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三航局承建的北海港石头埠作业区8号9号泊位工程码头与引桥主体结构完成交工验收。本工程需建设2个10万吨级散货泊位,满足年吞吐量980万吨。泊位计划建设总长556米,并通过542.73米的引桥将码头与后方陆域相连。项目建设工期紧,且雨季和汛期频繁,水位反复不定,涨退潮期间潮水流速急剧增大、潮水阻力增大,如何在紧张的工期内高效优质地完成施工任务,是贯穿项目建设始终的难题。工程建设伊始,项目部成立技术攻关小组,就钢管桩的设计细节展开攻坚。技术攻关小组在桩内侧采用“环形”钢板包圈,进而将桩尖最小内径从370毫米扩大到1160毫米。此举减小了沉桩阻力,同时将沉桩速度由原来的每天3根提高至每天5-6根,最高一天能够沉桩8根。
项目桩帽施工工序繁琐,施工操作对于船机设备依赖度高。为了高效完成现浇桩帽环节的施工,技术攻关小组利用小型运输驳船体积小、无需抛锚且机动性强的特点,采用小型运输驳代替多功能驳,有效克服了码头面作业宽度不够的问题,满足了高效施工时的船舶驻位需求。
为提高施工速度,技术攻关小组还决定在桩帽上增设4部塔吊,使现场能同步分散作业。“以海上塔吊配合小型运输驳进行现浇施工”的方案在现场得到有效实施,施工工期也如愿缩短了2个月。在码头预制构件安装过程中,为了进一步提高安装精度,项目团队采用300吨全回转起重船和履带式起重机结合自航平板驳船的方式进行安装作业。全回转起重船突破了船体施工方向的限制,只需通过可360度旋转和起落的大臂,并把安装精度控制在2厘米以内。在项目团队的努力下,项目申报的《一种用于离岸码头施工的塔吊的布置结构》、《一种用于起吊预制T梁的吊架装置》、《一种高桩承台码头靠船构件的支撑结构》等多项发明与实用新型专利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授权。项目QC小组活动成果“提高海上钢管桩制作防腐涂层附着力”获评2023年上海市工程建设优秀QC小组成果三类成果。项目的交工验收有助于北海充分调度使用现有的港口岸线,将区位优势转化为能力优势和服务优势,进一步培育产业合作新平台,为打造好向海经济奠定基础,对助推北海成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要港口城市和“一带一路”建设节点城市具有重要意义。来源:六公司
文图:吴一凡
统筹:张锐
副主编:刘睿馨
编辑:张雨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