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名解,“大”学问:名词解释的考场满分宝典

文摘   教育   2024-11-25 11:36   福建  





名词解释几乎是每个新传院校必考的题型,因为分值小、问法直接,所以多数人的准备策略都是多背多读,以便默写式作答。这样去写或许很快,但有可能因为细节问题拿不到满分。其实,针对名解的备考学问很大,学法也不该如此单一粗暴。


以下,为各位送上一份满分宝典”,助你精攻一隅,撬动全局,轻松拿下名词解释。

文末附【“新传热词”背诵资料PDF】领取方式






【“新传热词”背诵PDF文档】

内容覆盖新闻学、传播学、新闻实务、广告公关、新闻史、前沿理论7大维度,可依据院校考察重点记忆。

每个词条分为2页,左边为名词解释词条区,包含概念解析、案例真题距离等;右边为自主默写区,亲自动笔举一反三,进一步加深记忆,复盘记牢概念。




相比其他题型,名词解释似乎不需要多费心思和笔墨去准备,只需要背一背即可。但是,正因为它是考研学生接触的第一类题型,是攀登学术阶梯的第一层考验,其实更关键。



这种重要性表现在:

第一,学习时,名词解释是简答题、论述题的知识基础。相比可以一段话简略勾勒而出的名词解释,简答题要求更细致地分层作答,且展开说理时需要更细致。可以说,简答是对名解的扩充;论述题则更加复杂,常常联结2-4个学术概念抛出问题(比如“后真相时代下,新闻专业主义的存在危机”),对这些概念理解模模糊糊,甚至完全空白的话,就可能导致审题不准、回答偏差。所以,论述作答更需要扎实的名词解释积淀。同时,在简答的基础上,论述作答应该更全面、更深入、更辩证,援引的案例语料也要更翔实、更多元。总之,写好名解是简答和论述的基础,论述又是对简答的骨肉扩容和思考升维


第二,训练中,名词解释是答好简答题、论述题的前戏名解训练应存在于备考全程,我们广泛地记忆各领域的学术概念、业界名词,不仅是为了涵盖可能考到的名解,更是为了在名解训练中,初步尝试将记忆的相关知识点,按照学理性的表达规范和符合语法标准的句式组织结合起来。在非线性阅读、去深度思考的时代,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深受荼毒,名解训练是调动我们清晰达意、美观造句能力、从“文字失语症”走出来的基础方式,如果能写出自然连贯而非割裂散点的名词解释,就打好了日后鏖战更大篇幅的简答、论述题型的基础。


第三,考场上,名词解释是后续题型的热身赛。虽然实战时每个人都有各自的答题习惯,但学长仍然建议大家按照名解-简答-论述(材料题)”这样的卷面排序去作答。理由很简单:当你初登考场,可能会大脑一片空白,倏地就想不起来之前滚瓜烂熟的知识。而名解分值小、题目简单、问法直接,最适合在开考之初当作热身来回答,以便调动起因紧张而冷却的思维和记忆,作答结束后,大脑已经滚烫,足以应付简答和论述的刁钻考点。所以,名解的备考一定要细致、全面和精心,最好做到考场题目都在射程之内,不被预计之外的题目打乱心境。



下面具体分享如何作答名词解释,供大家尝试。答题方法并非只此一种,列位作为“准研0”,要独立判断这些技巧是否适用,进而探索出自己真正信赖的应答模式。



答题大原则:兼具速度、完整度

在我考研的这一年里,多数人都遵循着“写全名解、写快简答、写深论述、写好实务”的答题大原则。此话不假,但名词解释作为最基本的题型,最好能做到写得又快又全,争取拿满分数之余,省下更多时间给分值更高、难度更大的题型。当然,既要写得快又要写完整,就对语言组织习惯提出了更高要求,请你接着往下看。

答题时间、字数标准

既然要快,就要有限时作答的意识。按照1分值/1.2分钟的标准,5分的名词解释大概用5-6分钟作答为宜。如果院校常考5-6个名解,那么用时红线为35分钟,一旦超过很可能导致尾部题目仓促作答。其实,把名解写快无外乎两大要略:


(1)背得倍儿熟:对多数题目,在安排好框架的前提下,能如同默写般文思泉涌,自然要比苦思冥想现编现造来得快;


(2)点到为止:名解不需要写得多深多细,保证理论概念的完整性基础上,状如特征、原因(背景)、影响、案例等,建议全部用短语、短句形式,用顿号排列开来开、无需深入解释。这样既省时,又能避免你用非学理化语言继续剖析时露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很多同学在熟背知识后,会抑制不住地想铺排开来“多答一点”,仿佛只是不用尽就可惜了寒窗苦读这一年。但是,名解不是应对BOSS级大怪的秀场,只是需要你屠宰的热身赛,点到为止即可。


