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读荐书:乌克兰为何而战?

乐活   历史   2024-06-05 23:01   天津  

文 | 跑跑单车


俄乌冲突已经有一年多时间,至今还看不到头。

这场战争出乎很多人预料,大毛这么菜,二毛这么猛,战争如此惨烈,新的作战方式如此颠覆。
普京叙事里,以乌克兰是俄罗斯“一部分”为由,索取克里米亚和乌东部,还要求乌克兰去“纳粹化”。
乌克兰自然以自己是独立国家,苏联解体分家时,核弹归了俄罗斯,各国包括俄罗斯签字保证自己安全为理由,坚决抵抗俄军“侵略”。
之前因为对这块历史不是很了解,也就没太关心,只关住战况,说啥都不如干一仗来得实在。
这两天看新闻,有人问乌克兰人为何而战,也很想了解这个问题,花了几天读完了这本《欧洲之门:乌克兰2000年史》。

最初,乌克兰这块地方生活着斯基泰人,斯拉夫人,也经常路过游牧民族,还有维京人。

维京人最开始进入东欧时是作为贸易者而非征服者,在前往中东时,路过这里,他们需要的只是通行权。后来维京人成为了基辅罗斯的王公,并皈依了基督教。
“罗斯”(Rus’)一词有其斯堪的纳维亚根源。在瑞典语中,Ruotsi的意思是“划船的人”。芬兰人将瑞典人称为“Ruotsi”。斯拉夫人则是从芬兰人那里学来以后,拜占庭学者们又从斯拉夫人那里借用了这个词。
随着时间流逝,“罗斯”先是成为王公部属的统称,后来又成为他全部子民的统称,最后变成了他统治的国土的名字。“罗斯”和“斯拉夫”这两个名词在10世纪和11世纪期间开始变得可以互换。
最初督主教区在基辅,后来因为传教的需要,以及不同民族间的战争,都主教的驻地从基辅迁往弗拉基米尔再迁往莫斯科,其教区仍保留了“全罗斯都主教区”的名字。
作为补偿,君士坦丁堡在1303年允许加利西亚人建立自己的都主教区,被称为小罗斯都主教区,其中不仅有今乌克兰境内的大主教区,还包括今白俄罗斯境内的图罗夫大主教区。“小罗斯”这个概念从此诞生。
注意,此时的小罗斯跟民族、语言、统治权都没有关系,只是传教的教区称呼。
12世纪基辅罗斯
此时的乌克兰人在波兰被称为卢森人(Rusyns),在哈布斯堡王朝被称为罗塞尼亚人(Ruthenians),在俄罗斯帝国则被称为小俄罗斯人(Little Russians)。到了19世纪,乌克兰民族的缔造者们决定放弃“罗斯”这个名字,与其他东斯拉夫世界居民,尤其是俄罗斯人,区别开来,他们使用的名字是——乌克兰。
“乌克兰”一词起源于中世纪,在近现代被用来表示第聂伯乌克兰地区的哥萨克国。
17世纪,欧洲正在陷入各种战争,在乌克兰的战斗,主要是波兰和立陶宛、俄罗斯、鞑靼人。
哥萨克希望取得独立地位,但身边的各大势力,谁也靠不住。
哥萨克们先后与波兰-立陶宛联邦、鞑靼人、瑞典人、俄罗斯人等交战,一边打一边谈,看谁能给乌克兰更大的自治权和独立地位。

1654年,哥萨克统领赫梅利尼茨基与俄罗斯沙皇签订了佩列亚斯拉夫条约,将左岸乌克兰划归俄罗斯保护下,并承认俄罗斯沙皇为乌克兰哥萨克首领的宗主,条件是维护乌克兰人的权益。这一事件被认为是俄乌合并的开始。

