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全部不少地方都出现了突如其来的降温,很多妈妈这时都有了个疑问,天气冷的时候怎么判断宝宝衣服穿的够不够?冷不冷呢?天气冷,宝宝也不是穿的越多越好的。
那么天气凉了,孩子应该如何添衣呢?
判断宝宝冷不冷,到底该摸哪里?
判断宝宝冷不冷,该不该添加衣物,许多家长的习惯是摸手。其实,这样的判断方法并不完全正确!
因为,婴幼儿的手脚末端的血液循环系统发育不完善,所以有时候衣服虽然穿了很多,身体都冒汗了,但是手脚却是冰凉的!
对此,许多儿科医生也解释过。
@崔玉涛:孩子的心脏力量相对较弱,每次泵血后到达四肢末端的血量很少,我们就会感觉孩子的手脚比较冷。只要家长摸着孩子的颈部温暖,就不用担心。
@张思莱医师:孩子冷不冷不以手脚凉为标准,因为小儿心脏博出的力量较弱,未稍血循环较差,所以手脚发凉,其实中心温度并不低,家长盲目给孩子多穿衣服反而不利于孩子自身调节体温反而容易生病。
正确的判断方法应该是摸颈背部。
将手伸入宝宝的后衣领,摸一摸后颈和上背心处,左右横扫一下。如果:
皮肤温暖,那么表示穿衣合适;
皮肤发烫有湿润感,那么表示穿多了;
皮肤发凉,那么表示要加衣了!
宝宝穿衣过多,危害也不少!
热到孩子问题很大!
很多儿科医生指出过,不少家长给孩子衣服穿太多实在是很普遍,情愿塞吸汗毛巾也不愿脱掉一件衣服,到了冬天更是把孩子裹得像粽子。
冻到孩子不应该,但是热到孩子一样是会出问题的。
不要过早过度添衣保暖,使自己有暴露于冷环境的机会,这样在逐渐变冷的环境中经过一定时间的锻炼,能促进身体的物质代谢而增加产热量,从而有效提高机体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性。
1
导致捂热综合征。
天气稍微一凉又或者孩子发烧,就给穿得里三层外三层的,这样导致产生的热量无法散发,身体的温度越来越高散发不出,短时间内大量的出汗还可能导致孩子脱水,休克。
2
降低孩子抵抗力。
适当穿多可以避免着凉,但穿太多容易导致孩子更少接受冷空气的刺激,身体对气候的变化更脆弱,更容易生病。
3
限制发育。
穿衣过多还会限制孩子的肢体活动,让孩子的运动发育落后。
4
出现皮肤疾病。
比如长痱子、毛囊炎等。
天冷了,该如何给宝宝穿衣?
让孩子不冷不热,穿得舒适是我们的目标。
网上流传的温度穿衣法,相信大部分宝妈都记不住。所以,给孩子穿衣,还得靠经验+科学。
还不会走路的宝宝,活动量小,代谢低,体温相对会低一些,可以比妈妈多穿一件。
已经学步的儿童又或者是学龄儿童,穿衣的标准可以和妈妈一样,又或者少穿一件。
孩子穿衣与成人一样或多一件衣服,千万别多穿,孩子爱活动,出汗多,你们想一想他们多难受呀!
但要注意,并不是完全按照这个标准就ok,人体对冷暖的判断有个体区别,所以还是可以结合“摸颈背部”来判断哦。
其实,老人家也是很疼爱自己的孙子孙女的,大家的出发点都是为了宝宝好,少点争吵,多点摆事实讲道理,科学爱孩子才是正理。
不同月龄的穿衣建议
0-3个月:这个月龄的宝宝,大部分时间都在睡觉,几乎没有活动能力。应该给宝宝穿柔软、舒适、厚薄适中、方便穿脱的开裆连衣裤。
4-6个月:宝宝会翻身了,睡眠时间也比之前有所减少。要给宝宝穿柔软、轻薄、保暖的棉衣裤。
7-9个月:宝宝会爬了,还会扶着墙壁走路。可以在棉衣裤外面加上一个厚薄适中的羽绒背心,方便脱穿又保暖。
10-12个月:宝宝直立行走能力加强了,不要穿得太臃肿,限制了他的活动。在暖软、舒适的运动式衣裤外加一个羽绒袄或丝棉小背心,就很不错。
2岁:宝宝会跑会跳,活动量大大加强。要小心衣服太多,玩出汗后反而容易感冒。可以给这个年龄的宝宝穿粗棉布运动棉衣和中厚的背心,裤子膝盖处也可适当加厚,方便活动。
穿衣原则
洋葱式穿衣法
给宝宝贴身多穿几层薄衣服,衣服之间层层相扣,这样可以让衣服之间的空气更好地流通。再者,不论热了还是冷了,穿脱衣服也方便。
2
时刻保护好肚子,脚丫子
宝宝的腹部受凉,极易导致腹泻,消化不良。晚上睡觉时穿好小肚兜,平时穿衣要穿贴身小背心,让腹部保暖。
给宝宝选择的袜子大小要刚刚好,不要因为担心被宝宝拽掉而选择紧袜子。袜子的里衬以纯棉材质为好,可以吸收跑跳出的汗,保持脚部的干燥清爽。
3
首选易穿脱的小马夹,小坎肩
小马夹,小坎肩穿脱及其方便,又可以很好地保护宝宝的肩部,背部,腹部这些容易受凉的部位。
出汗了,先等等。宝宝出汗时,不要立即给宝宝脱衣服。先拿干净毛巾擦干宝宝后背,额头的汗,再脱衣服。
4
早晚比中午多穿一件
早晚比中午多穿一件,活动时比静态时少穿一件。秋冬天显著的特点之一就是早晚温差大。一天时间内,秋天、夏天、秋天的温度轮着来。宝妈根据早晚气温的变化,及时给宝宝穿,脱衣服。
要是天气许可,小朋友可以多到室外活动。
运动不仅可以促进血液循环,而且可以促进消化和吸收,加强呼吸系统与新陈代谢的功能,还可以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增强肌肉的耐寒及抗寒能力。
每个宝宝的体质不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都有差异。妈妈根据自己的宝宝合理地安排好添衣的事宜哦!
<孕期>
<产后>
产后护理 坐月子日程表 产后腰痛 乳房护理 母乳喂养 产后康复
<新生儿>
<政策解读>
<医院信息>
省妇幼微信平台操作指南 《出生医学证明》 省妇幼产科住院 孕产妇保健手册及准生证 省妇幼门诊部就诊楼层指引 省妇幼妊娠糖尿病门诊
【免责声明:本文部分素材来源于网络,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