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惡不識

文摘   2024-06-19 00:01   福建  

《教行信證》和《歎異鈔》的吟味:

第一篇:誓願和念佛

第二篇:善惡和本願力

(一)善惡和本願力

(二)不簡善惡

(三)善惡不識(本篇)


二八、今世的新興宗教

今之世上,唯是追求現世利益而走向、或是正欲走向新興宗教的人居多。現世一時的欲望多少被滿足了,但一難去了,又來一難,總之,浮世是無常火宅之世。居於浮世欲求樂者,猶如倚木求魚,只是増加苦惱而已。樂在苦中,在佛法中,「自信教人信」最樂,但是很多人不知此滋味。

一時得到現世的福,心中善和惡二者作戰,利害二者老是吵架,加上未來還得受激烈的苦惱,但是却不想這個,熱中、投財富於暗示、神告、祈祷、祈願。悲哀呀。

佛號雖已專修持

 現世祈願之行者

 此亦雜修無別名

 千中無一得生者(No.185·六七)

入新興宗教,能一時從病苦解脱,這說是方便是方便,似乎没有什麼不好,但是漸漸深陷其中,偶然病被治好,就歡喜雀躍地說「神在保佑」。結果一家人全都被吸引進去,不知不覺慚愧二字也忘了,絲毫亦不回顧到無上正覺之道,如此斷送一生。

可怖者唯此一事,可悲者亦唯此一點。

二九、那邊拜拜、這邊拜拜

没有完全滿足於如來的大慈悲、本願力,想哪怕是一點點也好,也要做善事幫忙本願力之疑心、自力的心,說做善不是很好嗎,而種種混合想要累積善業。今日很多人是這樣。因此,那邊拜拜、這邊拜拜,弘法大師、觀音菩薩、阿彌陀如來、日本的諸神、西洋的神,不論什麼都摻雜著拜。這樣,既無法擺脱輪迴之苦,也無法到達無上菩提。彼等是歸依三寶、業道、念佛、坐禪等什麼也不知道的人們,從宗教上講是低級的信仰。

三○、於本願力大滿足

都入佛法了,有人還種種地被諸善奪心,同時並修諸善萬行,信本願力的心淺。這是因為不知諸行非「本願行」的緣故。「本願行」除念佛外没有。要言之,信本願力的信心外没有到真解脱之道。

又以為稱念佛是善事,是易行,所以一心不亂地勉勵念佛,欲以此稱力往生淨土的人也有。這樣的人也是没有於一本願力大滿足的人,是自力疑心行者之部類。即使是念佛一聲,也不是用我的力量能稱念的。認為是用我的力量所勵行的善,是大錯也。第五章曰:

吾力勵善,方可回向念佛,亦救度父母。

言於本願力大滿足者,指不著眼於一切諸善萬行,唯只是常憶念本願,自力的「計度」完全没了。此云仰他力。

三一、常没凡愚

諸善萬行也是善没有錯,是勝過世間善的殊勝之事,問題是凡夫做買賣、領薪水、養妻子、吃肉食……,果真能做到諸善萬行否?《教行信證》曰:

「然常没凡愚,定心難修,息慮凝心故;散心難行,廢惡修善故。」

此文說的是,身為末代凡夫,即使給與萬年的生命,定善(坐禪)散善皆無法成就(縱盡千年寿,法眼未曾開),佛智之眼也不能開,大慈悲心湧起亦絕不可能。

三二、善惡二者

不論什麼,想要出離生死,不可不發金剛志,一心不亂地於一道精進。展開於我們面前的道,唯只有本願的白道,只有大悲的「呼喚聲」。「呼喚聲」因為太強大了,善亦不思,惡亦不思,淨穢皆融化於「呼喚聲」之中而忘己,於大悲的勅命中被安心。

「去來之中忘己哉」(最三)

本願没有善惡之旨,第十二章曰:

「聞說本願無善惡·淨穢之旨,方是學生(未成佛者皆是學生)的價値所在。」

又《和讚》(No.326·八九)曰:

