趴一趴,我的“西行取经”路(学习篇)

文摘   2024-10-09 07:05   浙江  

TRAVEL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2023年8月7日,我踏上了飞往美国的航班,彼时与家人朋友分别时的踌躇不舍,仍历历在目。岁月如梭,年华倏忽,转眼已一年。此间,常有收到来自单位同事和家乡亲友的关心,问及我在美国的境况,倍感温暖。承蒙厚爱,一切都好。回望过去这一年留学时光,整理了一些心得体会,借此机会跟大家分享。


学校的学习广场

1

我的学校——Georgia State University

 首先介绍一下我就读的这个学校——“佐治亚州立大学”(GSU),位于美国东南部,佐治亚州,亚特兰大市。学校成立于1913年,距今已有百余年历史,是一所著名的公立研究型大学。学校的吉祥物是一只俊朗有力的黑豹,象征着独特、稀有,与力量、智慧。因此在这里的学生,都被亲切的称为“Panthers”。

吉祥物雕塑--黑豹

我的“豹”卡


早于1996年, GSU就已获得卡内基基金会授予的“R1”分类,即“极高研究活动型大学”,意味着该校在研究活动和学术影响力上处于全美顶尖的研究型大学之一。目前,综合排名在全美第51位。

学生中心广场

在美国,共有266个学校提供DPT的物理治疗博士课程,GSU的Byrdine F. Lewis College of Nursing and Health Professions学院,是这266个项目中仅有的两个在2022年和2023年连续两年,DPT毕业生首次执业考试通过率达100%的项目。


美国执业物理治疗师考试通过率


2

我的专业——物理治疗方向的Ph.D.

刚刚提到的DPT,即Doctor of Physical Therapy,属于专业型博士学位,是成为美国执业物理治疗师的必要条件,包括本科教育在内,总计需要7年的学习时间。而我所申请的学位是Ph.D.(Doctor of Philosophy), 属于学术型博士学位。Ph.D.的学制和要求则要复杂的多,完成整个学业通常需要5-9年,申报的前提条件是已获得硕士学位。我在美国的学习情况,是被问及最多的话题之一。接下来以我的专业为例,详细盘一盘美国Ph.D.的升级打怪路线。

我所在的部门

参与部门的研究项目


3

Ph.D.的毕业要求

我的专业大方向是Kinesiology(运动机能学),小科方向为Biomechanics(生物力学),即研究人体运动及其相关机制的学科,通过将力学原理应用于人体,研究肌肉、关节、筋膜等结构在运动中相互作用的特点,主要应用方向为:运动损伤预防和伤后复健的技术研发、运动表现提高的技术研发、以及运动功能康复类设备的研发。

完成该专业的所有学制,需包括以下要求:

1)学分:46(课程)+15(毕设)=总计61个学分。所修46个课程分,包括专业基础和技能(19)、统计及研究类课程(18)、专业相关课程(9)。修完课程学分,通常需两年时间,只能慢慢攒经验。

2)小型独立研究(IRB):学分修完之后,开始申报IRB课题,需获得立项并完成研究,答辩通过后成果需获得发表,这是第一个小BOSS,通常需一年时间来通关。

3)开始毕设:IRB完成后,开始准备毕设大课题。综述作为大课题的前期工作之一,是第一步,完成后也需投递并获得发表,同期完成毕设课题的构思、递交研究计划。这是第二个小BOSS,通常也需一年通关。

4)申请Ph.D.-Candidate:以上一切顺利,攒够经验值,准备申报材料,最快可在博士三年级时成为Ph.D.-Candidate(博士候选人,这是至关重要的一步大跨越)。

5)完成毕设大论文,通过公开答辩,通常在博士第五年。

6)申请毕业:以上全部完成,取得“西经”。

了解完整个升级的过程,大家也能发现,遥望漫漫前路,我过去这一年时光,初行犹浅,如燕雀展翅初飞,虽已凌空,却远未及青云之上。去年的两个学期,我已修完28个学分,很幸运,在导师和同学的帮助下,所有功课都拿到了A。这个学期还有16个学分要啃,并已着手开始准备IRB,任务繁重,也希望自己能继续保持GPA4.0。

我的GPA


4

学习心得

在切身感受美国教育后,我对当地的教育设置和理念,很有一些心得体会想跟大家分享,相信有值得我们借鉴之处。让我大有感触的一点,也是美国教育的最大特点之一——互动教学。相较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讲授模式,美国教授更倾向于互动式教学,非常重视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力。以前只是有所耳闻,亲历之后才发觉,远比我想象的要更夸张。在课堂上,教授们鼓励学生随时打断、积极发言、提出问题,并且很注重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倡导课堂讨论。同学们的互动也十分的积极,教授一个问题抛出来,大家都争相发言,甚至会因为观点的不同而在课堂上展开即时小辩论。而教授,会因为同学所提出的某个犀利或有趣的观点而毫不吝啬的表扬,会因为课堂上出现的小辩论而倍感欣喜。一堂150分钟的课,通常1/3的时间在进行课堂讨论,学生在讨论中无需考虑观点对错,尽可以充分表达自己的见解。这种学习方式不仅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更能提升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课程评估中,除传统的课后作业、课堂测试和阶段考试外,课堂参与度也占了非常大的比重,比如:话题讨论、课堂互动、汇报讲演、观点表达等等。

