一次。

    后来,父亲给我们讲述这段历史的时候常常深情地怀念他的战马。在泅渡辽河时,河水猛烈冲击使他几乎失去了知觉,幸好他的战马是个非常通人性的优秀蒙古马,它拼力顽强的把主人驮上河岸。当时,父亲已经处于昏迷状态,战马激烈抖身把他惊醒了。每当提到他的战马,父亲总是潸然泪下,并说战马是他的战友,他的战功有战马的一半。

    1948,父亲随部队又参加了阜新县青堆子、阿吉堡子、三家子伏击战,追剿苏和巴特尔匪部等一系列战斗。

    9月,父亲又随内蒙古骑兵二师参加辽沈决战。10月,在黑山阻击战中,父亲坚守阵地,打退敌人进攻,立下二等功,受到辽吉部队总部的表彰争夺长春大房身飞机场的那场战斗打得非常激烈的,父亲给我们讲:在那场战斗中,他乘马冲锋在最前面。突然,父亲感觉腿部一阵发热。这时他已经中弹负伤了,便从马上摔下来。他的战马跑出去一段路后,发现主人掉下去了,就又返回来在父亲身边转圈,不时发出咴咴的叫声,呼唤主人。父亲咬紧牙关爬起来,死死地抓住了缰绳,战马拖着他跑出了危险区域,战马停了下来,他才强忍剧疼上了马。父亲跟我们说:战马与主人平时训练的默契度,在危机时刻才能体现出来。子弹打穿了父亲膝盖的侧位,还好没有伤到股骨。排长让战士拿来一根细棍用布条缠住,让父亲坚持住,把纱布塞进伤口来回搓动,防止火药残留感染。后来,空军选飞行员时,团部推荐了父亲,但因膝盖负过重伤没能通过。

    19493,经额都贺喜格和铁宝两位同志的介绍,经受了战火考验的父亲光荣中国共产父亲是苦出身,与贫苦人有一种天然的联系。在部队,他十分重视军民关系,珍视民族团结。在汉人驻地,他和战友们一样,总是帮助汉族老乡担水、扫院,拉土抺房子……汉族老乡也帮骑兵战士遛马。父亲常说:“民族团结好,是我们战胜敌人的保证”,实际上是教育我们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中华各民族谁也离不开谁。同年7月,父亲被评为团部“爱民模范”。

    19507月,内蒙古军区首届英模代表大会上,父亲荣获三等战斗英雄称号。

    1959,父亲转业到地方工作。先后担任西乌旗沙如拉努图嘎公社、吉林郭勒公社副书记、查干淖尔公社特派员,期间被评为自治区“五好干部”。“文革”期间,父亲也受到迫害。1970年恢复工作,先后任东乌旗额和宝力格牧场书记、东乌旗五七干校书记、东乌旗道特淖尔公社书记、东乌旗呼热图公社书记、主任等职。

    当上领导干部后,父亲常说:当领导,就要为人民吃苦在前,不怕困难。1977年东乌珠穆沁旗遇到前所未有的大雪灾,平地一米多深积雪。为了保护牲畜不因冻饿而死,父亲不顾个人安危,深入牧区、陪着牧民赶着牛羊一路躲避风雪,从东乌旗走场游牧到阿鲁科尔沁旗境内,历时七个多月父亲没有回家,与牧民同吃同住,迎风雪、战严寒,保住了大量牧畜,得到了牧民的赞扬。在这次雪灾中,全盟牧畜损失严重,父亲任书记的呼热图是锡林郭勒盟保畜最好的公社,受到了上级的表扬。他一心为的先进事迹刊登在当年锡林郭勒日报,成为全盟学习的楷模。

    197912月,父亲任乌里雅斯太边防公路书记兼队长。边防公路护,事关国防安全。当兵出身的父亲深知身上担子的沉重。他带领单位职工参加边防公路修筑劳动,一直战斗在第一线。他和年轻人摽劲干。工友们说:宝书记,您年纪大了,身体也不好,少干点。父亲说:啥叫领导干部?领导干部就是领着干不干,就不是好干部。他深知:喊破嗓子不如干出样子的道理。父亲每天都扛着铁锹带领工友劳动修路和路面维护的工地上,直到1985离休为止,他几乎没有休息过一天。在他的带领下,乌里雅斯太边养队被评为自治区级先进单位。

    父亲离休后,一直低调生活,严格要求自己,从不向组织提任何要求。他常教导我们要为党的事业努力工作,不要借他的名望向组织提任何要求。回望走过的路,他深情怀念牺牲的战友。他对我们说:今天的好日子,是无数烈士用鲜血换来的,有的战友一件好衣服没穿过、一顿像样的饭也没吃到、还没有娶妻生子就牺牲了有的战友连名子都没有留下来你们不努力工作,都对不起烈士啊!父亲一直以自己的信仰教导自己的子他用自己的行动鞭策着自己的子他是一位好父亲,也是一位党的好干部。

