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正月十二是樟林塘西的社日,那一天国王庙前人头涌动,车水马龙,一批又一批的善男信女们前来敬拜众神,祈求新的一年阖家平安,万事如意。那天下午,游神队伍穿越樟林塘西村里的大街小巷,每到之处,道路两旁均站满群众,大家驻足观看,叹为观止。巡游完毕后,就由大舍爷净香船,祛除全村去年的晦气,随后再由村中青壮年抬着老爷神像在宫前“走安”,并燃放烟花礼炮,最后老爷升殿。就是一艘由纸糊的小船,然后吊挂在巡游队伍最前方的老爷香案上,故称“香船”。就是各家各户将上一年度家中“晦气”之物,放入香船中,随着游神队伍驱逐出境。晦气之物多指每年十二月廿四到正月初四这段老爷上天议事期间,如果家中有瓷器摔坏了,则是不详之兆,这摔坏的瓷器则是充满晦气的!所以要赶快用红布或红纸包裹起来,然后等到游神那一天扔进香船内,也意味着送走了家中的晦气了。香船随着游神队伍寻游村中各处,然后收集了整个村子的“晦气之物”,所以这只香船是充满整个村子的晦气的,大家人都敬而远之。所以在游神结束后就要举办一个习俗,那就是由村中“大舍老爷”来净香船。这时要找来村中一位“好命人”来送香船,再由今年负责大舍爷的神厂负责人挑一些青壮年抬着大舍老爷神像在后面驱逐香船,这时一路上鞭炮震耳欲聋,一直来到溪边,好命人将香船抛入溪中,然后众人跪送香船,并以三牲祭品祭拜,而此时跪拜之人不能双脚跪拜,而只能是单脚跪。然后抬神像的青壮年立即转过身来(注意:此时神像未转),然后就抬着倒着的神像往回跑,这里也是担心晦气会偷偷跑回村中,所以要将神像倒过来抬着,让大舍老爷一直监视着这晦气不能重新闯入村中,以确保新年村中平安吉祥。就这么一直跑到宫埕后才将神像倒转过来,然后就直接进入“走安”环节。以前南社营老爷有一套比较繁杂的习俗,现在也删除了许多,剩下“简单版”的。这个“二舍爷掌宫埕”的习俗则是被删除的习俗之一。我们还要说说以前的正月廿一早上老爷“早游”(营灯)。大概是在正月廿一早上3点多,二舍爷最早由轮值厰抬到宫埕,这就是“二舍爷掌宫埕”俗语的由来,因为二舍爷地位最小,所以要最早来到宫前掌宫埕,以迎接其他诸神来到宫埕集中后一起早游。各厰集中后就开始按正月二十的“安路”早游。就是由马头锣,高灯,彩旗等执事组成的游神队伍,并由各厰去年有结婚或生了儿子的家庭派代表手提灯笼,灯笼上烛,跟在老爷神轿前,而各厰去年最先出生的男孩子就是“大兄”了,“大兄的父亲”就要准备“大喜灯”来“擎喜灯”,用竹子架成“干”字架,架上吊四个喜灯即是大喜灯。大兄的父亲手擎大喜灯走在队伍最前面,组成一只浩浩荡荡的巡游队伍,以求新年国泰民安,合乡平安,繁荣昌盛,添财添丁。(那如果一户人家家里有人去年年头结婚了,而这对新人在年底生了一个儿子,那么今年就要吊两只喜灯了。营灯营“丁”,营兴兴。早游就是少了正月二十的锣鼓队,但是多了这些灯笼,人数很多,很是壮观。)
潮汕营灯(图片来自网络)
这个习俗完全可以和现在潮汕的很多地方营灯媲美,但是南社营老爷这个“早游”的习俗可能在当时农耕时代,和没有灯火的条件下,那真是一个全村大狂欢的日子,也在凌晨下可以看到一条火龙穿梭在村子的壮观景象,假如当时有航拍技术,我相信这张航拍图一定是很壮观的!但是细想一下,在当代,还有可能凌晨3点叫人起床来参与这次早游吗?好像是绝不可能的事情,所以“早游”习俗不再存在好像是必然的!(以下部分内容参考《信仰空间与社区历史的演变——以樟林的神庙系统为例》、作者:中国史学会副会长、广东历史学会会长、中山大学党委书记陈春声教授,后整理如下)