久遠劫來至今世

 蒙受悲憫之徵者

 佛智不思議相應

 善惡淨穢皆無矣

頂戴佛智的不思議是不思議處,對善惡的「計度」消去。念佛的行者一旦命終時,彌陀的大悲和佛智的不思議自然地浮現心中,就如眼見等待已久的慈親和淨土一樣。佛智的不思議外沒有往生之道。本願力的不思議也是呼喚聲的不思議、大悲的不思議。池山榮吉老師在「汝一心正念直來」的文字旁邊,注上「拜託啦,請汝來」的文字。如來的慈親心透徹肝腑。

就善惡二者,以為往生有助障二樣,第十一章曰:

善惡二者,思往生有助·障二樣者,不信憑誓願不思議,而於吾勵往生之業,所的念佛亦為自行(用自己的力量行的行)也。

本願力的強大,一度被安心,善惡的「計度」自會捨掉。因為不能明信本願力,關於善惡,要捨棄種種「計度」,是難中之難。

三三、聖道門和淨土門

聖道門是完全地究盡「自己」、「佛」、「心」、「衆生」等問題,在此世成佛救一切衆生之道。聖道門的人是自己為中心,於己中攝萬物,擴大自己,欲達「自己是世界也,世界是自己也,一切衆生吾子也」之大自覺。聖道門是自力難行道,至此的方法,有八正道(正見、正思惟、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六波羅蜜(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等修行。

我們凡夫,自力的修行很難做到。在人類之中在此世成佛的人,唯大聖釋迦牟尼世尊一人。

《歎異鈔》的法門,因為我們凡愚不能在此世證悟故,是未來往生淨土,與聖道門的聖者們開同樣的證悟之法。此法偏仰佛力,信如來的本願力,即是依本願力往生之道。此云「淨土門」,云「易行道」。曇鸞大師曰:

「易行道者,謂但以信佛因緣,願生淨土。乘佛願力,便得往生彼清淨土。佛力住持,即入大乘正定之聚。」(論註)

又對聖道門的「自力」,淨土門云「他力」。他力者,是如來的本願力。在「聖道門」即在「難行道」,植成佛的善根的主人,即善根的植主,一直都是自己。認為自己有植的力量,而修坐禪、戒行等,到自己成佛為止,幾萬劫也要繼續修行。

在「淨土門」,是依阿彌陀如來所積善根的結晶「南無阿彌陀佛」的威神功德,和依如來的本願力成佛。故成為佛的運作手,一直都是如來。凡夫無力、罪業深重故,除此方法外没有成佛之道。

《歎異鈔》(第四章)曰:

慈悲有聖道·淨土之不同。言聖道的慈悲者,悲愍慈育物也。然如遂救一事極難。又言淨土的慈悲者,念佛速成佛,以大慈大悲,如利益衆生也。

於今生,我們是善根的無能力者,至淨土,身心蒙受佛的大慈悲心,能如所思的原樣救度一切衆生。這是由本願力的迴向。《淨土論》曰:

「出第五門者,以大慈悲,觀察一切苦惱衆生,示應化身,迴入生死園煩惱林中,遊戲神通,至教化地。以本願力迴向故,是名出第五門。」

身為無能力的凡夫,得持此大希望的我們很幸福。《和讚》(No.138·二〇)曰:

願土一至必疾得

 無上涅槃之證果

 即興大悲力用也

 此名回向從他力

持此大信心、大希望時,真的很不思議,看到此世可憐的人,「啊,真可憐呀」的念頭會生起,看到馬,看到牛也是,「啊,真可憐呀」的心自然生起。這皆是如來大悲所使然。

對清淨善,「是絶對的無能力者」和「是無智膚淺者」的自覺,在凡夫自力的心是無法持有的。不,說真的,慚愧連慚愧也不能的我外没有,這皆是如來光明裡的慚愧。

《自然法爾章》聖人曰:

善惡文字不識者

 真實之心彼皆有

 善惡之字自謂知

 是大虛僞之相也

(No.352·一一五)

是非不知邪正昧

 此是愚闇罪惡身

 小慈小悲亦無者

 名利好爲人師也

(No.353·一一六)

