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束本锡,1962年至1972年,在丹阳市窦庄中学高中部毕业,1986年至1988年,参加丹阳师范函授学习,获得丹师毕业证书。1975年至2013年,在窦庄中心小学担任小学语文高级教师。在任职期间,曾连续多年被校、镇、市三级党政评为优秀党员和优秀教师。从上世纪80年代到本世纪初,一直被聘任江苏省《周末》报、镇江市《金山》杂志、《丹阳日报》等特约记者,在上述报刊发表散文、报告文学和论文等百余篇,并有多篇获奖。
散文
大哥:永恒的长兄之光
文/束本锡 编辑/周锁泉
那是1975年的秋天,在秋风瑟瑟的上海仁济医院院子里,那面黄肌瘦满地飞舞的落叶,就像一个个病怏怏的老者,哼着哀伤的歌曲,寻找着各自最后的归宿。
而在仁济医院那座巍峨庄严建筑中的第10层302病房里,仿佛是一个静谧而深情的舞台,上演着一幕幕关于亲情与奉献的感人画面。在这个略显拥挤却充满温情的空间里,一位30多岁的青年正无微不至地照料着一位年过六旬、身形消瘦的老人。他时而轻手轻脚地为老人端来一杯热气腾腾的温水,那蒸腾而起的水汽仿佛带着无尽的暖意,温暖着老人的心田;时而伸出那双温暖而有力的双手,轻柔地为老人进行全身按摩,每一个动作都透露出他对老人深深的关爱与敬意;时而又左手高高地提着吊瓶,右手紧紧搀扶着老人的臂膀,带着老人一步步走向卫生间,尽管身体已显疲惫,但他的眼神中却满是坚定与耐心。这位躺在病榻上的老人,正是我那饱经风霜的老父亲。而那位服侍老人的青年就是我的大哥束本全。
岁月虽然在我父亲的脸上刻下了深深的皱纹,疾病更是让他的身体日渐消瘦。那时的他,患有严重的哮喘病,每当夜深人静之时,便是他最为煎熬的时刻。剧烈的咳嗽声、艰难的喘息声,如同无尽的折磨,让他夜不能寐。每当看到父亲如此痛苦,我的心便如刀割般难受。于是,我提笔给远在上海的大哥写了一封信,详细告知了父亲的病情。
大哥,那个在我心中永远如山般巍峨的存在,收到信后,立即给我发来了一封简短却有力的电报:“立即将父亲送至上海!”那一刻,我仿佛看到了大哥那双坚毅的眼睛,正透过千山万水,注视着我,给我力量。
于是,我用一辆简陋的独轮车,载着父亲,连夜赶往陵口火车站。夜色如墨,寒风刺骨,但我的心却充满了希望。我搀扶着父亲,一步步走上火车,将他安全地送达上海火车站。
在那里,大哥早已安排好了一切。一辆出租车如约而至,火速将父亲送往仁济医院。那一刻,我仿佛看到了生命的希望,在大哥的精心安排下,父亲终于得到了更好的治疗。
我的大哥束本全,他是我心中永远的骄傲。15岁那年,他怀揣着对未来的憧憬与梦想,来到了上海,成为了一家私营企业的学徒。那时的他,稚嫩而坚强,用那双尚未成熟的肩膀,挑起了家庭的重担。从那一刻起,他每个月都会风雨无阻地给家里寄回25元钱,而自己只留下微薄的生活费。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25元无疑是一笔巨款,它相当于如今的2500元。然而,大哥却从未有过丝毫的犹豫与不舍。这一寄,就是整整23年。23年间,他共寄给家中7360元,这相当于现在的736000元,足以在丹阳城里买下一套宽敞的三室一厅。
更令人感动的是,大哥在23岁那年,遇到了一个上海出生的美丽姑娘。她看中了大哥的才华与担当,提出要与他结婚成家。然而,大哥却毅然决然地拒绝了她。因为他深知,自己肩负着家庭的重担,不能半途而废。这一拖,就是整整10年。直到33岁那年,他才与另一位女青年结婚成家。人生有多少个10年青春?大哥却宁愿牺牲这最宝贵的岁月,为家庭默默付出。他的精神,如同璀璨的星辰,永远照亮着我们前行的道路。
新中国解放初期,百废待兴。各行各业都急需人才来推动发展。上海市政府为了培养一批有文化、有能力的领导干部,决定分区分片举办“成人夜校培训班”。大哥有幸成为了其中的一员。他紧紧抓住这个难得的机会,白天努力工作,晚上则一头扎进夜校,如饥似渴地学习着吮吸着乳汁般的知识。他深知,只有不断学习,才能不断进步;只有不断进步,才能更好地为家庭、为社会做出贡献。
经过三年的夜校苦读,大哥终于获得了上海市成人教育——经济干部管理专科学校的中专毕业证书。那时的他,已经担任了上海市衡山糖烟酒食品公司的党总支书记,下辖100多家商店,管理着1000多名职工。他运用所学到的科学管理知识,将公司打理得井井有条,成就了自己的事业梦想。他也因此多次荣获上海市“优秀党员”、“上海市优秀基层干部”等荣誉称号。这些荣誉,不仅是对他个人能力的肯定,更是对他无私奉献精神的赞誉。
大哥在我家兄弟姐妹七人中排行老二,但在五个兄弟中却是排行老大。因此,他自然而然地成为了我们心中的依靠与榜样。1975年到1977年期间,父母先后因病离世。这对于我们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打击。然而,大哥却在这个艰难的时刻,依然坚定地站了出来,给我们弟弟妹妹提供了最大的帮助,毅然履行起长哥为父的职责,让姐弟们在他那大树般的保护伞下,遮风挡雨,茁壮成长。
当妹妹患上严重的糖尿病,在地方医院治疗效果不佳时,大哥立即奔赴上海多家糖尿病研究机构和大医院,咨询并购买国际上最先进的治疗药物寄给她。在大哥的关爱下,妹妹的病情得到了有效的缓解。当我读初二时,一度患上“神经衰弱症”,经常失眠。得知此况后,大哥立即带我到上海华山医院就诊。在他的精心照料下,我只用了一个星期左右的时间就完全康复了。
大哥的关爱与付出,如同春雨般滋润着我们的心田。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亲情与担当。然而,岁月无情。2020年元月,享年85岁高龄的大哥因病医治无效,他永远地离开了我们。那一刻,我仿佛失去了整个世界。大哥的离去,让我深感悲痛与无助。但我知道,他虽然离开了我们,但他的精神却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
大哥的一生,是忠诚于党的事业、忘我工作的一生;是孝敬父母、传承美德的一生;是关爱兄弟姊妹、自我牺牲的一生。他的精神,如同璀璨的星辰,永远照亮着我们前行的道路。每当我想起大哥时,心中便充满了无尽的感激与怀念。感激他为我们所做的一切付出与牺牲;怀念他与我们共度的那些美好时光与温馨瞬间。
如今,每当我站在上海仁济医院那302病房前,看着那位30多岁的青年无微不至地照料着病榻上的老人时,我便仿佛看到了大哥的身影。他依然那么坚毅、那么温暖、那么充满力量。我知道,大哥的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前行。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将带着大哥的期望与祝福,努力成为一个像他一样有担当、有爱心、有责任感的人。因为我知道,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传承大哥的精神,让他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