    201069日,父亲因病医治无效,在东乌珠穆沁旗蒙医院去世,81。他的一生,平凡而又光荣,是子女们心中最可亲可爱可敬的人。

    父亲去世后,被葬在东乌珠穆沁旗烈士陵园,这是东乌珠穆沁旗给他的殊荣《内蒙古军史》《通辽市军事志》《科左后旗志》里都记录着他的事迹。父亲的英雄的故事,不仅是内蒙古骑兵的荣耀,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精神的宝贵财富。


作者简介

哈斯格日勒:内蒙古锡林郭勒乌里雅斯太边防公路养护中心。




顾     问:王明义
主      编:乔子良
本期编辑:曾   烟 
投稿邮箱:nmtlqzl@163.com
《西辽河史话》2024年第20 期

转自《西辽河史话



欢迎关注卓索图蒙古文化

ᠵᠤᠰᠤᠳᠤ ᠵᠢᠨ  ᠴᠢᠭᠤᠯᠭᠠᠨ 卓索图盟

      昔日的卓索图盟,包括喀喇沁三旗和土默特二旗,另附锡勒图库伦萨克、喀尔喀闲散多罗贝勒(也称唐古特喀尔喀旗,康熙元年即1662年由杭爱山来归,康熙四年即1665年封多罗贝勒)二部。前者是喇嘛旗,和后者共同游牧于土默特左翼旗境内,与土默特左旗同进出,故一般不单列。位于今辽宁省西部、河北省东北部、内蒙古自治区东南部。地域包括今辽宁省的阜新、北票、朝阳、喀左、凌源、建昌等市县,建平县南部地带;河北省的平泉;内蒙古的赤峰喀喇沁旗、宁城,通辽市库伦旗等市县。 
 据史书记载,清朝初年,朝廷为了制约和笼络蒙古民族,将蒙古地域划分为6盟、49旗。除了少数旗由满洲八旗领辖外,其他各旗均封遣蒙古札萨克掌管治理。各盟的盟长由清朝皇帝钦命。卓索图盟的盟长,皇上钦命家府在黑城子的土默特王兼任,盟址设在朝阳。 
 1931年版本《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记载,“卓索图盟”是内蒙古东四盟之一。唐奚主避暑宫所在,清亦筑避暑山庄于此。后建朝阳、承德2府。盟地曰卓索图,在土默特右翼境内。土默特、喀喇沁部及喀木喀旗会盟于此。
 1935年编、1981年重版《辞海》中述,卓索图是内蒙古六盟之一,领喀喇沁、土默特2部,共6旗,附喀尔多罗贝勒牧地,会盟于土默特右翼境内卓索图地方,因称卓索图盟。全盟紧依长城辽宁省之柳条边外,东起朝阳、丰宁、凌源、滦平,以至承德皆是。
 经多方考证,“卓索图盟”之名源于蒙古语“召苏勒图”,意为驿站。这是因为古代的朝阳境内,曾设有军事、政事交通驿站,被称为“召苏勒图”。另外,这个地区多为少数民族长期占据,尤其是蒙古民族的喀喇沁部和土默特部等部族久居和繁衍、生息之地。由于蒙古民族长期过着游牧生活,或为躲避战乱经常迁徙,他们暂且停歇或留守的地方,亦称为“召苏勒图”,后谐称今名。清初建盟时,盟以地名。“卓索图盟”之名,一直沿用到1947年。内蒙古自治区成立时并入昭乌达盟。
 明崇祯十二年(清崇德四年,1639年),喀喇沁左、右翼、土默特左翼三旗会盟于卓索图地方,称卓索图盟。
 清顺治五年(1648年),建土默特右翼旗,属卓索图盟。
 清康熙三年(1664年),自杭爱山迁入的巴勒布水图喀尔喀左翼,附于土默特左翼旗。
 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析喀喇沁右翼旗建喀喇沁中旗,仍属卓索图盟。至此,卓索图盟为2部5旗。
 1914年,民国政府成立热河特别行政区,卓索图盟属之。
 1928年9月,设置热河省,卓索图盟属之。
 1933年,日军侵占了热河省全境和内蒙古东部地区,东部蒙古地区会盟制取消,代之以省领旗,统属伪国务院兴安局。至此,(作为盟旗制的)卓索图盟不复存在。(原其所属各旗)转而实行殖民统治的旗县制。
 1934年,将朝阳县改隶锦州省。1937年,将凌源、凌南两县合并,改为建昌县,伪县署设于莽牛营子(建昌镇)。同年,将建平县北部50个村划出,另建新惠县。并将喀喇沁左旗七家子区4个村、宁城县(今属内蒙古)西桥区9个村划归建平县。
 1940年,将朝阳县复改为土默特右旗,又将朝阳县北部划出,建土默特中旗,旗署设于北票。建昌县和喀喇沁左旗合并,撤县存旗称喀喇沁左翼旗,旗署设于鸵牛营子。建平县并入喀喇沁旗,旗署设于建平,后迁平庄,各旗县均隶热河省。期间,土默特左翼旗和阜新县同隶锦州省,蒙汉分治。同年,撤销阜新县,仍由土默特左旗统管全县。
