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事
民生
政务
教育
文化
科技
财富
体娱
健康
情感
更多
旅行
百科
职场
楼市
企业
乐活
学术
汽车
时尚
创业
美食
幽默
美体
文摘
韩原林||一碗拉面温暖感动一座城
文化
2024-11-11 07:00
青海
【循化青年文学】
【作者:韩原林】
一碗拉面温暖感动一座城
——记循化县拉面创业人马志华
一篇题为《爱心拉面的幸福味道》的诗文于2019年12月23日刊登在山东统一战线的公众号上,其中一张照片令人动容:以一面国旗为中心,由拉面人和各民族同胞手持小国旗组成的心形图,照片上下方各置一横幅,内容分别是:“各民族要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和“民族团结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普通的拉面人、普通的场景,但不普通的爱国情感的表达如此让人感动!而这篇诗文书写的内容就是“一碗拉面感动一座城”的主角之一马志华。
马志华,1976年1月生,回族,青海省循化撒拉族自治县积石镇瓦匠庄九社人。2006年6月起,他在威海经营拉面馆,是当地清真爱心拉面活动发起人。他积极团结广大拉面人,主动为威海循化籍拉面人化解矛盾纠纷,为民族团结稳定做出了积极贡献,被推选为威海市伊斯兰教协会常委。他率先发起为环卫工人免费提供爱心拉面倡议,带领当地500余名穆斯林、104家清真餐饮店,为1786名环卫工人提供免费拉面。人民网、新华网、光明网等媒体相继头版报道,中央电视台早间新闻播出。马志华在人生的创业之路上走出了精彩的三部曲:艰苦创业,立足面馆;乐善好施、守望相助;感恩威海、回报威海。
艰苦创业 立足面馆
马志华出生在青海省海东市循化县黄河畔一个普通的家庭,家中有9个兄弟姐妹,他排行第六。父亲因病很早过世,母亲常年卧病在床,姐姐幼时生病没钱医治而成聋哑人。因家境贫困,小时候的马志华经常吃不饱饭。18岁的他无奈背起行囊外出打工。但因没有文化和技能,只能通过摆地摊、收旧货、当工人等苦力活来维持生活。那时候的他,最大的愿望就是自己能吃上一口饱饭,能给家里生病的母亲攒下点医药费就很知足,哪怕再苦再累都愿意去做,也会尽力去做。然而,几乎毫无社会生存技能的他生活始终没有起色,只能勉强维持温饱。
随着成家、孩子的出生,马志华面临的生活压力越来越大。终于,在朋友们的劝说下,他准备到内地试试开拉面馆,看这条路能不能行得通。
2006年,在家里亲戚朋友的筹款帮助下,加上自己借来的钱,马志华来到了山东省威海市,懵懵懂懂地开始探索自己的拉面馆创业之路。
“看到整洁、干净、美丽的威海市,和我们家乡的城市有着鲜明的对比,我觉得我和这个美丽的城市有缘,也会深深爱上这座城市”,回想起抵达威海的那一刻,马志华至今感慨万分。也就从那一天起,他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在这里闯出一片天地,打拼出属于自己的事业。
