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南山|中国玉文化的第一个时代高潮
学术
2024-06-30 07:55
北京
[器晤 总466 题]
早已听闻,黑龙江饶河小南山有重要发现,出土许多精美玉器,如何精美,心存疑惑。2024年6月21~23日,我随玉文化学会奔赴小南山一睹究竟。真的是百闻不如一见,陈列室数十件美玉尽收眼底,精彩之极,已将疑惑一扫净尽。饶河小南山出土玉器
小南山的发现,颠覆了有关玉文化起源与发展的传统认知。我想到,考古学的结论就是如此,一般只是显示相对正确,要经过不断完善的过程,一步一步接近正确。我们的考古认识,形成一个体系的认知,与遗迹埋藏情况有关,与我们的田野手脚行动有关,也与我们的眼力有关。小南山新发现大大改变了我们已有的认识,开始再一次完善已有的认识体系。关于玉文化的起源,我们得大幅修正传统认知,将起源年代修正到9000年前,甚至可以推导到10000年前。小南山玉器精美精致,不仅年代早,技术起点很高,器形也很全。环璧玦匕无一不精,一眼望去,非常震撼。这已经是中国玉文化走过起源阶段后,进入到发展的一个高潮阶段了。小南山玉器较多的器形是玉玦,玦之为器,在史前和文明史前期形成为传统的文化圈。古玉中有玦作为饰品,《说文》说“玦,佩玉也”,《礼记•内则》说“左佩纷帨……右佩玦”。佩玦的形状如环之形,却留有一个缺口,如《玉篇》所说:“玦,玉佩,如环缺不连”,《白虎通》也说:“玦,环之不周也”。汉代以后史家注解典籍,也是一样的理解,杜预注《左传•闵公二年》说:“玦如环而不连”,韦昭解《国语•晋语》说:“玦如环而缺”,其意都指不是一个完整的环。有缺而不连的玉环,正是佩玦。玦在起初通常认为以耳饰为多见,距今七八千年前的内蒙古兴隆洼文化发现了器形规范的玉玦,形制有扁平环形玦和管式玦两种。前者是兴隆洼文化玉玦最典型的器形,也是后来最常见的造型,绵延使用了五千多年。长江下游地区玉玦出现的年代也很早,虽略晚于东北,但出土数量更多,其中马家浜文化发现近百件,形制分为扁平环形玦、大孔镯形玦和管式玦三类。青铜时代玉玦仍然是重要的装饰品。商代玉玦呈片状,大小在5~10 厘米,多光素无纹, 也有的雕刻有龙凤纹。周代的玉玦亦为片状,环宽于商代时,中孔略小,有椭圆形玦,也以光素者为多。春秋时代玉玦也很流行,但器形较小,直径在3~5 厘米上下,多为扁片状玦体,普遍饰当时流行的蟠螭纹与蟠虺纹。汉代玉玦发现渐少,有的小玦显示有战国风格,也出现了一些大玦。新石器时代的小玉玦常出土于死者耳部,应为耳饰,如内蒙古敖汉旗兴隆洼文化遗址和南京北阴阳营遗址,在人头骨左右都发现了玉玦。商周出土的大量玉玦,有的出土于人头骨附近,也有放在胸腹部的,如殷墟妇好墓出土的卷龙玦应是佩饰。春秋以后的玦,有出土于耳部位置的,也有见于身体其他部位的,还有发现置于口腔内的,如陕西户县宋村春秋秦墓一陪葬男子含有两件玦琀。在漫长的崇玉年代,玉的意义其实是前后经历了一些变化的,它经历了人化、神化和王化(贵族化)几个过程,最终的落点是德化,即所谓君子比德于玉。将玉引向道德化,应当是玉玦获得决绝义项的开始。玦的得名,首先应当是形,是取意有缺口的形态。小南山玉玦以扁平形居多,光素无纹,抛光精细。这些玦当主要是作为耳饰使用的,当时人既不会人皆有此饰,用者也许不一定双耳都佩带。不过作为后来流行广泛的风俗,目前所知应当最早是由小南山人的时代兴起的,如果以汉代作为末流,玦饰的播散则有七千年左右的时间,应当说是不可谓不长了。小南山玉器还值得特别提到是玉匕,长条形,有薄利如刀的边刃。匕面无纹,但相对于尖头的一端穿有一孔,显然是预备系绳便于携带。这样的玉匕出土多件,当为高端的进食具,即是后来餐勺的前身。小南山玉匕的出土,表明匕食文化传统的建立有了九千多年的历史,这样的勺食传统是粒食方式的见证,同处于黑龙江的密山新开流遗址,过去发现过精致的骨匕,显然是小南山传统的延续。
饶河小南山出土玉匕
由小南山和新开流的玉匕与骨匕,我们想到黄河流域新石器时代遗址普遍发现的骨匕。黄河下游地区的大汶口文化居民的骨匕制作大都十分精巧,包括一些器形标准的勺形匙,还有一些蚌质餐匙。大汶口文化许多精美的餐匙都被作为随葬品放在了死者的墓中,发掘时看到餐匙常常握在死者手中。黄河上游地区的齐家文化居民,使用骨匕也很普遍,有的遗址出土骨匕多达100多件。齐家文化的骨匕全为长条形,柄端无一例外地都有穿孔,这些骨匕许多也是在墓葬中发现的。作为随葬品的骨匕,一般都放置在死者的腰部,推测当初应是随身系带,成为一种生活中固定的装备。玦与匕文化圈,延绵到了历史时代,现在我们知道了它们最早的源头,这是小南山发掘获得的证据。早期玉器的制作,特别是玉器开料成型的初始工序,这里可以由小南山的发现作一点推测。我们首先想到的是细石器加工技术,细石器与玉器技术之间应当有联带关系,我们知道小南山出土过长25厘米的桂叶形石标枪头,制作采用的是压剥技术,而这正是细石器的主打工艺。过去密山新开流也出土类似石标枪头,也是采用压剥法制成。这种细石器技术运用到玉器早期成型上会是很自然的事,它比起线绳切割效率会高得多。玉料压剥成型后,再经打磨抛光,精致的玉器也就出现了。饶河小南山出土
如果将玉器和细石器技术联系起来考虑,玉与石的加工可能采用了同样的技术。不仅解决了玉器早期的工艺技术问题,对于旧石器向新石器的过渡探讨,也会开启另一方天地来。
撰文|3N3N
♡
您的转发分享
就是对我们的赞赏
69. 琮归历史
70. 快评三星堆|树纹玉琮观察
71. 考古快评|璜联璧合
72. 问璧|何来传国玺
73. 商代玉印龙纽雌雄辨
74. 围观海昏侯|透视玉韘佩
75. 古蜀人的太阳神鸟
器晤
考古人3N3N(王仁湘)公号:用心于器,晤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