 解放战争期间,朝阳和阜新蒙古族分布地区的旗县,先后建立了人民政权,有的旗县又新划建置和改称,增加新县。先归中共热东地委领导,后改隶冀热辽十八行政专员公署领导。到1948年3月,成立北票、阜新、义县联合县政府,归辽西省。1949年,朝阳地区旗县所辖地区又有调整,撤销北、阜、义联合县。同年,撤销冀热辽十八专员公署,旗县统归热河省。1946年8月,喀喇沁左翼旗人民政权——旗政府建立。旗政府在公营子(南公营子),下辖11个区。旗为蒙古族行政机构。1947年12月,结束蒙汉分治。1949年7月,撤销叶柏寿县(1947年7月,建平县改为叶柏寿县),将原叶柏寿县所辖半拉烧锅、甘招、羊角沟3个区,划归喀喇沁左翼旗。同年,旗政府由公营子迁至大城子。1956年,撤销热河省,划归辽宁省管辖。1957年10月,国务院58次会议通过撤消喀喇沁左旗建制。1958年4月1日,成立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 
 阜新和彰武地区:1945年9月,建立人民政权——阜新县政府。1946年3月,改为阜新县土默特左旗联合政府,在彰武建立苏鲁克旗政府。同年4月,阜新、彰武二县合并,组建了阜彰土苏联合政府,隶辽北省。1948年3月,阜新地区解放,在北票、阜新、义县交界地区,成立了北、阜、义县土中左旗联合政府,仍隶辽北省。1949年5月,撤销北、阜、义县土中左旗联合政府,恢复原建制。同年8月,实行旗县分治,同归辽西省领导。同年9月,阜土联合政府改为阜新县政府。1954年,辽东、辽西二省合并为辽宁省,阜新县属辽宁省管辖。1957年10月18日,国务院全体会议第58次会议批准辽宁省人民委员会关于撤销阜新县、设置阜新蒙古族自治县的报告。1958年4月7日,正式成立阜新蒙古族自治县。
 埒图库伦扎萨克达喇嘛旗:系蒙古语,意为庭院。1633年,西藏高僧阿兴希日巴传教至此,划定疆界,为其领地,称曼殊希礼库伦。清顺治三年(1646年),建锡埒图库伦札萨克达喇嘛旗,属卓索图盟,为漠南蒙古地区唯一实行政教合一体制的旗,历时近300年。1931年政教分治,锡埒图库伦扎萨克达喇嘛旗改称库伦旗。1946年4月至1949年9月先后属辽西省、辽吉省、辽北省哲里木盟。1949年10月后隶属于内蒙古自治区哲里木盟。1969年7月至1979年7月随同哲里木盟划归吉林省。1979年7月又重新划归内蒙古自治区。1999年1月哲里木盟撤盟设市,库伦旗隶属于通辽市管辖。
 喀喇沁右旗:(1)区域:1945年解放后,喀右旗的区域包括现在的喀喇沁旗全境、建平县全境及承德县的五家、七家一带。1947年秋,在老哈河以东建立了喀东旗(即今建平县地区),与喀右旗脱离了关系。(2)旗县并存的情况:1945年11月1日至13日,在承德举行了热河省人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了“关于蒙旗问题的决议案”,决定成立民主的属人的旗政府,民主的旗政府,废除了早已为蒙古族人民所厌恶的世袭的封建王公制度,旗政府由旗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属人的旗政府,就是类似清末、民国时代“旗不管汉,”的机制,即在同一个区域内旗和县两个政权并存,旗领导蒙民,县领导汉民。根据这个决议案,在喀右旗的区域内除政府外,还有建西县(在11月的短时间内还从中划出过建中县)和建平县两个县政府。1947年11月1日热河省政府发出通令成立喀右旗建西县联合政府,因为1947年冬至1948年春正集中全力完成土地改革,旗县联合政府是在1948年五、六月间才正式组成的。这样,结束了旗县并存的局面。1949年改为喀喇沁旗,1956年撤销热河省建制后划归内蒙古自治区辖。1969~1979年曾划归辽宁省辖。

卓索图蒙古文化
平台致力于介绍原卓索图盟蒙古族的历史、文化,传承蒙古语言文字,交流人生感悟,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繁荣尽绵薄之力!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