字数方面,按照1分值/40字的标准,5分名词解释至少需要写200字,写到220-250字的区间最佳。在日常练习时,我们不仅要锻炼快速答题时如何书写美观工整,更要对自己一行大概写多少个字心中有数。建议大家提前购置报考院校沿用规格的答题纸(不知道的可以问院校学长姐),在答题纸上手写作答,时间一久熟能生巧,自然会熟稔250字写几行、每行多少字的个人习惯了。

答题策略:踩点作答、段落作答

在这个阶段,大家应该都知道名解批阅按点给分。所以我们要踩点作答,假设题目有N分,我们就要回答“N+1”个层面。一句话一个点,每个句号代表一个点。为避免我们回答的内容中,某一点存在瑕疵导致丢分,建议大家在分值对应的点数上多答一点,就算出现一点错误,但已有符合分值要求的正确内容,老师再想扣分也要斟酌再三了。


对于常规名解来说,一般有以下三大维度的答题层面:



说完踩分技巧,再说语言组织细节。总有考生困惑:要不要序号化回答呢?其实,不少上岸的学长姐也习惯于运用序号作一点的开头,方便老师清楚阅读。这说明,是否序号式作答在目前并无严格判卷标准,也说明老师们对作答内容更为重视,还是有一定的形式宽容度的。


但是,一般情况下,学长并不建议序号化作答名词解释。名词解释也是考察学术写作能力的形式,用几级序号把内容连接起来,就会省略使用关联词与过渡句,整篇回答更像是割裂性的单纯知识罗列,而非由头及尾、具备完整逻辑的线性演绎。无论是童兵老师主编的《新闻传播学大辞典》,还是程曼丽老师主编的《新闻传播学辞典》,都是去序号式的段落化表达。毕竟,阅卷老师不会愿意自己未来的学生习惯于碎片化表达。


为了顺利能写出一整段紧密承接、演绎自然的文字,各位需要观察积累尽可能丰富的学术惯用语、常用关联词,以便把不同功能的踩分点以不重复的语言串联起来。此外,考虑到去序号作答的确不醒目,我建议大家将踩分点中的关键词前置突出,如“其主要内容为....”这类的话术要交代清楚。


精心备考名解不只是为了答出满分而已。作为专业底蕴的基础组构方式,足量的名解积淀如能变着花样用出它的价值,便能成为你纵横考场的绝技。

借名解记忆搭建知识框架

名词解释是建构知识框架的重要依托。在绘制脑海中的学科知识框架时,理解背诵名词解释的过程中,就会无形中佐助思维搭建层级分明的“知识树”。举例来说,我们在建构传播学派版块中的批判学派时,会按照“法兰克福学派”“传播政治经济学派”“文化研究学派”等分支将其解构,再通过各流派代表人物及学说将该分支解构。将“树枝”一节节地延伸,最终会触及碎末知识点这一“绿叶”,而“树枝”和“绿叶”会共同整合为宏观的“树木”——知识框架。这一先解构再建构的过程,就可通过背记名解的方式在大脑中完成。

广泛涉猎各类概念,化用名解来答题

如果坚持滚动记忆市面上的名词解释工具书到考前,那么一定会接触到教材之外的前沿热点概念和小众知识点。因为不属于基础知识,这些概念很难在别的复习情境中出现。学长的建议是:专门准备30页厚的薄本子,记录偶尔背到的前所未见的低频复现名词解释,只记录概念名称和核心关键词即可。在碎片时间内快速翻阅,刺激海绵体记忆。答题的偶然间,你会发现自己当下想表达的意思就是前不久积累的某个名解的核心意涵,这样完全可以用后者代替之,增强专业性、表达精简之余,也成为了千篇一律回答中的亮点。


我在背记“新闻游戏”这一概念时,突然想到了斯蒂芬森“传播的游戏观”学说,而前者有时得以叫好叫座,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快乐而传播”在新闻传播领域的展现。因此,每每援引“游戏观”做小标题时,H5新闻游戏就会成为我的论据。此外,例如“冲突新闻学”对“国际传播中的黄祸论、被污名化困境”的意义覆盖、“恐怖谷效应”对“社交机器人、人工智能造成的深度恐惧”的解释,都被我注意到并频频化用到答题中。不管是新闻传播学科的概念,抑或其他学科的名词解释,我都不设限地吸收,只要我参悟其褒贬词性、具体内涵和语境限制,就会伺机应用,提升语言表达的精准性、简洁性和学理性。

