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樟林新围天后宫前的遐思

民生   2024-09-13 18:06   广东  
天后宫前的遐思

李绍雄

汕樟公路北段,有一座普通的桥梁。它,并不引人注目,然而,你如果有时间停留一下,观察四周,就会引起无穷的赞叹!

东面,平畴千顷,柑林、稻浪、蕉扇、蔗风,绿波起伏,延接海天。二百多年前,这里正是一片汪洋,风帆上下,樯橹连云。

远处,南澳岛的笔架山,伸着三峰,稳坐于大海波涛之上。送来朝阳,迎着夕照,点缀着空蒙的苍天。

号称“一郡文峰”的莲花山,耸立北面,五瓣如莲,畅开怒放,秀丽挺拔。山下,就是名播遐迩的古港老镇樟林。南社港的出海口,就在前面不远。清代的“乌塗尾汛”和现已塌毁的水仙宫,陈迹依稀如见。那时候,巨舶高桅,波澜壮阔,往来咸集,景象繁忙。现在见到的只是流水潺援,向东而去。鹅群悠闲地游荡,农用水泥船静静地停泊在竹林岸边。古港,它走完了漫长的历史路程,而今,正以引退的劳动者的姿态在憩息着。

港边,一座突出的庙宇神楼,俯视港口,面对大海,雄峙郊原。它,就是粤东沿海首屈一指的“新围天后宫”。时间的推移,虽然使它支离残碎,但它的壮丽和风韵,仍然留于人们的记忆和回味之中。

从樟林港出洋的老一辈华侨,他们飘洋过海,别井离乡,到远方去寻求希望的曙光。多少年了!他们时刻不忘这个作为离开唐山标帜的天后宫。他们一朝回国,总要设法到这里浏览凭吊;在异地,也常常嘱咐他们的子子孙孙,应该去看看祖父辈日夜萦思的地方。因为,天后宫前,确实留下了许多悲欢离合的记忆,辛酸的眼泪,牵挂的别愁。远隔重洋的老人,总不会忘记故乡亲人们在天后宫前徘徊眺望的影子。

“新围天后宫”,俗称为“新宫”。始建于乾隆五十二年(公元1787年),竣工于乾隆五十七年。占地数亩,有正殿、前栋、拜亭、东西两庑及梳妆楼,规模宏大。因地处于粤东通洋总汇,潮梅各方,远至嘉应、大埔,近如饶平,都予赞助,通力兴建,历时六年始告完成,故此庙也为潮汕各地天后宫之冠。就现有遗址而观,也可见当时之雄伟壮丽。

关于天后,史书多有记载,传说也近神奇。现据史料,简要录述:天后姓林,福建莆田湄洲岛人。生于宋朝建隆元年(公元960年)三月二十三日,她是都巡检林願的第六女。生至弥月,不闻啼声,因取名曰默。幼而聪颖。后常于海上救护船只。宋雍熙四年九月初九升化,年二十八岁。常显灵应于海上,海舟获庇无数,上人争相奉祀。宋绍兴时封为灵惠夫人,元至元时封为天妃,后代屡有加封,至清康熙二十年(公元1681年)福建提督万正色以天后著灵,奏闻于朝,诏封为天后。故其庙称为“天后宫”。一般称为 “妈宫”、“妈祖宫”。至于“天后圣母”的称呼,其中的“圣母”,则是出自明朝崇祯时的封号。

历史不断向前,原来时兴的东西已经变为陈迹。从新宫的遗址,仍可见原有的规模。整座建筑的门楼、前栋、拜亭,虽已倒塌,但正殿东西两庑和后楼,还很坚固,并住着二十多户人家。

门前,两只灰青色油麻石精雕的石狮,依旧守卫在天后宫大门的两旁。正殿双边巨大的琉璃龙凤窗, 并不失去原有的光彩。大殿石柱上的对联,字体清秀,雕刻工细。写的是:“神庥普锡,海滏山陬,咸属湄洲赤子;母德覃敷,波恬浪静,共钦泽国慈帆。”它,高度慨括地写出了芸芸众生盖建天后宫的祝愿和虔诚的祈望。

后座是“梳妆楼”,也叫“望海楼”,高耸峻立。二百年的雨雨风风,虽使它大为逊色,但是它那坚固的四面楼墙,不拔的气慨,犹如我们先辈那种凌波击浪、扬帆长征的精神。使人感到其形象稳如泰山,壮志冲霄、凛不可犯。又象征着她那“泽国慈帆”的宽阔胸怀,也不愧对“海国安澜”的功绩的赞美!

报上曾载台湾海峡两岸同胞,近年来共同筹资近百万元,开发被誉为“海峡和平女神”的林默故乡---福建莆田市湄洲岛,重修天后庙和其他古迹。近年已有五十多万海峡两岸同胞到湄洲岛朝觐,足见林默事迹,感人之深。

我国沿海的大小港口,一般都建有天后宫。汕头市的“老妈宫粽球”也因“妈宫”而出名。三月二十三日妈祖生日,我们这里特别是汕头市,吃麦面的习俗,至今在群众中仍有流行。

新围天后宫,前临大海,后屏莲峰,俯瞰着古往今来的山川变化和历史人文。陈迹并不只是记录过去,主要是易勉未来。如今,古港口壮丽的雄姿,虽然蒙上了一层时间的尘雾,然而,她并不老态龙钟, 而正似一位健迈的母亲,仍旧慈祥地用她那勤劳的双手,轻抚着这胜醒的大地。她愉快地欣赏着大海之滨:改了旧貌,换了新装。


望着绿色的海洋,不禁想起勤劳的先辈。他们在风雨晦瞑之时,跨海远航,去寻求理想和希望,离合悲欢、胜负成败,都留下了脚步和影踪。如今,看到了祖国叶茂花繁的春天,是可以万分告慰了。

眼前、历史、怀念、遐思。家国之情、故乡之恋,赤子之心、粉榆之爱,在这壮丽山川和绮秀景物面前,融合在一起,化成无穷的力量,迈步向前!

(写于一九八九年)

李绍雄(1925.7——2005.3),澄海东里樟林人,长期从事教育及文化工作。历任第二、 三、四届澄海政协委员,文史资料委员会委员,政协澄海诗社副社长,澄海文博研究会副会长,岭南诗社、岭海诗社社员,苏北中学退管会主任,樟林中学校董会副主席。

爱好诗词、散文、文史与集邮。著作有《樟林沧桑录》、《樟东乡情》、《若水斋诗词(手稿)》等。

本文和部分图片由李绍雄之孙李骏先生提供,在此向李先生表示衷心的感谢。部分图片来自网络,未经本号允许,严禁擅自转载、复制、改编本号所发表的文章,图片禁止他用,违者将追究侵权人法律责任。

樟林旧事新事
清代康乾年间,樟林是广东较大港口之一,是红头船航泊的基地。古时,樟林海上贸易繁荣,也给樟林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和独具特色的传统习俗。我号旨在为大家推送一些樟林的历史旧事和现在身边趣事,欢迎大家定阅。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