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资讯 I “立足师范综合实践与课程思政的课程案例建设”:人文地理学课程跨校虚拟教研室开展课程案例建设经验交流

文化   2024-07-04 13:00   江苏  

为交流人文地理学课程案例建设有益经验,以促进人文地理学课程育人功能提升,2024年6月23日18:30,人文地理学课程跨校虚拟教研室依托腾讯会议开展课程案例分享活动,邀请宁波大学马仁锋教授作主题分享,人文地理学课程跨校虚拟教研室负责人、华东师范大学孔翔教授主持活动。

主题分享

围绕活动主题,马仁锋教授结合人文地理学课程案例建设实践,做了“立足师范综合实践与课程思政的《人文地理学》课程案例建设:宁波梁弄镇汪巷村案例”主题分享。马仁锋教授首先以宁波大学人文地理课程群建设的基本过程、实践教学的基本理念和已产出的教学成果为背景,基于宁波大学地理学专业发展过程、人文地理学课程群设置现状、学生的学情特征及人才培养目标,详细介绍了宁波大学人文地理学学科建设历程、人文地理学课程群实践教学特色、已积累的实践教学资源和产出的教学成果,提出实践教学设计注重人文地理学、经济地理学、城市地理学、城市交通地理学、区域分析与规划等课程之间的衔接,关注对城市文脉、城市经济活动、土地利用和环境管制之间逻辑关系的探索;实践教学内容由自然地理要素逐渐转向人文地理要素及复杂情景中自然-人文要素的作用关系;实践主题与长江三角洲地区发展密切结合,具体涉及人文景观、经济活动的上市公司、商业综合体、科创人才、中心城区研学资源和开发、社区人居环境的关键设施、城区公共空间等。

其次,马仁锋教授介绍了案例挖掘和建设的基本思考。基于地理现象开展深入调研,奠定案例教学与案例研究的基础;注重复杂情境设计,有机整合学科理论与教学实践;案例建设关注教学用户需求,紧扣教学主题的时代特点,兼顾案例典型性和启发性、本土化和地方特色,案例建设贯通地理学科特性与本科师范生素养养成;特别注重大中一体化协同转化大学地理学研究成果(系列教材),大学案例教学使用、验证与完善,促进中学地理教学校本资源开发。

再次,对标课程实践教学的新“师范”要求和宁波大学实践教学转向,马仁锋教授以宁波梁弄镇汪巷村为例,详细阐述了案例建设的实践过程和成果形式。在已积累的课程资源(自然地理要素)基础上,从汪巷村发展中存在的旅游配套设施不完善、旅游线路规划不完善、特色文化体验不突出等具体问题出发,明确汪巷村研学基地建设的政策环境和本村发展需求,选择案例研究的指导理论,分析汪巷村开发研学课程的优势与不足,从而确定实践教学主题、目标和内容,引导学生分析汪巷村研学资源的空间结构特征,策划研学基地产品,设计了全学段(三、四年级,五、六年级,初中学段)一天的研学课程,并对研学基地运营可能遇到的问题提出应对策略。


互动交流

主题分享结束后,马仁锋老师重点与孔翔老师进行互动。孔翔老师明确指出,案例建设应确定要解决的问题,聚焦一个具体问题,重点从课程视角思考问题;案例应该能够讲透人文地理学故事,让学生在故事中有所体悟,掌握理论内涵与分析方法;如何建设案例,可以学习周尚意老师利用苏州东山镇案例讲透“四层一体”的做法;案例不必多但必须精准,可以进行深刻剖析。汪巷村案例很有趣,案例建设已经积累的丰富成果对于优化课程教学效果是积极有益的,但就案例建设本身可以解决的问题、可对话的人文地理学学科理论还需要进一步明晰。马仁锋老师对孔翔老师的点评予以积极回应,表示今后会注重与人文地理学理论的衔接,深度优化课程案例。

此次人文地理学课程案例建设的分享,是对前期案例征集活动的进一步推进,聚焦课程案例建设与学科理论紧密结合,评价课程案例建设质量,明确挖掘、深化案例建设的方向和价值,这将进一步促进人文地理学课程育人功能的提升。

人文地理霞客行
人文地理的视角、生活和学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