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读荐书:沈从文的两条河流

乐活   历史   2024-06-28 08:00   天津  

文 | 跑跑单车



今天推荐这本《沈从文全传》,作者张新颖,以1949年为界,写沈从文的前半生和后半生。

沈从文生于1902年,本名沈岳焕,沈从文是他自己改的名。

湘西凤凰长大,沱江旁边嬉戏,沈从文高小之后就去当兵,在行伍中接触社会,跟不同的人学习,也接触到了一些文物知识,因为军人抽大烟乱杀人,他不能接受,于是决心到北京学习。

1924年,沈从文到北大旁听学习。在这里,他结识了徐志摩、梁思成林徽因、胡也频、丁玲等人。在友人支持下,他开始了写作生涯,做编辑办刊物。

沈从文于艰困中找到文学,以超常的努力为自己抱定的这份事业打开局面,并从自己的故乡寻找写作素材,《边城》和《湘行书简》成了他的文学名片。

《边城》并不真的确切的写谁或哪个地方,那是他的精神家园,是他一生不追求宏大,只关注自己精神生活的底色写照。

“我准备创造一点纯粹的诗,与生活不相粘附的诗。”

小小院落中一槐一枣下,放一张红木小方桌,“一面让细碎阳光晒在纸上,一面也将我某种受压抑的梦写在纸上。故事上的人物,一面从一年前在青岛崂山北九水旁所见的一个乡村女子,取得生活的必然,一面就用身边黑脸长眉新妇作范本,取得性格上的素朴良善式样。一切充满了善,充满了完美高尚的希望,然而到处是不凑巧。既然是不凑巧,因之素朴的良善与单纯的希望终难免产生悲剧。

……这一来,我的过去痛苦的挣扎,受压抑无可安排的乡下人对于爱情的憧憬,在这个不幸故事上,方得到了完全排泄与弥补。”

这位“黑脸长眉新妇”就是他的太太张兆和。

所以说翠翠身上有张兆和的影子。

抗战期间,沈从文南渡,到昆明的西南联大教书,生活窘迫,穿的夹袄破破烂烂,一面说话,棉花一面往外掉。这几年也是沈从文创作的高潮期,发表了很多作品。

抗战结束,国共和谈,也在展开全方位争斗。

沈从文对政党政治的不信任愈发加重,他撰写时评,提出“我们要个第四党”,希望由非党专门家形成不同的政治力量,以各部门内行的、具体的、切实的工作代替空谈和争辩。这样的“拘迂之论”,近于“抒情的理想”,被当局禁止发表。

与此同时,郭沫若点名批评沈从文沈从文,被点名的还有朱光潜、萧乾等,说他是“搞小说的少数温室作家”。邵荃麟执笔的《对于当前文艺运动的意见—检讨、批判和今后的方向》,认定沈从文是“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帮凶和帮闲”,“直接作为反动统治的代言人”。

两党都不喜欢他,解放后,两岸都禁止出版他的书。

沈从文画,选自《湘行书简》

49年以后,沈从文不再进行文学创作,偶有写作,因为不合政治需要,也没有发表。

作为文学家,不能自由创作,作为旧社会文人,政治上不被信任。沈从文的生活每况愈下,这还在其次,各方压力下,沈从文的精神紧张到崩溃。

“夜静得离奇。端午快来了,家乡中一定是还有龙船下河。翠翠,翠翠,你是在一零四小房间中酣睡,还是在杜鹃声中想起我,在我死去以后还想起我?翠翠,三三,我难道又疯狂了?我觉得吓怕,因为一切十分沉默,这不是平常情形。难道我应当休息了?难道我……

我在搜寻丧失了的我。”

“三三”是指的张兆和,在四姐妹中排行第三。

这之后,沈从文试图自杀,被抢救回来。

帽帽船还在作梦,在大海中飘动。沈从文画

1951年,沈从革命大学毕业,分配到历史博物馆工作,他参与到“敦煌文物展”布展中,从布置陈列、起草说明、撰写评介文字,到在陈列室做解说员,事事忙忙碌碌。

说到为观众做解说员,后来有不少人以此而为沈从文不平;但就当时情形看,这倒可能是他在博物馆上班时感到最为放松、活跃、有意义的时候。

1952年,沈从文(右一)与历史博物馆同事在午门

1952年,沈从文到川东帮助土改,开批斗大会。

“……地主多已穿得十分破烂,看不出特别处。一般比农民穿得脏破,闻有些衣服是换来的。群众大多是着蓝布衣衫,白包头,从各个山路上走来时,拉成一道极长的线,用大红旗引路,从油菜田蚕豆麦田间通过,实在是历史奇观。人人都若有一种不可理解的力量在支配,进行时代所排定的程序。”

