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康复知多少?
评估
治疗
训练
运动康复门诊正式启用
全面评估,为损伤制定完整的康复训练方案
体态矫正、姿势矫正、改善疼痛
训练、矫正、管理。
什么是运动康复?
德国医学运动康复(Medical Training Therapy,MTT)将其定义为通过系统的、具有针对性的功能运动训练作为主要手段,并在充分考虑组织生理恢复周期的情况下,对相关组织结构以及身体整体器官产生循序渐进的最佳强度和形式的刺激,使其达到生物形态和功能的积极适应,以重塑人体正常机能以及提高身体机能为目的的治疗方法。
运动康复属于物理治疗(physical therapy,PT)的分支,其内容包括评估、治疗、训练和管理等多个方面。运动康复是预防、治疗和管理损伤或疾病后的恢复过程,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整体健康水平,降低损伤或疾病的发生风险,使其在身体功能和精神上获得全面恢复,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运动康复适用于哪些人群?
运动康复适用于各类康复人群,包括肌肉骨骼系统疾病患者、神经系统疾病患者、心肺系统疾病患者、慢性病患者、青少年、老年人、产后女性、体态异常或姿势不良人群、亚健康人群等。本次我们主要针对肌肉骨骼系统疾病这一方面展开介绍:
(一)软组织损伤
包括肌肉、肌腱、韧带、软骨、关节囊、滑膜囊等损伤。例如腘绳肌拉伤、跟腱断裂、膝关节前(后)交叉韧带损伤、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等;
(二)骨科术后
例如骨折术后、关节置换术后存在关节活动受限等问题;
(三)脊柱相关疾病
例如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青少年脊柱侧弯等;
(四)慢性运动系统疾病
例如肩周炎、肱骨外上髁炎(网球肘)、肩袖损伤,狭窄性腱鞘炎、肌筋膜炎等;
(五)疼痛病症类疾病
例如颈痛、腰痛、后背痛、臀部痛等;
(六)姿势不良或体态异常
例如圆肩、驼背、高低肩、翼状肩、上(下)交叉综合征、X型腿、O型腿等。
图a:适用于不同人群的运动康复
运动康复的治疗思路
01
组织修复的阶段
图b:损伤后伤口愈合/组织修复的不同分期
1、炎症期
受伤后立即产生最早的细胞反应,特别是免疫细胞大量涌入。伤后6-12h白细胞积聚达到高峰,伤后12-24h下降。巨噬细胞数量同时增加,5天左右达到最大。该时期的主要目的使受损血管收缩,纤维蛋白沉积和凝血,达到止血的目的。同时,将不必要的细胞(即中性粒细胞)进行清除。
2、组织机化期
在受伤后24-48小时内开始,持续2-3周。处于组织机化期会发生成纤维细胞迁移和血管重建,纤维增生和肉芽组织形成。该时期的主要目的是生产胶原纤维以形成瘢痕组织。
3、功能重塑期
开始于机化期的高峰期。韧带的功能重塑期可能会持续数月,以致在受伤2年后仍可发现类似新韧带组织的疤痕。该时期的肌成纤维细胞会导致伤口收缩,主要目的是生产出与组织相似的高质量的、功能性的瘢痕。
02
结构化的治疗思路
不同修复阶段的治疗思路图
03
运动康复的方案框架
不同修复阶段的康复方案框架图
不同修复阶段的康复治疗措施
(一)炎症期
炎症期患者通常患有“红、肿、热、痛、功能障碍”的临床症状。因此,在损伤后的第一天,即可遵循“PEACE&LOVE”原则对软组织损伤进行处理。
PEACE&LOVE框架图
·P:Protection 保护。在受伤头几天避免进行增加疼痛的运动;
·E:Elevation 抬高。受伤肢体尽可能抬高于心脏;
·A:Avoid 避免。避免使用消炎药和冰敷;
·C:Compression 加压。使用弹性绷带或胶带以减少肿胀;
·E:Education 教育。告诉患者注意事项、注意安全、提高患者依从性以消除心理恐惧;
·L:Load 适当负重。以疼痛为指标,适当负重。可以使用辅具,引导逐渐恢复正常活动;
·O:Optimism 乐观。保持自信和积极的心态,使你的大脑处于最佳恢复状态;
·V:Vascularisation血管重建。选择无痛的有氧运动,增加修复组织的血流;
·E:Exercise 运动。采用主动恢复的方法,恢复活动能力、力量和本体感觉。
(二)组织机化期——1周之后即可开始
1、关节活动度训练
2、邻近关节的肌肉训练和耐力训练
3、下肢健侧肢体训练
4、负重:渐进性负重
5、全身性训练:心肺有氧训练,如上肢训练,仰卧起坐、卧推、普拉提;
(三)功能重塑期
1、关节活动度训练
2、局部瘢痕松解
3、肌肉力量和耐力训练
4、本体感觉与多关节协调控制训练
5、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
浙江省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
——康复治疗门诊运动康复专区
好消息!浙江省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
康复治疗门诊即将开设运动康复专区!
