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丨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树魂立根、守正创新,不断夯实IT人才培养主阵地

文摘   2024-11-08 23:28   内蒙古  


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既是落实党中央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部署要求的制度安排,也是推进教育强国建设的战略举措,对于学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学校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给农林高校书记校长和专家回信精神,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强农兴农为己任,围绕服务落实自治区两件大事,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不断巩固人才培养中心地位和本科教育教学核心地位,着力培育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知农爱农新型人才。为迎接新一轮本科教学审核评估,全面展示学校本科教育教学成果,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以评促强,现推出“”系列专题报道,分享各学院(部)本科教育教学工作的举措与成效、特色与优势,共同推动本科教育教学工作高质量发展。



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成立于1994年,学院现有农业信息技术二级学科博士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硕士点,电子信息(计算机技术方向)工程硕士点;设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网络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4个本科专业,其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软件工程专业获批自治区本科一流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为自治区级品牌专业;设有“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微专业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辅修专业;现有国家级一流课程1门,自治区级一流课程1门,校级一流课程54门,获批教育部产学研协同育人项目6项;拥有农牧业大数据研究与应用自治区重点实验室1个。





 本科教育教学的举措与成效





坚持“以本为本

不断凝练专业方向

积极打造一流品牌专业


学院始终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秉承“育人为本、敬业友善、砥砺前行、守正创新”的学院办学精神,深入实施“1242”行动计划:聚焦一项任务(立德树人),明确两个办学定位(学科:农牧林水草乳沙+信息技术;专业:信息技术+智慧类专业),推进四个转变(由注重数量规模向提升质量水平转变,由重视业务能力向突出师德师风转变,由学科专业培养向协同创新育人转变,由自我谋划发展向主动寻求合作转变),实现两项目标(教学研究型学院和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学院党委)。在不断调整优化专业结构布局的基础上,现已形成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软件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四个专业,目前为学校70多个专业开设了计算机类公共课13门以及为新上的7个智慧类专业提供了计算机相关课程支撑。获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一个,软件工程专业自治区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一个。学院凝聚“以本为本”思想共识,压实“以本为本”责任落实,通过每学期组织开展教学工作研讨,推进了培养方案、课程建设、教学改革等工作的深入开展,为本科教育教学提供了清晰的发展思路和有效的组织实施机制,形成了重视本科教育、注重本科教育质量、重视本科教师队伍建设、关心本科生成长的良好氛围,为培养高素质的本科人才奠定了坚实基础,确保了本科教育的顺利进行和高质量的完成。

积极构建五位一体教学模式

提升课程育人质量

多年来,学院始终坚持开展课程教学改革,坚持“专业与思政教育融合、理论与实践教学一体”,围绕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方法、考核评价、课程思政五个方面,形成了“以课程思政为引领,以工程认证为主线,以翻转课堂为途径,以课赛融通为抓手,以考试改革为驱动”的五位一体课程教学改革新模式,从课程目标设置开始,在知识、能力、素质目标中融入工程师培养要求。在教学内容上有机融入工程专业认证标准及要求内容,引导学生系统性地理解专业知识,不断提升学生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取得了良好成效,得到了学生、同行、学校、社会的高度认可与评价。《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在2020年获评首批国家级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本科课程,2021年入选教育部首批“拓金计划”示范课程。2018年付学良老师主持的“基于互联网+技术的农林类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群的研究与实践”获内蒙古自治区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022年卜永波老师主持的“德才并育、理实一体的国家级一流课程《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改革与实践”获内蒙古自治区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学院老师参加的“基于云畜牧平台的四维创新教学模式构建与实践”获内蒙古自治区教学成果一等奖。

构建课程思政教学体系

提高专业教学与思政教育契合度

在课程思政建设上,学院采取了以下有效措施:

