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丨林佳怡
编辑丨张恺翀
最近,有媒体报道称,内地主题游戏卡和文具制造商卡游,可能已推迟在香港进行首次公开招股(IPO)的计划。
7月底,港交所信息显示,卡游半年前提交的上市申请已失效,原因是其尚未获得中国证监会的上市批准。在此之前,官方媒体曾有对卡牌交易的负面报道,指出有儿童集卡成瘾问题。不过,目前在二手市场上,卡游公司出品的卡牌依旧热度不减。也就在七月,一张小马宝莉卡牌还卖出25万5的高价。原价不到10元的小卡牌,究竟有什么魅力,吸引那么多人喜欢抽卡,集卡?
说到卡牌,其实并不是这两年才兴起的。早在二十多年前的,国内已经有一部分玩家开始收集随零食附赠的卡片了。想当年,去小卖部买小浣熊干脆面,收集“水浒英雄卡”,是多少85后、90后美好的童年回忆。没想到,这代人长大之后才发现,现在的10后比自己当年还会玩!在一手市场,这些卡牌的价格一般都稳定在2元/包、5元/包和10元/包。但到了二手市场上,卡牌的价格可谓冰火两重天。目前比较受欢迎的二手卡牌交易平台包括闲鱼、千岛、卡淘、集换社等,单张卡牌的价格从几元、几十元到几百元,偶尔还会出现几张价格过万的。随着一些黄牛炒作、还有网上直播拆卡等刺激的作用,不少地方都出现了小学生沉迷集卡、攀比炫耀、高价购买等不良现象。甚至有新闻爆出,有不少小学生只为收集某一张卡,就花费成千上万元。有一位四年级的小学生表示,她为了稀有卡而选择不断氪金,花光了过去两年攒下的所有压岁钱,现在宁愿不吃早餐,也要攒钱买卡。这种行为并不罕见,为了买卡,这群孩子用尽了手段。在社交平台上搜索,更是有不少为了抽卡偷钱、骗钱的孩子,而且年龄也多集中于小学生。还有一位六年级的小学生表示,她曾将手中的某张高位卡以300元的价格“优惠”卖给同学。这种百元左右的相互买卖,在学生群体中常常发生。事实上,“能赚钱”也是促使大家不断集卡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不少学生眼中,卡牌已然成为一个不错的“赚钱路子”——花几十元抽到高位卡,或花几百元的价格购买一张稀有卡,等到二手市场价格升高后,再以几倍乃至几十倍的价格卖出,怎么看都稳赚不赔。不仅如此,市面上有些机构收费鉴卡,有的稀有卡牌价格可以翻几倍甚至几十倍。机构的客服表示,经他们评级的卡牌最高卖到了21万元!
当消费者们为卡牌价格的跌宕起伏捏一把汗时,背后的卡游公司已经赚得盆满钵满。相关数据显示,2023年前三季度,作为卡游的核心产品——集换式卡牌,销售收入高达16.75亿元,占卡游公司总收入的85.8%,这一数据从侧面证明,如今的卡牌盲盒已成为游戏、玩具产业链的重要一环。从商业角度看,卡游无疑是成功的,凭借其商业模式和精准的市场定位,成功打造了一个卡牌帝国,实现了业绩的快速增长和市场份额的不断扩大。甚至在盈利能力方面,比起盲盒巨头泡泡玛特,卡游还要更胜一筹。究其原因在于,与造盲盒相比,卡片的生产成本很低。卡片的原材料为纸张、油墨,每张卡牌的平均制作成本微乎其微,即便加上IP版权费用的分摊,整体成本依然保持在较低水平。在卡牌经济的繁荣背后,我们不禁要思考,这种模式是否可持续,以及它对未成年人的影响。
在业内人士看来,卡片盲盒其实就是利用了孩子们的不成熟,以及心智上从众、上瘾、虚荣等心理,构建起来的庞大的类金融卡片体系。
卡游公司在享受市场带来的巨大利润的同时,也应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这包括确保卡牌的营销和销售方式不会对未成年人产生负面影响,以及采取措施防止卡牌市场的过度投机行为。结语在这场卡牌盲盒的交易游戏中,卡游公司卖卡牌盲盒,评级机构收费鉴卡评级,推高卡牌价格,二手商家回收稀有卡再卖出……每一个环节都有人赚得盆满钵满,唯独只有孩子们沉迷拆卡买卡,无法自拔。从此前的“网游成瘾”到现在的“集卡成瘾”,背后暴露出一个共性问题:互联网时代,对青少年的教育引导尤为重要。但无论如何,卡牌经济的繁荣都不应以牺牲未成年人的福祉为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