大学课堂


另外,美国大学强调跨学科的学习和实践。在课堂上,很多教授都会鼓励学生参与跨学科的项目探讨,分享各自所学专业里的内容,尝试相互融合,激发新思路。不仅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也有助于培养他们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的能力。引用一位教授在课堂上说的一句话:“Most of the game-changing inventions throughout human history didn’t come from just one person—they were the result of people sharing ideas and bouncing thoughts off each other!”这种注重综合素质培养的做法,值得我们在课程设置和教育理念上借鉴。同样曾经作为大学教师的我,相信等我再回到大学的讲台时,应能更好的教导我的学生。

统计学教授

学校一角


5

结语

虽知修行不易、求学路艰,但经历之后,方才切身体会其中之路途曲折。异国他乡,心孤意怯,思乡念家之情难抑,语言文化差异充满挑战,学业压力如影随形,时常感到孤独与困惑。在这段不易的旅程中,我也不断的尝试寻找适合自己的节奏。慢慢的,这些挑战让我学会了如何更有效地管理时间,更清晰地设定目标,也让我懂得如何在压力中寻找平衡。虽时有迷茫,常感疲惫,仍需不断激励自己。机会来之不易,始终怀抱积极的态度,坚信“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一步一步前行,终有一日,我会实现自己的目标,再回眸,不负此段艰辛岁月。


部门合影




作者介绍

朱迪

浙江省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副主任治疗师,博士在读,全国青年文明号号长,浙江省人民医院团委副书记,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浙江)队员,浙江第五批援鄂医疗队队员。本科毕业于温州医科大学康复治疗学,并于浙江中医药大学获得康复医学与理疗学硕士学位。现任中国康复医学会康复治疗专业委员会手法治疗学组委员、中华医学会显微外科淋巴学组委员、浙江省康复医学会脑神经调控专业委员会委员,浙江省康复专科联盟专家库成员,青田县侨智库专家联盟成员,温州医科大学康复专业校友会副会长,浙江大学校友企业家同学户外协会专家顾问。中国康复医学会“优秀青年康复治疗师”,浙江省康复医学会“优秀康复治疗师”,浙江省医学会“优秀康复治疗师”,浙江省卫健委山海工程“优秀下沉专家”。曾于北京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进修运动损伤及骨科术后康复,及赴台湾澄清综合医院研修肌骨疼痛康复。尤其对运动损伤与慢性肌骨疼痛、骨关节术后康复,及脊柱脊髓损伤的康复诊疗具有丰富的经验与独到的见解。现主持厅级课题三项,参与省自然一项,发表SCI论文6篇,国家级核心期刊数篇。参编书籍5部,主编1部。


科室介绍

浙江省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是省内综合医院中建科最早、人才最全、技术力量雄厚,设备仪器先进,社会效益最好的康复医学科之一,综合实力居国内领先水平。同时是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浙江省重点培育专科、浙江省医学(创新)重点学科、浙江省临床重点专科、浙江省中医药(中西医结合)重点学科、浙江省中医药重点专科、院级重中之重学科,是浙江省康复中心、数智化康复装备浙江省工程研究中心、浙江省康复与运动医学研究所、杭州医学院康复学院、杭州医学院康复研究所、浙江省康复医学质量控制中心以及浙江省康复医学会常设办公地点,长三角康复联盟首任主席单位,浙江省康复专科联盟主任委员单位,省内唯一一家国家卫健委康复治疗师规范化培训基地、中国康复医学会国家级综合性培训基地。

科室设7大康复病区(重症康复病区、脑部损伤康复病区、综合康复病区、脑血管意外康复病区、意识障碍康复病区、脊柱脊髓康复病区、神经肿瘤康复病区),以及康复治疗部、康复门诊及高压氧中心,床位总数达321张。以神经康复和骨关节康复为主攻发展方向,近年来开始开展神经重症、心肺重症康复,各类疾病的早期康复,并在这些领域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率先在国内、省内开展了生物反馈技术,神经促通技术,异常步态的神经阻滞技术,机器人及外骨架减重步态训练,失语、失认、失用症的电脑辅助诊断与治疗技术,认知障碍的高级脑功能训练技术,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的微创造瘘等。在神经损伤修复与再生、运动康复机制、认知言语行为康复机制、意识障碍促醒机制、重症康复的分子生物学机制、人工智能主动康复技术等研究领域获得了大量成果。康复治疗场地环境舒适,设备齐全。拥有世界先进的双下肢康复机器人、经颅磁刺激治疗仪、经颅直流电刺激治疗仪、基于主动想象的上下肢运动康复系统、肌电生物反馈治疗仪、虚拟情境互动康复训练系统、等速肌力测试训练仪、功能性近红外光谱技术、多通道持续脑电监测等一系列先进康复仪器,助力患者早日康复。

科室医技人员119人,副高及以上高级职称25人,其中主任医师3人、教授3人,副主任医师13人、副教授7人,副研究员3人,副主任技师4人,博士28人,博士后8人,硕士学历89人。


联系我们

浙江省人民医院(朝晖院区)

浙江省人民医院(望江山院区)

联系方式:

1.重症康复病区

朝晖院区5号楼13楼 0571-85893971 

2.综合康复病区

望江山院区5号楼1-2楼 15057189235

3.脊柱脊髓康复病区

望江山院区5号楼3楼 15068846908

4.脑部损伤康复病区

望江山院区3号楼1-2楼 0571-87312708

5.意识障碍康复病区

望江山院区3号楼3-4楼 15988181880

6.神经肿瘤康复病区

望江山院区3号楼2-3楼 13805795463

7.脑血管意外康复病区

望江山院区3号楼5-6楼 13616818716

图文:朱   迪

编辑:何银波

审核:叶祥明

浙江省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
学术交流、病例分享、康复科普、通知发布等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