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小贾同学之约,周末去了趟清新白湾自然保护区,给保护区的志愿者们做了一个分享课,重点还是刷一下这边的植物,毕竟,距上次过来已经两年了嘛,而且还不是一个季节。白湾保护区与很多保护区不一样,它的地形地貌很特别,这里属石灰岩森林生态系统类型,主要保护对象为石灰岩山地森林生态系统及生物多样性、国家和广东省重点保护的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及其栖息地、石灰岩地质遗迹。也因为地质地貌的不一样,这里有很多特别的植物,比如圆叶乌桕(Triadica rotundifolia),就属于这里的优势种,专业名词叫“钙质土的指示植物”,要不了解一下它,顺便学习一下啥叫“指示植物”。
圆叶乌桕的学名Triadica rotundifolia (Hemsl.) Esser,其属名Triadica由Tri-(三个)+adica,意为“三胶囊”,指它每个果实有三个种子,这是乌桕属的基本特征,种加词rotundifolia由 round(圆的)+ifolia组成,相当于round-leafed,意为“圆叶的”,这是它的基本特征,也是它中文名的由来。圆叶乌桕喜生于阳光充足的石灰岩山地,为钙质土的指示植物,分布于云南、贵州、广西、广东和湖南,越南北部也有。它的模式标本采自广东。
今天的重点在于“圆叶乌桕是钙质土的指示植物”,先容我了解一下啥叫指示植物。指示植物是指能够指示一定区域范围内生长环境或某些环境条件的植物种、属或群落。这些植物与被指示对象之间在全部分布区内保持联系的称为普遍指示植物,只在分布区的一定地区内保持联系的则称为地方指示植物。指示植物的作用包括指示土壤、水质情况、空气污染等,指示植物应具备的条件包括:2、在特定环境中具有明显的生长优势或特定的生长习性。4、具有稳定的生物学或生态学特性,能够可靠地指示环境状况。
说到指示植物,必须说说白湾保护区的明星物种——任豆(点击阅读),这是我非常喜欢的植物,这是陈焕镛院士为了致敬中华文化基金董事会董事兼干事长任鸿隽而命名的植物,我每次讲课都要提起它。因为任豆适应性强,耐干旱,生长迅速,侧根粗壮发达,是石灰岩地区特有种,生于石缝、石面浅层表土甚至石崖。任豆长期作为速生树种培育,具有推广种植和综合利用开发的特殊价值,对我国石漠化治理工程实施产生了积极的效果,白湾保护区种有大片大片的任豆,每次到了白湾保护区,无不为之动容。白湾的任豆以栽培为主,因为这里的环境实在太适合它了,所以长势特别好,一年四季各有精彩,都很壮观,除了任豆,圆叶乌桕应该是白湾保护区原生态分布的老大了,随处可见它的身影,无论深山老林,或者路边,石缝,看到都有它的存在。
我最早听到这个名字是好多年前,白湾保护区的小贾要做一个圆叶乌桕的介绍视频,参加科普比赛,跟我聊起它。当时试图在网上找些它的故事或者详细的资料,可是,没有,相对于它的老大乌桕而言,它的分布比较狭窄,民间利用也不多,认识它的人很少,何况故事呢,只是,小贾让我为它种草了,对它好奇了。我第一次到白湾的时候是九月底,算是秋天的开端,可是已经看到满山遍野的红叶,这在南方几乎是不太可能的事,可是就这么发生了,小贾跟我说,那个红叶就是圆叶乌桕的贡献了,除了它,也没什么植物能在秋天从郁郁葱葱的主打绿色的森林中脱颖而出了。这也是乌桕属的本领了,圆叶乌桕跟它的姐妹一样,变色是它的特长。在秋季,圆叶乌桕叶片会呈现出亮红的颜色,这是因为叶片中大量合成了类胡萝卜素和花青素,花色苷合成很明显。大家如果深秋去白湾,你会惊叹于这种“乌桕于枫,园林九月中”、“秋霜飘落万花尽,万亩桕林火欲燃”的庄丽景观。
这次去白湾,依旧看到了满山的圆叶乌桕,这会的圆叶乌桕则是一片青绿,运气特别好的是,不时还能遇见满树的花。大家都知道,乌桕的花序是一根根垂下来的,这次在白湾也见识了不少,而圆叶乌桕的花序跟山乌桕非常像,一根根长条形的花序竖立在枝顶,指向天空,它的花为单性,雌雄同株,黄绿色的小花聚集成穗状花序,雌花通常着生在花序轴的底端,雄花序则着生在上部,这个季节,我们很难找到雌花了,大部分已经授粉成功,结了小果子了,而完成任务后的雄花待在枝端,慢慢谢去……可以见到不少圆叶乌桕接了果,它的蒴果近球形,有三个果爿,还没成熟的这会,都是青青的,也不大,听小贾说,其实果实也就那么大了,成熟后外壳会变成黑色,很快会炸裂脱落,她至今没拍到完整的种子。每个蒴果有三爿,每个分果爿中有一粒种子,每个种子的外面有一层白色的蜡质假种皮,三颗种子聚集在一起。种子上这层蜡质,也是乌桕属植物的一个分类特征,乌桕、圆叶乌桕、桂林乌桕、山乌桕和多果乌桕,它们的种子都是有蜡质外套的。
圆叶乌桕树形优美,叶形独特,而且喜光并能适应旱生环境,是一种极具应用前景的石灰岩风景林树种;其种子的油脂含量高,是一种有应用前景的油脂树种。
圆叶乌桕是灌木或乔木,高可达12米,全部无毛;小枝粗壮。
