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的胜选之路,远不如人们预想的那般惊心动魄,他几乎是兵不血刃,票数领先过半,轻松赢得胜利。然而,在他背后默默支持的迈斯,虽未显山露水,却已悄然攀升至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显赫地位,甚至似乎已为未来的总统之路铺设好了坦途。但这样看来,即便建国选择了他人作为副手,似乎对大局的影响也微乎其微,他依旧能够稳操胜券。这就引出了一个问题:为何要设立副总统这一职位?
追溯至美国宪法制定之初,副总统的设立本是为了应对总统职位空缺的紧急情况。若总统在任期内遭遇不测,副总统便能够立刻接替其职责。同时,副总统职位也寓意着一种“见习”意味,这位候选人跟随在总统身边,积累了丰富的政治经验,未来一旦有机会角逐总统宝座,便不再是政治素人。事实上,历史上的许多副总统都曾借此机会参与总统竞选。
最初,副总统的产生是基于票数排序,得票最高者成为总统,次高者则担任副总统。但这种选举机制存在缺陷,副总统往往是在等待总统职位空缺时上位,这种潜在的利益驱动可能导致副总统与总统产生对立。随着制度的发展,总统与副总统逐渐形成了利益共同体,成为竞选搭档。然而,这种趋势也带来了新的问题,总统在选择副总统时,往往不再单纯考虑能力,而是更多考虑互补性,以吸引更多选民,正如拜登选择哈里斯作为副手。
无论如何,副总统的设立都是有其深意的,它至少确保了权力不会在某些时刻陷入真空,也避免了让一个毫无经验的人突然掌握大权。回想康熙皇帝少年登基,十几岁便铲除鳌拜,庞大的帝国交由一个少年掌控,确实令人忧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