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宁波进入“两会时间”。卫生健康系统代表委员以强烈的责任感和饱满的热情认真履职,为宁波的发展献计献策。“健康宁波新闻版”特开设“宁波两会·卫健声音”专题,让我们倾听他们的声音。
宁波大学附属康宁医院
副院长
心理健康是青少年茁壮成长和终身发展的重要基石,然而,2022年《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显示,14.8%的青少年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风险。
研究表明,缺乏运动、学习压力过大、家庭养育不良等,都是抑郁焦虑等负性情绪的重要风险因素。禹海航在自己的睡眠心理门诊发现,患有抑郁焦虑失眠的青少年中,至少有67%的人没有运动的习惯或者爱好,80%的人一天运动时间少于30分钟。
很多研究也表明,竞技性体育运动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具有多方面的积极影响,包括情绪调节与压力释放、培养专注力、提高抗挫折能力、磨炼意志力、促进青少年社交互动和人际关系发展等。
为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2023年4月,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等十七部门印发《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2023—2025年)》,明确提出要“五育并举促进心理健康”,并强调要以体强心。根据前期调研,禹海航今年提出了《加强竞技体育运动 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建议:
保障学校运动时间。实施学校体育固本行动,开齐开足上好体育与健康课,支持学校全覆盖、高质量开展体育课,着力保障学生每天校内1个小时体育活动时间,让青少年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
定期组织体育比赛。除了定期组织综合性田径运动会和各类专项竞技体育比赛之外,为提高青少年的体育兴趣,让体育能力薄弱的孩子也能积极参与其中,鼓励定期开展趣味、合作性运动会,让所有青少年都有目标有期待,提高社交能力及团队合作精神,减少电子游戏成瘾和近视、脊柱侧弯等风险。
规范竞技体育培训。加强体育教师和教练员队伍建设,打造专业体育教师团队,推动体教融合,完善教学模式,同时促进体育同其他学科相融合。高质量开展体育课后服务,注重科学训练,让青少年在熟练掌握1-2项运动技能、增强体质锤炼意志的同时,确保得到充分的休息和恢复。
配套充足体育场地。政府和学校应加大对体育经费的投入,改善基础设施,完善配套。学校和社区应配套建设运动场馆,配备合格的运动器材,方便青少年获得体育锻炼机会。鼓励创建体育公园,鼓励公共场所包括公园等建设既能满足中老年人群需求又能满足青少年需求的运动场地,把部分草坪建成儿童足球游戏或训练场地,鼓励社区建设小型篮球场和足球场等。
编 辑:曹 歆
责 编:孙美星
来 源:宁波市健康传播中心
微信一再改版
请关注并星标
“健康宁波新闻版”
看完文章后点亮
右下角的“赞”和“在看”
方便您及时收到我们的推送文章
深化儿科精神卫生服务年活动——省卫生健康委党委书记、主任王仁元在宁波调研
“在看” “点赞”
让更多人获得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