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事
民生
政务
教育
文化
科技
财富
体娱
健康
情感
更多
旅行
百科
职场
楼市
企业
乐活
学术
汽车
时尚
创业
美食
幽默
美体
文摘
韩艳蓉||“伊香苑”满园香溢
文化
2024-11-09 07:00
青海
【循化青年文学】
【作者:韩艳蓉】
“伊香苑”满园香溢
——韩海平的餐饮30年
一日晴空一夜雨
20多年前,循化黄河北岸,一家叫作“伊香苑”的饭店开门营业了。没有开张的喜庆炮声,没有亲朋好友的道喜道贺声,这个新开的店安静得像个小姑娘,躲在循化一堆门庭若市的大饭馆、大餐厅背后,谁也没有注意到它,更没有注意到老板韩海平那令人揪心的脸庞。
很快,“小姑娘”不见了,韩海平也不见了,如同扔进黄河里的一块石子,没有翻起来一点浪花。循化消费市场小,人流量少,加上同类餐饮竞争激烈,故乡的热土终究还是没能温暖得了他,没能让他看到未来。他不得不离开,到离家不远、但市场更大的省城——西宁。而这个选择,是他此生做得最为正确的选择,他跳出了一场混战,进入了一场决胜局。
到了西宁以后,他才发现,原来外面的世界、外面的市场、外面的选择,像钢琴上的黑白键一样,只要手指足够灵活,就能自由跳动。“拉面”是伊香苑的“探子”,是韩海平进入西宁市场前丢进去的一块石头。1999年,他在城东一家美食城租下了一个美食档口,名曰“拉面馆”,但什么都卖,客人要什么就做什么,从面食到肉类,从汤类到小炒应有尽有,是“大杂烩”式的拉面馆。近三年的时间里,一家人起早贪黑,忙得两眼发昏,但日子终究不见好转。到后来,韩海平无意间发现,当时已是红火之地的城中区,哪里都是人,而自己的店面正好位于中心广场商业圈,客流量与当时的城东、城西简直不可相提并论。于是2002年,韩海平兄弟俩另立门户,在城中区长江路开了一家单属于他们的饭馆。起初也只卖牛肉面,但随着客人的增多,为了迎合消费者的需求,他们会什么就做什么,人家要什么就做什么,实在变不出花样,拿不出新菜品,他们干脆就只卖牛肉面、干拌、炮仗面这类最为基本的面食。慢慢地,店里的客人越来越少,直至门可罗雀。就这样,当别的饭馆都以厚厚的菜单、丰富的菜品吆喝着赚钱,频频赢得顾客时,韩海平他们却在等着客人上门,顾客来了“这个不会”“这个没有”,端不出个像样的饭菜。不是不想做,而是不会做,他们一家人都没有专门学过炒菜,只凭着撒拉人与生俱来的巧手,能端上桌的那些面食,也都是靠自己摸索,味道一日三变。他们就这样简单粗暴地斩断了自己的赚钱之路。恰好那一年,有一家北京旅游公司一行四人到青海,就近选择了韩海平的店。简单吃了点饭后,他们说,民族餐很有特色,虽然饭菜简单,但味道很特别。但同时建议他们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去沿海城市看看餐饮市场,做个市场调研,了解客户需要什么,否则像他们这样,消费者来了也留不住,是赚不了钱的。
听完他们的话,韩海平顿时如醍醐灌顶。
这一年是2003年,也就在这一年,韩海平咬咬牙,决定亲自去沿海城市做调查,看别人是怎么做餐饮、怎么开餐馆的。终于,他等来了一个机会,有人推荐他到餐饮天堂广州去。等韩海平真正站在当学徒的饭馆时,他觉得自己真的是一只井底之蛙。现代化的大城市、餐饮市场、一个个饭店让他眼花缭乱、目瞪口呆。他才意识到自己与这个世界、与现代餐饮之间是完全脱轨的,简直处在两个世界。他苦笑着说:“我所认知的餐饮,和我在搞的餐饮,跟广州一比,跟别人一比,简直是在玩过家家。”
韩海平当即决定让家里的四五个人都到广州,他把身上所有的钱都当作学费,跟这里的老板学管理,跟师傅们学炒菜。他们几个从后厨到前厅,从跑堂到洗碗,从炒菜到上菜,不分昼夜地学,每个人都像在太阳底下晒了许久的海绵一样,只要见到知识之水就一股脑儿地全吸进去。只要自己没听过、没见过、没学过的,什么都学。