在此期间,波兰、瑞典多次入侵乌克兰,沙皇并没有履行保卫乌克兰的诺言。于是哥萨克们多次叛乱,内部也产生了分裂。

到了叶卡捷琳娜二世时期,哥萨克国在行政上被彻底入沙皇俄国

一战后期,沙皇俄国覆灭,乌克兰于1917年12月24日宣布独立。
此时的乌克兰分裂为多种势力,有民族主义分子,有亲俄的哥萨克,有共产党支持的势力。最终,1922年12月,乌克兰与俄罗斯、白俄罗斯组成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苏联)。
很快,乌克兰感受到了苏联带来的压力,作为欧洲粮仓,斯大林强制集体化,强征粮食,全面肃反,以此来惩罚带有分离倾向的乌克兰人民,从而“确保不失去乌克兰”。
从1932年到1934年,在乌克兰总计有近400万人死于饥荒,死亡人数超过了全部人口的十分之一。
之后这样的情况又上演了两次。
由于乌克兰人口多,工业潜力大,对苏联的意义重大,几任苏共大佬都是从这里走出去的。
1954年,刚刚登上总书记宝座的赫鲁晓夫,地位未稳,为了获得乌克兰人的支持,他决定把克里米亚送给乌克兰。
这个举动在当时,没人在乎,反正都是苏联的地方,后来却成为了的战争导火索。
苏联解体前,1991年8月24日,也就是叶利钦接管联盟政府之后一天,乌克兰议会就独立问题举行了投票,绝大多数议员支持独立。鉴于之前的8.19政变教训,连强硬的支持苏联派,也投了赞成票。
很快,叶利钦就吩咐他的新闻秘书发出一份声明:如果乌克兰和其他加盟共和国宣布独立,俄罗斯将有权对这些共和国与俄罗斯之间的边界提出质疑,暗示如果乌克兰坚持独立,它将面临被分割的威胁。
这一次,乌克兰没有屈从于威胁。
1991年12月1日,乌克兰全民公投,支持独立的选民超过90%,克里米亚半岛的独立支持率也有54%。
至此,乌克兰在经过几百年的努力后,终于成为了独立政治体。
乌克兰独立公投各州支持比例
当然,故事并没有因为这样就变得美好。独立后的乌克兰,腐败横行,寡头林立,政治光谱在俄罗斯和欧盟之间摇摆不定。
“至少有三种植根于过去的过程如今正在乌克兰同时上演:
其一是俄罗斯在17世纪中叶以来莫斯科所取得的帝国范围内重建政治、经济和军事控制的努力;
其二是现代民族认同的建构——俄罗斯人和乌克兰人都涉及其中(后者往往被地区边界所分割);
其三则是基于历史和文化断层的争夺——这些断层使得冲突参与各方将这场冲突想象为东方与西方的竞争,想象为欧洲与俄罗斯世界的竞争。”
鉴于乌克兰明显开始靠近欧盟,2014年3月,俄国人重占了克里米亚,并在之后派兵支持乌东部独立,一步一步走到了今天。

乌克兰还没有灭亡”,这是乌克兰国歌的开头字句,和波兰国歌有点像。
“战争的冲击、失败的耻辱以及国土沦陷的伤痛都曾被当作增强民族团结和塑造强烈民族认同的工具。
18世纪下半叶波兰被瓜分使得这个国家从欧洲地图上消失,却成为近代波兰民族主义形成的开端。19世纪初拿破仑对德意志的入侵导致了泛日耳曼理念的兴起,并促进了近代德国民族主义的发展。激发法国人、波兰人、塞尔维亚人和捷克人的民族想象的,正是对战败和国土丧失的记忆。被羞辱、战伤累累的乌克兰似乎正遵循着这样的普遍模式。”
和我主观认识的不一样,调查显示,俄罗斯族占乌克兰总人口的17%,而调查对象中仅有5%的人认为自己只是俄罗斯人,其余则认为自己既是俄罗斯人,也是乌克兰人。此外,那些仅将自己视为俄罗斯人的调查对象往往也反对俄罗斯对乌克兰事务的干涉,拒绝将自己与普京政府的立场捆绑在一起。
“乌克兰是我的祖国。俄语是我的母语。我希望来拯救我的人是普希金,希望普希金而不是普京来让我摆脱这悲伤和动荡。”
乌克兰为何而战,从本书来看,就是为了独立自由,这个数百年来一直不变的目标。
当前的战争不仅将大多数乌克兰人团结起来,还让这个国家在感情上更倾向于西方。俄罗斯的战争目标看起来很难实现了。

往期荐书:

第三帝国的到来 | 我的母亲做保洁 | 世上为什么要有图书馆 | 崇祯传 | 逛动物园是件正经事 | 我在北京送快递 | 来自切尔诺贝利的声音 | 大医 | 瘟疫之夜 | 一百年,许多人,许多事 | 奇迹男孩 | 针尖上的天使 | 郁金香热 | 义和团和八国联军真相 | 女性的觉醒 | 你是对的 | 把思考当成习惯 | 幸福超越完美 | 你经历了什么? | 蜗牛食堂 | 为什么精英都是时间控 | 文城 | 暗夜与黎明奔跑的查理 | 两京十五日 | 人生删除事务所 | 自卑与超越 | 壬辰战争,朝鲜人眼中的万历援朝战争 罗马灭亡后的地中海世界 | 社会性动物 |美,是一种看不见的竞争力亚洲史概说财商三部曲 | 闪闪发光的人生 | 财富之城威尼斯海洋霸权 | 态度  山茶文具店 | 七个会议 |  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 | 阿勒泰的角落 | 兄弟 | 撒马尔罕 | 战天京 利奥波德国王的鬼魂 | 克里米亚战争白鹿原白夜行乡村生活图景平凡的世界昨日的世界 丨阿城精选知情识趣 | 人间便利店 | 如何高效学习 | 中国历朝通俗演义 | 重说中国近代史 | 台北人

加入悦读读书会,获得更多电子书


悦读读书
来这里遇见相似的灵魂,加入读书会请联系iyuedudushu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