图f:运动康复专区场地环境图
图g:运动康复器具
图h:运动康复器具详情图
开设时间:周一至周日 上午8:00-11:30
下午13:30-16:30
专家介绍
叶祥明
二级教授 主任医师 博士后流动工作站导师 博士生导师
浙江省康复中心 主任
浙江省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 主任
杭州医学院康复学院 院长
浙江省康复与运动研究所 常务副所长
杭州医学院康复研究所 所长
中国康复医学会副秘书长兼常务理事
中国医师协会康复医师分会常务委员
浙江省康复医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 (法人代表)
浙江省卒中学会副会长兼康复分会会长
中国康复医学会治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康复医学会颅脑外伤康复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康复医学会神经康复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浙江省康复医学质量控制中心常务主任
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浙江省重点培育专科带头人
数智化康复装备浙江省工程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
浙江省重点学科神经康复学带头人
浙江省重点学科中西医结合神经康复学带头人
浙江省临床重点专科带头人
浙江省重点专科中医康复学带头人
中国康复医学会最美医师获得者
浙江省康复医学会突出贡献获得者
主编专著8部,副主编5部,主审4部,主持国家级课题3项,浙江省重大课题1项,省部级课题5项,发表学术论文178篇,其中SCI38篇。
专家门诊时间:每周二上午(点击即可预约)
作者介绍
李燕
中共党员;
浙江省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 物理治疗师 ;
医学技术硕士(康复治疗方向);
毕业于上海体育大学,联合培养于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
曾荣获国家奖学金,省级优秀毕业生等荣誉;
荣获江苏省首届康复治疗专业大学生技能大赛本科PT组团体三等奖、肌骨站点第1名;
获得中枢传导通与姿势控制技术(CPPC)培训证书;
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SCI一篇,会议论文7篇,在中文核心期刊参与发表论文多篇;
以项目负责人身份申报一项上海市康复医学会“主动康复筑梦计划”专项课题;
参与上海市科委“科技创新行动计划”医学创新研究专项课题;
参与编纂书籍《中国康复医学年鉴》2022版和2023版共2部。主要研究方向为姿势控制研究。
科室简介
浙江省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是省内综合医院中建科最早、人才最全、技术力量雄厚,设备仪器先进,社会效益最好的康复医学科之一,综合实力居国内领先水平。同时是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浙江省重点培育专科、浙江省医学(创新)重点学科、浙江省临床重点专科、浙江省中医药(中西医结合)重点学科、浙江省中医药重点专科、院级重中之重学科,是浙江省康复中心、数智化康复装备浙江省工程研究中心、浙江省康复与运动医学研究所、杭州医学院康复学院、杭州医学院康复研究所、浙江省康复医学质量控制中心以及浙江省康复医学会常设办公地点,长三角康复联盟首任主席单位,浙江省康复专科联盟主任委员单位,省内唯一一家国家卫健委康复治疗师规范化培训基地、中国康复医学会国家级综合性培训基地。
科室设7大康复病区(重症康复病区、脑部损伤康复病区、综合康复病区、脑血管意外康复病区、意识障碍康复病区、脊柱脊髓康复病区、神经肿瘤康复病区),以及康复治疗部、康复门诊及高压氧中心,床位总数达321张。以神经康复和骨关节康复为主攻发展方向,近年来开始开展神经重症、心肺重症康复,各类疾病的早期康复,并在这些领域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率先在国内、省内开展了生物反馈技术,神经促通技术,异常步态的神经阻滞技术,机器人及外骨架减重步态训练,失语、失认、失用症的电脑辅助诊断与治疗技术,认知障碍的高级脑功能训练技术,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的微创造瘘等。在神经损伤修复与再生、运动康复机制、认知言语行为康复机制、意识障碍促醒机制、重症康复的分子生物学机制、人工智能主动康复技术等研究领域获得了大量成果。康复治疗场地环境舒适,设备齐全。拥有世界先进的双下肢康复机器人、经颅磁刺激治疗仪、经颅直流电刺激治疗仪、基于主动想象的上下肢运动康复系统、肌电生物反馈治疗仪、虚拟情境互动康复训练系统、等速肌力测试训练仪、功能性近红外光谱技术、多通道持续脑电监测等一系列先进康复仪器,助力患者早日康复。
科室医技人员119人,副高及以上高级职称25人,其中主任医师3人、教授3人,副主任医师13人、副教授7人,副研究员3人,副主任技师4人,博士28人,博士后8人,硕士学历89人。
联系我们
浙江省人民医院(朝晖院区)
浙江省人民医院(望江山院区)
1.重症康复病区
朝晖院区5号楼13楼 0571-85893971
2.综合康复病区
望江山院区5号楼1-2楼 15057189235
3.脊柱脊髓康复病区
望江山院区5号楼3楼 15068846908
4.脑部损伤康复病区
望江山院区3号楼1-2楼 0571-87312708
5.意识障碍康复病区
望江山院区3号楼3-4楼 15988181880
6.神经肿瘤康复病区
望江山院区3号楼2-3楼 13805795463
7.脑血管意外康复病区
望江山院区3号楼5-6楼 13616818716
图文:李 燕
编辑:杨 威
初审:谭同才
终审:叶祥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