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兴旺||一碗拉面,飘出了乡村振兴的幸福味道

文化   2024-11-24 07:00   青海  
【循化青年文学】
【作者:韩兴旺】

一碗拉面,飘出了乡村振兴的幸福味道


20世纪80年代末,不甘贫穷与落后的循化人背起行囊,靠一张炉子、几张桌子,做起拉面生意。从此,循化拉面人亲帮亲、邻帮邻,走出山门,一人带一户,一户带几户,几户带一片,经过近30年的艰苦打拼,闯出了一片天地,形成循化县经济发展版图上的新业态——拉面经济,成为保居民就业、保市场主体的重要载体,推动群众增收、脱贫攻坚的支柱产业。

循化县将拉面产业作为循化县产业发展的重要抓手,培育壮大产业规模,推动品牌连锁经营,组建了“青海撒拉人家”品牌运营公司,通过政府引导、市场主导、企业参与、拉面户行动,打造商业价值高、社会影响力强的“撒拉人家”品牌,推动构建农牧业生产、原辅料加工、物流配送、拉面经营等企业特色品牌,拉面产业附加值明显增加,综合效益显著。


撒拉小院里的“致富经”


上坊村“安馨之家”农家院毗邻闻名遐迩的骆驼泉、撒拉尔故里民俗文化园等旅游景点,门口那块“四星级乡村旅游接待点”的牌子尤为醒目。

“馓子、油香、八角糖包,包子、搅团、炒线辣椒,手抓土鸡、尕面片……”老板韩德明一边忙着招呼客人,一边如数家珍般讲解着。游客们盘腿坐在炕上,一边听着骆驼泉的故事,一边津津有味地品尝撒拉族特色美食。

“安馨之家”农家距离骆驼泉仅有800米,慕名而来的游客长年不断,赶上旅游季节,更是“一桌难求”。

乡村要振兴,产业要先行。近年来,街子镇依托乡村自然风光、乡土人情、农户庄廓及周边农田,发展以一家一户为经营主体的“农家乐”。韩德明的“安馨之家”就是一个“样板”。

和村里多数年轻人一样,韩德明曾常年在外开拉面馆,能时常在家陪陪老人孩子,是他多年来的心愿。他从正在兴起的撒拉族民俗文化旅游热潮中看到了商机。

家里有闲置的庭院,自己有多年的餐饮经营经验,妻子儿媳能炒菜做饭,样样条件都摆在眼前,还等什么?

2018年,韩德明重新装修了北房,另建了三间西房,在原本光秃秃的小院里种了杏树、李树、牡丹、月季等花木,政府帮他修缮了厕所,重建了厨房,小院旧貌换新颜。

“安馨之家”农家院就这样开起来了。
说起自家小院的效益,韩德明不藏不掖,竹筒倒豆子似的打开了话匣子:“这几年村里铺上了柏油路,环境越来越好。干净整洁的小院和地道可口的饭菜,吸引大批游客前来体验。自家的院子,自己人经营,开支少了,收入就多了,生意最好的时候,一个月能赚2万元左右。每到旅游旺季,我都会请邻居、亲友中手艺不错的妇女来帮忙,让她们在家门口也能挣到一份工资。”

2020年,韩德明的“安馨之家”农家院被评定为“青海省四星级乡村文化旅游接待点”。


乡村致富的“食”力担当


信步在白庄镇扎木村干净整洁的村道上,映入眼帘的都是独具民族风情的小洋楼,门口停放着各色小轿车。随脚走进某一户,干净整洁、花团锦簇的院子,装饰考究的屋子,一应俱全的家电家具,热情的主人家端上来的果盘盖碗茶,让人不禁联想到这“小康之家”背后的那一碗拉面。

扎木村人吃苦耐劳是远近出了名的,他们还有闻风而动的商业敏锐性,是白庄镇第一拨外出开饭馆的村子。经三代人近30年的努力,现有100户372人在外经营拉面馆,占全村人口的近二分之一,户均年收入达6万元,拉面经济每年为村里带来近600万元的收入。扎木村成了名副其实的“拉面村”,闯出了一条依靠拉面产业走向富裕安康的发展之路。

韩乙四么力家原先是村里的贫困户。为了改善家境,他跟着村里已经出道的拉面人出去闯荡,三年后,他完成了从跑堂到面匠再到老板的“三级跳”。此后十几年,他的饭馆顺风顺水,挣下了一份光景,在县城买了楼房,在老家盖了新房,门前也停上了轿车,日子蒸蒸日上。今年年初,韩乙四么力积极响应“党员带头参加换届选举”的号召,在村“两委”换届中当选为扎木村党支部书记,书记、村长“一肩挑”。

回顾扎木村近几年依靠拉面经济带来的变化,韩乙四么力说:“同过去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日子相比,现在拉面人的生活更加充实、满足,让人充满干劲。”


“撒拉人家”振兴路上干劲足


三兰巴海村位于街子镇三岔集镇以南1公里处,村内有闻名遐迩的骆驼泉、撒拉尔故里民俗文化园等旅游景点。

2020年,三兰巴海村被确定为全省乡村振兴示范村,村党支部积极争取到了省红十字会“博爱家园”基金及乡村振兴项目资金650万元,并将村集体闲置土地盘活利用起来,建成了占地面积800多平方米集餐饮、休闲娱乐、旅游服务为一体的村集体农家院项目。同时,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旅游体系,积极改善人居环境,将民族餐饮服务与撒拉族民俗文化旅游有效结合。几年下来,三兰巴海村“农家院群”已经形成规模,成为循化县发展乡村旅游、开办农家院的标杆。目前村里有20家农家院,旅游旺季每天能接待800多位游客。2021年,全村旅游接待收入达到了180多万元,每户每月能挣1万元左右。

谈起今后的发展,党支部书记韩春林说:“下一步对村内现有农家院进行优化升级,为游客提供专业化个性化餐饮服务,让游客得到更多更好的旅游体验。”

韩文良是三兰巴海村一名党员,同村里多数年轻人一样,一直在外地做汽车运输生意。近几年运输行业不景气,收入大大缩减,韩文良看到家乡特有的撒拉族民俗文化逐渐成为吸引外地游客的“致富法宝”,便离开方向盘,回家做起了农家餐饮,“撒家味”农家院就这样正式营业了。

他的农家院离骆驼泉景区不远,一到春夏,每天都有十几桌到20桌订单,一个月接近300桌订单,他坦言去年有30多万元收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韩文良的产业蓝图也愈发清晰。他准备把这里打造成集住宿餐饮于一体的农家乐,带动更多人参与到乡村旅游中来。


作者简介:
韩兴旺,撒拉族,青海循化人。热爱文学创作,在《青海日报》等省级报刊媒体刊发文章50余篇。

标注:节选自循化撒拉族自治县拉面经济成就纪实
《一碗拉面的故事》
更多精彩内容

(点击图片进入)👇

循化青年文学
本公众号旨在为爱好文学的青年人搭建一个发表文章,共同交流,共同学习的平台,以此来激发更多青年人参与到文学写作当中来。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