樟林乡流传着这么一个传说:古时,东社南社两社社庙是同日出游的,有一次两支巡游队伍在城内(有说其他地方)相遇,不因何原因就打起架来,结果在混乱中东社村民就抢了南社的三舍爷到东社,隔段时间,南社耆老前去和东社论理,要讨回三舍爷,后东社归还。当迎神队伍将南社三舍爷请回南社宫升殿时,三舍爷无法站立于殿上,每次安放上神台都站不稳后倒下,几次之后,“老爷不要三舍爷了”,在人群中传开(另说,三舍爷安放升殿后,隔天,庙祝起来后就看到三舍爷神像倒在地上,本不在意,以后每天都这样,庙祝心里着急了,赶忙告诉老年人协会负责人),后大家也觉得事情奇怪后,村中耆老商量,只能将三舍爷送往东社,因为东社有三位舍爷,所以只能尊称为“四舍爷”,至此之后,两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人民安居乐业,故没有再提及此事,这件事也慢慢的淡出人们的视野。另外据一位东和长者介绍,在这次纷争后,东社村主动将原供奉在国王庙内的“狮爷”与南社山海雄镇庙三舍爷交换,后南社三舍爷到东社做了四舍爷,南社也将狮爷供奉在宫内,但是在文化大革命时期,狮爷被毁,狮爷炉被扔进樟林古港河中。文化大革命之后,恢复了信仰自由,在可进行祭祀活动的时期,南社村民在古港河中捞起了这个香炉,并将香炉重新供入庙内。后来因为各种原因,南社无再供奉狮爷,而将狮爷炉改成天公炉……现存于南社宫内的“天公炉”,但是上面雕刻的花纹确实有点像狮子头,难道这个真的是原来的“狮爷炉”
【传说终归是传说,网友“蓝”还向我号提供了另外一种版本的传说:作为南社人,我听老人们说过,好像是以前每当正月二十营过东和宫前时,三舍爷都会在东和宫前摔倒,也许指的是抬轿子的轿夫摔倒。(三舍爷不肯走了,不肯回来的意思吧)后来就把三舍爷分(送)给东和王爷公做仔(义子)。传说版本多种多样,在这里我们就不深入去研究了,选择一两种传说版本和大家说说!】自从南社的三舍爷到东社国王庙上任四舍爷后。以后为了避免冲突,东社才主动把游神的日期推后两天。在南社也流传着两个有关三舍爷的故事:一、每年的正月十九晚上,或者二十早上偶尔会下起微微细雨,人们都会说:“三夫人咯数念啊三舍爷哇”。另外,庙宇都是早晨开门,傍晚关闭,但是当每年正月二十的南社游神队伍即将到达东和宫前方的时候,宫里庙祝都要把东和大宫的门紧紧关闭,避免南社的“三夫人”路过这里,看到庙里的“三舍爷”,而伤心起来,哭起来,而狂风大作,暴雨突袭;二、相传,有一年,正月二十南社游神的日子,队伍要经过东社宫时,庙祝忘记将宫门关闭,当游神队伍来到东社宫门口时,整个戏台都塌了,但无人员伤亡,据后人传说,有人看到一位老翁拿着一把拐杖向戏台扔去,后戏台塌了。人们就纷纷猜疑是不是南社老爷怒了,所以在以后的每一年南社营老爷的时候,要经过东社宫前时,耆老都会将大门紧闭。这是南社村民传说的版本。但是,东社却流传着另外一个版本的传说:樟林以东社为始,其他各社都是从东社划分出去的,东社国王庙是樟林最先建造的社庙,也流传着“有鸡挂无宫”的俗语,而南社宫则是由东社宫分灵出去的,所以当南社宫老爷营到东社时,东社王爷有权不见南社王爷,因为东社王爷权利大。这则是东社村民的一种传说版本)。这里我还是引用陈春声教授文章的一句话来解释下——这些不同的解释反映了在地域支配关系中的不同立场。仅此而已!神是人造的,传说也是人编的!所以一个传说可能有许许多多的版本!我们就不去深究其历史真实性了。
每年的九月十三是南社、东和、塘西舍爷的圣诞之日,虔诚的乡民们还是会备办礼品前往各社庙中祭拜诸神,以恭贺舍爷生。
作者所知不多,文章一些内容是由前辈口述所得,文章或有错漏,敬请指正!也欢迎大家与我分享更多的樟林故事,谢谢。本文仅代表个人观点,未经本号允许,严禁擅自转载、改编本号所发表的文章,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