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启血液华章,扬帆再度远航。2025年1月19日,为进一步促进我国血液肿瘤诊疗事业蓬勃发展,翰森血液肿瘤学术2025启航大会于海口盛大启幕。会议邀请了哈尔滨血液病肿瘤研究所马军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沈志祥教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吴德沛教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朱军教授和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张晓辉教授共同担任大会主席,与众多血液领域知名专家齐聚一堂,共启2025翰森血液肿瘤学术大会新篇,畅谈慢性髓系白血病(CML)、多发性骨髓瘤(MM)、淋巴瘤以及骨髓纤维化(MF)领域最新研究进展及临床热点话题。医脉通对精华内容特别整理,以飨读者。
大会在马军教授、沈志祥教授、吴德沛教授、朱军教授和张晓辉教授的致辞中拉开帷幕,教授们表示,首个国内原研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氟马替尼的诞生宣告CML国药新时代正式开启,这是医药一家携手努力的成果,也为广大患者带来了治疗福音。2025年是充满希望和收获的一年,希望诸位血液临床医生、基础研究人员、医药企业以及药品监管部门等继续紧密合作,积极交流,践行“医药一家、医患一家、医政一家”,三家一体必将推动中国血液肿瘤诊疗水平达到世界先列。
在现场热烈的气氛中,教授们共同参与了2025血液肿瘤学术大会启动仪式,动员在场专家积极参与CML科普答案书、塞利尼索优秀病例丛书、《塞利尼索在血液系统疾病中的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25修订)》,均计划于今年发布。
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江倩教授的主持下,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黎纬明教授强调,合理选择一线治疗药物、按时足量服药、规律监测病情,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是确保CML患者疗效的关键,其中,患者初始治疗时应综合个体情况、药物可及性及副反应考虑,选择合适的TKI。多项研究证实,CML患者一线接受二代TKI氟马替尼治疗,可达到良好的分子学缓解,且缓解深度随时间延长而加深,有助于患者实现长期生存获益,同时安全性良好。
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朱焕玲教授的主持下,宁波大学附属人民医院陆滢教授、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许娜教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杨小飞教授围绕氟马替尼在CML患者中的应用展开了探讨。多项临床研究证实,氟马替尼可为CML患者实现更深层次的缓解,同时安全性良好;未来,个体化精准治疗是CML的重要研究方向,面对合并器官功能不全及其他肿瘤的患者,临床还需深入探索氟马替尼的剂量及治疗管理,并发挥多学科合作优势,为患者实现更大的治疗获益。
在海南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董敏教授的主持下,河南省肿瘤医院张龑莉教授表示,TKI治疗时间对怀孕前患者的生育影响较小,但计划妊娠以及妊娠期间的患者应根据每月血常规、外周血融合基因及产检结果,及时调整生育计划和治疗方案。张龑莉教授建议,CML患者发现怀孕时应立刻停药,孕早期TKI暴露4周,仍可生育健康的宝宝;妊娠中晚期白细胞<100×109/L且血小板<1000×109/L,可不予治疗,根据胚胎成熟情况选择剖腹产或顺产;分娩后哺初乳5天,可重启治疗,每月查融合基因,维持融合基因<1%时可继续停药哺乳。
在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杜新教授的主持下,江苏省人民医院朱雨教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闫志凌教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潘崚教授探讨了不同妊娠阶段CML患者的管理。患者发现怀孕应立即停用TKI,妊娠期间每三个月定期进行外周血涂片检查,妊娠早期、中晚期时注意观察白细胞和血小板水平,配合干扰素治疗,期间根据胚胎成熟情况选择生产方式。
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陈文明教授的主持下,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高文教授汇报了SPVD方案(塞利尼索+泊马度胺+硼替佐米+地塞米松)在伴有肾功能不全初治(ND)MM中的研究进展。伴有肾功能不全的MM患者预后较差,总生存期(OS)仅3-4年,透析依赖者OS仅2年余,临床存在较大未满足的治疗需求。为此,高文教授团队展开了进一步探索,研究显示,SPVD治疗3个月的肾脏总体缓解率(ORR)达85.7%,最佳肾脏ORR为89.8%,最佳血液学ORR为89.8%,完全缓解率49%,同时总体耐受性良好,展现出良好的治疗前景。
