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正济时,自当破浪前行;任重道远,更需策马扬鞭。近年来,北京公安监管部门以法治文明监所建设为总目标,持续推进监管安全防范、执法管理、数据应用、医疗卫生、服务保障、政治建警“六大体系” 建设创新发展,数智赋能、转型升级,加快提升公安机关新质战斗力,高质量推进公安监管各项工作。
深化服务保障体系建设,
质效并举
窗外已是寒风萧萧,室内却是暖意融融。2024 年11 月6 日,律师特约监督员、北京某律师事务所律师邱跃专程来到北京市第二看守所,对看守所热情服务保障律师会见工作表示感谢,并赠送法律书籍。
近年来,北京市第二看守所依托全局律师网上预约会见机制,充分利用“实地+远程”会见、节假日常态化会见和“7×24”小时保障办案提讯等措施,全力保障执法办案进程。在窗口接待工作中, 市第二看守所坚持“细致、精致、极致”作风,优化工作流程,全力打造便捷高效、温馨周到的“律师之家”。
北京市第二看守所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将进一步深化‘警律’协作,发挥特约监督员的桥梁纽带作用,积极吸纳借鉴律师的意见建议,为首都法治文明监所建设贡献力量。”
平谷区看守所综合考量监所地处远郊、律师往返通勤时间长等客观因素,进一步健全机制、优化流程,全面推行律师会见服务保障“全年无休”工作制度,同步完善预约办理、全时服务等便民举措,切实把服务保障延伸到“最后一米”。其间,依法办理律师会见2054 人次, 同比上升190%,节日会见52 人次。
2024 年以来,北京市公安局监所管理总队在深化服务保障体系建设上下功夫,质效并举, 健全京津冀蒙警务协作机制,完善公安监所公检法司联席会议制度,搭建律师会见预约平台, 构建覆盖全局170 余个派出所的律师视频会见网络,健全“拘调衔接”机制、完善“大调解” 格局,推动社会矛盾纠纷化解,化解各类矛盾纠纷2112 个。
深化执法管理体系建设,
真章实效
近年来,北京市公安局监所管理总队持续深化监所文化建设,不断完善监所文化建设体系架构,促使被监管人员重塑思想理念、思维观念、行为模式和规范养成,为提升管理教育实效发挥了更大作用。
东城区看守所创新多种管理机制和工作技战法,形成了科学研判、动态调整、全面管控的闭环式监所安全管理新模式。在及时了解和掌握被监管人员思想状况的基础上,探索监所“智慧+文化教育”模式,创办内部刊物《启迪》, 记录被监管人员羁押期间的思想认识与悔过表现,并在各监室内传阅、分享,有效稳控被监管人员思想情绪,促使其自省悔悟,并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
通州区看守所强化监所精细化管理,主协管民警不断转化角色,探索联合协作式管教模式,形成了协助破案工作法,进一步提升教育感化效果和协助破案能力。此外,通州区看守所还与区图书馆建立合作,募集2000 余册图书,建立监区流动图书馆, 打造传统文化、自我认知和集体教育的“三类课堂”, 营造“教育、感化、挽救”的监所文化氛围,从思想、文化、亲情、法治等方面促使被监管人员积极悔悟、主动自新。
2024 年以来,北京市公安局监所管理总队深化执法管理体系建设,出真章有实效,全力提升了文明监管水平。总队相关负责人介绍说:“总队推进执法体系建设,建立了业务监督、内部监督、法律监督、社会监督‘四位一体’执法监督模式,加强了全市监所法制员队伍建设,开展执法培训,参训民警1600 余人次。同时,进一步改善基础设施建设, 完成全部30 个监所的卫生间改造和9 个监所床位制改造任务。”
深化医疗卫生体系建设,
规范高效
2024 年9 月25 日,北京市公安医院医疗专家赵悦来到市第一看守所,为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重点病人进行会诊,提出诊疗意见,指导驻所医务室工作人员扎实开展监区医疗工作。
9 月26 日,监护医疗所医疗专家杨禹龙来到市第一看守所,对患有精神疾病的被监管人员进行会诊,组织开展精神疾病被监管人员管理座谈会,对看守所在精神异常被监管人员日常管理中遇到的难点进行剖析,针对性指导管教工作,助力市第一看守所进一步筑牢监管医疗卫生防线。
