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莆田的饮食文化和习惯,许多人第一印象就是“山海交融”四个字。
图源小红书@春不野
依山傍海的地理优势,让这里不但海产新鲜,连山里头出产的农作物也十分丰盛。莆田人做菜讲究一个“鲜”字,喜欢用炖煮、清炒、焖煮等烹饪方式来保留食材的本味。
图源小红书@已戒可乐的小可爱
尤其是鲜汤文化,在我们这儿很流行——不管是早饭还是中饭,汤汤水水几乎少不了。
平常三五好友聚在一块儿,不一定非得山珍海味,但一定会有一道炖得香浓的汤,既暖胃又暖心。
图源小红书@cici
再者,莆田人重视分享,餐桌上几乎少有“大份自己吃”的场景,反而是一盘菜一份情,围坐在一起大碗喝汤、大口吃饭,既热闹又亲近。
现在,就跟着我阿球的步伐,一起去发掘莆田的美食魅力吧!
NO.1莆田炝肉
说到莆田美食,首先我就要给大家安利一道我一吃就忘不了的——莆田炝肉。想象一下,当热气腾腾的浓汤端上桌,肉片在汤汁里若隐若现,冒着小小的泡沫,仿佛在提醒你“快尝一口”。
图源小红书@雨妹儿阿
我第一次喝到这碗炝肉汤的时候,整个人都暖了起来,心里还忍不住感叹:“这就是家的味道啊!”汤体有点羹状,稠度刚好能裹住肉片,每一口都鲜香可口,配上白米饭或者馒头,简直是无敌下饭组合。
图源小红书@海小豹
莆田人常说,“炝肉就是家常菜里的王牌”,你要真想了解当地人的日常滋味,这一锅热腾腾的炝肉可千万别错过。
NO.2豆浆炒
如果说炝肉是“经典款”,那豆浆炒绝对称得上“创意料理”。原本我以为豆浆只能用来当早餐饮品,结果在莆田的餐桌上,它却成了炒菜的灵魂。
图源小红书@何师傅来了
豆浆和油花碰撞后,竟会产生一层微微焦黄的薄膜,闻起来带着一种温柔的豆香,又带点焦香。
图源小红书@莆田小旋风
整道菜入口时,特别有层次感,没几口就能把整份菜一扫而空。
这个绝妙搭配也是我在莆田学到的一大“厨艺灵感”,回家后我经常会迫不及待地试着做给朋友们品尝。
NO.3荔枝肉
还有一道菜骗了我就是荔枝肉。别被它的名字骗了,这里面可没有真正的荔枝。不过,当你看到那一颗颗金黄鼓鼓的肉块,就能理解它为什么叫“荔枝”——外表皱巴巴的,和荔枝壳如出一辙。
图源小红书@爱吃的耳东chen
刚从油锅里捞出来的肉块外酥里嫩,咬一口就能感受到汁水在齿间迸发,紧接着酸甜的糖醋汁又在舌尖上跳跃。
第一次吃的时候,我还在纳闷:“怎么能把一块普普通通的猪肉做得这么惊艳?”后来才发现,荔枝肉是莆田人家逢年过节必不可少的菜肴之一,红润喜庆的颜色很讨人喜欢,寓意也十分吉祥。
图源小红书@爱做饭的大清吖
对我这样的外地人来说,这道菜就像是一张“莆田味蕾名片”,轻轻松松就俘获了我的心。
NO.4莆田卤面
莆田卤面是一道备受当地人推崇的主食,逢年过节、婚丧喜庆,几乎都能在餐桌上见到它的身影。
图源小红书@贫民窟女孩在榕城
其核心在于“卤”,即用猪骨、鸡骨或海鲜干货(如虾干、蛏干、鱿鱼干)熬出的浓汤,再加入适量五花肉片或瘦肉丝,让汤底呈现出醇厚鲜美的层次感。
面条则选用韧性较好的面坯,先煮至半熟,再与这锅浓郁汤汁结合,经过短暂的收汁过程后,面条会充分吸附汤中的精华而变得柔软入味。
图源小红书@周一布叽叽
制成后的莆田卤面汤汁黏稠、色泽诱人,上桌时再撒些葱花或油葱酥提香。入口时能感受到海鲜与肉香交叠的丰富层次,浓郁却不腻口。若再搭配青菜或嫩笋,既增添口感,也中和了卤汁的厚重。
图源大众点评@Kimmyeileen
这是一家连锁的餐厅,但是只在莆田开哦~ 被央视推荐过,一定要点莆田卤面汤底非常的浓特别入味,还可以点荔枝肉,金丝鲍鱼,炖豆腐.....
第一次来莆田不知道吃什么吃这家就对了一定不会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