一家大小踏踏实实地在广州学了将近5个月。回来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按照广州人的建议,把原来小两间铺面后的一个小二层楼全都租下来,扩建成18个包间,每层9个包间。重新制定菜单,确定了民族餐和地方餐两个系列的主营菜品。韩海平本想着,店里客人会慢慢多起来,有一个逐渐适应的过程。令他们都没有想到的是,出生即巅峰,饭店一开张,18个包间就满满当当的了。本地、外地的游客,还有外国人,只要想吃到正宗本地菜、西北菜清真餐,都一窝蜂地赶到韩海平的店里。这时,他们才意识到,困住自己脚步的,是自己的思维,格局打开,市场就打开了,客源也跟着打开了。为了缓解顾客排队现象,他们租下了隔壁宾馆的会议室,改造成大宴会厅,里面摆了20张桌子,这样一来,用餐高峰期接待客流量能达到40桌之多。看着眼前黑压压的客人,韩海平第一次尝到了做餐饮的“味道”,一家人无不感慨。他们也才领悟到一个道理:做餐饮必须要有一套独特的管理模式,有别人无法复制更不能超越的核心菜品,有别的店吃不到也做不出来的独特味道。他们也深深明白,想要保持独特性,就必须研发出独特的餐品,一味学习或者模仿,永远无法另辟赛道。这就迫使韩海平下定决心组建了自己的研发团队、考察团队,财务体系和行政管理体系也一步一步健全,“伊香苑”的雏形就这样建立起来了。
此时,韩海平才真正意识到,西宁才是他的创业乐土。此后的12年里,韩海平带着自己的家人开启了“家族事业”。他们每挣到一点钱,就全投进餐厅的装修、改建、扩建、并购中,除了菜品风味一直保持不变外,餐馆硬件设施几乎年年换新样,店员队伍不断壮大,服务水平不断提升,不仅留住了老顾客,也迎来了更多消费者。尤其是旅游旺季,不少旅行社将“伊香苑”作为让游客领略青海风味、品尝民族美食的“第一选项”,整车整车地往他们店里带。每天一到饭点,餐厅里几乎爆满,有些老顾客干脆自己找个位置,倒杯茶水坐下,等着出餐。
韩海平一家人像呵护婴儿一样,精心照顾,百般费心。一张张桌子、一把把椅子、一套套餐具、一件件厨具,眼看着生意一天天好起来,顾客一天天多起来,一家人的精气神更高了,大家齐心协力,想方设法丰富菜品、提升服务、招揽生意……
本以为,这样的大好局面会一直延续下去,只要有投入肯定有大回报,然而事与愿违。2012年,西宁市实施中心广场北迁扩建项目,当所有市民为即将迎来一个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绿化度高,集运动、休闲于一体的现代化体育中心时,谁也不会想到,施工车辆的第一个车轮子,压在了韩海平的心里,挖掘机的第一铲,将他的事业命脉挖断了!韩海平的店正好位于征迁区,虽然他们也曾听到过传言,但他们并没有提前找寻其他店铺。在他看来,一个偌大的广场扩建项目要动土施工,怎么也得三五年;再说,真要拆了,他们也能提前从周边商户或房东那里听到一些消息。谁也没有料到,一觉醒来,一排蓝色铁皮“墙”,不仅严严实实堵死了他们无比熟悉的那条通往餐馆的路,同时也焊死了他们的梦想。
店铺刚装修完不久,一切都是新的,从桌椅到前台,从大厅后厨,甚至连墙面上挂图装饰,都是当时其他同类餐厅无法相比的“大排场”。机器开进来的时候,他们甚至找不到一处可以暂时存放这些东西的地方。就这样,将近500万元埋进了废墟,填进了老西宁走向新城市的路上。同时被填埋的,是韩海平一家人从心尖上滴下来的血和泪!与此同时,因为一下子收入全无,每年还有至少30万元净利润损失,一时之间,资金缺口超过了100万元。这些本可以妥妥装进腰包的财富,而今却连一个子儿都看不见、拿不到。一种疼痛感和失落感压上心头,将一家人淹没!
他说:“那一次,我感觉自己的腰脊断了……”
这一次的惨败,与其说是失败,不如说是失策。沉浸于梦想的他,一门心思只想往前冲,满心满脑都是将“伊香苑”做得更大,做得更好,而对于暗藏在身边的危机一无所知。等他反应过来时,乌云已成大雨,将他的前进之路冲毁了,差点连梦想都浇灭了。
他说话干练、语速平稳,嗓音稍许沙哑,自始至终没有说过一句“辛苦”,好像这一路走来,那些艰辛和酸楚原本就是生活的样子。高原的阳光炽烈,停留在他棱角分明的脸庞上,像是被挑动的灯芯,分明在演绎“苦心”两个字!
初创便是辉煌
正当他走投无路之际,突然接到了一个电话,是一个老顾客打过来的。原来,以前和这位老顾客闲聊时,韩海平无意中提到长江路“伊香苑”可能会被征迁,半开玩笑地说,以后在哪儿落脚还没个定数呢,也不知道往哪里找门路……但就这几句家常话,却在日后成了韩海平的“救命符”。这位老顾客对他说,城西区兴海路刚好腾出来一间店面,有800多平方米,正在出让,问他要不要先看一眼。他瞬间感觉脑袋一激灵,当即回答说:“我马上来!”
当韩海平风尘仆仆地赶到那里,看到矗立在眼前的店铺后,当即拍板:“干!”