同类概念整理归类,随时矩阵式输出

背书时,大家一定会注意到很多外形相似的概念,比如有部分用词重合、相似的一组名词,很多情况下它们的内涵也有重合或部分相关。此时,我们不妨用前面提到的小本本,把存在这种关系的背过的名解积累下来,一并记忆。等到答题时,它们可能能够作为相关概念在同一段中排列出场,比如“平台社会、平台型媒体、平台经济、平台资本主义”;或许,它们也能提炼为论述的几大回答角度,成为小标题。举例说,我们回答“新媒体环境下,新闻业态有何变化”,就可以将“液态社会、加速社会、数字社会、透明社会、平台社会、倦怠社会”等“XX社会”概念枚举而出,对应出“液态新闻业、加速新闻业、数字新闻业(情感新闻业)、透明新闻业(新闻透明性)、平台型媒体和用户反连接”这些新闻全新业态,选择合适者作小标题即可。


当然,那些外形不相似但都描述同一种现象和规律,或是批判同一主体的概念,更适合当作概念组合来矩阵式地输出啦。最典型的莫过于“信息茧房、过滤泡效应、回声室效应”这一幅学术对子。此外,那些观点对立、内涵相反的概念,也适合打包使用(比如童兵老师同陆晔、潘忠党老师关于“新闻专业主义”的论辩中,探讨的党性原则和专业主义之冲突)。总之,只要语境贴切、主体相同,同类概念经过整理归类,完全可以用于集成式作战,展现你的学术想象力和发散性思维,秀塌老师判卷的桌子。

走投无路时迁移编造,填补知识空白

所有人都可能面临遇到陌生的名词解释的尴尬境地,尤其在考场上时,可谓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只能靠自己。靠自己编!造!侃!扯!但并非是胡说八道一通。当你有一定的名解存量后,遇到陌生名解不妨先看看是否和背过的知识点有几个字的重合,如果有,就往重合概念上靠拢,猜测考题意思;如果没有任何重合,那就判断该词汇大概属于哪一版块知识(技术话题?新闻理论?传播理论?实务版块?广告营销?研究方法?),并判断其属于褒贬义词还是中性词。倘若从字面如何都判断不出来词性,就算作中性去写,但要动用辩证法去猜测“优劣势、积极和消极影响”。退一万步讲,如果编造不出任何内容,也可以从背过的名解中找些可能属于同一版块的知识,再从中摘录相对通用的背景句、过渡句、评价句作答。总之,只要你想,再难的题目也能从名解存量中找到能拿分的点,填补知识空白。

以背记名解为契机,

设想相关论述题并口头作答

一般来说,相对基础的简答和论述都是演绎于名词解释。反过来讲“名词解释是浓缩版的简答、论述”,也具有合理性。进入暑假末期,大家背书时可以更多考虑:如果以正在背的这个名解为出题点,能出什么样的简答和论述题。这就是出题人思维,是角色置换学习法的体现。


“臆想”好延伸性的简答、论述题目后,尝试用当下背的内容去口头回答这道题。此时,刚刚背过的小知识点会摇身一变为小标题,你在组织语言的过程中也会综合调度记忆库,搜索相关知识点,串联起来遣词造句的同时也锻炼了答题思维。同时,也在无形中提升了背诵效率,丰富了使用场景,让苦哈哈的备考背书能因成就感的增强而快乐一些。





以上就是学长对名词解释的答法与用法的思考。


其实,缚于篇幅,还有很多的想法没有写出来,诸如名解的背诵技巧这些内容也缺失着,如果大家有需要就下次再更。希望各位能把名词解释重视起来,不要过早地疯狂于论述练习。毕竟,万丈高楼平地起,论述底下是名解。基础夯实了,把名解用出花来,简答和论述会更出彩。


祝大家在学思践悟中愉快生活!


在公众号后台回复“新传热词”,即可领取“新传热词”背诵PDF~


作者 | 鸣一

编审 | 小刺

排版 | 红红



🔵【觅游 · 25级提分班详情&报名通道】
加入觅游25级提分班!20大母题搞定论述大题,考前快速提分不二之选!

🟣【觅游 · 25级答题班详情&报名通道】
加入觅游25级答题班!给自己一次答题能力提升的机会!

🟢【觅游 · 25级实务班详情&报名通道】
加入觅游25级实务班!助你从实务写作小白蜕变为实务写作高手!

🔴【觅游 · 25级全程班详情&报名通道】
加入觅游25级全程班!定制你的专属上岸计划!一起踏实备考,稳稳上岸!






我知道,你“在看”





觅游新传考研
新传考研权威公众号,专注于新闻传播学考研。 深耕新传考研辅导8年,硕博团队500余人,每年辅导学员上万人。 遇见觅游·遇见幸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