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树林也是这几年去得最多的地方,每每有远方的盆友来珠海,导赏红树林成了招待朋友的必备节目,乐此不疲。根据不同的朋友,导赏红树林不同的侧重点,在不断的学习交流中补充自己的知识库。在不同的季节,每次遇见,这里的植物总能给我新的收获。比如这次,遇见一丛小花老鼠簕和榄李的花果同株盛景,还有罗颖老师给我科普与植物一起相处的各种昆虫们……还比如,一直被我漠视的血桐,突然间觉得对它们少了一份了解。赶紧补充一下知识库,今天说说血桐(Macaranga tanarius var. tomentosa)。
血桐由于它枝条破损或折断后流出的汁液被氧化后呈血红色,彷彿流血一般,便得此名。其枝叶向四周伸展,树冠如帐篷,广东地区称帐篷树。台湾称之流血桐。血桐巨大的盾状叶片,形状似小象的耳朵,它的英文名叫Elephant's Ear ,翻译过来就是象耳树。最新分类系统显示,血桐是光血桐(Macaranga tanarius)的变种,它的学名是Macaranga tanarius var. tomentosa (Blume) Müll.Arg.,其中属名Macaranga来自马达加斯加的植物macaranga ,变种加词tomentosa意为“被绒毛的”,这也是它跟原种的区别所在。它生于沿海低山灌木林或次生林中,分布于日本、越南、泰国、缅甸等地。我国产于台湾、广东等地。它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为无危(LC)植物。
每次去红树林,都能遇到血桐,那它算不算红树植物呢?我曾经怀疑过,按红树植物的定义貌似对得上号,它在红树环境里活得挺好的,不但在淇澳岛红树林的堤坝边缘自然生长了一大片,而且就在二期的一个转弯处,有一株血桐一直长势不错,那个位置可是长期泡“盐水”的呢。可它不是,因为它在潮间带形成不了优势种吧,更主要的是,红树林的植物目录里并没有它的名字。因为红树植物的目录没有血桐,而半红树的目录里有莲叶桐,它们的叶子长得非常像,有一段时间,我曾经把它误以为是莲叶桐了,直到有一天海南的大咖黄青良老师给我看了莲叶桐的花与果,才知道我压根儿就没见过莲叶桐的花与果,它与血桐的花果那是完全不一样的了。植物志上说“生于沿海低山灌木林或次生林中”,把它放入海滨植物也许更合适些,或者说红树林的伴生植物也行,不同环境的伴生植物本来就不一样嘛。
我其实认识它好久了,记得第一次去仙湖植物园,有个湖边就有很多株血桐,它的叶片很大,辨识度很高,还记得同去的小园告诉我那叫血桐,我顺便打了标,记录了一下,只是因为它颜值不高,没有再对它深究过。后来在附近的炮台山发现好多株高达十米的血桐,曾经想过持续去观察它们,可因为走那边不多,又给我放弃了。不能不说,虽然我也博爱,可颜值在我植物认知路上还是占了一定的比重吧。这次跟罗颖老师走红树林,我也是轻描淡写跟她说,这是血桐,她好奇地掀开叶子,看到里面的果子,挺可爱的果实,带着刺,还没成熟的果实表面的刺不硬,摸上去挺舒服的。听闻血桐有“血”,我就拗断了一段茎干,果然是如血的红色,原来,那是当血桐的树干表面受损时,流出的树液里含有很多铁质,经氧化后会转变成血红色,状似流血一样,故而得名。
▼ 当年拍自仙湖植物园的血桐,还打了标。
▼ 这就是为什么叫“血桐”的原因了。
《说文解字》中“桐,荣也。从木同声。”【草木疏】将“桐分青、白、赤三种。”【陈翥桐谱】记载“桐列六种:紫桐、白桐、膏桐、刺桐、赪桐、梧桐。”【颜师古曰】记载“桐读为通,言草木通达而生也。”自然界中有很多名字含“桐”的树木,梧桐、法桐、野桐、油桐、血桐、泡桐、滇桐、赪桐、海桐、刺桐、珙桐……它们为什么都被称为“桐”,它们有个共同点就是均为木本植物,叶片均为阔卵形,血桐单叶互生,心状圆形,就像一个大象的耳朵,纸质,全缘,叶柄和叶片几乎一样长。还有一个知识点,就是它的叶柄从叶片背面中下端着生,和很多植物叶柄从叶片基部着生不一样。