和业主签完合同后,韩海平又面临一个新的难题:没钱。无奈之下,韩海平只得回老家寻求帮助。他踏遍了亲戚朋友的门槛,但那时的循化,老乡们的生活也就是个将就着过个小日子的水准,对他这种“大窟窿”,也是爱莫能助。就在这关键时刻,韩海平听到消息说政府有相关帮扶政策,提议他去咨询一下。这消息无异于天降甘露,韩海平一刻都没有耽误,赶到政府部门求救。当时的循化就业局听完他的诉说,了解到他的实际困难和具体诉求后,很快为他提供了80万元的政策性贴息贷款,帮助他重返餐饮市场、重振餐饮事业。
拿到贷款后,韩海平将自己最后一点“储备金”也全部拿出来,颤抖的心、颤抖的手,将最后一点“救命粮”撒向了那摇摇晃晃的前方之路。
那是一家紧挨着市场的店面。据商铺所属物业工作人员介绍,市场年底就要拆迁,到时候主路将延伸过来,店铺就是真正意义上的沿街黄金铺面了。韩海平对他深信不疑,事实也确实如此,在对餐厅进行装修之时,市场升级改造工作也启动了,同步进行的道路改造工程,用一座新桥,将长江路与兴海路联通起来,使城中区与城西区连为一体。这条立足大格局的市政公路,为韩海平开通了一条专线,长江路老店的顾客只需稍稍移步,过了这座桥,就能直接抵达他兴海路的新店,因而从开业开始,客源从未出现过断流。
乘势趁势 初见版图
随着生意版图的不断扩大,韩海平又将餐饮事业的风向标指向了城北这一块暂时没人看好、无人问津的清真餐饮市场。这一次,他跟的不是“风”,而是市场,是时代,是前沿,是“财富”的味道!
他说:“据我所知,西宁整体餐饮行业里,清真餐饮店太多,消费人数太少,大家为了生存都在不计成本地血拼、竞争。而西宁各个区的清真餐饮环境又不一样,像我所在的北区,民族餐饮店不多,但有消费需求,加上我对这一片区域比较熟悉,了解哪个街道消费者多,然后从店面规模、菜品等方面,有针对性地把饭馆开起来,这样竞争压力比较小,也能保证营业额。”
这个从未接受过经济学教育的餐馆老板却说出了这样一番理论,这不就是如今被普遍认同的经济学“真理”:红海、蓝海之说吗?
原来,实践出真理,这条真理亘古不变。
他观察到,当时的城东,如同清真餐饮市场的“红海”,在这个区域里,像他这样没有大本钱、没有“高智慧”的餐饮初创者,一旦进入,无异于“自杀”,结果必定是血本无归。而当时的城北区,是一片绝佳的餐饮“蓝海”,虽然也有清真店面,但都是小店小馆,且间隔远,相互之间几乎都构不成竞争威胁。
他有一项特殊的技能,就是能够准确读懂市场的阶段预警,准确捕捉拉面行业风向,从而能够抢占市场机遇。这项技能并非天赋,而是从市场甩过来的一记响鞭中学来的,是因自己裹足不前、优柔寡断而没能抢占城西区清真餐饮市场份额后的惨痛教训。这一次,他避开清真餐饮店“蜂窝区”,抢先一步,像一条八爪鱼,用足全部力量,将自己的餐饮事业中心搬到了城北,在城北区开了第一家“伊香苑”。并以城北地区为中心枢纽,像打梅花桩一样,用了近10年时间,将“伊香苑”门口招牌插在城北商业核心、人群密集区、商超交汇处。
2023年,他对兴海路店进行扩建升级,将原来的一层改为二层,整体经营;同时,滨河路“乌图斯苑”也在不断创收,五一路老店客源不断。此外,2023年新开的城北店也进入平稳运营期。这家店楼上楼下两层,共有3000平方米。一楼是综合性宴会厅,主要以接待宴席、大型会议就餐和规模较大的商务活动;二楼是卡座和包间,还有“伊香苑”未来的行政管理总部。这是“伊香苑”顺应市场需求、为拓展业务而制定的新的营销策略。新店接受定制服务,提供专属“菜单”,为企业宣传、生日宴会、婚礼等活动提供特制产品。这一项,他投进去1200多万元。
“伊香苑”已经从最初的“铁字牌”变为“金字牌”,他相信这个品牌价值,觉得为它投入上千万元是值得的。
他笑着说:“清真餐饮市场还是有空间的。虽然人人都在做,但真正要做到精细化、高端化、品牌化,还是有难度的。”
相关部门在城北区一处地段繁华、人流量多、位置显著的成熟商业综合体中,将最为核心的位置留出来,特邀“伊香苑”入驻,是政府部门对“伊香苑”接待能力、餐饮品质、餐食特色、服务能力等方面的认可,从而让更多的人通过地道的青海美食、循化美食,感受一种别样的美食体验,也让游客通过店里的装饰装修风格、“文化长廊”和他声情并茂的讲解,深刻领略美食背后丰富多样的原材料以及食材的原产地,真正阐释“美食带动一座城”的文化意义。
不管他的店开到哪里,老客户都会不停地带新客户进来,新客户又会带新客户进来,形成一条源源不断的“客流”。长江路的老顾客跟着他来到了城北,城北的顾客又跟着他来到了新店。有些客人跟着他的店吃了10年,从最初的一碗拉面吃起,到后来简单的炒菜,再到丰盛的民族餐,他们品尝过“伊香苑”的每一道菜品,久而久之,他们也成了韩海平创业故事中的一部分。就这样,韩海平和这些食客成了朋友,这些食客则成了检验他饭菜味道的“首席专家”。在他们眼里,韩海平是长江路的撒拉人,是那个能让他们吃到正宗本地菜的撒拉人。
韩海平为食客留下了近似乡愁的一缕念想,铺就了一条消费者和餐饮企业融合发展的新路子,也为自己拓展了充足的市场空间。
一声声亲切的“撒拉”,让韩海平意难平。
唯改者进 唯革者强
餐饮事业做大做强之后,韩海平将目光放得更远。在巩固民族餐饮品牌基础上,他想借餐饮这个平台,投射已有品牌影响力,继续做优“伊香苑”品牌,进一步规范管理方式,不断提升产品质量。
曾经看到开拉面店的做起了与拉面相关的产品加工,他心动过;看到别人开连锁店、加盟店,他也眼热过;看到别人不断换新菜、上新品,他也着急过……但他明白,既然是做实体经济,就不能随大流、跟潮流,每一个食客都是奔着他的店、顺着他的餐品来的,金口碑都是由消费者口口相传、人人点赞得来的,这是对他最好的宣传和推介。他不能为了追求短时效益而辜负了一直信任他的老客户、新顾客,不能让自己的一时浅见毁了“伊香苑”用了近30年才举稳的牌子。经历了暴雨冲刷,他现在很清楚,树越大,根就要越深,巩固现有市场、稳住现有消费人群才是“伊香苑”行稳致远的最好方式。现在要做的,不是盲目乐观、跟风跃进,而是将所有餐饮店基础再打牢一点,根子再往下延伸一点,牢牢扎稳城北区餐饮市场。他现在要考虑的不只是他一个人,还有他手下近200名员工和他们身后的每一个家庭。他的任何一项决策都会影响到他们的收入,影响一家人的未来。与员工和消费者一起成长的他,绝不会拿员工的未来当儿戏!
