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还没来得及回顾,冬天已经要到了。
我现在在赫尔辛基,小雪下了好几场了,天也黑的越来越早。秋天貌似一直来去匆匆,但也留给了我们繁盛的落叶和天朗气清的心境。
在这匆匆几个月里,我们像原住民学习生态智慧,也用手工庆祝秋天,最近开启了可持续食物的学习。
近几年国际形势不稳定,气候灾难频发,核污水排放,环境污染的后遗症问题也越来越凸显,只看各种新闻标题,甚至有点像世界末日的序章。如果你也感觉到无力,或者想要了解更多,又或者想要做些什么,欢迎加入我们,持续关注和学习有关生态和自然的一切。
“关心和讨论”也是一种气候行动。
缘起
生态共学社群是一个简单的学习小组。
面临人类中心主义下的生态危机,我们相信需要一个“去人类中心”的新视角,去重新认识人类和自然的关系。
所有的学习和讨论都是在这个共识下展开,具体缘起和愿景参见上一篇推文。
回顾
0901-0930 “原住民智慧”
世界各地的原住民/少数民族几乎都拥有一种与现代机械文明皆然不同的世界观/宇宙观。生活空间与自然紧密交融,他们的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都受到与这种关联性的影响,表现出对自然的一种深沉的敬畏和理解。在面对现代文明与自然的冲突时,或许能够提供不一样的视角和解决方案。
共读书籍1:《鹿之民》
本书是法利·莫厄特的首部长篇纪实作品,完整记录了一个古老族群——伊哈米特人的消亡过程。伊哈米特人是世世代代生活在加拿大北极酷寒之地的一支因纽特人,作者曾两度深入极地荒原探访他们,了解到这些靠驯鹿为生、一度人丁兴旺的“鹿之民”,在半个多世纪内从7000余人急剧缩减至40人。结合实地考察及族人的口述,作者真实还原了这一原住民与鹿共存的美好生活图景,展现了他们与大自然相处的智慧,深刻揭示了这片荒原怎样因为殖民贸易的入侵而改变了生态,进而使这一族群失去生存的依托和平衡,最终走向灭绝。
推荐原因:这本书比较老,但是非常全面且细致的展现了现代文明如何深入影响甚至破坏原住民的生活环境,改变原住民赖以生存的生态,甚至改变他们的民族和文化基因。
看见鹿群的动人瞬间。
莫厄特小时候就跟动物有不解之缘,小时候见到传奇般的鹿群也为他其后对鹿之民的研究铺下某种深远的回响。
共读书籍2:《雪山之书》
《雪山之书》以口述历史和调查笔记结合的方式,探讨当地人如何与山、与身边的自然打交道,描述了卡瓦格博的生态环境现状和神山文化的变迁。以纪实的方法,呈现了卡瓦格博地区的环境历史、传统民间环境保护法则与现实利益之间的种种冲突、民间传统文化在自然保护中的有益作用等等内容。
推荐原因:这本书值得不断重温。书中不仅详细的叙述了卡瓦博格事件的前因后果,也着重解读了原住(zang)民行为背后的逻辑和信仰体系。“山”在他们的世界观里是什么角色,为什么从语言到建筑都可以成为信仰的“微观宇宙”。他们的现实世界依赖山水资源,精神世界也构建在山水之上。最打动人的是他们朴素的信仰背后对山水自然的最真的尊重,“人是山的保护对象”,不应该变成它的敌人。
共学观影
《萨米之血》讲了北欧游牧民族萨米族女孩在现代社会影响下的身份认同危机,一个非主流文化里的文明和价值观,如何在同质化颇高的现代社会存活的缩影。
《鹿之民》关于北美原住民,《雪山之书》关于亚洲原住民,这部电影是北欧原住民,是否能发现隐秘的联系呢?
