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行信證》和《歎異鈔》的吟味
瑞劔
第二篇:善惡和本願力
第三篇:唯稱教義和唯信教義
(一)唯稱和唯信
(三)行中攝信的念佛(本篇)
十七、與信心不二一體的念佛
「唯稱教義」(正念往生)的念佛,即善導·法然兩大師的傳道化風是極簡單之樣,其實信心的念佛、念佛的信心非常難,就念佛,異安心者出現很多是理所當然的。即使是今日,也有很多人對念佛沒有清楚的理解而徘徊。念佛是自力的念佛、作善的念佛,元本信心亦肯定是自力的「計度」。《歎異鈔》正確的念佛是「唯信教義」為裡的念佛,是與信心不二一體的「本願力的念佛」故,非常地難。
十八、行中攝信的念佛
「唯稱教義」的念佛,沒有分稱名和信心,是信心的原樣念佛(稱名)念佛的原樣信心,信心和念佛沒有前後時間的差別,又也不分離此二者,即言「行中攝信」,是念佛中含著信心的教義。就往生之因立「稱名正定業」。
「唯信教義」即高祖親鷥聖人的教義,依據《大無量壽經》,(一)名號,(二)信心,(三)稱名念佛(報恩行)的順序,信心和稱名有時間的前後,往生的正因唯定信心一個是「唯信正因」的教義。
二十、信心原樣的念佛
《歎異鈔》的念佛,在唯稱教義,領解最初是報恩行的稱名,認為光念佛還不够,認為念佛外還需要信心,認為有信心沒有念佛不行,所以不懂《歎異鈔》的「唯念佛」的「唯稱教義」的念佛。不可忘記「唯稱教義」的念佛其原樣是信心,因此「唯念佛」能往生。
二十、更就「唯稱門」
「唯稱教義」是如何生起的呢?遠思「念佛」的意義一看,「念佛」的原語是Buddhanusmrti,Smrti有抓住保持、憶念、思慕、思考、記住、念誦等意義。「即念佛,從語源說有思佛,抓住慕其德的心保持之意。憶念佛時,自然心想佛名,口誦(稱、唱)佛名,這是「稱名念佛」(參照大原性實師的真宗教學史第二卷)。看基督教的聖經,也是信「神的名」「基督的名」或講被救之詞,在新·舊約聖經中出現幾十次。
人的宗教心理似乎是(一)心「信」(歸命)神佛,(二)另一面口出「念佛」、「讚美歌」、「聲明」、「讀經」、「呪文」、「讚嘆」、「祝詞」。(二)又於另一面必是身作出「禮拜」、「合掌」、「祭祀」、「驅邪」的動作。這通過各種宗教皆如此。大體上人類是這樣地構造。
真宗也是,一念的信心必成「稱名念佛」口業,又顯現於身業稽首合掌禮拜。開一念淨信,是「至心」「信樂」「欲生」的三心。三心濃縮是一信樂,一信樂是天親菩薩的「一心歸命」,這是往生的正因,而「欲生」的體是「信樂」,「信樂」的體是至心,「至心」的體是「南無阿彌陀佛」。如來悲愍眾生的真實心(至心·真實)凝固成為云南無阿彌陀佛之威神功德不可思議的名號。名號即如來的大悲心、佛智、本願力,亦實是如來自體。依此如來的一御力,我們遂往生。說信心、稱名、禮拜三者沒有完美具足不能往生的,是云「三業秘事」之異安心。
「唯稱教義」正確的念佛是依善導大師的《觀經疏》「就行立信」的教義。是教依念佛一個往生喲的教義。這種場合的念佛即是信心,信心即念佛,不可和三業秘事同樣看待。《歎異鈔》是「信心即念佛」的「念佛」色彩居多,即教「唯念佛被彌陀救度」、「念佛者無礙一道」、「念佛於行者非行非善」、「念佛以無義為義」。因此聽聞「唯信教義」的「依信心一個獲救」的人,會覺得很難、很複雜。
在《歎異鈔》之中的「念佛」大體上表面是稱名念佛,其念佛原樣不論何時皆是「南無阿彌陀佛」、是「誓願不思議」、是「如來的大信海」、是「行者歸命的一心」。如此有種種的名,總之,不外指不可稱不可說不可思議的南無阿彌陀佛的威神力。這是念佛的真意義。在真宗「念佛」之詞中含有①稱名、②信心、③憶念、④名號。又「念佛」是①名稱普聞的稱名,②是正定業,③是大道,④是誓願。
《歎異鈔》有「唯念佛被彌陀救度」故,說不定會生起不論什麼場合都解釋為「唯念佛喲」的問題。那樣,親鷥聖人相承善導大師及法然上人的「唯稱教義」(念佛往生)的教義,而開與「唯稱教義」的安心無絲毫不同的信心正因的「唯信門」,特別是頂戴天親菩薩「一心歸命」之御意,御製作《教行信證》的御意,不就被違背了不是嗎?
正確的念佛,即是信心原樣的念佛,是佛智不思議原樣的念佛,是南無阿彌陀佛的威神功德不可思議力。如此知道「念佛往生」原樣是「信心正因」。
此處非常難,是容易錯誤的地方。因此蓮如上人喜歡此書說這是本好的聖教,明示著念佛的奧義,但是不小心斷章取義,很容易錯,所以在書的底頁寫道:
「右此聖教,當流重要的聖教也。莫輕易給無宿善之機讀看。」
我也是自孩提時代即已頂戴《歎異鈔》,因為想到像我這樣的愚者來處理這麼重要的聖教很容易出差錯吧,所以直到古稀之年,尚未講過一次《歎異鈔》,也沒有用日語寫過有關此書的內容。僅頂戴老師的指南,回憶餘留在耳底的教誨,聊加記錄而已。到此老境,特別覺得,《歎異鈔》難能可貴。這是夜晚醒來時想到的,深有感觸的是教念佛顯現和後生之道的唯有念佛(南無阿彌陀佛)。「唯念佛」的吟味讓人歡喜。
二一、觀無量壽經為中心的傳道
但是,為什麼善導大師·法然上人是《觀經》中心之說(念佛往生、觀經法門)(御意不用說在《大經》,故「玄義分」述曰:「曰弘願者如大經說」),為「唯稱教義」的化導呢?聖道門從來就是「戒」「定」「慧」(禪定),即修行「三學」到涅槃。開三學,為「八正道」,又為「六波羅蜜」的行。換言之,任何人要成佛,得走「發心」、「修行」、「菩提」、「涅槃」之道,否則無法成佛。當時諸宗的學者們皆是這樣的頭腦。此故善導大師說真宗有念佛的易行喲,念佛「易」且「勝」,打出「行」,建立「行」中攝「信」的法門,這就是「唯稱門」即「念佛往生」。光知道念佛是「易行」,不知比餘行「殊勝」,不是第十八願的念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