然而,韩海平不是一个满足于现状的人,撒拉人身上敢闯敢干的精神在他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要不要扩大城北区餐饮市场,继续深挖市场潜力,韩海平自有考量。他说:“最近两年,城北区发展相当迅猛,市场越来越大,新开辟的小区也越来越多。要是在城北区再开一两家店,理论上行得通。”在欲望和野心膨胀的同时,他开始考虑一个更为重要的现实问题:如何才能将“伊香苑”的未来之路走得稳、行得远?
他说:“要想走得稳,就要有抗风险能力。‘伊香苑’只有实现公司化、规范化、品牌化,才能走得久、走得远、走得稳。这个问题,我们深思熟虑过,也有了一个规划。我们打算3年之内不再扩大规模,先稳住市场、稳住队伍、稳住资金,将餐饮‘三要素’把得死死的。收住匆忙的脚步,是为了把下一步更好地迈出去。”
他们在等一个更好的市场机遇,等下一代“伊香苑”接班人出场。
本真本味 追本追远
撒拉族饮食文化历经800年传承、创新、发展,如今已名满青海,成为民族特色文化的标志性“名片”,其品牌价值、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日渐凸显。而要想在省城品类众多、风味各异、数量庞大的餐饮行业中脱颖而出,占有一席之地,提高核心竞争力是最为关键的因素。因此,韩海平又马不停蹄地带领研发团队、市场调研团队,对原有的传统地方菜和民族餐进行改良,在确保菜品多样性、味道独特性的基础上,探索研发出一整套独属于“伊香苑”的民族特色餐饮。一经露面便惊艳全场,在首届国际清真美食烹饪大赛上,青海知名餐饮企业悉数到场、竞相展示。“伊香苑”站在竞技舞台上,在上百家青海餐饮企业中轻松拿走了银奖,为循化和撒拉族争得荣耀。青海餐饮界记住了将民族餐和撒拉宴做到极致的“伊香苑”。此后在又一次高手如林的国际清真美食烹饪赛场上,韩海平把具有浓郁民族标志的搅团、青稞面、油香、芽饭、农家土豆、酸辣里脊、青海三烧等面食、炒菜、特色小吃等统统摆上展示台,一举斩获国际清真美食大赛金奖。他拿到了“好商标”牌子,循化县政府将“伊香苑”纳入县域“撒拉人家”的核心品牌,将牌子挂在“伊香苑”文化楼梯上。
深水静流,海面才平,犹如他的名字——“伊香苑”,伊是清真本位,香是食物本味,苑是地标本味!