共学分享:
月中邀请了藏地做田野的阿茹,和毕业于藏语言文化的花椒跟我们一起聊聊“雪山藏地的生态智慧”。一场非常有意思,也巧妙的触及心灵的分享,悄悄把大家带到了山水之间。
录屏在此,因空间有限,有效期到12月。
录制文件:https://meeting.tencent.com/v2/cloud-record/share?id=9dc1723b-d632-4f22-b9dc-45127e6f1273&from=3&is-single=true
原住民智慧,只瞥见一点,却深受触动。
1010-1110 “自然手作“
创作这件事很重要。
所以这个月的共学群决定让大脑休息一下,打开心,动动手,一起做自然手作!
手工技艺是庆祝生命,社区,文化和自然的方式,想象力,创造力和心的表达,可以为我们“创造”一个空间,一个可以静思,与自我相处的空间,也是向内感受自己创造力和生命力的空间,又或许仅仅是一个“平平无奇就那样存在”着的空间。
看看伙伴们的创作吧!
共学分享:
月中也邀请了两位好朋友浅浅分享了她们的手作心得。
每天在外捡叶子的嘉霖分享她“万物皆可耳环”背后的灵感
隐居在大理小村子里的煦,用自然和创意打造了“梦幻小屋”,图文分享了她的“生活美学“。
共学创作:
受到煦的捕梦网灵感,群友Alice创作了一些美丽的文字:
我喜欢的一张捕梦网
要用什么材料,才能捞捕到深夜里灵动游走的梦?
树藤、不同颜色质地的丝线,和一颗有感应的心。
编造捕梦网,也在编织着梦:把过去的记忆、当下的生命气息、对未来丝丝缕缕的呼唤,一一编到里面。
我有很多梦。有些留在心里,有些留在脑海中,还有一些,应该在潜意识里漂浮着。我珍惜它们,却又不知道如何安放它们,如何接纳它们,又如何释放那些来过、却不再属于我的梦。
这个捕梦网,外层是用树藤围成的不规则圈圈。像是玩吹泡泡时,在泡泡被风吹出形状,但尚未结成圆圈前那种自由的状态。不规则的形状,有一种野性的力量。
树藤里的丝线交织,慢慢收紧,直到在中央位置结束,留出一个随意的椭圆小洞。三种不同的颜色,最外层,也是面积最大的,是像森林里苔藓般的棕绿色。在逐渐靠近中心那层,有一圈像夕照湖水时的黄色。最接近小洞的那层,是让人感到安稳又纯粹的白色。
梦像是会在这一层层的网中滑落,逐渐收紧,掉到中央的洞中,被看不见的力量承托着。
这个捕梦网给我说的感觉像是一块很薄的水晶切片。光可以穿透其中,在这种看似有和无之间凝聚。
中间的椭圆小洞,像是宇宙的眼睛,或是和宇宙连接的入口,这个世界和那个世界之间一个小小的通道。
我喜欢的是树藤中丝线缠绕出来的轻盈,比羽毛还轻,有属于光的质地。我感觉我的一些梦都不由自主地向这张捕梦网滑落,被它承托,又找到它们小小的出口,滑向更深的宇宙。
我并不想捕获这些梦,不想留住它们。我希望它们从网的中心滑向自由。它们曾居住在我的心间。但也许它们的事归宿就像天上星星的归宿一样,属于宇宙里的一个角落。
我希望它们像游鱼一样,游向那细小的洞口,找到比我的心更广阔的大海。
1115-1215 “可持续饮食”
共读书籍:《杂食者的两难》进行中...
本书不是一味地鼓吹吃素是最好的方案,或者从道德上谴责现代工业化养殖的问题,而是用一种比较客观的态度,带领读者从餐桌走向工厂走向农田,把这些事实一一铺展开来,也把在当代社会选择自己的饮食方式的困境体现出来,希望我们可以在共度的过程中思考自己的饮食方式和食物来源选择。
--------------------
持续招募
欢迎来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