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速递 | 陈利《帝国时代的法律、知识与权力》

学术   2024-12-30 10:00   德国  

本文转载自“口述历史”微信公众号

作者: [加] 陈利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出版年: 2024-11
页数: 575
装帧: 平装
ISBN: 9787100234122

 内容简介  


本书为作者十余年来与法律史相关的论文合集,围绕作者对中外历史上法律、政治和文化因素交叉作用的研究层层展开。全书分为三编,第一编收文五章, 侧重于近现代中外关系史中的“法律与国际政治及文化”,以及殖民帝国对中国法律及文化传统的表述;第二编中的五章主要从本土视角深入探索了清代中国的“法律与国内政治及文化”,尤其对幕友的作用多有新论;第三编则收录了四篇内容更为轻松易读的“法律史学术漫谈与札记”,多为作者二十多年来研习法律史的心得体会。第一编和第二编在研究课题上有很强的内部连续性,第一编中所分析的近现代中外司法与外交纠纷以及由此形成的对中国法律文化传统的表述,同第二编所分析的清代司法场域和制度及其在清末的改革构成了认识该时期中国历史这枚硬币的两个面向。笔者对其中不少问题的想法,又体现在第三编的讨论中。

 作者简介  



陈利,伊利诺伊大学法律博士(J.D.)和哥伦比亚大学历史学博士(Ph.D.),现为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历史系、历史与文化研究系副教授和法学院兼任副教授。曾任该校历史与文化研究系主任(2016-2019年)和“中国法律与历史国际学会”首任会长(2014-2017年)。他现任《法律与历史评论》(Law & History Review)、《世界史杂志》(Journal of World History) 以及《法律与社会调查》(Law & Social Inquiry) 等国际英文学术期刊编委。他主要研究16世纪以来在中国史和全球史中的政治、文化和法律三者的互动关系和影响。他2016年出版的首本英文专著《帝国眼中的中国法》(Chinese Law in Imperial Eyes:Sovereignty, Justice, and Transcultural Politics)先后获美国法律史学会(ASLH)2017年Peter Gonville Stein著作奖荣誉提名(Honorable Mention)和亚洲研究协会(AAS)2018年列文森(Joseph Levenson Book Prize)著作奖。他即将完成研究清代司法幕友和司法资本的英文专著Invisible Power and Technocratic Governance: Legal Specialists and Juridical Capital in Late Imperial China, c.1640s-1900s,并同时在研究清代秋审制度和皇权政治。除本书外,他同哥伦比亚大学历史系曾晓萍于2015年合编出版英文论文集Chinese Law:Knowledge, Practice, and Transformation, 1530s-1950s,并同白若云合编由商务印书馆于2023年出版的《学术之路:跨学科国际学者对谈集》。

 目录  


序 梁治平 / i
目录 / v
导言 知识权力与权力知识:在交叉和缝隙中考察法律、政治与文化的相互作用和历史影响 / 1
第一编 法律与国际政治及文化
第一章 法律、帝国与近代中西关系史学:以1784 年“ 休斯夫人号”案为例 / 17
第二章 现代国际法被质疑的两大起源神话:普遍主义和平等主权在中西关系史上的演变 / 87
第三章 感性主权、国际法和19 世纪中国的法律地位 / 141
第四章 殖民强权的例外之地和绝对责任制度在“ 半殖民地” 中国的形成 / 166
第五章 国家成为受害者:伤害索赔的伦理政治和国际关系中的报复行为 / 202
第二编 法律与国内政治及文化
第六章 清代中国的法律专家与地方司法运作 / 233
第七章 知识的力量:清代幕友的律学著作对清代司法场域的影响 / 285
第八章 重现帝制晚期中国的法律职业群体 / 322
第九章 清代对法律专家的管控及皇权的局限性 / 361
第十章 中国法的传统化:晚清法律改革背后的国际话语政治和认知暴力 / 390
第三编 法律史学术漫谈与札记
第十一章 史料文献与跨学科方法在中国法律史研究中的运用/ 431
第十二章 对帝制中国儒法关系的思考及重读瞿同祖先生著作札记 / 450
第十三章 在实践中摸索当代人文教学的精神和方法:在北美教中国史小结 / 467
第十四章 访谈:法律帝国与帝国法律 / 488
主要参考文献 / 514
后记 / 573



政治哲学研究
交流读书心得,收集和分享书讯、讲座信息与会议信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