共赢共进 都是淋过雨的孩子
作为“伊香苑”的总掌舵者,韩海平和所有员工、所有股东一样,更多的是参与,而不是去干预!韩海平从不给员工画大饼,财务实行透明化管理、开放式融资,让所有员工都成为“伊香苑”的主人。员工只要有意愿,即便掏出100块钱,也算股东,也能参与管理,餐厅的每一分利润都按投资比例分红。除此之外,还能拿到一份岗位工资,极大地调动了员工的积极性,每一个人都以“主人翁”的态度,把分内工作干到极致。对他们来说,自己干得越好,“伊香苑”就挣得越多,他们拿的利润“红包”就越来越厚。每年举办的公司员工大会、表彰大会、联欢会成为大家翘首以待的节日,人人手里攥着一沓钱,个个笑容满面、喜气洋洋。正如韩海平所说:“我们每个人都是连在一起的,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分不开,大家同心协力,创收搞好了,赚的钱就多,大家分红也多,积极性就更高,我们是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的共同体。”
如今,200多名始终跟随“伊香苑”的员工,成了韩海平最大的财富。在过去的25年里,“伊香苑”从最初兄弟两人干,到目前在“伊香苑”工作10~20年的员工比比皆是,6个店面的管理人、负责人都是跟随韩海平他们一路成长起来的。其中,来自海东市互助县的一对年轻夫妇跟了他们20年,如今是兴海路店的负责人,他们在西宁买了房、落了户,对“伊香苑”有了源自内心的归属感。不仅如此,韩海平还不遗余力地帮亲戚、帮邻居、帮朋友,将想要创业、致富的父老乡亲带出山村、带出循化,一人带一片、一人带一户,把将近50名循化老乡安置在“伊香苑”的各个岗位上。如今,他们换身换装、华丽蜕变,有的成为部长、店长、经理、负责人,也有的被培养成了专业炒匠、面匠、面点大师等。在“伊香苑”,他们都是这个大家庭不可或缺的一份子。有一对跟着他们干了十几年的夫妻俩,作为犒赏,韩海平直接将设在州县的唯一直营店——尖扎县伊香苑全权交给他们,他只投资,不问事务。为帮助家乡父老尽快走上致富路,他还主动对接循化县就业局,接收有需要的年轻人到“伊香苑”进行实操培训,手把手地教他们拉面、炒菜、点餐、管理,帮助他们学到一技之长。从此,“伊香苑”有了一个新的头衔——优秀劳务品牌。
那几年,各行各业都受到新冠疫情影响,餐饮业更是首当其冲。在停工停产、闭店歇业的那些日子里,韩海平没有辞退一个员工,那些因为疫情回不去家的员工,就在店里吃、店里住。为了稳住队伍,缓解大家的焦虑和失落情绪,每月他照常发工资,时常安慰大家。熬到疫情结束,“伊香苑”核心岗位的员工没有一个离开,他们也跟韩海平一样,相信困难只是暂时的,“伊香苑”的灶火还能重新点燃。每个店的文化楼梯墙面上,都挂着许多学校、社会团体、公益组织等送来的大大小小的牌匾和镜框,那是他们参加爱心活动、热心公益的最好见证。
谈起新店,韩海平轻描淡写地说:“一天的营业额也就10万元吧,与自己的估算差不多,有时候还多一点。”他依旧是很多人眼中再也普通不过的一个撒拉汉,但谁能将一个农村娃、一个庄稼汉、一个乡里人和“日进斗金”这个词联想到一起呢?而在“伊香苑”,谁又不是从山里出来、从地里走来,踏上富裕康庄之路的呢?
商海搏击 行稳致远
不惑之年,不惑于心,不惑于行,才能走得稳、走得实。
在成为典范之前,“伊香苑”经过了20多年的蛰伏,经历过大换血的煎熬,也经历过半年“消失”300万元的欲哭无泪……韩海平把这些磕磕绊绊权当是给市场交的“学费”。他深知自己和市场之间,既是一场相互选择的融合,也是一场互相博弈的竞争。市场每波动一次,对他的智慧和胆识都是一次严峻考验。更多时候,那只无影无形的魔掌在扼住他的喉咙,迫使他妥协,甚至调整餐饮业规划。
而今,市场再一次将方向盘交到了他手中,大声喝问:是公司化运作还是家族单传?面对波诡云谲的商海,韩海平恐慌过、犹疑过,但他是天生的“财富”猎手,总能敏锐地嗅到弥散在眼前的“财富”气味。“猎物”到手后,他又不停告诫自己:慢一点、稳一点,稳住步伐,稳住菜品,稳住市场……
他发现自己的淡然和内心的从容才是永远不用担心失去的财富。
当初,因慢了一步,他终究没能分到城西市场的一杯羹,错失了机会。因此,他更加心无旁骛地守着自己的根据地——城北,更加珍惜这一片自己熟知的市场。如今,“伊香苑”6个店如出一辙,同样的装修风格、同样的风味、同样的环境、同样的服务,守护着它的品质。融合了撒拉族风格的门头,几个烫金大字与周边的大小馆子形成了鲜明的视觉对比。
6家“伊香苑”实行统一管理、分店负责的运营模式。大方面,由股东集体定调子、定方向、订规划、定目标,所有事务公开透明运行,每个店都做到管理精致、服务精心、菜品独特。6个店一天的营业总额将近20万元。如果新的综合性餐厅开起来,累计日营业额预计将达到40万元。这个成就无疑是辉煌的。为这一刻,韩海平和家人们熬了25年,守了25年,奋斗了25年。在这漫长的餐饮生涯中,他曾几度被餐饮市场抛弃,甚至“绝杀”。但20岁、30岁、40岁的他,始终没有放弃,撒拉人不服输、不低头的韧劲深深溶在他的骨髓里。守得云开,终见日来,他的创业故事,成为一本励志“书”。
回顾一路走来的艰辛和考验,他的话语中依然透露着艰难,但脸上总挂着一种酣畅淋漓的笑容。
对他而言,规模化经营的“伊香苑”是一个渐入佳境的开始;对家人来讲,是一次华丽的收场,经历了起起伏伏之后,兄弟姐妹6个家庭几十口人,彼此贴得更近了;对事业来讲,既不是开场,也不是收场,而是一次转场。
民族的就是大家的
“伊香苑”团队中,依然保留了近50名撒拉族员工,涵盖后厨、大厅、管理等各层级,撒拉宴的面点师、手抓制作师等“要害”岗位依旧是专人专用、专岗专责,确保“伊香苑”不管开到哪里,民族餐依旧保持高水准、原味道。对于这一点,韩海平没有丝毫犹豫,他说:“我们主打的是民族餐,而民族餐的核心是撒拉宴,这一桌宴席的根本就是撒拉味道!”
