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小刚 :寻道石堂山

文摘   文化   2024-10-30 18:13   河南  



作家走笔•文学芳草地心灵的驿站

Writers in Central Plains

寻道石堂山

文/田小刚

十一长假来临,旅游探寻之风跟随着迎面扑来。忌于外地爬山涉水的辛苦,惮于旅途人满为患的排队等候,我决定反向旅行,去寻找身边有价值有意义的目的地,从容悠闲地放松寻游一次。古人曾曰: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我决定和母亲及姐姐三人一同前往内乡县的石堂山,去探寻一番。

      菊城内乡县的东南部偏僻角落里,秦岭的余脉分支上,岞曲镇南边一座四百多米高的小山包座落在这里,俨然一道厚重的屏风绵延数里守护在县城的南部。经过约莫一个钟头的车程,下车步行一段崎岖不平山石碎块铺成的小径,我们站在石堂山的山脚下,远远望去,秋风萧瑟下,一大片深绿色的竹林发出嘶嘶的声响,像是在向我们点头致意。除了山林,四周几乎不见人烟,只有离二里之外有一个村庄,此时中午时分,太阳高照,收割完毕的田野里一片寂静无声。散落在地头的芦荻花高扬着粉红色花穂,像极了一簇簇正在燃烧的火焰,在明净如银的天幕下,轻轻抖擞着展示强劲的生命力。
      我扶着母亲缓慢前行,脚下的无数黑青石块蜿蜒曲折地铺向那片林海。山势随之转变的陡峭起来,路也难行起来。此时大地一片寂静,脱离了热闹繁华的喧嚣,这里有说不清的悠静和道不明的恬淡,仿佛很久就没有到过如此清静的场所,世界变得空旷而自由,心灵随之简单而轻松。    
       山路划了一个大弧形来到了竹林的后面,在这块约有二亩见方的平坦地面上矗立着一棵巍峨耸立的古柏树,上有铭牌,书写着这棵古柏历久沧桑的年岁,竟然高达一千五百多年。它树干苍劲,枝叶翠绿,虬枝龙盘,傲然屹立,铮铮不屈,面对时光的流刷显得从容𣎴迫,睥睨天下。虬枝繁叶像是游向天际的巨龙向下伸出的龙爪,威武霸气。树身粗壮需两人方可围抱,真是不可多见的历史见证,目前为保护的珍贵古树。
      古柏的对面是七八间供奉香火的小庙,我们去的当天,只有一位道长的这座普宁宫大门紧锁,冷冷清清门可罗雀。后来才知道道长下山买生活物资去了。我轻声呼唤了几声,始终不听人应,不免幽幽叹气,空留遗憾。这情景颇有寻隐者不遇的情境,千年前的境况再次重复上演,我不觉突发奇想,在这山林中时间可以变得凝固不前,我又穿越千年回到了鼎盛时期大唐,像诗人贾岛一样在寻隐士高人。站立在绿意环绕静谧雅致的环境中,转念又想,心远地自偏,避开世上锦绣繁华,化为一朵空谷幽兰,这才是道家寻觅的真正修身养性的好去处呀!道家常无为而有为。天下万物生而有,有生而无。我默念着,琢磨着,吟诵着……
      民间流传甚广的堪舆与相面的高士麻衣子,据说曾在这座山的石洞中苦苦修炼悟道十九年,方才出山传教云游四方,救弱扶贫,造福百姓。他原名为李和,生于晋穆帝元平三年(公元357年)三月十五日,从小聪慧机灵,身姿挺拔,体力超乎常人,能深刻领悟道家玄学。因在石堂山一个石洞中修行苦炼时,常常葛巾麻履,渴饮山泉水,饥食林中果,冥思苦修,参悟道法, 契悟玄机,对外自称麻衣子。在此修炼整整十九年,寒来暑往,冬去春来,终成正 果。著有相书一部《麻衣神相》,被后世奉为经典大作。这部著作是相书史上划时代的总结性的一部巨著,它的横空出世为相书史上最璀璨夺目的一页,它集相书之大成,从理论上系统地阐述和发挥,最终奠定了相学上的理论基础,该书成书以后曾风靡一时,家家户户争相购买收藏,使得当时出现“洛阳纸贵”的奇异现象。从此他修炼所在的洞被称为“石堂洞”,他的修真场所被称为“麻衣道场”,这座山从此被称为石堂山。
