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畜共患病毒!你家宠物有这些症状吗?

文摘   2024-12-17 16:33   浙江  

IVD最新资讯

IVD视界




杰毅生物引领创新,助力公共卫生安全

 近日,杰毅生物自主研发的鹦鹉热衣原体(Cps)核酸检测试剂盒(PCR-荧光探针法)通过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审核,正式获得中国医疗器械注册证,注册证编号为国械注准20243402506。这是全球首个专门针对鹦鹉热衣原体进行核酸检测的试剂盒,标志着我国在该领域的诊断技术取得了重要突破。

鹦鹉热:一种不容忽视的人畜共患病

 鹦鹉热,又称“鸟疫”(Ornithosis),是由鹦鹉热衣原体(Chlamydia psittaci,Cps)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疾病。这种病原体主要在鸟类或禽类之间传播,但也能通过空气、气溶胶或排泄物感染人类,导致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据统计,Cps占总体CAP病例的1%,在我国重症CAP患者中的检出率约为8.0%。

 随着宠物鸟类饲养的增加和候鸟迁徙的频繁,鹦鹉热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秋冬季是发病高峰期,尤其对于从事鸟类或禽类相关工作的人群、鸟类爱好者以及接触过鹦鹉热患者的个体来说,感染风险更高。


临床表现复杂,易被误诊

 鹦鹉热感染者的典型症状包括高热、畏寒、咳嗽、乏力、头痛、肌肉酸痛等呼吸系统症状,严重时可导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感染性休克或多器官功能障碍。由于这些症状缺乏特异性,鹦鹉热容易被误诊为其他类型的肺炎,尤其是在轻症患者中。因此,早期诊断和针对性治疗对于改善预后至关重要。

专家共识:PCR方法成为首选

 根据《鹦鹉热诊疗中国专家共识》,当患者有发热和/或呼吸系统症状,并且具有相关鸟类或禽类接触史时,应优先考虑对Cps进行筛查和诊断。共识推荐使用核酸检测方法,如PCR,作为首选的病原学检测手段;若不具备核酸检测条件,则可使用血清学抗体检测。

杰毅生物:精准诊断,守护健康

 杰毅生物的鹦鹉热衣原体核酸检测试剂盒基于荧光定量PCR技术,针对Cps外膜蛋白的ompA基因保守区域设计了特异性引物和荧光探针,能够快速、准确地检测出鹦鹉热衣原体的核酸。该试剂盒具备以下优势:

快速:能够在短时间内提供检测结果,帮助医疗机构迅速做出诊断。

精准:高度特异性的引物和探针确保了检测的准确性。

便捷:操作简单,适用于各级医疗卫生机构,便于广泛推广。

推荐筛查人群

 根据杰毅生物的病原大数据分析,以下人群建议进行鹦鹉热衣原体筛查:

1. 45岁及以上的中老年人(男性>女性)

2. 有鸟类(如鹦鹉)、禽类接触史的人群

3. 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

4. 怀疑患有社区获得性肺炎的患者

5. 出现高热、畏寒、咳嗽、乏力、头痛及肌肉酸痛等症状的患者

6. 肺部影像显示浸润性病变,需与流感、伤寒、其他病原体肺炎鉴别的患者


常见人畜共患病病毒介绍:狂犬病病毒

除了鹦鹉热之外,狂犬病病毒(Rabies Virus, RABV)也是一种常见且致命的人畜共患病病毒。狂犬病是一种由狂犬病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受感染动物的唾液传播,最常见的传播途径是狗咬伤。狂犬病病毒可以侵入中枢神经系统,导致脑炎,最终导致死亡。一旦出现临床症状,狂犬病几乎总是致命的,因此预防尤为重要。

狂犬病的症状与传播

狂犬病的潜伏期通常为数周至数月,期间感染者无明显症状。一旦发病,初期可能出现发热、头痛、恶心、呕吐等类似感冒的症状,随后发展为焦虑、困惑、幻觉、恐水症(hydrophobia)、吞咽困难等神经系统症状。最终,患者可能会陷入昏迷并因呼吸或心脏衰竭而死亡。

狂犬病的主要传播途径包括:

狗咬伤:这是最常见的方式,尤其是在狂犬病流行的地区。

猫、狐狸、蝙蝠等野生动物的咬伤或抓伤。

暴露于受感染动物的唾液,例如舔舐开放性伤口或黏膜。

狂犬病的预防与治疗

预防狂犬病的关键在于疫苗接种和暴露后处理。对于高风险人群,如兽医、动物控制人员、野外工作者等,建议定期接种狂犬病疫苗。如果发生暴露,应立即清洗伤口,并尽快接受狂犬病免疫球蛋白和疫苗接种。及时的暴露后处理可以有效防止狂犬病的发生。

狂犬病的全球影响

狂犬病在全球范围内仍然是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尤其是在亚洲和非洲的发展中国家。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每年约有59,000人死于狂犬病,其中99%的病例是由狗传播的。通过加强犬只疫苗接种、控制流浪狗数量以及提高公众意识,许多国家已经成功降低了狂犬病的发病率。






IVD视界
为您带来最新、最前沿的医疗产品和服务资讯,与众多知名医疗机构和企业紧密合作,为您筛选并推荐优质的医疗资源。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先进的医疗器械、创新的药品,以及高效的医疗服务方案。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