民族餐人工成本很高。所有的面点、菜品、主食都是现点现做,而且是专人专做,制作团队中的每一个人按照不同技能获取相应酬劳。但“伊香苑”民族餐整体价格并不高,韩海平担心定价太高让人望而却步,放弃品尝撒拉族美食,因而推出了单点式,希望以单品入口,进而拓展到整个套餐,以点带面,让顾客接纳,进而喜欢撒拉宴。现在,各个店每天都有两三桌“撒拉宴”预定,有时也会有两三桌客人现点,虽然说营业额和利润都见长,但在韩海平看来,推出民族餐,本能上释放的是一种家乡情怀和民族感情。从小在循化长大的他,故乡的味道是他心里抹不去的记忆,他忘不了那种饱含着“阿妈味道”的独特味道,想让更多的人品尝到这种味道,进而将这种味道转化为民族文化,让更多的人知道撒拉族。
民族餐所有的菜品都由韩海平负责管理,从食材到人员,从前厅到后厨,从上菜到撤桌,每一个环节他都亲力亲为。而后厨的第一把关人是他的妻子,那个跟着他干了25年餐饮的“掌厨”,熟知厨房里的一切工序,民族的味道更是渗透到骨子里,由她把控,宴席味道绝不会“偏航”。夫妻俩一个盯着内部,一个盯着外部;一个管出餐,一个管餐前,把全部心思和情感都投注到民族餐里。
为了做好撒拉宴,突出地域民族特色,韩海平组建了一支专业制作团队,从前桌的面点甜食,到中场的主食主菜,再到压轴的汤类笼锅,制作人员清一色都是撒拉族。因为他们对于“原始”撒拉味有天然的捕捉能力和辨别能力,能确保“撒拉宴”不偏味。韩海平还在循化建立上游材料供应链,特色餐所有食材都从循化进购,且严格遵循撒拉族“因时择食、择洁而食”的传统生活习俗,主推当季菜品,为食客提供应季菜、应季饭,保证了饭菜口味的独特性、风味的差异性,甚至上菜流程也都“一比一”完全还原家乡的规程,保证了每桌都是“循化味道”,都是“撒拉味道”!
顾客用餐期间,爽朗大方的韩海平还主动为食客讲民族故事、说民族历史,将撒拉族餐饮文化融入一桌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饭菜中,让“撒拉宴”活起来。
但说归说,撒拉宴为什么会如此受钟爱?韩文海想了想说,那是因为别处吃不到。
一语道破!
破局一道菜 走远靠品质
在不断前进的时代潮流中,餐饮业在融入全国大市场的趋势下,消费需求瞬息万变,尤其是年轻消费群体对食材和味道的多样化需求越来越高。这既是挑战,也是机遇。目光犀利的韩海平又看到了一个潜在市场。
有了前车之鉴的韩海平,这次没有犹豫,也没有观望,而是直接将“海鲜”引进店里,写进了菜单,并特邀广州名厨制作,一如既往保障口感的“正统”。地方菜有“西北味”,民族餐有“撒拉味”,海鲜餐有“大海味”,各有千秋、各有风味。至此,“伊香苑”独特的餐饮体系已全部搭建完成,满足了多样化消费需求,食客越来越多,市场越做越大。然而,这个在大多数人眼里看似只追求营业额、只求利润的举动,并非一时兴起,而是“伊香苑”管理层对每个店、每种餐品、每项利润进行细致分析,对餐饮市场风险因素进行通盘考虑后作出的集体决定,是他们为规避和分散餐饮市场风险的应对之策,是“伊香苑”另辟蹊径、实现提档升级的战略决策。
成长于20世纪的第一代“伊香苑”人,眼看着中国变了、乡村变了,他们追随时代发展、跟进市场发展的脚步也加快了。站在新的起点,他们脑海里依旧回响着时刻勉励自己不甘落后、占据清真餐饮行业“高点”的四个字——与时俱进。这,也算是他们的制胜法宝之一。
另外一个制胜法宝就是——高品质。
“伊香苑”在发展历程中,不管市场怎么变,始终坚持高品质的原料、高品质的制作、高品质的产品。6个店面,按照食客要求和掌勺师傅的习惯,味道有些许差异,但始终做到同质同量,食材一致、出品一致。所有店面使用统一的肉类、蔬菜类、调味品,“撒拉宴”所需的特殊食材更是做到统一管、统一进、统一用,以标准化流程确保菜品味道更加稳定、“伊香苑”品牌更加稳固。
至此,以“伊香苑”品牌为中轴,布局西宁市三个区,搭建起以全直营模式为核心的战略框架。企业发展目标也已明晰,那就是集中精力做强餐饮主业,分类施策做优交通、住宿、旅游等辅业,划分出酒店管理、交通管理、旅游运营、餐饮管理、现代服务等多元化业务板块。除此之外,明确责任,由“伊香苑”股东会对各业务板块的规划、发展目标、投资咨询、业务范围进行总体指导,分店、分业务、分人精准制定管理策略,以提高管理效率,实现更大经济效益,使“伊香苑”品牌价值更高,社会影响力更大,最终实现公司化运作、集约化发展、精益化管理、标准化服务。
破立并举 再现生机
今年,韩海平再一次跳出大众认知,一如既往不跟风,只跟“金”,用更加敏锐的嗅觉捕捉到更大的商机,即餐饮行业上下游产业和文化属性中蕴含的巨大商业价值。于是立刻掉转“枪头”,画下了未来三年“伊香苑”的发展蓝图——两张“游”动的蓝图。
第一张上画着的,是一个集酒店、餐饮、旅游为一体的“伊香苑”饭店。