提起创业之初时的情景,马志华至今难忘。“在找店面的时候,有一次我路过小商品批发市场,发现这里人流量大,快餐需求旺盛,拉面出餐快、翻桌率高,我立刻选定了这个位置,也如愿租到了心仪的店面。”经过简单装修后,马志华的拉面馆终于开业了。为了留住回头客、吸引新顾客,他坚持量大实惠、服务至上,尤其在牛羊肉等食材选择上,毫不含糊,保证食品安全、餐饮安全,不仅赢得了当地穆斯林顾客的夸赞,也得到商场内商户和周边人的认可,就餐的人也越来越多,日营业额从最初的300元增加到现在的超过1000元。经过两年多的苦心经营,拉面馆生意渐入正轨,开始盈利,马志华不仅还清了所有欠款,还有了一些积蓄。就在这时,有位刚到威海的老乡找到他,想从他手里接过正在经营、生意红火的拉面馆。看到无依无靠的老乡,马志华想,毕竟自己在威海已经熟门熟路,也有了一定的经验,不怕从头再来。不像老乡,刚到威海,人生地不熟,想谋条生活之路是何等艰难之事。于是和家人商量后,忍痛割爱将拉面馆让给了老乡,而自己,又开始大街小巷找店面,重走第一次的创业之路。最后,他在温泉镇黄金顶小区找到了一间合适的店面,开起了饭馆。
由于地点偏远,那时的温泉镇人还不是很多,店面刚开时,生意不太好,来吃面的人很少。一天,饭店门口来了一位浑身脏兮兮的流浪者,在店门前徘徊不走,堵着大门影响顾客进出,马志华虽然很无奈,却不忍心驱赶他离开。眼见这名流浪者实在可怜,马志华便在他面前放了一只凳子,端来一碗拉面让他填饱肚子。此时,恰逢温泉小学开家长会,这名流浪者蹲在凳子前吃拉面的场景,被来来往往的学生、家长以及老师看在了眼里。从那以后,店里的生意一下子好了起来,前来吃面的人络绎不绝。后来不管在哪里开面馆,生意都不错,不少同乡人都向马志华取经,他总是笑着说,大概是因为做了善事,生意才会好起来。从那以后,马志华明白,给予是快乐的,付出是幸福的,在生活中有很多有困难的人等着我们去帮助,有很多人需要我们的关心,善有善报,要懂得奉献,才会有幸福的收获。
马志华说:“我们在威海开拉面馆,得到了威海市政府及各有关部门的帮助,在办理营业执照、子女就近入学等方面,政府相关部门都给了我们很大的便利,我们在得到政府帮助的同时,也应该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为社会做点贡献。我们穆斯林信奉的《古兰经》里也教导信众,要乐善好施,无论乞讨的是穆斯林还是非穆斯林,我们都要付出爱与真心。”
2013年下半年,马志华在高区西涝台市场开了拉面馆,同时也买了房子。作为来威创业的外乡人,他从未忘记自己初来乍到时的艰难,同样,他也始终记得,是社会和政府给予他们的帮助,让他一步步走到了今天。“威海是一座友善而文明的城市,这里改变了我,也改变了我的孩子。我希望自己能够为威海这座文明城市尽一份力。”
乐善好施 守望相助
马志华说:“在西涝台村,有个智力低下的老人,没有子女和老伴,经常活动在我饭馆周围,因为常年不洗澡,身上一直有异味,许多人见了他都绕着走。有一次,我见他在我饭馆门口,就让他到我饭馆里吃碗面,老头非常高兴地吃完面,对我露出满意的笑容,从他的笑容里,我看到了感谢,看到了满意,更看到了幸福。我告诉店里员工,从此以后,无论我在不在店里,只要这个大叔到咱们饭店门口,就给他下一大碗拉面,让他吃饱再离开,一直持续到现在。周围的邻居知道后,都纷纷对我竖起大拇指,肯定我的行为。
“2014年5月29日,环翠区里口山发生山林大火,威海全市人民都积极地投入扑救山火的行动中,大家纷纷有力出力,有钱出钱,整个社会纷纷为扑救山火的官兵送水送饭,保障后勤供应。我知道后,想着我们拉面馆群体也应该贡献我们的一部分力量。经过了解,着火区域火情急,非专业人士不能进去扑救,于是我们放弃了成立灭火队上山灭火的想法,改为给灭火官兵送饭。我联系了高区、环翠区、经区的清真拉面馆业主,让高区拉面馆业主往张村里口山送饭,环翠区拉面馆业主到仙姑顶送饭,经区业主到羊亭送饭,矿泉水、凉面、炒面、盖面、盖饭种类不限,每家最少出10份,不设上限。我们找了几个有车的拉面馆老板,每天10点到各饭馆取餐,分头及时送到前线灭火官兵的营地,保证他们按时吃饭。
