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年书评1 | 赵宇飞:学术之外与学术之内

学术   2025-01-01 09:57   美国  


跨年书评1 | 学术之外与学术之内

作者简介


赵宇飞,波士顿学院政治哲学专业博士候选人。


2024年完整读完的书,大概有大几十本。不过其中绝大多数都是本领域内的研究专著或文集,不是研究政治思想史的人大概不会有兴趣了解。于是,到了列年终书单的时候,就觉得选不出什么书来。

下面这个书单里有6本书,前3本不是我的专业领域内的书,后3本则是政治思想史的原典或研究作品。这些书都是我读后觉得比较有意思的,希望也会让更多读者对它们感兴趣。



1. 林耀华《金翼 : 一个中国家族的史记》,庄孔韶、方静文 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5。

林耀华的《金翼》和费孝通的《乡土中国》这两部20世纪中国社会学/人类学的经典,都受到了结构功能主义的影响,不过个人而言觉得前者阅读体验更佳。《金翼》最初的目标读者是外国人,在叙事中潜移默化地交代了传统中国社会的风俗、人际关系和心态;《乡土中国》则假定读者对这些已相当熟悉。现在的许多中国读者(包括我自己)对于传统中国社会生活习俗的了解,其实更接近前者设定的目标读者的状态。

《金翼》的小说体当然也是优势,把两个家族几代人的命运变迁和时代变迁结合了起来,又将人类学/社会学理论嵌入了其中。从地理位置上看,农村/黄村-小镇/湖口镇-大城市/福州-国外/美国这条家族生活空间序列,构成了越来越大的世界,同时也象征了从传统向现代的迈进。代际之间在空间和职业上的转换,则是从农业社会转向商业社会的写照。

化身为“小哥”的作者在书中曲笔抱怨**党对自己的父亲和家族财产的洗劫(或用书中的话说,“征得”钱财),但对比写此书十多年后,作者在建国之后的所作所为,又很令人唏嘘感慨。


2. 齊邦媛,《巨流河》,遠見天下文化,2020。

相比于台版,大陆版删减了许多内容。作者前半生被迫四处流浪,而这部书在大陆出版的状况,又怎么不是让作者的文字继续流浪?

很多年前,在《收获》上读过书中节选,应该是回忆朱光潜先生讲授诗歌的那个部分。不过直到作者去世后,才想起来读全书。

《巨流河》(指台版)洋洋洒洒六百页,前半部写二十多岁之前的颠沛流离和求学,感人至深;后半部写此后六十多年经历,尤其是在台湾讲授英语文学,略觉拖沓乏味。

书中的有些地方,作者记忆有误,也因此受到了很多读者的谩骂,批评作者喜欢往自己脸上贴金。比如,当年毛应当没有和齐父会晤过,齐在印大进修时的某位教授也并非如其所说是哈佛博士毕业,等等。这些差错其实也不太重要。

作者对许多事情立场鲜明,因此不难理解为什么部分读者在读后非常破防,追着作者骂了十多年,斥之为“小姐”、不食人间烟火、幼稚,甚至阴恻恻地以“百岁少女”之类的话讥讽。作者如今已经去世,但这类的话至今不休。

作者的爱情观很值得玩味。对求而未得的张大飞,她始终念念不忘。对沪上少爷俞君,也落墨颇多,尤其着重写对方多么着迷自己。不过,总觉得作者在俞君面前比较自卑,然而又很得意自己能让对方如此着迷。相濡以沫半个多世纪的丈夫,则没太看出有多少爱情,只是一起生活久了,有了亲情。哥哥和两位妹妹,以及三个孩子,也着墨不多。

作者对英语文学的研究,应该很快就会被人遗忘。是《巨流河》让她被人记住的。

只要种子不死,无惧花果凋零。


3. 刘慈欣,《三体》三部曲,重庆出版社,2008-2010。

重读。前两部是比较精细的,尤其第二部。第三部里的“点子”很多,视野宏大,但难掩粗糙。

这回重读,顺便看了大陆版的《三体》第一部改编剧。很不错,不过相比原著,有不少耐人寻味的改动:大幅削弱了对于那十年敏感时期中的暴力的刻画;增加了女性角色和戏份,几乎去掉了所有男凝视角描写;中国军方的形象更加伟光正。这些改动的原因都是可以想见的。最有意思的一点改编是:在古筝行动那一段,剧版花了很大力气,渲染和强调审判日号上的船员都是穷凶极恶之徒,因此罪有应得,行动不会伤及任何无辜之人;但《三体》小说里没有这个情节。这意味着,剧版对这个情节的处理更加强调道德化视角。——然而,刘慈欣在《三体》小说中整体希望传达的价值观,却是质疑道德,即所谓零道德的宇宙。剧和小说在这一点上的理解,恰好完全冲突。

其实后来也尝试着看了看网飞版,只看了一集不到,就放弃了。


回到小说本身。前两部可以说是霍布斯式逻辑的极端化展开(虽然刘慈欣应该没读过《利维坦》)。当把霍布斯的逻辑推到极端后,也从反面印证了霍布斯解决自然状态困境的基本前提是所有人都处于同一“世界”中。这也是为什么霍布斯在谈自然状态前,先需要谈语言,语言是保证所有人处于同一“世界”中的关键。