血桐是常绿乔木,高约5-10米,树冠浓密呈伞形,显得风姿优雅而绰约;它的花非常低调,属于单性花,雌雄异株,细小,花萼淡绿色,没有花瓣,包于如叶状的花苞片之内,密集聚生于每处叶腋位置,虽没有香味,也难称艳丽,却依然充满着独特而朴实的美感。终于见到它的果实了,它的果实是一个膨大的总苞所包被,肉质,种皮厚而且坚硬,有2-3个分果片。
血桐是强力抗氧抗炎消肿止痛的天然草本植物,叶子可以全年都可以采摘,鲜用或者晒干。种子一般在秋冬的时候采摘,晒干。有泻下通便,抗癌的作用,在《新华本草纲要》中有这样的记载:“本品用于抗癌,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方面。”它的树皮及叶可作工业防腐剂;树叶可当羊、牛或鹿的饲料;木材轻软,可供建筑及制造箱板、火柴及火柴盒之用。
血桐属于常绿,乔木;高5-10米;小枝粗壮,无毛,被白霜。
叶纸质或薄纸质,近圆形或卵圆形,叶缘具浅波状小齿,上面无毛;下面密生颗粒状腺体,沿脉序被柔毛。
单性花,雌雄异株,细小,花萼淡绿色,没有花瓣,包于如叶状的花苞片之内,密集聚生于每处叶腋位置。
果实是一个膨大的总苞所包被,肉质,种皮厚而且坚硬,有2-3个分果片。
对了,作为鼎湖山的志愿者,不久前去了趟鼎湖山还特意去拍了它们的特色植物,鼎湖血桐,它跟血桐同属于大戟科血桐属。
这是鼎湖山特有的稀有物种——鼎湖血桐,又叫“流血树”,喜生长于沟谷雨林地区,早在1956年鼎湖山植被调查时已经被发现。之所以会流血,这是因为它的输液里有很多铁质,遇到空气中的氧气再加上树体里的水,产生氧化作用,就是“铁生锈”啦,所以会变红。爬鼎湖山的时候,小伙伴不妨留意找找看。▼ 鼎湖血桐 Macaranga sampsonii Hance
大戟科 血桐属
而前面提到半红树植物——莲叶桐,它跟血桐不同科不同属,莲叶桐,又名蜡树、血桐等,为莲叶桐科、莲叶桐属常绿乔木,该物种在世界范围内分布于肯尼亚到坦桑尼亚(桑给巴尔)以及西印度洋到太平洋地带,在中国仅产于台湾南部,少见于海南省文昌至三亚一带,主要生长在潮湿的热带。其分布区气候温暖潮湿,土壤类型多为沙土,土层较厚。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 莲叶桐 Hernandia nymphaeifolia (C. Presl) Kubitzki
莲叶桐科 莲叶桐属
(以上两图来自@黄青良老师)
乔木,高5-10米;嫩枝、嫩叶、托叶均被黄褐色柔毛或有时嫩叶无毛;小枝粗壮,无毛,被白霜。叶纸质或薄纸质,近圆形或卵圆形,长17-30厘米,宽14-24厘米,顶端渐尖,基部钝圆,盾状着生,全缘或叶缘具浅波状小齿,上面无毛。下面密生颗粒状腺体,沿脉序被柔毛;掌状脉9-11条,侧脉8-9对;叶柄长14-30厘米;托叶膜质,长三角形或阔三角形,长1.5-3厘米,宽0.7-2厘米,稍后凋落。雄花序圆锥状,长5-14厘米,花序轴无毛或被柔毛;苞片卵圆形,长3-5毫米,宽3-4.5毫米,顶端渐尖,基部兜状,边缘流苏状,被柔毛,苞腋具花约11朵;雄花:萼片3枚,长约1毫米,具疏生柔毛;雄蕊(4-) 5-6(-1O)枚,花药4室;花梗长不及1毫米,近无毛。雌花序圆锥状,长5-15厘米,花序轴疏生柔毛;苞片卵形、叶状,长1-1.5厘米,顶端渐尖,基部骤狭呈柄状,边缘篦齿状条裂,被柔毛;雌花:花萼长约2毫米,2-3裂,被短柔毛;子房2-3室,近脊部具软刺数枚,花柱2-3枚,长约6毫米,稍舌状,疏生小乳头。蒴果具2-3个分果爿,长8毫米,宽12毫米,密被颗粒状腺体和数枚长约8毫米的软刺;果梗长5-7毫米,具微柔毛。种子近球形,直径约5毫米。花期4-5月,果期6月。
中文学名 血桐
拉丁学名 Macaranga tanarius var. tomentosa (Blume) Müll.Arg.
别称 帐篷树、流血桐、象耳树
界 植物界
(本文图片除特别标注外,均为原创,拍摄于广东珠海、深圳,部分文字资料来自互联网。)
编号:H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