虽然已经在餐饮行业稳住了脚步,但韩海平的目光并没有只在餐饮市场打转。他看到,近年来旅游市场火爆,一张桌子联通了旅游、住宿、餐饮三个行业、三个产业,这就是“伊香苑”发展青海特色餐饮、推广宣传民族饮食文化、拓宽增收致富渠道的一个巨幅广告牌。他还发现,如今的旅游形态悄然变化,文化游、美食游、历史游、深度游、自由行等各式旅游不断涌现,“旅游+”成为旅游发展的新趋势。怎样才能让游客吃得好、留得住?思谋许久,韩海平突然想到,如果“伊香苑”顺势而为,发挥自身餐饮方面的优势,将青海地域特色优势和循化撒拉族民族优势融合在一起,激发合力,将青藏高原的独特地理属性、循化独有的民族文化和青海特有的清真餐饮文化传播出去,这不就是“郎才女貌”的结合吗?和大家商量,一拍即合,很快确定了“美食+住宿+旅游”的新模式。
经过一番市场调研,综合考虑投资、利润、市场等因素后,韩海平坚定地说:“这条路是肯定要走的,这是我们集体决定的,也是为了全体员工今后能有更好的投资回报。”为了顺利实施这个计划,他们决定先在西宁试点,开一到两家综合性饭店,让游客吃在“伊香苑”,住在“伊香苑”,体验“伊香苑”背后的地域民族文化,感受“伊香苑”带来的高品质服务。这样,游客出行最为重要的食、住、行三个关键需求,“伊香苑”都能满足,由此形成了“伊香苑”独立、独特、独属的闭环产业链。
第二张蓝图,是走出国门,打开中东市场。按照规划,未来,“伊香苑”立足青海,借助“一带一路”开辟一条以直通土库曼斯坦为主的中东旅游专线,将充满高原风情的西北旅游大环线向外延伸,以“伊香苑”餐饮为“广告牌”,广泛宣传中国文化,讲述青海故事、撒拉族故事。
韩海平说:“七八年前,我接触过到中国进行文化交流的土库曼斯坦政府官员,陪同他们去故乡循化。从他们说话的语气中,我能听出他们对中国的发展速度、发展程度非常震惊,也很佩服。我们至今还有联系,他们几次邀请我们到那边考察,希望能加深两国之间的交往,加强民间交流。”
现在公司发展起来了,“伊香苑”有能力、有自信走出去,民族饮食、青海特有产品、中国“文化”,每一样都是通往国际市场的“底气”。有鉴于此,当公司规划未来三年愿景时,这条“文化旅游之路”被韩海平提上了日程。他想再开新路,深度开发旅游、餐饮、住宿,抱团发展新业态,更早一步抢占国外市场,占据行业首位。
他紧锁双眉,思索了一会儿,说:“如果这条路子我们走通了,这种模式探索成功了,那么,这绝对是一个突破性的进展。”
大探索意味着大冒险。所有可能遇到的挑战和困难都在韩海平的脑海中,犹如万马奔腾,卷起了千堆雪、万朵浪。他紧绷着神经,在挺进和放弃中挣扎了无数次,但终究,依旧是激情战胜了惰性,一如他年少时熬过的那些岁月,年轻时经历过的那些磨难,成熟时难以抉择的艰难时刻。他逼迫自己做决定、做选择,一锤定音,然后便全力以赴、义无反顾、无怨无悔。
这条以食为本的旅游文化专线究竟用哪一种颜色的笔画下,韩海平没有说,只是一笑,说:“不管从历史依据、情感渊源还是国家战略,这条路都一定能走得通,那时候,‘伊香苑’就是一扇看中亚、看世界的窗口!”
直通未来 前路可见
先人的功绩,是留驻的时光;后生的跟进,是时光的复活。至今,韩海平一家三代人在餐饮这条路上行走了近30年,并肩走,一代接着一代干,成了“家族事业”。
一代人已经是成熟稳健,是“伊香苑”的元老和创始人;二代人风华正茂,已经成为“伊香苑”的骨干,独当一面,去跟市场较量;三代人年轻、有激情、有梦想,更加懂得与时俱进求发展。每个店的负责人、运营人,都是韩海平手把手带出来、手把手教出来的,都是从当年那个小小的门店走出来的。不管是3000多平方米的新店,还是三层的老店,各个店的负责人都能够根据不同店面的实际情况,实行一店一策、一店一规、一店一章。他们都已经成长为独当一面的能手,进得了厨房、上得了大厅、管得了经营。尤为独特的一点是,在“伊香苑”,员工只要在大厅找不到老板、找不到负责人,就知道管事的必定在厨房。他们不是在炒菜,就是在洗菜、洗碗,准备食材,收拾杂物。他们和所有员工一样,在一线干活,在一线练手,在一线成长。
韩海平看到,一些百年老店坚守品质、本固枝荣,或成为行业翘楚,或走出国门蜚声国际,他仔细观察、解读这些行业典范的“长生秘诀”。他深知,越往后,餐饮管理越难,要想一直被市场和消费者接受,需要更为出色的管理,这对受限于文化知识的“伊香苑”第一代人来讲,即使有强烈的学习欲望,也已经追不上时代的脚步了。他坚信,成长于最好的时代、接受过最好的教育、已经有坚实事业基础的第三代甚至是“第N代”,可以让“伊香苑”走向更加辉煌的未来。如此,也就圆了他的百年大梦。这个百年,可以是100年,也可以是200年,甚至更久!这才是民族餐饮文化的传承。他说着,语气中带着一种近乎狂热的渴求,仿佛已经看到了那一天!
