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为全面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引导全校学生,进一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发掘在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涌现的先进学生代表,广泛宣传榜样人物乐学好学、崇德向善、尊师爱校、锐意进取、自立自强的典型事迹,以榜样力量教育引导青年学生全面发展,汇聚正能量,追逐新梦想,成长为以强农兴农为己任,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新时代合格接班人,在祖国北疆的广袤天地中筑梦未来,前程似锦。
2024年4月,来自内蒙古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的12名本硕学生(3名硕士研究生、9名本科生)在学院及内蒙古营养学会营养与食品安全分会的指导下,聚焦乡村教育振兴,怀揣青春誓言和理想,成立了“青益北疆”实践队,致力于科普食品专业知识、传递爱心温暖、播撒团结“种子”,以实际行动服务社会,助力乡村教育发展。
实践服务队在4名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成员往年社会实践经历,结合专业知识与个人特长,确立了以支教服务队的形式奉献青春力量,投身乡村教育。一想到自己快毕业了还有机会参加支教活动,实践队负责人2022级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硕刘润泽激动地说:“我到现在都忘不了2019年到张家界杨家溪小学支教的难忘时光,也忘不了离开时那些娃娃不舍的面庞,更期待这次的支教活动。”
青益北疆,情暖中原
经过前期深入查阅资料与实地走访调研,实践服务队明确河南省商丘市宁陵县孔集乡宋胡同小学作为支教地点开展社会服务。一来是这个地区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居多,存在师资力量不足、方言化严重、食品结构单一、食品安全意识薄弱、暑期安全问题存在隐患等情况,二来与我们之间距离不算远,交通方便,也便于日后联系。经过团队成员的深思熟虑与充分讨论,决定在暑期支教活动中开设包括普通话推广、食品营养与安全、内蒙古特色文化、红色主义教育在内的13门实用课程。同时结合家访、调研、参观学习等实践活动,全方位、立体化地弥补当地教育兴趣课缺失,解决留守儿童多元化发展受限、乡村地区普通话推广困难等问题,促进留守儿童的全面发展,为当地教育和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发扬蒙古马精神,知行合一做实事
自4月初成立以来,实践服务队聚焦关键问题,以实际行动践行蒙古马精神,推进各项准备工作有序开展。经过3个月的系统课程培训、精心磨课以及频繁的例会商讨,全体队员持续提升课程品质、优化普通话推广策略、创新食品营养与安全科普形式,力求在这次志愿服务中未雨绸缪,尽量做到万事俱备,这样能腾出更多时间为支教地的孩子们做更多事情。队员们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教诲“怀揣梦想,脚踏实地,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立志成为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凝聚团队的点滴力量,期待绽放出绚烂的志愿光芒。
即便活动开始前,志愿者们已经做足了准备,当抵达这里时,大家还是先被打击了一波。入目的是简陋,实际也是简陋,条件更是艰苦。住的宿舍,只有半截窗帘,闷热不消说,转身也费劲,一台只能看但电力带不起来的空调让大家“望梅止渴”。只有一条与外界相通的路,且下雨就“无路可走”,只能趟水,或者要绕路穿过仅有一人能通过的小隧道。
尽管当地教学设施简陋、住宿条件也十分艰苦,但全体队员苦中作乐,互相调侃。每晚和蚊子作伴,无法入眠,却给了他们更多的备课时间,共同探讨如何丰富第二天的授课,怎样让孩子们学到更多知识。下雨了没有路,大家就趟河过水,或自己动手,挖土引流,教学楼脏乱差,大家就一起大扫除,在劳动中累并快乐着,出门有“敞篷车”,村长赞助的敞篷三轮车让大家在驾车中抵消了酷暑的闷热。一桩桩、一件件,不仅驱散了一天的疲惫,更凝聚了团队的向心力,小“意外”是大家的快乐谈资,大“情怀”是大家的坚守初心。
爱满课堂暖童心,助力乡村兴教育
为促进留守儿童的全面与多元化发展,让村里的儿童也能感受城市教育的丰富与多样性,队员们采用了寓教于乐的教学理念,精心策划了一系列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课程。除了语文、数学等传统科目,还开设了如音乐、美术、体育、自然科学、非遗手工制作等兴趣课程,特别增设了普通话推广类课程,利用晨读、诗词朗诵、红歌学习等方式,让孩子们克服语言上的困难,张开口说普通话,促进并养成说普通话的好习惯。同时,志愿者们凭借自身专业知识,举办了一系列关于食品营养与安全的科普讲座,普及食品营养与安全知识,增加孩子们对日常饮食安全和营养均衡的知识,为他们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在活动期间,志愿者们坚持“寓教于乐,关爱健康”的服务理念,带领孩子们体验了由内蒙古营养学会自主设计制作的“营养大富翁”和“营养华容道”,在此过程中志愿者们通过游戏积极引导孩子们认识食品营养与安全的重要性并纠正其错误的观念。孩子们在体验游戏的愉悦同时也收获了欢乐,收获了更多食品营养与安全知识。同时,志愿者们通过精彩纷呈的讲解,让孩子们了解到了什么是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以及膳食宝塔对日常饮食的重要性,孩子们也逐渐意识到了平衡膳食对健康成长的意义。