      石堂山自此与道家结下不解之缘。让这座山再次声名鹊起的是丘处机也曾在这座山中修炼。在园中那棵千年龙柏对面有两座特意用铁栅栏围起来的大石碑。石碑顶端分别刻有龙凤两个瑞兽,另一个石碑形体有些模糊,可能是譬如玳瑁、辟邪之类神兽,显得尤为古朴庄重,雍容华贵。上面的 刻字已不能辨认,遥远的时光早已冲刷斑驳了最初的痕迹,沧桑厚重的历史感油然而生。石碑上《成吉思汗皇帝赐丘神仙手诏碣》几个大字赫然显现,笔锋依然遒劲有力,浑厚饱满。其他字体断断续续已经模糊不清,珍贵的历史史料行将化为沧桑的过往,然而能亲眼看到此幅大有研究价值的碑刻,实属幸运。一代天骄那位横扫欧亚威震寰宇的铁木真,曾三次秘密下诏遣使恭请丘处机上京议事,可见其诚心敬意。也足以凸显道号为“长春子”的邱处机当时的名望与本领亦是誉隆天下,名动四方。
      邱处机是王重阳门下高徒,对道教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他创立了全真教龙门派并且成为执掌人。以他为首与丹阳子马钰、玉阳子王处一、长生子刘处玄等七名道长被称为天下闻名的“全真七子”。
      他主张“一切平等”的永恒性;其次他提出仁善是实现社会和平的前提条件,呼吁统治阶段要珍惜人的生命,要求教徒积德行善,常怀悲天悯人之心,希望通过自己努力使民众减轻生活苦痛,深情怀着救济天下苍生的侠义之心,受到当时战乱中百姓的爱戴。正是怀有如此的侠胆义肝,丘处机在成吉思汗第三次派使来时,才不顾年事已高答应出山去燕京商议国事,时年七十四岁。
      丘处机来到燕京觐见成吉思汗,《玄风庆会录》记载了他们谈话内容,大意为邱处机劝诫成吉思汗要敬天爱民,减少杀戮,清心寡欲,积善修福以延长寿命。1227年春,丘处机居住的太极宫改名为长春宫,后病逝于1227年七月九日,享年七十九岁。丘处机先在镇平县建造了太极观,后又曾在内乡县石堂山修炼。邱处机以为“有为”和“无为”,是道在动静之时互为体用的表现,两者互为一体,应念随时,相互圆通,因此他认为“无为即有为”,应当“无所不为”!邱处机西行劝诫成吉思汗止杀,拯救百姓于苦海,保护生命于危端,如道家那样以弱胜强,柔之胜刚。邱处机千里西行意义重大,使多少生灵免于涂炭,多少家园免于战火,具有一言止杀之功效,也符合道家之思想传统。
      在普济宫遗址前面现在矗立着十一块历代名家的石刻碑林,一个个记录着普济宫曾经的演变历史和坎坷过往,也在记述着人们的追念和感怀。他们大多碑体已经残缺不完或字迹难辨,有了他们,即使没有了文字,我相信他们的高风亮节和善行正义也会在民间口耳相传,永不湮灭。
      伴随着普济宫由辉煌鼎盛到衰退没落,原先的胜景“百亩翠竹、石堂龙泉、邓窑遗址”等景点鲜有问津,默默无闻,沉寂在这山坳林间。
       这或许冥冥之中迎合了道家“清静无为,大道至简”的理想信念。
      令人称奇的是或许受到道家传统文化的长期薰陶和神奇点化,那普济宫遗址前面的灰色大片奇石,敲击之下发出清脆悦耳的乐音,闻之如金属般质地令人陶醉其中。它们一列列一行行时隐时现在杂草中,像蓄势待发的豺狼虎豹,威武霸气;又似一排排汹涌澎湃的海潮,欲要扭动翻滚,浪花飞溅……它们有的好像入定的佛道,岿然不动,任凭时光如水,四季更迭,无论身外世界如何变迁,任由它动静之间,时空交换;俯仰之际,花开花落……
      我虽然没有见到石堂山最为壮美秀丽的盛景,但却深深领略到了它含蓄隽永的永恒意味;犹如贫瘠干旱的田地,遇到天降瑞雪的滋润慰藉,内心顿时一片丰润清爽……

作者简介

ZUOZHE   JIANJIE

田小刚,卢医镇一所乡村学校教师。镇平县作协会员。喜好文学,玩石,旅游,为人豁达大度,不拘小节。

图片来源:网络   

编辑微信:C2226995811

投稿邮箱:2226995811@qq.com


看更多走心好文章  

请长按下方图片

识别二维码 关注中原作家

中原作家
《中原作家》微刊欢迎您!讲述你的故事,分享你的精彩,看走心好文章就在这里。本刊分享名家名篇,并长期征集小说、散文、随笔等,要求原创首发。 作家文刊,文学的芳草地,心灵的驿站,等你哟…… 投稿邮箱:2226995811@qq.com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