开完了会,“工作完毕,各自散去时,也大都沉默无声,依然在山道上成一道长长的行列,逐渐消失到丘陵竹树间。情形离奇得很,也庄严得很。任何书中都不曾这么描写过。正因为自然背景太安静,每每听得锣鼓声,大都如被土地的平静所吸收,特别是在山道上敲锣打鼓,奇怪得很,总不会如城市中热闹,反而给人以一种异常沉静感”。
地主家中大小十多口跪在屋前菜园地里,武装部队、农会人员把所有东西陆续搬走,锣鼓声震,群情兴奋,“人民全体行动都卷入在这个历史行进中……但是到黄昏前走出院子去望望,丘陵地庄稼都沉静异常,卢音寺城堡在微阳光影中更加沉静得离奇,我知道,日里事又成为过去了。”
从这些文字可以看出,沈和那个时代一直保持着隔膜,他在努力跟上潮流,却丝毫不明白自己是旧时代的渡船,已经难以跟上新时代的大潮了。
在历史博物馆期间,他找到了后半生的志业,研究文物杂项,写作中国服装史。
紧跟着各种运动接踵而至,特别是文革期间,他的住所搬进了其他人,藏书被抄走,儿女到外地,他的研究也被打断了。
这些都是外来的打击,更大的打击来自他的学生,类似范曾之流,对他的揭发批判,甚至从学术上反对他。
已经写成的《中国古代服饰资料》成了“帝王将相”代表,不能出版。
即使如此,沈从文仍然坚持工作,对服饰、西南漆器、美术史等等作了总结式研究,在后来一次和后人谈到李泽厚的《美的历程》时,他还曾说,“涉及文物方面,他看到的东西太少。如果他有兴趣,我倒可以带他去看许多实物。”
沈从文画《湘西书简》

他的侄子黄永玉回忆:

有时他也流露出孩子般天真的激动。五十年代苏联第一颗卫星上天,当日的报纸令大家十分高兴。

我恰好在他家吃饭,一桌三人:我、表叔和一位老干部同乡大叔。

这位大叔心如烈火而貌如止水;话不多,且无甚表情。他是多年来极少数的表叔知己之一。我十分欣赏他的静默的风度。

(沈从文)“啊呀!真了不起呀!那么大的一个东西搞上了天……嗯、嗯,说老实话,为这喜事,我都 想入个党做个纪念 。”

“党”是可以一“个”一“个”的“入”的;且还是心里高兴的一种“纪念品”!

我睁大眼睛,我笑不出来,虽然我想大笑一场。

大叔呢,不动声色依然吃他的饭,小心地慢吞吞地说:“……入党,不是这样入法,是认真严肃的事。以后别这样说了吧!……”

“不!不!……我不是真的要入党……我只是,……”从文表叔嗫嚅起来。

这种质朴纯真纵贯一生,使他被读者喜爱,却也给他带来很多冲击。

上世纪八十年代前后,社会逐渐放开,海外学者很关心他,多次来看望他,采访他,希望他作为文学家,谈谈创作,说说为什么建国后不再写作了。
沈从来不谈这些,只谈自己的文物研究,说这才是他关心的事情。
历经几十年心血,最后发表的《中国古代服饰研究》,是他最骄傲的成果。

沈从文的前半生,关注的是翠翠这样的人,关注的是他们的喜怒哀乐,关心的是普通人的生活;他的后半生,关注的是创造历史的人,是凝聚了古人智慧的文物。

书中最后有一段说:

“沈从文的一生当中有两条河,一条就是汪曾祺所说的,他家乡的那条河,流过他全部的作品;还有一条河,这条河比他家乡的那条河还要长,还要宽,这就是他倾心的历史文化的长河,流过他整个后半生。他爱这条长河。”

往期荐书:

乌克兰为何而战?第三帝国的到来 | 我的母亲做保洁 | 世上为什么要有图书馆 | 崇祯传 | 逛动物园是件正经事 | 我在北京送快递 | 来自切尔诺贝利的声音 | 大医 | 瘟疫之夜 | 一百年,许多人,许多事 | 奇迹男孩 | 针尖上的天使 | 郁金香热 | 义和团和八国联军真相 | 女性的觉醒 | 你是对的 | 把思考当成习惯 | 幸福超越完美 | 你经历了什么? | 蜗牛食堂 | 为什么精英都是时间控 | 文城 | 暗夜与黎明奔跑的查理 | 两京十五日 | 人生删除事务所 | 自卑与超越 | 壬辰战争,朝鲜人眼中的万历援朝战争 罗马灭亡后的地中海世界 | 社会性动物 |美,是一种看不见的竞争力亚洲史概说财商三部曲 | 闪闪发光的人生 | 财富之城威尼斯海洋霸权 | 态度  山茶文具店 | 七个会议 |  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 | 阿勒泰的角落 | 兄弟 | 撒马尔罕 | 战天京 利奥波德国王的鬼魂 | 克里米亚战争白鹿原白夜行乡村生活图景平凡的世界昨日的世界 丨阿城精选知情识趣 | 人间便利店 | 如何高效学习 | 中国历朝通俗演义 | 重说中国近代史 | 台北人

加入悦读读书会,获得更多电子书


悦读读书
来这里遇见相似的灵魂,加入读书会请联系iyuedudushu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