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蔡真教授的主持下,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王鲁群教授、青岛市立医院钟玉萍教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夏忠军教授探讨了塞利尼索在MM患者中的获益。伴有肾功能不全的MM患者疗效和长期生存率均较正常患者更差,SPVD方案不仅改善了患者的预后,也为今后生活质量的提高奠定了基础;同时塞利尼索联合方案在高危中枢神经系统复发患者中也有不错的疗效。针对SPVD方案的不良反应管理,钟玉萍教授表示减剂量治疗和预防性用药非常重要,期间可根据情况逐步调整预防用药方案,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耐受性;蔡真教授则建议应用沙利度胺抵御胃肠道反应,或可取得良好的镇静、止吐效果。
👉参与经验分享
分享“抗癌心路”,帮您发表在公众号上,抒发心情自我排解、影响并帮助更多患友;也可以随时向我们提供选题建议,或转发、点评我们的科普文章。
👉参与科普活动
群主会不定期做各种科普小活动,并有礼品赠送
👉加入疾病群
添加小助手,拉您进病种群,有问题或需要帮助可直接在疾病群向医生、营养师提问。
长按二维码
进入癌友指南俱乐部
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刘澎教授的主持下,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王亮教授全面介绍了2024年ASH年会上,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和自然杀伤T细胞淋巴瘤(NKTCL)的研究新进展,强调塞利尼索可通过影响代谢和细胞周期蛋白发挥抗淋巴瘤作用,在复发/难治性(R/R)DLBCL和NKTCL人群中均有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塞利尼索联合方案挽救治疗TP53突变的R/R DLBCL患者ORR为60.4%,塞利尼索联合替雷利珠单抗治疗R/R ENKTL患者ORR高达78.6%。
在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张会来教授的主持下,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李志铭教授、江苏省人民医院范磊教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王莹教授围绕塞利尼索在淋巴瘤患者中的优势展开探讨,表示塞利尼索作为XPO1抑制剂,在T细胞及B细胞淋巴瘤患者中均有独特的治疗优势;并且该药物能够穿透血脑屏障,在累及中枢神经系统的患者治疗中亦能发挥良好的协同增效作用,值得广大临床研究者进一步的探索。
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徐泽锋教授的主持下,北京协和医院段明辉教授围绕“JAK抑制剂+X治疗MF的展望”展开深入讲解。JAK抑制剂改善了MF患者的治疗现状,但MF发病机制复杂多样,亦可能是克隆无关性疾病进展所致,临床亟需探索有效的JAK抑制剂联合治疗策略。研究显示,塞利尼索联合JAK抑制剂一线治疗MF患者,24周脾脏体积较基线缩小≥35%的比例达91.7%,总症状评分较基线下降≥50%的比例达77.8%,同时贫血得到改善,血小板水平保持稳定,细胞因子和基因定量均有下降。
在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李菲教授的主持下,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陈春燕教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吴文教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苗瞄教授探讨了塞利尼索在骨髓增殖性肿瘤中的应用前景。多项研究显示,相较于JAK抑制剂单药治疗,JAK抑制剂+X在MF患者中的疗效更佳,且越早使用获益可能越明显。以JAK抑制剂+塞利尼索为例,不仅能为患者实现症状改善和脾脏缩小,也为后续移植创造条件,从而延长生存。
在现场专家们热烈的讨论和交流中,2025血液肿瘤学术大会已近尾声。本场大会内容丰富,涵盖领域众多,其中氟马替尼不仅为CML患者提供了有力的治疗武器,也正式开启了中国CML领域的国研药物新时代;塞利尼索则经多项研究证实在骨髓瘤、淋巴瘤及MF领域中均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为广大血液患者带来了治疗的福音。本次会议的召开旨在为血液专家们提供一个开放的交流平台,从而促进领域最新研究成果的分享和临床治疗策略的探讨,这对未来血液肿瘤临床治疗水平的提升以及血液学科的高质量发展均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