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占森||上海滩的马永贞

文化   2024-12-01 07:00   青海  
【循化青年文学】
【作者:康占森】

上海滩的马永贞



上海的初冬有些湿冷,空气里裹着水汽,楼宇的各色霓光在细雨里向天空中摇曳,最终化作阴沉的黑。
夜来的如此之早,路上匆匆的行人在夜幕中穿行,对于夜晚来得较晚的西北人来说,会先生出一些困意,加上连续阴沉的天,仿似这几天就不曾亮过。
此刻,马永贞斜靠在副驾驶,沉沉地睡着,这是两天半来,我头回看到他第一次睡着,本不忍心打扰他,但五六分钟以后,一个来电依旧吵醒了他,他又立刻接起了电话,去处理事情。
十八年前,当时只有十八岁的撒拉汉子来到上海闯荡,在火车站旁边,租了一间铺子开始做拉面生意,那时候的拉面价格很低,而且经营方法也很原始,品种很少。但幸而地段不错,人流量很好,所以辛苦地折腾了五年,还是有了一点积蓄的。
后来火车站商铺整体征用,他们的商铺也自然保不住,需要尽快更换地方继续经营。通常因为房东的突然变动造成合同终止,商户们自然不依不饶,毕竟舍不得装修投入和这几年的客户积累,但马永贞并没有,安静地收拾了东西就离开了。我问他为什么这么做,他说没意义,这时候去争吵去闹,伤害的是撒拉人的名誉,怕落下胡搅蛮缠的名声,有浪费这样的时间,不如赶紧找下一个店面,赶紧开店。
第二家店在这种情况下开业了。虽然已经转给了别人,但我们依旧去看了看。一个很小的店面,设计的略微精致,为了尽可能的让销售面积增加,厨房被压缩的非常小。
我开玩笑说你这比我家的都小,他笑了:这算我独自创业的地方,之前车站的兄弟三个人一起奋斗的地方,后来被征收后,我便在这里干了整整六年。
虽然是轻描淡写的一句话,也让人很难想象,在如此狭窄的空间里,工作六年是什么感受。上海这地方夏天很热,而那厨房除了四周各种设备外,剩下的空间只勉强让人转身,两个人操作的话,甚至需要擦身而过,用到“擦身而过”这个词的时候,我又进去厨房试了一下,真的就我家厨房差不多大。
我们住在宜山路,这里有一家他的店,门牌很醒目,店面很清新明快,厨房动线合理,橱窗精美,我问他,这算是梦开始的地方吧?他笑了,说不是,这算旗舰店。走,我带你去看梦开始的地方。
于是这一天,我们便非常忙,先去了一家加盟店,一个撒拉族同乡找到了一间铺面,我们过去仔细看了看地理位置,经过对周边商圈,房屋租金,物业态度,面积,开间,竞争对手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分析,认为这家店有很大空间盈利,于是他们就蹲在地上签完了协议。我又笑他,大老板果然精炼,带支笔拿个合同蹲在地上就签完了。他说事急从权,加盟商都已经做好了各种准备,双方又完全达成意向,再让专门跑一趟总部签合同,时间上耽搁不起,还不如用这个时间让设计师进场,赶紧进行装修事宜。
也对,上海不是兰州,更不比循化,寸土寸金,房租那么贵,多耽误一天,多一笔支出。
我们又去了另一家加盟店,生意很火爆,店老板几乎没有招呼我们的时间,一百二十平米,结构不是很好,窄道道三拐四拐的,但食客三五成群,络绎不绝。我问店家哪一个产品的比例更大,他说都挺好,拉面、烤肉、小菜,一天卖两万左右。我大概算了算,房租三万四,人工四万,因为大多数单品毛利率很高,能达到70%以上,所以这个店每个月都有三四十万的净收益。这么大一个店,一年挣二百来万轻轻松松。
说到这里,马永贞叹了口气,不轻松啊!早上八点到晚上十点,每天如此,全年无休,好多人都是拖家带口,学习也耽误了,更别提生活质量了。
我们去的第三家店,是计划近几天要开业的店,门牌啊,厨房啊,室内装修啊,都崭崭新。店老板以前在北京开店,不怎么挣钱,这一次来到上海开。后堂里全家人都在忙活着,准备第二天叫满拉(请客)的食物,炸油饼,蒸包子,煮手抓,地上有个一岁半的小朋友,自己就那么玩着,后来玩累了,躺在椅子上睡着了。我突然想起刚才马永贞说的话,孩子们学习都耽搁了,大抵上就是这种情况了。
全家的生意,都出门了,留在家里变成留守儿童,照看不了,带在身边又那么忙,也教育不了。反而是带在身边好一些,亲情是这个世界上,最好的教育机构,人知冷暖而习礼仪,空有知识而没有教养,才是最糟糕的事情。
包子味道很好,炒菜也是家乡味满满,我们探讨了开店的促销活动,就老板因为自己的独门绝技而新增的菜品,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论证和取舍。不过,我一直好奇的是,撒拉人蒸包子,做粉汤水平这么高,但在外面的店里从来没见过。兰州有家店叫“胡家包子”,就卖个包子起家,一天就卖二三十万。