▼ 在白湾,随时随地都能看见圆叶乌桕的幼苗,它有个特征是叶柄是红色的。
叶互生,近革质,叶片近圆形,顶端圆,稀凸尖,背面苍白色;中脉在背面显著凸起。
▼ 嫩叶很好看。
▼ 秋天的叶子。
花单性,雌雄同株,花梗圆柱形,苞片卵形,顶端锐尖,边缘流苏状,小苞片狭卵形,裂片圆,有细齿;花药圆形,花丝极短。花萼深裂几达基部,裂片阔卵形。
▼ 因为我没拍到雌蕊,借这个山乌桕的花序给大家理解下,上端是雄蕊,下端是雌蕊
▼ 李薇老师用微距拍了它的雄花,如下:
▼花序的上端是授了粉的雄蕊,下面的授粉后的雌蕊已经发育成果实了。
▼ 有蝴蝶在它们身上做无用功呢。
蒴果近球形,径约1.5厘米;分果爿木质,自宿存中轴脱落。
圆叶乌桕所在的乌桕属家族,资源相对比较丰富,在全世界约120种,我国共有10种。自然分布最多的为乌桕,其次为白木乌桕、圆叶乌桕、山乌桕、斑籽乌桕、济新乌桕、云南乌桕、多果乌桕、浆果乌桕、异序乌桕则较少。“乌桕”这个名字,最早可以追溯到魏晋南北朝时期郭璞的《玄中记》,以及北魏贾思写得《齐民要术》,而唐代的《新修草本》就已经使用“乌桕木”这个名字了,以后的历代草本均有这个名字出现。第一种说法,因鸟得名。乌臼是鸟的名字,在古代有很多植物的名字与鸟的名字是一样的。例如:南北朝时期的一首民歌名为《乌夜啼》,其中载道:“可怜乌臼鸟,强言知天曙,无故三更啼,欢子冒暗去。” 又如《读夜曲》载:“打杀长鸣鸡,弹去乌臼鸟,愿得连瞑不复曙,一年都以晓。”第二种说法,以乌桕的功用价值来命名的,因为乌桕的叶子可以染皂,所以就称之为“乌桕”。第三种说法,李时珍所言:“其木老则根下黑烂成臼,故得此名。”后来,人们在臼字旁加上木字,演变成今日的“乌桕”。作为中国特有的经济树种,乌桕已有1400多年的栽培历史,在园林绿化中,也是重要的彩叶树种。其春季的嫩叶多带红色,秋季整体叶色红艳夺目,不下丹枫。冬日白色的乌桕子挂满枝头,经久不凋,也颇为美观。与圆叶乌桕不同的是,乌桕对土壤的适应性较强,从沙到粘不同质地的土壤,以及酸性、中性或微碱性的土壤均能生长,是抗盐性强的乔木树种之一。▼ 乌桕 Triadica sebifera (L.) Small
大戟科 乌桕属
南方的山里,我们很常见的是它的另一个姐妹,山乌桕(点击阅读)。山乌桕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其种子油还可制成肥皂,是生物能源植物。因山乌桕的秋叶红色,所以可作园林观赏树种,其木材亦可制火柴杆和茶箱。同时,山乌桕也是营造水源林的好树种。另外,山乌柏的花富含糖分,招引蜂蝶,种子为鸟类所喜食,对营造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建造鸟语花香的优美环境能起到积极的作用。▼ 山乌桕 Triadica cochinchinensis Lour.
大戟科 乌桕属
华南植物园栽培了一种乌桕叫齿叶乌桕,说是剧毒,查了资料,改名美桕了,从它的果实里看得到一点乌桕的样子,不过它很乌桕不是一个属,跟它不熟,这里就不展开说了。▼美桕 Sapium glandulosum (L.) Morong
大戟科 美洲桕属
灌木或乔木,高3-12米,全部无毛;小枝粗壮而节间甚短。叶互生,厚,近革质,叶片近圆形,长5-11厘米,宽6-12厘米,顶端圆,稀凸尖,亦偶有不同深浅的凹缺者,基部圆、截平至微心形,全缘,腹面绿色,背面苍白色;中脉在背面显著凸起,侧脉10-15对,从中脉平展发出或略向上弯拱,离缘4-6毫米网结,网脉明显;叶柄圆柱形,纤细,长3-7厘米,顶端具2腺体;托叶小,腺体状,长常为宽的1/2。花单性,雌雄同株,密集成顶生的总状花序,雌花生于花序轴下部,雄花生于花序轴上部或有时整个花序全为雄花。雄花:花梗圆柱形,长1-3毫米;苞片卵形,长和宽近相等约2毫米,顶端锐尖,边缘流苏状,基部两则各具1腺体,每一苞片内有3-6朵花;小苞片狭卵形,长和宽近相等约0.8毫米,顶端撕裂状;花萼杯状,3浅裂,裂片圆,有细齿;雄蕊2枚,罕为1或3枚,花药圆形,花丝极短。雌花:花梗比雄花的粗壮,长约2毫米,苞片与雄花的相似,每一苞片内仅有1朵花;花萼3深裂几达基部,裂片阔卵形,宽1-1.2毫米,顶端短尖,边缘具细齿;子房卵形,花柱3,基部合生,柱头外卷。蒴果近球形,直径约1. 5厘米;分果爿木质,自宿存的三角柱状的中轴上脱落;种子久悬于中轴上,扁球形,直径约5毫米,顶端具一雅致的小凸点,腹面具1纵棱,外面薄被蜡质的假种皮。花期4-6月。
中文正名 圆叶乌桕
拉丁学名 Triadica rotundifolia (Hemsl.) Esser
界 植物界
门 被子植物门
纲 木兰纲
目 金虎尾目
科 大戟科
属 乌桕属
(本文图片除特别标注外,均为原创,拍摄于清新白湾自然保护区,部分文字资料来自互联网。)
编号:H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