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提升人文地理学课程教学设计水平,切实促进课程教学能力和育人能力提升,2024年4月24日19:30,人文地理学课程跨校虚拟教研室依托腾讯会议平台,开展了人文地理学课程“单元教学设计研讨”活动。活动由教研室负责人、华东师范大学孔翔教授主持,邀请淮阴师范学院徐海英教授为引导人。
主题导引
徐海英教授主要围绕课程教学大纲是否需要标准、教学设计如何体现学生专业发展要求、如何设计和安排一节课教学内容三个问题,以“农业起源与发展”教学单元为例,分享了自己的教学方案设计及存在的困惑。首先,基于由授课教师确定教学目标可能存在随意性这一现状,提出能否制定可参照的、根据具体学情可调整的课程标准,以提升教学目标的设计水平,进一步提出如何实现课程教学目标高阶性的困惑;而后,结合师范专业人才培养要求梳理了中学和大学地理教学中与农业相关教学内容的设计思路,提出本科人文地理学课程教学如何在内容上与中学衔接、在要求上凸显高阶的困惑;最后,徐海英老师展示了自己讲授“农业起源与发展”的教学设计,详细介绍了教学目标、教学评价和教学过程设计后,呈现了本节内容设计的思维导图,进一步提出如何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的问题。
徐海英教授分享教学设计思路
徐海英教授基于教学内容的思考
共鸣与研讨
徐海英教授的引导引起老师们强烈共鸣。老师们肯定了徐教授细致的课程设计和深入的教学思考,对提出的教学问题深有同感并积极回应。例如,南京师范大学汪涛教授认为以学生的微课作业质量评价教学效果的方式,对于提升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具有借鉴意义;就如何安排教学内容提出可以增加学生自学内容、教师着重知识拓展的方式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能力和教学质量。云南师范大学华红莲老师认为将内容分析与中学教材相联系是有必要的;教学目标的制定可以参考人才培养目标、课程教学计划,还要考虑到国家发展议题对学生素养的需求,而一节课的目标要精准、具体,可考核、可测量;课堂教学内容着重知识点的新进展、新变化,并结合学生熟悉的地方案例进行思维训练,也是对师范生就业后的发展能力的支撑。江西师范大学钟业喜老师指出,制定课程目标需要结合专业和就业背景、充分的学情分析,做到具体、可达成、易理解;在农业教学中,可以多关注非自然条件如人口结构、交通条件、科学技术进步、政治等因素对农业发展的影响,以引导学生反思、激发学习兴趣,进一步结合国家农业生产、粮食生产的相关政策进行课程思政。华南师范大学陈淳老师认为《人文地理学及野外实习教程》采用的“一横一纵”的分析框架积极启发了中学地理教学内容关注“一横”内容,教材中关于认知冲突的创设有助于增强学生地理思维能力,从而加深了对如何使用教材的认识。孔翔老师真诚感谢徐海英教授的主题分享,对其在教学设计中遵循专业认证理念、关注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目标的做法表示肯定,同时,分享了自己对教材与课程关系的认识,强调课程的教学设计要反映学科发展和时代变化需求,不能完全被多年、甚至几十年前编写的教材束缚;就人才培养目标看,师范生的课程教学要努力培养学科的接班人而不是掘墓人,因而要注重开展超越知识点的思维训练,让学生深刻感受学科研究的时代价值;同时,课堂教学应聚焦有限目标,每一课次的教学首先应反思授课内容在学科知识体系中的位置。
交流研讨
收获与展望
此次研讨聚焦人文地理学课程教学的真实问题,老师们收获的不仅仅是如何开展具体课次的设计,更重要的,是共同反思了教学设计的理念和方法,对提升人文地理学课程的教学水平可能具有深远影响。今后,教研室将持续围绕课程教学中的真问题组织深入探讨,从而促使虚拟教研室的活动成效更多转化为课程教学的实践。
扫描下方公众号,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