脖子粗与多种疾病“挂钩”,千万别超过这个数!

学术   2024-09-15 18:03   四川  

你有没有过这种情况:
戴了好久的项链,‌突然“勒脖子”了‌;衣服的腰身那叫一个合适,可领子却紧得让人怀疑人生……
如果真是这样,你的 “颈围” 很可能超标。而脖子粗,是一种警报,你得赶紧重视起来!
▍脖子变粗,主要是脂肪多了?[2-4]
2022年,上海交大医学院附属第六人民医院的一项研究[2],对1421名2480岁的上海居民进行了2年随访。
研究发现,如果颈围比之前粗了5%以上,体内的内脏脂肪可能比颈围变化不大的人多出26%!
也就是说,脖子周长越大,内脏脂肪面积也越大,这一发现表明,脖子周长可能是一个评估内脏脂肪的有效指标。
(内脏脂肪过多,会明显增加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和代谢综合症等疾病风险)
研究还发现,男性的脖子周长与内脏脂肪的相关性,比女性更明显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脖子周长与内脏脂肪的关系可能会有所增强,提示老年人群,如果出现脖子粗,可能更需要重视

▍脖子粗细,不能超过这个数[2-4]
健康人的颈围是这样的:男性38厘米,女性35厘米。
如果你的颈围超过这个标准,可能意味着脖子周围有多余脂肪,或是呼吸道附近的脂肪增多了。这其实也在告诉我们,上半身可能积累了过多的脂肪。
怎么准确测量脖子粗细?
需要站直,眼睛平视前方,保持呼吸平稳。然后,用软尺紧贴在喉结下方(也就是环甲膜的水平位置)来测量脖子的周长。

▍脖子粗,容易增加哪些疾病风险? [1-5]
前述上海研究还发现,脖子较粗可能与多种疾病的风险增加有关,比如糖尿病和心脏病。
北京世纪坛医院的心血管内科主任杨水祥在临床上发现,脖子粗的人,大多不是天生的,而是因为营养过剩,比如经常品尝食物的厨师,或是爱探店的美食家,他们更容易得心脑血管疾病,而“脖子粗”就是这类人群的一个明显特征。
早在2010年,美国《临床内分泌学与代谢》杂志的一项研究,也对3000多人进行颈围测量,并检查了血压、血脂和血糖等指标。结果也显示,脖子越粗的人,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越高。
1. 代谢综合征风险上升

脖子粗与代谢综合征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代谢综合征是一组以肥胖、‌高血糖、‌高血压及血脂紊乱为特点的病症组合,‌它是导致心血管疾病和2型糖尿病的重要因素。‌

研究发现,‌脖子变粗与代谢综合征相关。脖子越粗,‌得代谢综合征的风险就越高。‌‌

2. 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

脖子粗,‌也就是颈围超标,‌可能是心血管疾病的一个预警信号。‌

颈围增大,意味着颈部脂肪堆积增多,‌这些脂肪不仅是赘肉,‌还可能分泌一些对心血管系统有害的物质,‌引发炎症反应,‌损害血管内皮细胞,‌从而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
3. 糖尿病发病风险上升

研究表明,‌脖子变粗是糖尿病的一个重要预测因子。‌颈部脂肪堆积可能通过影响胰岛素的分泌和敏感性,‌从而增加糖尿病的发病风险。‌‌
4. 加重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脖子过粗还可能影响到呼吸功能。‌颈部脂肪堆积过多,会压迫呼吸道,‌导致呼吸不畅,‌尤其是在睡眠时,‌可能会引发或加重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5. 颈椎病、肩周炎的风险
过多的脂肪会对颈椎造成额外的压力,导致颈椎病、肩周炎等骨骼健康问题。尤其是对于长期伏案工作的人群,脖子粗可能加重颈椎的负担,导致疼痛和不舒服。
6. 脂肪肝的风险
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研究发现,无论男女,脂肪肝患者的平均颈围比没有得脂肪肝的人群更大。
脂肪肝常与肥胖、糖尿病、高血脂等代谢综合征相关。脖子粗可能是体内脂肪堆积的外在表现,提示注意肝脏健康。
7. 甲亢
甲亢,就是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经常表现为脖子变粗,颈前或气管两侧形成肿块,并逐渐增大。如果伴有减重、心慌等症状,要警惕是否患有甲亢。
甲亢的发病机制,与甲状腺激素的过量分泌有关,可能导致新陈代谢加速,影响全身健康。

▍脖子粗了,怎么瘦回去? [3-5]
如果你的脖子粗细超过了红线,就需要采取瘦脖子的行动了。具体有几个要点:‌
1.‌ 调整饮食‌:‌减少高热量、‌高脂肪食物的摄入,‌增加蔬菜、‌水果和全谷类食物的比例。
2. 减肥:全身减脂可以帮助减少脖子的脂肪。均衡饮食和适量运动是关键。‌定期进行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或骑自行车,‌以帮助燃烧脂肪并增强心血管功能。
3. 锻炼:进行针对颈部的锻炼,比如颈部伸展、转动和抗阻训练,可以增强肌肉,改善线条。
4. 保持好的姿势:不良的姿势可能导致颈部肌肉紧张,注意坐姿和站姿,保持脊柱的自然曲线。
5. 少吃盐:过多的盐分可能导致水肿,影响脖子的外观。
7..‌改善睡眠‌:‌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并尽量保持规律的睡眠习惯。‌
8.‌减少压力‌:‌学会放松自己,‌避免长期处于高压状态。

参考文献:

[1]梁金花,成俊芬,郭行端,等. 颈围/身高比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筛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的应用价值 [J]. 广东医科大学学报, 2022, 40 (03): 296-300.

[2]Cao W, Xu Y, Shen Y, Hu T, Xiao Y, Wang Y, Ma X, Bao Y. Change of neck circumference in relation to visceral fat area: a Chinese community-based longitudinal cohort study. Int J Obes (Lond). 2022 Sep;46(9):1633-1637. doi: 10.1038/s41366-022-01160-w. Epub 2022 Jun 7. PMID: 35672353; PMCID: PMC9395262.

[3]李明, 王丽, 等. 颈围与代谢综合征及其组分关系的研究[J].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10, 31(1): 34-38.

[4]张伟, 刘洋, 等. 颈围增大与心血管疾病风险的关系研究[J].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15, 43(6): 512-517.

[5]王晓霞, 李晓林, 等. 颈围与2型糖尿病关系的研究进展[J]. 中华糖尿病杂志, 2018, 10(4): 256-260.

[6]脂肪肝与颈围的关系研究.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2020). 

[7]尹小俭,林延敏,季成叶,等. 成年人腰围与血压、血糖及血脂指标的相关性研究 [J]. 中国体育科技, 2011, 47 (05): 66-72. DOI:10.16470/j.csst.2011.05.001.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 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与控制指南[M]. 北京: 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2006.


    温馨提示:本文仅作为科普文章,不提供专业诊疗意见,具体诊疗,请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图片来自花瓣网





    医脉通呼吸频道
    关注医脉通呼吸科,快速获取国内外呼吸领域进展,及时查看指南更新,抢先知晓热门会议动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