值得一提的是,队员们巧妙地将内蒙古的文化元素融入了支教的各项活动中。通过呈现民族传统舞蹈、歌曲以及分享内蒙古的历史与风俗,让孩子们感受北疆文化的独特魅力,拓宽他们的视野,丰富他们的知识。一名叫琪琪的一年级小学生对于蒙古族舞蹈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总是跟在负责的队员后面,生怕少学到东西。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又有四名孩子主动学习,刻苦训练,最终在结营仪式上用学到的蒙古舞精彩亮相,博得了师生的欢呼与喝彩。队员们设计的所有课程都遵循实践与理论相结合原则,不仅给孩子们讲清楚理论知识,也让孩子们动手实践,亲身体会。如在中华传统文化课程上,队员们带领孩子们亲手体验简版活字印刷及造纸术,不仅巩固了课堂知识,还极大地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热情和动手实践能力。课堂外,队员们还利用课余时间走出校园,走进当地家庭,深入了解并关心孩子们的学习、生活和心理状态,提醒家人要多关注孩子,多与孩子沟通,他们也用实际行动教育并引导孩子们要保持学习热情,奋发向上,走出更美好的未来,实现理想与梦想。
携手奋进续荣光,不负时代逐新程
为期20天的支教活动,让“青益北疆”志愿服务队不仅赢得了学生和村民的热爱和好评,得到了宋胡同小学校长的全力支持,还受到了当地相关部门的广泛关注与积极赞誉。应当地教育部门邀请,志愿服务队以跨越地域与文化的互动作为促进乡村教育发展的生动案例代表,参加了商丘市第二届暑期大学生支教论坛,与其他杰出团队交流支教成果与经验,这也让队员们了解到更多的支教情况,学到了不一样的支教经验,为队员们后续活动的开展提供了参考。在支教队员的不懈努力和坚守下,此次支教活动被当地教育局认定为重点示范项目,并获得了教育部推普助力乡村振兴公众号、内蒙古日报、大学生云报、大学生网报、搜狐网、内蒙古营养学会、呼和浩特市青橙融媒、湖北守望者青少年服务中心等众多媒体的广泛报道,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极大关注。
支教期间,实践队还受当地文旅局邀请,参观了老坚决纪念馆、宁陵精神展览馆、宁陵万亩梨园红色基地等,不仅极大丰富了支教活动的形式,也让队员们接受了红色教育的洗礼,坚定了理想信念,强化了思想引领,进一步激发了大家的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坚定了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心与决心。
在乡村振兴的大道上,内蒙古农业大学“青益北疆”志愿服务队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与满腔爱心,生动展现了当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他们不断挑战自我、扎实工作、积极行动,努力绽放青春最美的色彩。未来,他们将继续秉承“以教育促发展,以知识助振兴”理念,不遗余力,奔赴山海,为更多乡村的孩子们带来快乐、知识与希望,将爱与温暖传播到每一个需要的角落。
“青益北疆”志愿服务队成员名单
指导老师:陈霞(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乳品工程教研室主任、内蒙古营养学会营养与食品安全分会主任委员)、闫鑫磊(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食品质量与安全教研室主任、内蒙古营养学会副秘书长)、王彩霞(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团委副书记)、赵晓伟(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辅导员)
队员:刘润泽(2022级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硕)、陈映彤(2023级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硕1班)、王露瑶(2023级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硕2班)、席培尧(2021级包装工程1B2班)、常淑卿(2021级食品质量与安全1B2班)、任德伟(2022级乳品工程1班)、樊晓东(2022级食品质量与安全1B2班)、萨仁同格力格(2022级食品科学与工程6班)、张博楠(2022级食品质量与安全1B1班)、王耀梓(2022级乳品工程1班)、李占江(2022级食品科学与工程2班)、侯硕(2022级食品科学与工程1班)
来源:内蒙古农业大学官网
编辑:刘思奇
策划责编:王丽 王瑞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