第二部最后为(部分地)解决黑暗森林困境(或者说极端化的自然状态困境)提供的办法,乃是走向了一种施米特式的方案,也即由单一主权者/执剑人来定义例外状态。到这里,就已经突破了霍布斯式的自然状态的逻辑了。

但这仍然只是部分解决,一来在范围上仅限于三体和地球,二来在时间上受限于主权者/执剑人的自然生命限度,所以顶多算是局部有限解。这两条限制条件都会在第三部中受到再次挑战。

罗辑在第二部最后诉诸“爱”,从第三部的视角回看,就显得很讽刺。

第三部比较粗糙,尤其临近结尾处的情节有点收不住了,而且程心的形象难免让许多读者觉得有厌女嫌疑。英译本里,这些疑似厌女的描写,基本被删掉了。

第三部的故事和点子仍然精彩,哪怕是重读,还是觉得云天明的三个童话是天才构思。当然,也不排除这种可能性:刘慈欣就是为了这盘醋(三个童话),才包了一盘饺子(第三部)。

第二部里的黑暗森林困局(或者说无限升级版的霍布斯式自然状态),书中终究没有给出破局的办法,只留下了三种可能的局部解,即威慑、安全声明和逃亡。

多年前第一次读时,和很多人一样,觉得程心太圣母了,很鄙视。但重读时觉得,她的选择应该就是绝大多数普通人会做的选择。让那些鄙视程心的人设身处地做出选择,很有可能不会表现得比她更好。

程心有爱,维德足够理性(到了冷酷的程度),明显是对立。罗辑是两者的中和。

最后,不得不说,刘慈欣写男女感情真是够失败的,还是尽量扬长避短会比较好。



4. Destutt de Tracy, Commentaire sur L’Esprit des lois de Montesquieu, in Œuvres complètes, VII, éditées par Claude Joly, Paris, Vrin, 2016.

特拉西是被遗忘的大家,也是最后一位启蒙哲人,有待被重新发掘。我已经把这本书翻译成了中文,将由商务印书馆出版。

本书虽然名为对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的评疏,但其实是在搭建自己的思想体系。那个时候的人写评疏(commentary/commentaire),和中国的古人有类似之处,往往是希望传达自己的思想和理念。

本书前半部分把文明阶段论和政体理论结合在了一起,可视为在美国革命和法国大革命之后,对美国式大国共和政体的再一次理论辩护(但也可以留意特拉西的思路与《联邦党人文集》中对大国共和的辩护之间的差别)。

后半部分谈了不少政治经济学,继承了斯密的遗产,可与同时代的萨伊和下一代的马克思做比较。

把特拉西和卢梭对比着看,也会挺有意思的。这本书虽然是评疏《论法的精神》,但能隐约看到对卢梭政治哲学的批评。或许可以说,特拉西和他的好友西耶斯一样,都构造了和卢梭之间“隐秘的对话”。



5. 费奈隆,《特勒马科斯纪》,吴雅凌 译,商务印书馆,2022。

费奈隆作为准帝王师撰写的王者之书,可以看到卢梭不少主张的直接来源。

特勒马科斯从青涩少年,在漫游中逐渐学习如何成为王者。但哪怕到了最后一章,他仍然对王者必须牺牲自身安宁自由来成全他人幸福感到困惑。对此密涅瓦给出的保证,是“诸神的爱”。

卢梭让爱弥儿在旅行途中阅读本书,同时学习政治的道理(也就是学习了浓缩版的《社会契约论》)。与此同时,《爱弥儿》全书可以说经历了从阿基里斯到奥德修斯,再到特勒马科斯的“运动”。然而,爱弥儿又在什么意义上是一位特勒马科斯式的“王者”?

卢梭在爱弥儿的教育方案中,很大程度上抽掉了传统意义上的神明视野,那么爱弥儿这位民主时代的王者,如何可能解决good for oneself和good for others之间的张力?在这个意义上,《爱弥儿与苏菲》中爱弥儿的选择就尤其值得重视了,但一直以来好像没有很多学者关注。

另外,代表欲望的Eucharis和代表美德的Antiope,被卢梭结合为了一体,放在苏菲身上,这又该如何理解?


6. Céline Spector, Montesquieu : Pouvoirs, richesses et sociétésParis: Hermann, 2011.

这是这个书单里唯一一本严格意义上的专业领域内二手文献。特拉西那本严格来说不能算,因为他主要是想阐发自己的学说。

Spector在这部研究里批评了英语世界里关于孟德斯鸠几乎所有的主流解读,包括哈耶克式(奥派)的解读、自由主义的解读、共和主义的解读、施特劳斯派的解读等。在Spector看来,孟德斯鸠提出,在所有可以对抗专制的宽和政体中,只有以英法为代表的这两种实现了个体利益在公共利益中的不自觉趋同。由此,她反对像英美世界的绝大多数学者那样,将英格兰政体视为孟德斯鸠为现代政治最终给出的唯一答案,而是认为存在法国的礼仪范式(或者译成风度范式?)和英国的商业范式的双峰并立,且孟德斯鸠认为后者不见得就必然会取代前者。此外,作者也强调,孟德斯鸠并不存在一套历史哲学,而这和“温和商业论”的性质有关。从书中论述(尤其是Spector对法国这个部分的讨论)可以明显看到埃利阿斯、哈贝马斯等当代思想家的影响。

政治哲学研究
交流读书心得,收集和分享书讯、讲座信息与会议信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