2024 年国庆节前夕,市第一看守所在医疗专家大力支持和帮助下,连续开展专项医疗诊治工作, 确保了节日期间监所安全的万无一失。
2024 年以来,北京市公安局监所管理总队认真落实好日常巡诊、重点监测、应急处置等被监管人员医疗管控工作,持续强化北京市公安医院、安康医院专业化建设,建立医疗指导团队,对患病被监管人员开展电话问诊、视频会诊、实地巡诊。试点运行智能医疗管理系统,优化功能应用,做到监区医疗高效规范、全程留痕。
深化数据应用体系建设,
赋能实战
2024 年10 月31 日,全国公安监管法治文明监所建设现场观摩活动在北京举行,与会代表实地观摩了北京市石景山区看守所法治文明监所建设等情况。
一直以来,石景山区看守所强化“向科技要警力、要战斗力”的理念,将“智慧监管”建设成果应用到监管工作各环节,实现了连续28 年监所安全“零事故”的优异成绩,被公安部评为全国公安监管部门智慧监管建设成效突出单位。
石景山区看守所通过“智慧监管”建设,实现了被监管人员在监室内可通过系统终端与管教民警、医疗人员实时沟通,有利于管教民警精准掌控监内动态,精准预测风险隐患,做到监督、巡视、管教等不同岗位“一键式”操作管理,大大提升了工作效率。
管教民警可以通过智能电教系统,以直播或录播的方式向全体被监管人员开展政策宣讲、普法教育和健康讲座等“定制”类节目。2024 年以来,石景山区看守所开展集体教育625 次、个别教育1.2 万余次,有效提升了教育管理的科学性和精准度。
看守所还与市、区两级检法机关加强配合,一体化推进实地和远程开庭、提讯、会见等工作,在全局率先建立远程庭审、远程提讯、远程会见等信息化系统,率先建成驻所科技法庭,有力保障了刑事诉讼活动安全顺利进行。
石景山区看守所“智慧监管”是北京公安监管部门深化数据应用体系建设,全力加强科技赋能实战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北京市公安局监所管理总队持续建设智慧监管系统项目,实现实战平台与安防系统、业务系统无缝对接,建立监管“情指行” 一体化实战系统,有力支撑了社会大局稳定。
深化安全防控体系建设,
筑牢防线
一直以来,北京市公安局监所管理总队着力在保障监所安全上提质效、在提升执法服务上重实效。
西城区看守所在落实安全管理的基础上,开展普法教育,维护法律权威,促使被监管人员提升尊法守法意识,切实发挥监所“法治教育场所” 作用,2024 年以来促使被监管人员主动提供线索近30 件,协助破案28 起。
朝阳区拘留所锚定“矛盾不出所、服务不缺位、平安不出事”的目标,选派优秀现职领导干部和骨干管教民警成立矛盾化解专班,逐人逐案、精准施策,做到“定纷止争,案结事了”。拘留所还对酒驾醉驾、电信诈骗、扬言滋事、司法拒执和网络赌博等被拘留人员开展宣讲教育,促使被拘留人员知法守法,增强法治观念。
确保监所绝对安全,是监管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前提。北京市公安局监所管理总队着力夯实监所安全管理基础,进一步优化实战勤务模式,建立完善专项督察、网上巡查、实地检查、信息筛查“四位一体”督导检查模式,强化监室风险动态掌控,有效管控风险点位。强化安全风险隐患排查,严格落实安全大检查制度,定期检查监所设备设施运行情况,巩固监所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排查整治成果,开展了九轮次常态化检查、五轮次专项检查,及时整改发现的问题,实现监所安全隐患动态清零。截至目前,北京市公安监管场所连续八年安全无事故,为首都的平安建设贡献了积极力量。
原文刊登于《中国警察》杂志 2024年第12期
图片来源:北京市公安局
新媒体编辑:张晓雪
责任编辑:张安妮
审 核:张 曙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 主管
权威公安业务指导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