(一)将专业知识与思政教育有机融合。学院贯彻《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精神,制定了《关于推动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促进学院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组织教师挖掘专业课中蕴含的价值追求,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教学中。学院教师通过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拓宽教学视野,提高教学质量,不仅在专业知识教学中提升自己,也不断将课程思政元素融入教学手段和教学成果中。在教学大纲编撰和教学实施过程中,依据课程内容,将和内容相关的思政元素融入授课过程。

(二)主抓思政项目研究,以点带面开展特色课程思政建设。为了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同向同行的协同效应,学院专业课课程思政深度挖掘提炼专业知识体系中所蕴含的思想价值和守正创新的精神内涵,科学合理拓展专业课程的广度、深度,从课程所涉行业、国家、文化和历史等角度,增加课程的知识性、社会性、人文性,提升引领性、时代性和开放性。

通过课程思政建设有效措施,学院凝练了“七要素、一体化”课程思政设计思路,系统构建课程思政教学体系,通过课程思政案例教学,引导学生自主思考、理解案例中的思政元素,引入课程思政考核,实现了课程思政教学效果的不断提高。学院目前获批13个校级课程思政教学团队,其中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思政示范课程获评自治区级优秀教学团队。11名老师获批校级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其中1名教师获批自治区级课程思政教学名师,11门课程获得校级课程思政示范项目立项。




创新教学模式

促进学科竞赛与教学相融通

(一)赛教融合,课赛融通,推进专业课程改革

学院通过总结多年竞赛经验,在课程中将竞赛平台引入教学过程,《程序设计综合实践》《Java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程序设计基础》等课程引入在线评测系统,系统自2017年开始试运行,注册用户超过4300人,建设了超过500道试题的试题库,学生使用系统完成了46万多次的提交,先后为5门课程,60多头课程提供了超过1000次的程序设计实验作业服务。通过赛教融合实现了教学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学生的编程实践能力得以强化,创新思维和竞赛技能得到培养,团队协作能力也有所提升,有力地推动了教学质量的提升和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同时,在2024版培养方案中增加《竞赛创新项目训练》《科技创新项目实践》等课程,为学生提供竞赛培训与创新指导,注重培养学生科技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不断深化赛教融合,为培养创新型人才提供有力支撑。同时,学院将现有实验进行重新设计、归类,分为验证型、设计型、综合型实验,开展了十余个虚拟仿真实验,并结合学校特色与课程实际,自主研发了“计算机硬件工作原理”“智慧牧场控制器设计”“基于 0penHarmony 的智慧农业灌溉管理系统”“基于物联网与网络AI技术的智能开窗器”等虚拟仿真实验,引入企业实际工作过程,递进式培养学生分析、设计、开发和团队协作能力。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引入学生技能竞赛标准和内容,将专业教学内容与竞赛有效集成,实现了“课赛融通”。

(二)以赛促学,以证促就,提升就业竞争能力

学院积极组织学生参加互联网+、挑战杯、蓝桥杯、计算机设计大赛、人工智能和机器人大赛、ICPC、CCPC等赛项,每年参赛学生超过800人次,参与率超过50%,让学生在竞赛中体验到专业学习的乐趣和挑战,有效激发学生对专业课学习的兴趣。近三年获得国家级奖项40多项,省级奖项300多项。部分学生因为在竞赛中的出色表现,被推荐到包括复旦大学、重庆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东北大学等在内的985高校以及中国科学院攻读硕士学位。此外,还有一些学生成功进入了百度、腾讯、华为、小米、字节跳动等行业头部企业工作,开始了他们的职业生涯。学院也鼓励学生考取专业相关国家认证,近三年累计453名学生获得“国家信息安全水平考试一级证书”。“以赛促学,以证促就”提升了学生就业竞争能力,提高了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质量。






来源: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

责任编辑:付学良

编辑:刘思奇

策划责编:王丽    王瑞霞

内蒙古农业大学订阅号
内蒙古农业大学官方认证!扩宽完善学校的信息发布渠道,为学校各项工作的推广和宣传提供全新、快速的沟通平台,建立起信息传递、交流沟通的新模式,充分发挥新媒体平台的宣传力量。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