“在送餐的同时,联系到张村镇镇政府,镇政府工作人员告诉我们,在里口山灭火的济南某部队,有20多个回民官兵,没有清真餐供应,就餐困难。我及时联系哈工大清真餐厅及周边清真拉面馆,加班加点赶制盒饭,及时地保证了他们的饭菜供应。从5月30日中午至6月1日中午,在我们老乡的支持下,分别向仙姑顶、张村里口山、羊亭贝草夼、北观村4个救助点的消防灭火人员配送了午餐和晚餐,共计饭菜1800余份,矿泉水500余瓶,参与送餐的清真餐厅、拉面馆共计38家,参与人员达100人之多,有力地保障了一线救火官兵饮食供应。在我们送餐的时候,《直播威海》栏目记者采访了我,对我们的支援救火行为表示肯定和感谢,很多威海民众通过电视了解到我们清真拉面馆的献爱心活动。虽然我们没有参与到一线灭火,但是能给前线灭火官兵送餐,保障他们的餐饮供应,解决他们燃眉之急,我们心里特别高兴、自豪。”
感恩威海 回报威海
在马志华的一生中,家乡循化和创业城市威海这两个地方对他而言有着特殊的意义。他说:“家乡循化是生我养我的地方,塑造了我坚韧不拔、迎难而上的人格;威海是在我创业之路上接纳我并创业成功的地方,是一座温暖的城市。回报社会从身边做起,‘感恩威海、回报威海’的念头始终萦绕在心里。一碗拉面,到底能做什么?我始终在考虑这个问题。”
马志华注意到,在党和国家的各项惠民政策的逐步实施下,没解决温饱问题的人几乎没有了,而作为城市的美容师——环卫工人,无论在严寒的冬日,还是在炎热的酷暑,始终工作在一线,起早贪黑,为我们城市的整洁干净辛勤地工作,但是他们却经常吃不上一口热乎饭,带着自己的干粮,凑合着吃饭。环卫工人是威海这座美丽的滨海小城真正的奉献者,没有他们的辛勤付出,就没有这座城市的干净卫生。当环卫工人辛苦工作之后,能就近吃上一碗热腾腾的拉面,他想:这就是我所能想到的力所能及的回报。
让环卫工就近吃上一碗热腾腾的拉面,这件事在马志华心中酝酿了很久。2016年9月,马志华将清真爱心拉面的想法开始付诸行动,但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为了让更多的环卫工人获益,他积极鼓励开拉面的老乡、广大穆斯林加入。先组织高区一部分经营兰州拉面的老乡商讨,没想到,大家对马志华的想法非常支持,纷纷表示愿意加入为环卫工人献爱心的队伍中,大家纷纷表示,每个店门口都有环卫工人辛勤工作的身影,不论冬夏,环卫工们都主动给他们清扫店门口的垃圾,大家表示无以为报,可以奉献爱心拉面,让他们歇歇脚,吃碗热腾腾的拉面。
马志华说:“我们决定先在高区试点,如果试点成功后,发动全市的清真兰州拉面馆参与到献爱心的活动中。经过报名筛选,首批高区20户清真拉面业主参与到献爱心拉面活动中,献爱心活动在2016年11月27日正式启动,我们成立了爱心拉面协会,制定了爱心拉面协会章程,规范了献爱心流程,统一制作了标牌,保证让献爱心活动持续地规范进行下去。每个月我都会到爱心拉面业主店里走访,了解为环卫工人献爱心活动是否有困难,有没有问题需要解决。大家都纷纷表示,每天献几碗拉面根本没有压力,能为社会奉献爱心,大家都表示非常快乐。
