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韩国的青年就业形势愈发严峻,尤其是每周工作时间不足15小时的超短时间就业者数量急剧增加,创下了历史新高。这一现象不仅反映了当前就业市场的困境,也揭示了年轻人面临的深层次问题。
21岁的大学生李某自今年年初起,为了赚取零花钱,每周在首尔冠岳区的一家咖啡厅工作四天,每次工作三个小时。然而,李某为了这份工作每天要花费两个小时在上下班的路上。最近,李某希望增加自己的工作时间,但店主却因无法支付周休津贴而拒绝了他的请求。李某无奈地表示:“工作岗位本身就不多,我面试了几家店都因为缺乏经验而被拒绝。现在这家店也新招聘了一名没有工作经验的员工,虽然工作时间短得可惜,但我还是继续在这里工作。”
像李某这样的超短时间就业者在韩国并不少见。上个月,每周工作时间不足15小时的青年就业者达到了45万人,创下了历史最高纪录。根据统计厅经济活动人口调查微型数据,这一数字比去年同期增加了17.0%。这些超短时间就业者中,超过90%是工资劳动者,他们无法享受周休津贴、年假、退休金及各种社会保险,处于就业的死角地带。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上个月20至30岁青年的总就业人数为910.7万,比去年同期减少了1.0%。这意味着尽管整体就业岗位在减少,但由于分割雇佣,低质量的就业岗位却在增加。
这种现象背后有多重原因。一方面,内需疲软导致市场萎缩,小业主们为了节省成本,选择了分割雇佣的方式。另一方面,高昂的人工成本使得小业主们难以提供完整的工作岗位和相应的福利,导致青年们被迫接受超短时间的工作。这样一来,青年们不仅收入微薄,还无法享受应有的劳动保障。
更为严重的是,超短时间就业对青年人未来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负面影响。汉阳大学经济系教授河俊京(音)指出:“青年增加超短时间工作岗位是因为优质岗位不足。在需要学习技能、积累人力资本的时期,如果频繁从事超短时间工作,可能会陷入单纯劳动的状态,终身收入也会受到不利影响。”这意味着,当前的就业困境不仅影响了青年人的即时收入,更可能对他们的长期职业发展和终身收入造成不利影响。
为了应对这一问题,专家建议政府和社会各界应共同努力,提高就业岗位的质量,增加对青年的支持和培训。首先,政府应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帮助其降低运营成本,从而提供更多优质的就业岗位。其次,应加强对青年的职业培训和技能提升,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提升自身竞争力。
同时,企业也应履行社会责任,提供合理的工作时间和福利待遇,保障员工的基本权益。只有通过多方努力,才能真正改善当前的就业困境,帮助青年人实现稳定的就业和长远的发展。
韩国青年“分割打工”现象的加剧,反映了当前就业市场的诸多问题。解决这一问题不仅需要政府和企业的共同努力,也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和支持。只有这样,才能为青年人创造更好的就业环境,助力他们实现更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