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樟林一带人们喜好的小吃。雅名之所以叫青叶粿,玄机在于它选用9种青菜或草药的叶子作料。青叶粿,这种用植物的叶子和米粞、冷饭做成的粿品,其貌不扬,薄薄的、扁扁的,像一片大耳朵。它不用印模印出来,而是用头头尾尾的边角料捏出来的,所以也有人叫它“粿头”,但是樟林人民还是习惯叫它做“青叶粿”。
我之所以对青叶粿念念不忘,是因为少年时的一段经历。那时,我家住在樟林南社姑娘巷,巷后面是陈家的一个祠堂。祠堂里的西花巷,住着一家靠做青叶粿为生的人家。男人出去做工课,留在家里的女人就开起了做青叶粿的作坊。领头的是已过花甲的老婆婆,我们叫她陈亚婆。她一群女儿、媳妇有的舂米粞有的拣青叶,有的司炉蒸粿。她们家做青叶粿是十分专业的,不仅自家售卖,还贩给邻近的小孩,让他们穿街过巷叫卖,我就是其中一小小贩。每天放学之后,我便提一个竹篮到他家,她家的青叶粿正好炊熟,就装上一篮热腾腾的青叶粿,盖上保温防尘的粗布,落巷叫卖。别看这青叶粿粗粗陋陋,却是我们家乡一带人们喜好的药膳小吃。雅名之所以叫青叶粿,玄机在于它选用9种青菜或草药的叶子作料。每当我到陈亚婆的作坊,都会见她在拣青叶。她坐在巷子一角,面前摆了十来个竹筛,每个筛子上放满一样叶子。她老人家手脚麻利地把青叶拣起来,摘去枝梗残叶,在水桶里洗净,然后放到另一个新筛上,滤去水分待用。
因为我跟她们混熟了,陈亚婆总好跟我聊天,给我说这些青叶的用场。她说:“正宗的青叶粿,一定要用9样叶子,9是个好数字,不过,有时缺一两味也无大碍,但不能缺得太多。但清热化痰、凉血解毒、止血祛暑的秋瓜(丝瓜)叶是不能缺的。秋瓜叶是主料,何况,秋瓜长命,吃了会益寿。”她接着说:还有一种叫鸡屎藤,名字难听,却是一种功效神奇的草药,也是做青叶粿的料。鸡屎藤长在我们乡里近郊的山边、埔垅,不难找。这种草药初闻起来确有一阵鸡屎味,久闻却有一股青草的芳香。这鸡屎藤,产妇产后可用,跌打损伤可用,清热解毒可用,久咳不止可用,也有人用来治小儿疳积,效果甚佳。除此之外,蕹菜(空心菜),解毒利尿;还有先前盛产于樟林荖巷、有很强杀菌作用和健胃功能的荖叶;有菠菜,还有“金不换”(九层塔)。还要加进少量的艾叶,艾叶可以温经去湿、散寒、消炎、平喘、安胎、抗过敏;最后加上清热解毒的金银花或菊花叶。陈亚婆说,掺青叶是有讲究的,菠菜放多了,蒸出来的米果头臭黄;多放些秋瓜叶、蕹菜叶的米果头,蒸出来便色如碧玉。人们喜爱青叶粿,不仅因为它的药效,还因为口感好。拿起来咬一口,刚入口,就会感觉到植物的气息,越咀嚼越品出甘香。做青叶粿很辛苦。拣好了青叶,还得舂梗米粞。事前把粳米在大木桶里浸湿,捞出来倒进斗箕晾干,才能倒进石臼舂成米粞。
青叶粞舂好了,便端来一桶事先准备好的冷米饭,捞合在绿色的米粞里,双手使劲地揉,边揉边加上适量的食盐,直到把它们揉成软软的一团。于是,一家人围着桌子,用手捏成一个个椭圆形的粿片。
蒸青叶粿不是单纯地炊,而是蒸、烙双管齐下。先在鼎心放一两勺水,然后将粿片贴在水上方的鼎沿,一圈一圈排得整整齐齐,然后盖上鼎盖,生火蒸起来。一段时间后,拿开鼎盖,舀出鼎心的蒸粿水,戽湿鼎沿的青叶粿,待鼎底的水蒸发干了,就可用勺子将绿油油的青叶粿起出,这色如绿玉,质地柔韧、清香如饴的青叶粿便等待你的品尝了。昔年,樟林一带有一种习俗,农历九月初九这天,人们纷纷到乡里北面莲花山顶的仙公宫求梦。上山来的人都要在仙公宫旁的山地睡到天亮,看这一夜天公赐个什么梦,来预测自己的愿望能否实现。莲花峰是一座海拔五百多米的山峰,到峰顶的仙公宫,要攀登弯曲崎岖的好长山路,很多人身上带一袋青叶粿充饥,夜间也好作点心。
只可惜,这样正宗的青叶粿现在很少见了。现在一些酒楼或人家做的青叶粿,以菠菜、通心菜代替鸡屎藤,这种赝品吃不出青叶粿的柔韧,大失风味,且须现做现吃,不像真正的青叶粿那样,搁几天吃起来还是喷喷香。
本文来自潮汕民俗网,未知作者,略有修改。图片来自网络或由朋友提供,在此向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