“2017年,在经过高区一年试点成功后,我发动全市有能力的拉面馆参与到献爱心的活动中,将献爱心拉面活动推广到全市。经过大家的支持,全市总计104家清真拉面馆报名参加献爱心活动,参与的穆斯林共500多人,奉献爱心拉面近9万碗,爱心拉面受益的环卫工人1786 人。威海市域各新闻媒体,驻威的中央、省级有关媒体都给予宣传报道。《威海晚报》、威海电视台还对我率先发起的爱心拉面活动进行连续跟踪报道,各类订阅公众号、微博微信、客户端等新媒体也都给予极大的关注,《中国民族报》头版刊发图片及文字报道,新华社也专门派出记者进行实地采访报道,2018年1月13日,登上了央视早间新闻。短时间内在威海小城形成‘一碗拉面温暖一座城,一碗拉面感动一座城’的感人浓厚氛围。
“为了使这个活动持续稳定地进行下去,我定期走访爱心拉面业主,同时将印有我电话号码的爱心拉面就餐卡发放到环卫工人手中。因为涉及的两方群体都是文化水平不高的人群,我担心他们遇到问题不能妥善沟通解决,就要求他们在就餐过程中如果遇到问题,及时给我打电话,由我来协调处理,保证献爱心活动持续稳定地进行下去。在爱心拉面业主的配合支持下,使爱心拉面活动持续进行了两年多,形成了一个为环卫工人献爱心的爱心拉面品牌。
“自2006年6月来威海以来,在努力创业的同时,积极团结广大穆斯林,主动联系拉面馆调解矛盾纠纷,不论白天晚上,有人给我打电话,我都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化解双方矛盾,为威海民族团结、社会稳定贡献力量。每当我帮助了他人,晚上睡觉就会觉得特别踏实。我始终记得是党委政府给予的帮助,让我摆脱了初来乍到的艰难,感恩威海,回报威海,是我念念不忘的初心。在十多年的创业过程中,我认真履行职责,在穆斯林中间积极宣传党和国家的民族宗教政策、法律法规,思想上时刻与党中央、各级党委、政府保持高度一致。党的十九大、全国‘两会’及上合峰会期间,在穆斯林礼拜殿值班值勤,认真做好市伊斯兰教界安保维稳工作,在威海伊斯兰教界未发生一起不稳定事件。我积极组织清真餐饮业主参加政府组织的消防、食品安全等各项培训,将各项政策普及到穆斯林群体中,让大家形成在威创业、遵纪守法、爱国爱教爱威海的意识并变成自觉行动。
“同时积极为在威海的穆斯林服务,先后帮助50多名困难穆斯林创业开店办手续、安置打工岗位、协调子女上学、解决生活困难等;定期走访拉面店,看望在威海创业的穆斯林,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和创业、生活现状,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先后为社会公益慈善事业捐款近3万元;协助党委政府在扩大穆斯林中开展争创“清真餐饮示范店”活动,让广大穆斯林群众守法规范经营,改变了我市清真餐饮业脏乱差的现象,提升了清真拉面馆的整体形象。”
马志华说:“最近,我正筹划组织爱心拉面业主,准备带着案板和炉灶,到儿童福利院敬老院去,为孩子和老人们现场做拉面,让他们现场尝一尝刚煮出来的爱心拉面……能为社会做点事,我感到很自豪,钱挣得多少只是数字,对社会有贡献,才是人生价值的体现。我坚信,活动有期,爱心无限,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献爱心活动,为威海这座文明城市奉献我们广大穆斯林的爱心。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华梦,建设精致城市·幸福威海,我们穆斯林兄弟一个也不能少!”