百年树木,已过四分!韩海平刀锋般的侧影迎向阳光,眉宇间藏满了故事,却只是粲然一笑,轻描淡写地说:“‘伊香苑’现在的资产,也就4000万元左右吧……”
树影婆娑,阳光透过叶子,在他脸上长久停留。那些影子,如同他创业路上的印子,无声地为他鼓掌。
如若所愿,必是百年“伊香苑”;如有所求,必是百年“溢香园”。
作者简介:
韩艳蓉,女,撒拉族,青海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协会会员。
标注:节选自循化撒拉族自治县拉面经济成就纪实
《一碗拉面的故事》
更多精彩内容
(点击图片进入)👇
循化青年文学
本公众号旨在为爱好文学的青年人搭建一个发表文章,共同交流,共同学习的平台,以此来激发更多青年人参与到文学写作当中来。
最新文章
马兰芳||积石山的梦幻之夜
同题诗||冬至
康占森||改变
韩玉梅||智慧的言辞
马永祥||那套房子
绽愈||小日子
韩磊||希望在废墟重生
马永祥||灾后重建惠万家
康占森||地铁里的手机控
韩嘉荣||休得取笑他人
宛如兰||重生
马吉明||废墟中崛起
关于征集灾后重建主题文艺作品的通知
黎明||重建家园(组诗)
牧雪||灾后重生
马建新||记塔沙坡寺震后维修加固
韩索菲||记冬季脉络里的循化(组诗)
马兰芳||一碗面
同题诗||大雪
韩福兰||回家
韩玉梅||柔软的土壤
瑾瑜||熠熠
韩嘉荣||快雪时晴 好事将近
康占森||上海滩的马永贞
马建中||第一个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循化人
靠晓荣||高中时光:青春盛景与师恩长卷
韩索菲||北风那个吹
马仙美||观雪有感
摩督鲁||在火车上
王君||话说“木大门”
韩兴旺||一碗拉面,飘出了乡村振兴的幸福味道
靠晓荣||回忆外婆:思念如繁星璀璨
同题诗||小雪
韩海忠||撒拉八工的“前世今生”
马昱东||赞歌(外四首)
韩庆功||北京笔记
撒拉宴——中华美食苑的奇葩
马斌||故乡便是最后的亲人
韩子伟||童年的吆喝声
海东市“弘扬宪法精神 树立法治意识”中小学生硬笔书法大赛公示
海东市“爱国心•河湟情”中小学生诗歌散文创作大赛公示
唱响民族团结进步的时代乐章——海东文艺巡展活动循化侧记
韩忠明||我的拉面人生
韩美娜||与冬重逢,前事尽付长风
韩才妹||无私奉献,实现价值:——记下和衷村驻村书记—韩青龙
韩原林||一碗拉面温暖感动一座城
马永祥||陪伴
韩艳蓉||“伊香苑”满园香溢
韩玉梅||留在循化扎根
谢立夫||评牧雪诗歌《立冬》
分类
时事
民生
政务
教育
文化
科技
财富
体娱
健康
情感
旅行
百科
职场
楼市
企业
乐活
学术
汽车
时尚
创业
美食
幽默
美体
文摘
原创标签
时事
社会
财经
军事
教育
体育
科技
汽车
科学
房产
搞笑
综艺
明星
音乐
动漫
游戏
时尚
健康
旅游
美食
生活
摄影
宠物
职场
育儿
情感
小说
曲艺
文化
历史
三农
文学
娱乐
电影
视频
图片
新闻
宗教
电视剧
纪录片
广告创意
壁纸头像
心灵鸡汤
星座命理
教育培训
艺术文化
金融财经
健康医疗
美妆时尚
餐饮美食
母婴育儿
社会新闻
工业农业
时事政治
星座占卜
幽默笑话
独立短篇
连载作品
文化历史
科技互联网
发布位置
广东
北京
山东
江苏
河南
浙江
山西
福建
河北
上海
四川
陕西
湖南
安徽
湖北
内蒙古
江西
云南
广西
甘肃
辽宁
黑龙江
贵州
新疆
重庆
吉林
天津
海南
青海
宁夏
西藏
香港
澳门
台湾
美国
加拿大
澳大利亚
日本
新加坡
英国
西班牙
新西兰
韩国
泰国
法国
德国
意大利
缅甸
菲律宾
马来西亚
越南
荷兰
柬埔寨
俄罗斯
巴西
智利
卢森堡
芬兰
瑞典
比利时
瑞士
土耳其
斐济
挪威
朝鲜
尼日利亚
阿根廷
匈牙利
爱尔兰
印度
老挝
葡萄牙
乌克兰
印度尼西亚
哈萨克斯坦
塔吉克斯坦
希腊
南非
蒙古
奥地利
肯尼亚
加纳
丹麦
津巴布韦
埃及
坦桑尼亚
捷克
阿联酋
安哥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