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天津市医大眼视光职业培训学校
大家下午好,今天下午主要解读一下视光中经常用到的眼轴长度。
与超声波测量眼轴长度,lenstar采用光学测量方法。声波测量是 检查工作人员来判断测量方向,其测量方向为眼球的几何中轴线,主要参考点是瞳孔中心。
Lenstar的测量过程要求患者注视仪器的提示光源,所以其测量方向是眼球的视轴,即注视物体与黄斑的连线。
Lenstar采用光学测量,其测量眼轴距离为角膜前表面到视网膜色素上皮层之间的距离;超声测量是的眼轴长度为角膜前表面到视网膜前层的距离。
两者之间的差值为:视网膜的厚度。
如图所示,可以看出来正视眼人群的眼轴长度正常值。
眼轴长度还跟其他因素相关,如年龄,男性相比女性更长,身高增长过程伴随着眼轴长度的增加。
临床中可以根据正常人群的眼轴长度,预测青少年的近视风险,同时做出合理干预。
该检查结果是lenstar的报告。
此患者是正视眼,眼轴长度和角膜曲率相匹配,光线正好能落在视网膜上。
对比来看,此图是一位 曲率性近视患者。
此图是一位 轴性近视患者。
lenstar 和IOLmaster采用低光学相干原理,测量精度更高,是目前临床中使用最为广泛的眼生物测量仪器。
A超只测量角膜厚度、前房深度、晶体厚度、玻璃体腔长度,眼轴长度。Lenstar和IOLmaster,还能可以额外测量 角膜直径、角膜曲率等参数。
A超存在 测量精度不足的问题,而且依赖 检查者的操作经验,限制了它的精确使用。
lenstar和iolmaster有固视方向,测量数据3次 取平均,一致性优良。
该图显示了 光学测量法(低光学相干)测量长度的原理图。
本书详细讲述了双眼视觉的检查、诊断及一般治疗原则,并系统描述了临床常见的双眼视觉异常分类、相关检查、诊断分析及具体的治疗方法,特别是在第三部分重点分析了与双眼视觉密切相关的临床问题:比较全面地阐述了眼球震颤、脑外伤、学习困难、屈光不正等,包括在使用计算机后、屈光手术前后等与双眼视觉及调节相关的症状、表现及临床处理。此外,本书还包括了目前大家关注的涉及青少年近视的屈光不正发展和控制及可能的防治手段,是一本非常实用、有学术价值的临床指导参考书。
第一部分诊断及治疗方法
第1章诊断及检查/2
第2章病例分析及分类/30
第3章常规治疗方式、指导原则及预后/55
第4章双眼视觉、调节及眼球运动异常的一般处理/71
第二部分视觉训练方法流程及设备
第5章前言和基本概念/88
第6章融像性集合、自主性集合和脱抑制训练/100
第7章调节训练方法/126
第8章眼球运动训练方法/132
第三部分临床处理
第9章低AC/A:集合不足和散开不足/138
第10章高ACA:集合过度和散开过度/165
第11章正常AC/A:融像性集合功能异常、基本型内隐斜和基本型外隐斜/188
第12章调节功能异常/205
第14章旋转垂直性隐斜/242
第15章注视视差/267
第四部分高级诊断及处理
第16章调节与集合的相互作用/280
第17章屈光性弱视/291
第18章眼球震颤/304
第19章不等像/320
第20章计算机应用相关的双眼视觉及调节问题/342
第21章获得性脑损伤相关的双眼视觉及调节问题/360
第22章学习/阅读相关的双眼视觉和调节问题/376
第23章屈光不正的发展与处理:基于双眼视觉基础的治疗/391
第24章屈光手术相关的双眼视觉问题/444
第五部分视觉训练及视光实践
第25章视觉调练中患者与诊所的管理/456
附录/462
索引/471
内容简介刘陇黔:《视觉训练的原理和方法》
本书的内容值得每一个视觉健康的捍卫者了解和学习,而视觉训练之路仍然有很长的路需要前行,在掌握已有的原理和方法的基础之上,我们应当放眼于更加科学和先进的技术,多学科交流,多学科融合为视觉训练开辟更多的可能,为更多的人点亮一片光明。
本书从视觉训练*初发展起笔,详细阐述视觉训练的生理和神经基础,以及学科发展中逐渐丰满的各项分类与康复范畴。各章节按照视觉训练分类详细阐述,整体条理清晰,从而试图使初学者易于学习和掌握。视觉训练相关观点定义清晰,无甚赘述,帮助各位读者答疑解惑并予以牢记运用。全书以视觉训练原理为导向,详尽阐明各种视觉康复针对性的方法,有一定的科学性与严谨性,为视光学和视觉康复工作者的临床实践打下坚实的知识基础。
第一章 概述
第一节 历史与发展
第二节 视觉训练的生理基础
第三节 视觉训练的分类和范畴
第四节 视觉训练的应用
第二章 弱视视觉训练
节 概述
第二节 弱视的神经机制
第三节 弱视的治疗概述
第四节 屈光矫正
第五节 遮盖/压抑疗法
第六节 弱视训练方法
第三章 斜视性双眼视功能训练
节 斜视性双眼视功能异常
第二节 内斜视的视觉训练
第三节 外斜视的非手术治疗方法
第四章 调节功能的训练
节 定义及临床表现
第二节 调节功能异常的处理方法
第三节 调节功能的视觉训练与方法
第四节 病例与分析
第五章 非斜视性双眼视异常与视觉训练
节 概述
第二节 集合不足
第三节 发散不足
第四节 基本型内隐斜
第五节 基本型外隐斜
第六节 集合过度
第七节 发散过度
第八节 融像性聚散障碍
第九节 垂直位双眼平衡失调
第六章 眼球运动功能异常与视觉训练
节 概述
第二节 眼球运动功能异常的训练
第三节 眼球运动功能异常的训练方法
第四节 病例
第七章 低视力与康复
节 前言
第二节 病史
第三节 特殊注意事项
第四节 视障患者的相关检查
第五节 放大原理
第六节 不同距离的等效屈光度
第七节 预测放大效果以及等效视屈光度
第八节 低视力康复的光学及处方
第九节 辅助技术
第十节 视野缺损的处理
第十一节 非光学产品
第十二节 视觉康复训练
第十三节 不同人群的特殊考虑
第十四节 常见的眼部诊断的特殊考虑
第十五节 护理协调
第十六节 案例和评判性思维
第八章 与学习相关的视功能异常与视觉训练
节 概述
第二节 视觉缺陷评估
第三节 案例分析
第四节 总结
第九章 获得性脑损伤与康复
节 概述
第二节 神经视光学的康复评估与处理
第三节 获得性脑损伤康复过程中的特殊评估
第四节 获得性脑损伤的视觉神经康复理论
第十章 视觉训练方法与过程
节 消除抑制
第二节 弱视训练
第三节 异常视网膜对应的训练
第四节 调节功能训练
第五节 同时视训练
第六节 融像性聚散训练
第七节 空间感知等训练
中英文索引
点击图片识别二维码即可查看获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