作者简介:
韩原林,撒拉族,循化县第二中学教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鲁迅文学院第37期中青年作家高级研讨班学员。先后在《北京文学》《星星》《民族文学》《安徽文学》《散文诗》等报刊发表诗作,出版《清水湾诗笺》《生命之恋》《渡口归人》3部诗集。
标注:
节选自循化撒拉族自治县拉面经济成就纪实
《一碗拉面的故事》
更多精彩内容
(点击图片进入)👇
循化青年文学
本公众号旨在为爱好文学的青年人搭建一个发表文章,共同交流,共同学习的平台,以此来激发更多青年人参与到文学写作当中来。
最新文章
马兰芳||积石山的梦幻之夜
同题诗||冬至
康占森||改变
韩玉梅||智慧的言辞
马永祥||那套房子
绽愈||小日子
韩磊||希望在废墟重生
马永祥||灾后重建惠万家
康占森||地铁里的手机控
韩嘉荣||休得取笑他人
宛如兰||重生
马吉明||废墟中崛起
关于征集灾后重建主题文艺作品的通知
黎明||重建家园(组诗)
牧雪||灾后重生
马建新||记塔沙坡寺震后维修加固
韩索菲||记冬季脉络里的循化(组诗)
马兰芳||一碗面
同题诗||大雪
韩福兰||回家
韩玉梅||柔软的土壤
瑾瑜||熠熠
韩嘉荣||快雪时晴 好事将近
康占森||上海滩的马永贞
马建中||第一个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循化人
靠晓荣||高中时光:青春盛景与师恩长卷
韩索菲||北风那个吹
马仙美||观雪有感
摩督鲁||在火车上
王君||话说“木大门”
韩兴旺||一碗拉面,飘出了乡村振兴的幸福味道
靠晓荣||回忆外婆:思念如繁星璀璨
同题诗||小雪
韩海忠||撒拉八工的“前世今生”
马昱东||赞歌(外四首)
韩庆功||北京笔记
撒拉宴——中华美食苑的奇葩
马斌||故乡便是最后的亲人
韩子伟||童年的吆喝声
海东市“弘扬宪法精神 树立法治意识”中小学生硬笔书法大赛公示
海东市“爱国心•河湟情”中小学生诗歌散文创作大赛公示
唱响民族团结进步的时代乐章——海东文艺巡展活动循化侧记
韩忠明||我的拉面人生
韩美娜||与冬重逢,前事尽付长风
韩才妹||无私奉献,实现价值:——记下和衷村驻村书记—韩青龙
韩原林||一碗拉面温暖感动一座城
马永祥||陪伴
韩艳蓉||“伊香苑”满园香溢
韩玉梅||留在循化扎根
谢立夫||评牧雪诗歌《立冬》
分类
时事
民生
政务
教育
文化
科技
财富
体娱
健康
情感
旅行
百科
职场
楼市
企业
乐活
学术
汽车
时尚
创业
美食
幽默
美体
文摘
原创标签
时事
社会
财经
军事
教育
体育
科技
汽车
科学
房产
搞笑
综艺
明星
音乐
动漫
游戏
时尚
健康
旅游
美食
生活
摄影
宠物
职场
育儿
情感
小说
曲艺
文化
历史
三农
文学
娱乐
电影
视频
图片
新闻
宗教
电视剧
纪录片
广告创意
壁纸头像
心灵鸡汤
星座命理
教育培训
艺术文化
金融财经
健康医疗
美妆时尚
餐饮美食
母婴育儿
社会新闻
工业农业
时事政治
星座占卜
幽默笑话
独立短篇
连载作品
文化历史
科技互联网
发布位置
广东
北京
山东
江苏
河南
浙江
山西
福建
河北
上海
四川
陕西
湖南
安徽
湖北
内蒙古
江西
云南
广西
甘肃
辽宁
黑龙江
贵州
新疆
重庆
吉林
天津
海南
青海
宁夏
西藏
香港
澳门
台湾
美国
加拿大
澳大利亚
日本
新加坡
英国
西班牙
新西兰
韩国
泰国
法国
德国
意大利
缅甸
菲律宾
马来西亚
越南
荷兰
柬埔寨
俄罗斯
巴西
智利
卢森堡
芬兰
瑞典
比利时
瑞士
土耳其
斐济
挪威
朝鲜
尼日利亚
阿根廷
匈牙利
爱尔兰
印度
老挝
葡萄牙
乌克兰
印度尼西亚
哈萨克斯坦
塔吉克斯坦
希腊
南非
蒙古
奥地利
肯尼亚
加纳
丹麦
津巴布韦
埃及
坦桑尼亚
捷克
阿联酋
安哥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