告别了老板,我们来到第四家店,我是个标准的路盲,只觉得坐着车,在这阴暗的天空下一直奔波,仿似大部分时间在夜里,难怪人们叫夜上海,因为白天亮得早,被我睡过去了。
第四家店才是梦开始的地方,每天也卖个一万二三,租金两万四,加上店员房租,人工工资,水电,大概摊八万,月营业总额三十七八万算,挣二十万差不多。
不过这方面我并不专业,净利润毛利润都是一个估测,不知道准确不准确。只知道上海物价虽然高,但牛羊肉啊,面粉啊这些原材料的综合成本并不高出去很多。牛羊肉还是三十多一斤,面粉也还是一百来块钱一袋。况且一根羊肉串八块,一斤大概出十五六串,这账大体上也很容易算,毕竟在这里开店的好处是,顾客已经认定这个定价了。
比起看过的其他店,这家店有个阁楼,装修谈不上新颖,但在传统的拉面馆面前,已经走在时尚前沿了。
马永贞对这个店有说不出的奇特感情,当我问及为什么这才是梦开始的地方时,他的眼睛里,竟闪过了不易觉察的星光:这个店,是我摸索全新模式的店,店也装好了,疫情也来了,当时真的内外交困,举步维艰。因为毫无利润,我的合作伙伴要撤资,面临着关门闭店的分险。我知道这个市口好,很想坚持下去,怕这家店一关掉,就再也站不起来了,于是我们东拼西凑,这个三千,那个五千,硬生生的凑给了合作伙伴那份钱。那时候真的是迷茫的,路上没有人,每天都是我们两口子,一直到疫情结束许久,市场没有恢复过来,我们每天都要从早上六点折腾到晚上十一二点,开店是自己,打烊也是自己,服务还是自己。
我说,终究还是挺过来了。
他笑了,挺过来了,肯定挺过来了,不然你可能在这见不到我了。
疫情结束后一段时间,和韵,善意,机会的风就刮向了他。因为疫情造成严重的关店潮,又赶上了消费降级。你若不在幽深的黑暗里,就无法捕捉到微弱的光。关店潮造成了房租的些许下降,同时涌现出来很多的好市口,消费降级又让消费者的选项里,偏重回归了生存基本面。简而言之,拉面,在经历了若干年的边缘化后,忽然以这种别致的方式回归了。与此同时,开店模式的改变,又恰恰让新一代客户意识到,她不再是一个仅仅能充饥,且必须坐在窄小简陋的小店里狼吞虎咽的食物,而是一个也可以喝茶聊天,小清新和商务人士完全可以融入的商务用餐了。
时代洪流就这么推着这个年轻人,在浪尖上奋勇挣扎,一路搏击的走到今天。时代看到了他的努力和坚守,也见证了他的改变和创新。让他在这短短几年时间,把一家小店,做成一个拥有一百七十多家门店的餐饮公司。
我说你打广告了吗?他说没有,也算是有。
大家都玩快手,他也玩,人家是看,他是播。他最早播不是为了赚钱,就是告诉圈子里的朋友,这里有一家好市口房租不高,那里的店装修结束就快要开了,那里可能会出来一个店面,感觉也还行等等。朋友们有让他帮忙把那个店面租下来的,有让他把装修好的店面转给他们的,又让他帮忙找店面的……他都来者不拒,更多家乡的朋友来找到他,让他陪着一起找店面,介绍好地方,帮忙找装修工,设计师,他都从不拒绝。又觉得起名字也麻烦,干脆都叫一个名字,他也爽快地同意,还想用一样的调料,差不多的服装,借鉴通往成功的模式,用差不多的装修风格。
最终,这种热心帮忙,变成了一种全新的加盟方式,因为信任而来的加盟方式,一传十十传百,这样的店越来越多,不到两年时间,一百七十多家,而且还在不断的新增,正签约的,正装修的,正开业的。
今天下午,阴暗的天空稍稍薄了一些,间或有明亮的光,从云层缝隙穿透下来,耀人眼目,暖暖的。
初冬的上海,每天都裹着湿气,有雨也好,没雨也好,马路上的人,不像家乡里的人,看起来那么熟络。他们说着全球各地的话,匆忙穿行,上海又叫魔都,必然因为神奇。地方神奇,机遇神奇,在这打拼的人也神奇。
我忽然想问问他是不是叫马永贞,没来得及问,瞥见他手机上快速划过的照片,我笑了,这是机密吗?划这么快?他也笑了,把手机凑过来,那是他开店的时候,多次给环卫工人做的公益,循化地震的时候回去做的公益,我说这是好事儿,多正能量,咋还遮住了呢,他腼腆的笑了,小事情,不值得大声宣扬…
至此,我也不知道他是不是叫马永贞。

作者简介:
康占森,喜欢文学,热爱生活。

更多精彩内容

(点击图片进入)👇

循化青年文学
本公众号旨在为爱好文学的青年人搭建一个发表文章,共同交流,共同学习的平台,以此来激发更多青年人参与到文学写作当中来。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