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见面问,您吃了吗?
如今心里问,
但是,这世界哪有那么卷?
要卷,也是你在卷别人。
无论公司产品立项,还是投资报告分析,亦或自媒体的美图靓表,甚至组织的万字长文,归结起来为非是十五字三问:路漫漫其宽豁兮,吾将左右而求索。 (市场不大,别来烦我。)一个榜样胜过书上二十条教诲。(没有样板,谁来信我。)
You jump,I jump. (老大没干,必有蹊跷。)
所谓投资神话,偶有孙正义和杰克马,或者张磊对强子哥,逆势而上,为他人所不为。绝大多数FA朋友只知道算:人群*单价*可及率的小学乘法。
所谓IVD黄金时代的个人成就,究竟是乘时代之风,还是破能力之浪,看看风起时人人意气风发,潮落时个个一筹莫展,答案一目了然。
凡是不能带来总量改变的,都是内卷。
都是追风的汉子。你追,自然没法不让人追。大家都追,最后自然就是一个卷字了得。既然是分蛋糕,卷于是成“宿命”。
旅游餐饮,地点越热,排队越多,这叫大众点评。
投资创业,领域越火,觊觎者众,这叫人云亦云。
所以,卷,其实没法怪别人。
举个例子:结核感染T细胞检测在国外只有两三家公司,国内却有18家公司,22个产品。
这世界哪有那么卷
因为 你给人家留了门
卷的初体验,往往是在产品成型落地之时,发现不仅同类产品爆棚,而且产品立项时设想的这个独家,那个特长,已经今非昔比。
此时,一边埋怨“卷”无人道,一边后悔,我干嘛要做这个东西?可是跟你一样水平的亮亮,甚至是上下铺的兄弟,就做不出来吗?做分子的,序列一公开就没有秘密,所以分子诊断行业不大却玩家最多。基因组合,查的都是一样的文献,所以毫无区别的肿瘤基因公司满地。正如前述卷的初体验来自产品成型,避“卷”的关键在于产品立项端。都是自以为发现了用户的痛点,觉得一旦上市就可以搅个天翻地覆,实现一统江湖。这里的A,是Advantage,是优点,是你自以为的。这里的B,是Benefit,是收益,是客户感觉的。数字PCR比普通定量PCR灵敏度高,这是优点,但客户关心的是给临床带来什么新价值?收费跟定量PCR一样,成本可以更低吗?基因比别家产品多,这是优点,但是客户问有药吗?性能会更好吗?
从来没有用过的新物件,想替换的是别的产品占用的医保费用。
(图片来自意大利插画家 Joey Guidone,设计赛圈 2024-9-11)“内卷”本是一个学术名词,在学术文献中常用作“内卷化”。内卷现指同行间竞相付出更多努力以争夺有限资源,从而导致个体“收益努力比”下降的现象。“内卷”概念最早来自德国哲学家康德《判断力批判》。一位是戈登威泽,他将一类文化模式达到了某种最终的形态以后,既没有办法稳定下来,也没有办法转变为新的形态,而只能不断地在内部变得更加复杂的现象称为“内卷化” 。另一位是克利福德·格尔茨,在其著作《农业内卷化:印度尼西亚的生态变化过程》中提出。他在印度尼西亚调查时发现,爪哇岛资本缺乏,土地数量有限,加之行政性障碍等,无法将农业向外扩展,致使增加的劳动力不断填充到有限的水稻生产中,农业内部变得更精细、更复杂,从而形成“没有发展的增长”。格尔茨用“农业内卷化”来概括这一过程 。“内卷化”概念在中国,黄宗智在著作《华北的小农经济与社会变迁》和《长江三角洲小农家庭与乡村发展》中分析过去几个世纪中国农村状况时,借用以上“农业内卷化”概念——劳动密集化带来单个劳动日报酬递减,表现为没有发展的增长,“内卷的要旨在于单位土地上劳动投入的高度密集和单位劳动的边际报酬减少,近世以来还存在着过密型商品化。”总的来看,以往学术界对于“内卷”的讨论基本上是在制度、文化层面进行的。从制度变迁角度看,变迁被概括为演化、革命和内卷三种典型形态:演化是指一种连续性的、增进性的、发散性的或沿革式的社会变迁;革命是一种间断性的、突发式的或者说剧烈的社会制度的改变与更替,是从一种社会制度跳跃式地改变为另一种社会制度;内卷则是一个社会体系或一种制度在一定历史时期中、在同一个层面上内卷、内缠、自我维系和自我复制。如果用登山来比喻,演化就像是走盘山路,螺旋上升,不断缩短与山顶的距离;而内卷则是在山脚下或半山腰不断循环,永远无法登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