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网友破防,空间站用中文不符合国际标准!总设计师回应:中国人设计的空间当然要用中文!外国宇航员:我们开始学中文

科技   2025-01-02 10:54   四川  



中生代大白

读完需要

3
分钟

速读仅需 1 分钟

都说科技无国界,但科技工作者有自己的祖国!在浩瀚无垠的宇宙中,中国空间站宛如一颗璀璨的新星,闪耀着中国科技的光芒。

回到上世纪80年代,国际空间站上线,人类的太空探索就上了个大台阶。就像加加林说的,“这可是人类历史上的大事儿”。但那时候咱们中国因为航天技术不够牛,被美国等挡住不让入驻。不让我们入驻咱就自己干,经过几十年的拼命追赶,在2021年,咱们终于有了自己的空间站!

2024 年 12 月 30 日,在即将迎来中国空间站全面建成两周年之际,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首次公开发布《中国空间站科学研究与应用进展报告》(2024 年),报告明确提到,中国空间站将积极扩大空间科学及应用国际合作,参与和实施国际大科学计划,坚持“和平利用、平等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践行共商共建共享,开放科学数据,扩大成果产出,共享科学成果,建立多元化的空间科学与应用国际合作格局。这充分展现了中国航天开放包容的胸怀和积极推动国际合作的决心。

然而外媒对中国空间站内使用中文标注仪器仪表和实验设备这一做法大肆炒作,声称其不符合国际标准,甚至恶意揣测中国不准备与其他国家进行空间技术交流以及不让外国宇航员进入。但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载人航天空间站系统总设计师杨宏院士的回应铿锵有力:“中国人设计的空间站当然要用我们中文,使用中国人的母语作为沟通,是反应最直接、表述最准确的安全的沟通方式。”

中国空间站使用中文,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中文作为中华民族的母语,承载着数千年的文化底蕴和智慧传承。对于中国宇航员而言,在执行复杂而艰巨的太空任务时,母语所带来的亲切感和熟悉感是无可替代的。在分秒必争、不容丝毫差错的太空操作中,用中文进行指令传达、数据读取和设备操作,能够确保宇航员最迅速、最精准地理解任务要求,从而保障太空任务的顺利进行和宇航员的生命安全。这是基于科学考量和实际操作需求的必然选择,体现了中国对航天事业严谨负责的态度。

从更深层次来看,这一举措彰显了中国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信。曾经,在国际空间站的建设中,美国和欧洲等国家将中国排除在外,那时的我们虽然弱小,但从未放弃对太空的探索梦想,凭借着坚韧不拔的毅力和自主创新的精神,一步步建立起了属于自己的空间站。如今,我们有足够的底气和实力按照自己的方式来运营空间站,使用中文就是这种自信的鲜明体现。

令人欣喜的是,如今国际上已有许多积极的响应和行动。欧洲航天局法国籍宇航员让 - 弗朗索瓦·克莱弗里韦说道:“我的三位同事——一名德国人、一名意大利人和一名法国人——已经开始学习中文,我们希望第一位在中国空间站飞行的外国宇航员是欧洲人。”

据《南华早报》此前报道,像德国宇航员马蒂亚斯·毛雷尔过去几年来也一直在学习汉语,他希望成为首批进入中国空间站的外国宇航员之一。众多欧洲宇航员努力学习汉语,这表明他们认可中国空间站的价值和潜力,也愿意为了参与其中而积极跨越语言障碍,这无疑是对中国航天发展的一种肯定。

对于外国机构和宇航员想要进入中国空间站的诉求,我们的态度是开放但有原则的。如果他们渴望参与到中国空间站的科学研究和国际合作中来,那么学习中文就是他们必须迈出的第一步。这并非是故意设置障碍,而是基于实际操作和交流顺畅的必要条件。毕竟,在中国的空间站里,遵循中国的语言规范和操作流程,是确保各方安全与高效合作的基础。而且,我们自身的空间实验任务繁重,资源有限,在考虑接纳外国宇航员和合作项目时,必然会综合权衡各方因素,优先保障自身的科研计划和发展需求。

当年,我们被国际空间站拒之门外,饱尝了被孤立和封锁的滋味。如今,我们凭借自身的努力实现了从无到有的跨越,拥有了独立建设和运营空间站的能力,自然不会轻易忘却那段历史。中国空间站的建设是全体中国航天人的心血结晶,我们有权决定与谁合作、如何合作,而不会被曾经的“施害者”轻易左右。

中国空间站使用中文这一做法,是我们在航天领域独立自主发展的有力见证,是文化自信和民族精神在太空的闪耀。我们将继续秉持开放合作的态度,与志同道合的国家共同探索宇宙奥秘,同时也会坚决捍卫自己的权益和尊严,在探索宇宙的征程中稳步前行,书写属于中国航天的壮丽篇章。

动动小手点个在看

大白聊IT
一个多年科技从业者分享点对科技的观察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