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打针,平时常见的主要有:
手臂针,屁股针,吊瓶针
或者是美容针
今天我们来聊聊眼底打针那些事!
眼内注药,也就是玻璃体腔注药,常见情况有: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随着年龄增长,视网膜黄斑区出现异常新生血管,导致视力急剧下降、视物变形等。
糖尿病性黄斑水肿及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长期糖尿病会损害视网膜血管,使血管通透性增加,液体渗漏到黄斑区,引起水肿,导致视力模糊、中心视力下降等症状。
视网膜静脉阻塞合并黄斑水肿:
患者可能突然出现一只眼睛视力急剧下降,甚至无光感,或者视野出现大片缺损。
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以脉络膜血管息肉样扩张为特征的眼底疾病,可引起黄斑出血、渗出和视网膜下积液,导致视力下降。可能出现视力下降、视物变形、眼前黑影飘动等症状。
当出现视力下降、视物变形、视野缺损等症状时,及时到眼科医院就诊。
较为常用的是抗 VEGF 药物(其中 VEGF 为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主要有雷珠单抗、康柏西普和阿柏西普。这几种药物的作用机理虽不完全相同,但均能够发挥抑制新生血管形成、减轻水肿的功效。
玻璃体注药通常仅需滴表面麻醉的眼药水即可进行操作。整个注射过程仅持续几秒钟,在这个过程中一般没有明显的疼痛感。(该手术的大部分时间用于消毒和铺巾等准备工作,总体所需时间也仅有几分钟。)
不是的。对于湿性老年性黄斑变性、糖尿病黄斑水肿以及视网膜静脉阻塞引起的黄斑水肿,通常每月注射一针,基础针为连续注射三针,之后根据恢复情况再确定打针的次数。而对于其他类型的眼病,需要注射多少针则要依据病情来决定。
新生血管如同被除掉的杂草一般,有可能再度生长。每月一针,连续三个月。这三针是治疗的基础,也是视力得以长期稳定的关键所在。因此,不能因为打了一针后自我感觉没有效果就擅自停止用药。由于每个人的情况各不相同,在治疗过程中一定要严格遵循医嘱进行。
我们的眼睛拥有天然的保护屏障,能够将循环血液与眼睛的其他结构分隔开来。也正因为这个屏障的存在,用于治疗眼睛的药物常常会被阻挡在外,难以进入眼内发挥作用。所以,眼底病并非仅仅通过滴眼药水和吃药就能够治愈。
而抗 VEGF 药物能够以注射的方式绕过眼睛的天然保护屏障,直接到达眼内,产生疗效,在很大程度上延长了眼睛的 “使用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