這是符合結論(第十九章)的「聖人之開示中,有善惡二者皆不識」之句者。又第四章也是,用此意拜讀,愈發難能可貴。

此《自然法爾章》之意,顯佛智的不思議,和第十章的「念佛以無義為義,不可稱·不可說·不可思議故」之意相通。又和第八章的「念佛於行者,非行非善也」之御意亦通。

三四、被說祖師的人

淨土真宗也好,禪宗也好,被說是祖師的人,是偉大的人,不是尋常人物。吾祖親鸞聖人,聖道自力的學問也好,修行也好,皆是幾十年真劍地實踐,想以清淨心達到善的極致而努力再努力。但是,到了晩年,如《自然法爾章》所說的御言語,誰能預期得到呢?簡直是天變為地,地變為天般的大翻轉。用人的力量無法到此處。

《自然法爾章》之深,用普通的倫理道德和世間一般宗教家的想法,無法理解。縱令是佛教的學者也是,若是自力的心尚未拿掉的人,這說的什麼不知道吧。

三五、是佛呢是凡夫呢

禪宗的第六祖慧能說「不思善,不思惡」,這是極善惡不二之無根草(本分的心性、無心)的境地。第一祖達摩大師說「不識」(不知道),這是對梁武帝,是自己已遇到脱去佛、涅槃、菩提、惡、真理等一切衣服(相對的意識)的人(本來面目、無位真人),對自己是佛是凡夫、開悟了或還没開悟等,毫不介意的心境。佛没有必要使勁說「我是佛」。這些大師們的「證悟」,亦不是我們凡愚能窺知得了的。

三六、善惡文字

親鸞聖人曰:「善惡文字不識者,皆真實(佛心、大慈悲心)。」這是為什麼呢?這不是在凡夫世界講的「善惡」,在自力心運作的世界,這樣的言語應該是說不出來的。是不通用於自力心計度之世界的思想、言語。這是聖人的大心海,即被捲至本願力,遊於「佛智即行」的世界之相。《和讚》(No.331·九四)曰:

淨土真宗雖歸依

 真實之心實難有

 虛假不實此身是

 清淨之心更不存

是聖人被攝取的光明攝取之相。於大信心的世界,一點也没有自己是善人、能作善、善惡二字自己非常瞭然於心等心境。「善惡文字不識者」的境地,是如來大慈悲光明的世界。「真實心」指的是佛心,佛心是大慈悲心。

三七、大悲的呼喚聲

我們凡夫聽聞到這個時,會點頭:「原來如此,是這樣呀」,但是點頭後立刻想:「我懂了,善惡這樣行了,這樣能往生。」用自己的力量點頭,用點頭的力以為能往生。點頭既不是「好」,也不是「不好」。不是用點頭的力量往生極樂,唯是依如來的本願力往生。

又有不論怎麼聽,也聽不懂的人。知道的人也是,停在「知道了」的框框,「喔,這樣呀」「啊,原來如此呀」,「果然這樣是對的」,依靠自己的想法,依靠自己的分別,不信本願力、不信佛智不思議的人也有。又掙扎著想早點安心的人也有。偶爾稍微安心了,就想「終於心安了」,「我安心了,這樣能往生了」,在自己的安心翹著二郎腿,把常在呼喚的本願招喚的勅命扔到一旁的人也有。這些人是尚還知道「善惡」的人,是自己的「善惡」的心,尚未在大悲招喚的呼喚聲中融化的人。點頭、安心、「善惡」、「知道了」、「不識」,一切在大悲的「呼喚聲」中融化,常響者,唯大悲的「呼喚聲」外無他。「呼喚聲」是南無阿彌陀佛,是本願的正意,是本願力,是如來的「真實心」。

三八、淨是不如意之事

但是回顧眺望現實人生一看如何呢?生活也有傷腦筋的事,被他人誹謗、冷漠對待、被說壞話、被毆被踢、受到損失、被欺騙、被說「是無趣的人」、被說「是欲望很重的人」,每天每天淨是不如意之事。又生病也很難受,貧窮也很難受。死、病、賺錢,更不用說。這樣時,問平時自己聽聞了什麼,早已在自己的聞法加上「善惡」,在信法上加上「善惡」。想「這樣的心無法往生淨土」,那早已在自己的心加上「善惡」,這就云「計度」,不論到哪裡,無止無盡。對自己的心厭倦,不跟自己的心玩「相撲」很難。要不在自己的心加上「善惡」,除了如來的「真實心」外没有,除了「呼喚聲」外没有,除了大慈悲力·大誓願力外没有。

