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共振臂丛神经扫描分为非打药和打药两种,就基本原理与各位老师一起进行交流讨论,我们大家也需要明白,臂丛神经的扫描并不是所有患者都可以配合好,所有人都可以扫成功。 臂丛神经扫描基本原理就是偏重T2WI成像,目前主要还是以偏重T2的STIR序列为主,分为2D STIR和3D STIR,下面和大家一起交流一下非打药和打药的原理。 偏重T2 STIR上神经内膜的特定间隙内的含水量较临近肌肉多,故神经和脑脊液呈现较高信号,邻近肌肉呈现较低信号,通过STIR抑脂技术原理是使用合理TI时间抑制掉背景组织中脂肪组织的高信号。椎管外臂丛神经表现为周边高信号,中心低信号条状结构,周边结构信号被抑制,显示为低信号。缺点是血管以及淋巴也表现为高信号,使背景组织抑制不干净,因此,打药的臂丛神经扫描显示良好。 1.背景抑制不干净对神经本身的显示和观察造成了较为严重的干扰。去除背景干扰信息,对于清晰地显示神经结构判断神经病变有着重要的意义,由于微小血管、淋巴结、唾液腺等都能够吸收一定量的对比剂,从而缩短了这些结构的T1值,同时STIR反转脉冲除了能抑制高信号脂肪组织外,对于吸收对比剂后的短T1组织也有良好的信号抑制的能力。因而能够较好地抑制背景组织高信号干扰,而神经本身吸收对比剂较少、信号降低程度有限,所以通过增强后扫描3D STIR 序列可以明显提高图像的对比噪声比,获得周围背景被抑制良好的臂丛神经图像。 2.利用了钆造影剂的T2负性对比增强效应,原理就是注射造影剂后,对比剂到达颈部,缩短了软组织内血管、淋巴、肌肉的T2(T2*)值,故其在T2加权图像上信号降低。而脊髓及臂丛神经由于血脑屏障等结构的存在,对比剂较少进入,因而保持了较高的信号水平,从而使脊髓和臂丛神经的显示更加清楚。下面就是还需要了解一下顺磁性对比剂钆剂的增强原理,主要是一种钆的螯合物。Gd离子是一种顺磁性很强的金属离子,能够显著缩短组织的T1值;大剂量注射的话,还能够显著缩短周围组织的T2(T2*)值,达到增加组织之间对比度的目的。因此,即使在增强扫描臂丛神经的时候,显示良好与否与造影剂量也有很大关系,以及与打药后多长时间扫描都有关系。由于自己对臂丛神经打药扫描的原理比较模糊,在查找了大量文献以及在很多老师的公众号进行阅读周围神经成像和杨教授的磁共振成像技术指南书上阅读,基本了解了成像原理,与大家进行分享,理解不对的地方大家多多指正。 打药的臂丛扫描图像质量与造影剂缩短组织T1、T2值以及对比剂的量多少和打药后多长时间扫描都有关系。 今天听了石远亮老师的磁共振神经成像后,学习了如何做好打药臂丛神经,主要就是要掌握打药(双倍剂量给药)、打药后扫描时间(8-10分钟填充k空间中心,原因就是小血管和淋巴结也有对比剂进入达到短T1,反转脉冲正好和脂肪一起抑制掉)、TR(4000ms)、有效TE(120ms,提高神经信号显示,降低肌肉组织信号)。
本微信公众号平台属于公益性医学影像类学习交流平台,主要服务于医学的影像技术同行和医学界的朋友们,以及对医学影像有兴趣的朋友。内容中的图片有来自于网络书籍或公众号,涉及版权,联系删除,如果对本公众号内容喜欢,可以关注微信公众号,与大家一起交流学习!!!
如何关注微信公众号
1.点击标题下方「蓝色“影像技术张春红”微信名」可快速关注;
2.长按下方二维码,识别并关注;
3.复制”影像影像技术张春红“,在“添加朋友”中选择“公众号”粘贴搜索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