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既是落实党中央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部署要求的制度安排,也是推进教育强国建设的战略举措,对于学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学校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给农林高校书记校长和专家回信精神,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强农兴农为己任,围绕服务落实自治区两件大事,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不断巩固人才培养中心地位和本科教育教学核心地位,着力培育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知农爱农新型人才。为迎接新一轮本科教学审核评估,全面展示学校本科教育教学成果,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以评促强,现推出“本科教育教学工作巡礼”系列专题报道,分享各学院(部)本科教育教学工作的举措与成效、特色与优势,共同推动本科教育教学工作高质量发展。
学院源于1958年我国创建的第一个草原本科专业,是我国草业科学专业人才培养的摇篮。自1980年草原专业从畜牧系分离,设立独立的草原系后,根据学校学科、专业建设工作需要分别在1999年和2016年与其他专业联合组建了生态环境学院和草原与资源环境学院。2024年7月以草业科学专业和草学学科为核心,组建了草业学院。下设有草业科学、草业工程和植物学3个系。
本科教育教学的举措与成效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围绕国家战略需求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情况
草业学院党委在校院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培养具有崇高理想信念、扎实学识、改革创新精神、能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紧扣“五强”建设标准,深入落实“七个有力”工作要求,围绕党建促科研、服务乡村振兴取得了显著成效。草学研究生第一党支部获批全国高校百个研究生样板党支部。
(一)加强组织建设,提升思想引领力
草学研究生第一党支部推行“三会一课”全程管理,组织各类型主题党日活动,并通过井冈山、大青山等红色教育基地,激发党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同时,支部每年选派博士生小分队深入农村牧区,在导师指导下为草原草畜平衡、数字牧场建设提供科研支持,形成了党建与科研实践相结合的创新模式。
(二)科研带动创新,支部成效显著
支部书记韩国栋教授作为学科带头人,积极推动牧区草原资源与家畜系统管理技术的创新,取得丰硕成果,获内蒙古科技进步奖和农业丰收奖等多项荣誉。支部党员在科研上积极参与,累计发表高水平论文30余篇,申请实用新型专利1项,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在科研和实践中充分彰显。
(三)成果转化助力乡村振兴
支部创新推广“草原-家畜系统精准生产模式”,有效提升牧场生产效益,使家庭牧场减畜32%,家畜体重增重22%,净收入增长42%。支部通过“项目团队+牧户”等模式,将科研成果转化为乡村振兴的有效工具,实现了生态和经济效益双赢,带动牧区生产方式转型。
(四)创新创业扩大辐射力
支部成员在“互联网+”大赛中获得银奖,将“草畜优化管理模型”应用于牧区推广,培养农技人员350名,培训农牧民3000余人次,构建了教育链、人才链和产业链的深度融合,为乡村发展注入新动力。草业学院党支部以实际行动诠释了新时代基层党组织的担当,用党建引领科研,将党旗插在乡村振兴的最前线。
本科教学课程的特色与优势
立足于内蒙古地区经济发展和民族学生培养的实际,发挥本学科的地域和科技优势。推进信息技术与教学过程融合、加强信息化教学环境与资源建设,把课程建设成为高质量的“线上”+“线下”的“混合式”课程。培养学生主动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参与度,提高教学效果。
(一)植物学类课程实践教学和课程创新
针对植物学类课程构建了“依托平台、虚实结合、多层教学”植物学类课程实践教学和课程创新。以教师和学生双主体的教学理论为基础,将植物学类课程的“依托平台、虚实结合、重在参与”的新型实践教学体系、改革模式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相结合,利用实验室资源、标本馆资源、信息化技术和网络大数据平台,将教学、评价、效果进行排序、总结、探索、实践,形成了植物学类课程“科教融合-虚实结合-仿真模拟”实验教学新理念,坚持科研与教学融合,通过虚拟实验与实体实验相结合,提升学生基本实验技能和实践能力。
(二)开放式平台,扩大影响、发挥示范作用
依托内蒙古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内蒙古农业大学草业科学国家级重点学科、植物学实验室、植物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内蒙古农业大学植物标本馆等硬件环境以外,“植物根的结构与功能”虚拟仿真实验(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建设项目,2020年)、“基于检索系统和精细解剖对内蒙古草地植物的鉴别”虚拟仿真实验(自治区级虚拟仿真实验建设项目,2021年)、内蒙古农业大学植物学教学网络资源和NSII-中国国家标本资源平台(www.nsii.org.cn)及教学标本资源共享子库 (scu.edu.cn)为开放式平台。通过国家虚拟仿真实验网、内蒙古农业大学植物学教学网络和scu.edu.cn随时随地均可获。因此,通过提高教学平台共享资源质量和数量、经验交流会、师资培训和学生创新成果的展览等途径宣传,扩大植物学类课程实践教学的影响力,发挥其示范引领作用。
(三)课程体系构建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
我院国家级一流课程《草地保护学》采用了创新的“小草法GRASS”教学模式,实现了教学方法的革新。通过深度融入绿色生态理念,该模式有效提升了学生对新时代草地保护学理论的认知高度与深度。对教学内容进行了全面重塑,实现了教学角色的多元化转变,成功解决了传统教材中前沿性不足、内容与生产实际脱节的问题。这一变革打破了课堂的沉默氛围,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思辨能力,并显著提升了他们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通过分层次开展实践教学,进一步巩固了学生运用新时代草地保护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高阶能力,有力促进了知行合一的教学理念的实施。通过两种模式驱动的系统化思政教育,我们成功推进了课程思政元素由碎片化向整体性发展的转变,实现了课程体系构建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进一步升华了草学精神。
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融入专业教育的举措与成效
学院高度重视本科人才培养,积极探索建立协同育人机制,培育创新创业人才,全面深化了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将创新创业教育意识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学院继续坚持以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要务,巩固本科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形成学院独特的质量文化和教学文化。
(一)培根铸魂、启智增辉,创新建设“教产学研用”一体化教材
教材是教育教学的关键要素、传授知识的主要载体。学院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提升教材的思想性、科学性、时代性、系统性,充分发挥教材铸魂育人、启智增慧功能,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供坚实有力支撑。草业学院系列教材是在过去几十年不断地教学研究、实践和改革中形成、完善和发展的,填补了我国草业科学专业多个领域教材的空白。学院以教材建设为纽带,联合优势院校和优势队伍,多措并举保障教材的科学性、专业性、适用性和有效性;以教材建设为统领,打造“教产学研用”共同体的育人特色,培养“一专多能”创新型、复合型人才,满足了产业发展对人才技能持续更新的需求,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二)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构建“从课堂到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
来源:草业学院
责任编辑:格根图
编辑:崔轩瑜
策划责编:王丽 王瑞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