「心情抑郁 苦悶時 唯一人 真實的慈親最可靠」(最三)

三九、無礙佛智

親鸞聖人曰:「是非不知 邪正不辨 此身也。」我們過於知道是非,過於知道邪正。總之,凡夫因為把凡夫的世界帶進佛大慈悲的世界故,錯失往生。聖人說「善惡二者,皆不識也」的旨趣,就如無礙佛智的月亮,忽地出現一樣,唯有合掌禮拜而已。聖人如此從容的輕鬆感、安樂感,不是尋常做學問的人,和這呀那呀地懷疑計度本願的人的歡喜所能及的。低下就徹底的低下好。徹底成為「愚者」,真安樂。幽靈不行,上不上,下不下,既不是賢者,也不是徒然者,不上不下的游移不定不行。雖然如此說,在没有聽到「呼喚聲」時,怎麼也當不了「愚者」。「是非不知,邪正不辨,此身也」,不容易當呀。

但是,我們今日的凡夫做不到的事,御開山聖人一件都不說。聖人不說没有變成這樣不能往生。成不成就交給如來,唯能篤信本願力不思議,是生歡喜後自然的御言語。

四十、無「計度」的御言語

聖人的御言語,是没有計度的御言語。此故,聖人的言語原樣是如來的御言語,亦是南無阿彌陀佛大悲心的原樣。「小慈小悲亦無者,名利好為人師也」,是融化於光明中之姿。

四一、蒙信善知識之說

頂戴《歎異鈔》也好,頂戴《御和讚》也好,始終感受到的是,在聖人身上,完全看不到自己從現在開始努力修行,或變得賢善,或積行,或做善行,被如來讚美,或變成這樣的心、或這樣做以求安心,或這樣做頂戴信心等,像這樣「自己做點什麼求往生」之自力心,一點也看不到。

無所求的人是從容的人,此,於《行卷》曰:

「爾者,稱名破衆生一切無明,滿衆生一切志願。」

又《歎異鈔》曰:

但蒙信善知識的『唯念佛可被彌陀救度』之言外,無別的竅門了。

這是善惡的「計度」被本願力的「呼喚聲」打消,暫不顧水火二河,忘己信順勅命之姿。這份安於本願力的從容態度,是言語以上的言語,文字以上的大文字、大信海。這是活的,是活的信心的人格。誠是觸及如此眷念、懷念的態度,今日的凡夫亦自然地頂戴信心而安心。誠是尊貴的令人感恩之姿。唯有於信受本願力中,「計度」消去。世人評真宗說「真宗這樣難的宗教没有,因為教人捨去『計度』。」疑難捨,信「善知識之說」是易中之易。

《教行信證》和《歎異鈔》的吟味:

第一篇:誓願和念佛

第二篇:善惡和本願力

(一)善惡和本願力

(二)不簡善惡

(三)善惡不識(本篇)


真宗教旨(上)

真宗教旨(下)


《淨土三部經講話》「序講」

第一章 淨土教史概觀

第二章 淨土宗與淨土真宗

第三章 淨土真宗之大綱

第四—六章 淨土三部經之選定·說時·翻譯

第七—八章 淨土三部經之梗概·大意

第九—十章 淨土三部經之宗體·隱顯

第十一章 淨土三部經之資格

第十二—十三章 淨土三部經之差別·一致


基本教理解說:

皈依

四諦

八正道

因緣法

法性·真如

貪嗔癡三毒

超薦

助念

懺悔滅罪

五正行

法報化三身

離苦得樂

為樂故願生,亦當不得往生

真俗二諦圓融

他力

自力

“信心”與“安心”

以情趣入

感應道交

機法一體

何謂往生?

三定死(又一篇)

三輩九品

三願轉入

三法門與四法門

四重廢立(三重廢立)

往生成就五重之義

行信之義

回向:

(1)往還回向

(2)從本回向·約末回向

淨土法門的“苦”“樂”:離苦得樂

  “爲樂願生”的陷阱

  離苦得樂,不是往生以後的事

淨土的品位:本則三三之品,今無一二之殊

淨土法門的菩提心:發菩提心,爲大菩薩


真宗關鍵詞(上)

真宗關鍵詞(下)

紙衣草履齋
眾鳥欣有托,吾亦愛吾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