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速递 | 福柯《疯癫,语言,文学》

学术   2025-01-10 11:00   美国  

本文转载自“西北大学出版社”微信公众号



实际上存在着一种比小丑的言语更重要且具有完全相同作用的话语——这就是文学。文学是国王的小丑的言语继承者。……文学话语可以用来揭示我们的日常言谈、我们的科学言谈之真理以及我们那笨拙而沉重的哲学言谈所不能揭示的东西……说到底,在描述人类命运这件事上,世界上的伟大小说家或剧作家要比哲学家或科学家做得更好。无论如何,疯癫与文学之间的这种亲缘关系,我们没有忘记。……你们知道这个主题在我们当今社会的重要性。

文学分析现在主要是一种从被称为作品的给定语言出发去构建一种新语言的可能性……现在,批评的主题则是:应该对一部作品的语言进行怎样的改造,才能使改造后的语言谈论这部作品,并显露出涉及这部作品的东西?……文学分析现在是从根本上把作品当作语言来关注。

——米歇尔·福柯


疯癫、语言和文学在福柯思想中曾经长期占据着一个中心位置。疯子在我们“西方”社会中的身份和功能是什么?与其他社会中疯子可能具有的身份和功能有何不同?还有,无论是在巴洛克戏剧和阿尔托戏剧中,还是在鲁塞尔的作品中,疯癫与语言和文学保持着怎样奇特的亲缘关系?涉及语言的物质性方面,尤其是在结构主义和语言学的交叉影响下,文学分析本身又是怎样变化的?它朝着哪个方向演进?汇集在这里的讲稿和文稿大多未出版过,它们具体说明了20世纪60年代以后的十多年时间里,福柯如何不断地编织上述问题,如何对这些问题进行重新表述和提问。它们从新的角度阐明了人们原以为知道的某些主题,因而也能使人感受到福柯在考察巴尔扎克的《绝对之探求》或福楼拜的《圣安东的诱惑》和《布瓦尔与佩库歇》时所持的那种令人惊异的读者眼光。 

——朱迪特·雷韦尔


[法]米歇尔·福柯 著
张锦 译  秦海鹰 校

32开精装  2024年12月出版
ISBN 978-7-5604-5553-2



内容简介



本书围绕“疯子在社会中的身份和位置”“疯癫、语言和文学之间的关系”“20世纪60年代文学分析的演变”三个问题域,组织福柯20世纪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初的系列讲稿、文稿,集中反映相应十年中,占据福柯思想中心位置的“疯癫、语言、文学”主题。译自Vrin出版社近年来整理出版的福柯作品系列,所收内容大多为此前没有刊行过的文稿和发言,在福柯著作体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可为语言学、文学、历史、哲学等众多学科的人文学者,提供令人激动的观点和启迪,堪称一座丰富的“思想宝库”。



目录


致读者
序言


疯癫与文明
疯癫与文明——19674月突尼斯塔哈尔·哈达德俱乐部讲座
疯癫与社会
文学与疯癫[巴洛克戏剧和阿尔托戏剧中的疯癫
文学与疯癫[雷蒙·鲁塞尔作品中的疯癫]
现象学经验——巴塔耶的经验
文学分析新方法
文学分析
结构主义与文学分析——196724日突尼斯塔哈尔·哈达德俱乐部讲座
[语言外在性与文学]
文学分析与结构主义
《布瓦尔与佩库歇》,两种诱惑
《绝对之探求》


人名索引


二重身、第二语言与结构主义“文献分析”——论福柯的《疯癫言,文学》(代译后记)




作者简介



米歇尔·福柯(1926—1984),20世纪后半期最重要的法国哲学家、思想家、批评理论家之一,法兰西学院思想体系史教授。主要著作《古典时代疯狂史》《临床医学的诞生》《词与物》《知识考古学》《监视与惩罚》《性史》等已成为公认的当代经典。他的理论以深刻而普遍的批判性,动摇了现代西方知识与思想的根基,重构了哲学、文学、历史学、社会学、教育学、科学史等诸多人文社会学科的研究方法和对象,是结构—后结构主义知识运动、各种后现代主义思潮乃至21世纪新兴思想形态的重要资源。




译者、校者简介



张锦,北京外国语大学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博士,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编审,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现当代西方文论、福柯研究以及跨学科与媒介理论研究等。著有《福柯的“异托邦”思想研究》,发表福柯研究相关论文多篇,译有《萨特》。


秦海鹰,法国图卢兹第二大学现代文学系博士,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法语系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法国现当代文学与文论、法国作家与中国、法国翻译理论等。著有Segalen et la Chine-écriture intertextuelle et transculturelle,发表互文性等法国现当代文论研究以及中法文学关系研究论文多篇,译有《希腊思想的起源》《方法:思想观念》《艺术之名》《碑》等。


政治哲学研究
交流读书心得,收集和分享书讯、讲座信息与会议信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