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个“新传主义"合集(女娲补天,补一点是一点 | 女娲补天Vol.15

文摘   教育   2024-11-29 17:02   福建  




新传考研,不能不看论文;看论文,就很难不偶遇些神叨叨的、以“主义”为后缀的学术词汇。其中,有高大上者,如“结构主义”“犬儒主义”;也有接地气者,如“技术乐观主义”


身处人文社会科学,我们不免要和这些主义打交道,通过它们来读懂某句话的意涵,以及整篇论文的核心意思。此外,这些主义的身影也活跃在每年的考场真题中,大家见到就十分头疼,所以是时候该捋一捋这些东一片儿、西一块儿的“主义”词汇,把它们一网打尽了。


先来看看去年各大院校真题中考到的“偏难怪主义”


数字资本主义(2023北京邮电大学617,名词解释)

利维斯主义(2023北京邮电大学824,名词解释)

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的区别(2023深圳大学930,简答题)

数据殖民主义(2023四川大学440,名词解释)

简述结构主义符号学的组合和聚合(2023四川大学916,简答题)

对话主义(2023天津师范大学334,名词解释)

简述刘易斯-芒福德的人本主义技术观(2023西安交通大学334,论述题)

结构功能主义的观点(2023西南大学传播学811,简答题)

实证主义,解释主义,批判主义研究方法的异同(2023中山大学625,论述题)

......


这些“偏难怪主义”如果出现在你的考卷上,该如何应对呢?

别担心,今天学长为大家总结了60+新闻传播学中常用到、常考到的各种“主义”(竭尽所能全面搜集),同时附上历年真题链接考法,亦有记忆思路与使用方法,列位可以熟背熟用(建议收藏打印),万一在考场上遇到陌生的主义,可以尝试拿这些主义去解释它、解构它、解决它。


下面,开始。

【ps:本期完整版资料共有近30000字,文末附完整版PDF领取链接哦~】







新闻专业主义

Journalistic Professionalism

新闻专业主义是指媒体和从业人员对新闻事业的态度和职业信念,核心主张是新闻报道的客观性与社会责任。具体来说,新闻专业主义既可理解为一种有关新闻媒介社会功能的信念,一种用以规范新闻工作的职业伦理和自觉服务公众的精神和态度,也可视为一种对新闻业与其他权力和利益团体的关系的意识形态。


其核心理念分为两方面:一是客观性,一是公共性。前者是对媒介行为表现和独立地位的要求,后者是对媒介理念及责任义务的要求。新闻专业主义有利于确保新闻业对于整个社会的稳定、发展有效功能的保障。在当下环境中,由于政府限制、商业因素等原因,新闻专业主义正面临着新一轮的解构和重构。


【真题链接】

名词解释:新闻专业主义(2023北京大学334、2023兰州大学440、2023华南师范大学610、2023浙江传媒学院440、2023北京工商大学440)


简述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和西方新闻专业主义的分歧(简答题,2023西安交通大学440)


简述新闻专业主义的演变及特点(简答题,2023海南大学440)


结合新闻专业主义分析主流媒体的舆论监督(综合分析题,2023长春工业大学440)


简述新闻专业主义的内容包含哪几个方面(简答题,2022四川省社会科学院334)


简述新闻专业主义向社会化转变体现在哪些方面(简答题,2021华南理工大学440)


新闻专业主义中客观和公正原则要求报道中具体的技术是什么?结合熟悉的案例,分析新闻报道客观性的困难性(论述题,2021浙江大学870)


【记忆思路】定义+特点+意义+发展+困境+对策

(定义)新闻专业主义诞生于19世纪末的美国,是带有一定理想主义、独立于于任何权威之外的新闻从业理念,是新闻工作的职业精神、职业原则和专业要求的总和,包括职业理想、职业标准和正当的业务手段,履行媒体的使命。


(特点)新闻专业主义要求媒体独立于政府,其特点表现在四个方面:客观性、真实性、独立性以及自由性。


(意义)新闻专业主义新闻专业主义是一种对理想新闻的追求和信仰,强化了媒体作为第四权力的制衡作用和合理性,坚守新闻专业主义有助于提升媒体的公信力和社会地位。


(发展)吴飞教授提出“新闻专业主义2.0”时代,新闻专业主义将会内化成个体交往的基本规则,每一个个体都是这一规则的立法参与者,也同时是阐释者和监督者。


(困境)新媒体时代,新闻专业主义正面临着新一轮的挑战:信息碎片化导致虚假新闻泛滥;“人人都有麦克风”导致新闻生产受到挑战;新闻泛娱乐化现象频发,专业性内容受到大众质疑。


(对策)新媒体时代,坚守新闻专业主义至关重要,可以通过制定新闻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标准、进行专业培训来提高新闻从业人员的职业修养,维护新闻专业主义。


拓展补充】——客观主义 


客观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党报理论中的一个否定性概念,是指夸大形式客观、忽视内容客观的形式主义体现,是西方现代“超越论”哲学在新闻理论中的表现。现在我国新闻学界使用的“客观主义”概念,与当时的“客观主义”所指完全不同。学术上的“客观主义”是对主张新闻写作要客观、公正、平衡等观点的一种观点归纳。新闻的客观性原则,并不认为报道者持有某种观点就必然报道不客观,它是指这样一种新闻工作的原则记者要超越自身的观点,对所报道的事实给予全面、真实、公正的报道,按照事物的本来面目全面报道新闻事实。




新新闻主义

New Journalism

新新闻主义是指用小说的笔法来写新闻故事的新闻报道形式,融合小说的创造想象力及新闻记者的采访技巧,由记者对现场进行深入观察,重视对话、场景和心理描写,不遗余力地刻画细节,并做详尽分析。强调写作的风格及描述的品质。报道中洋溢着浓郁的小说化气息和主观性色彩,甚至走着由事实转向虚构的道路。发展高峰在20世纪60年代。代表人物有汤姆·沃尔夫、亨特·汤姆逊。


新新闻主义的特点包括:

1、采用一幕幕场景和画面组合的结构来描写事件;

2、通过事件亲历者的所见所想来表现每一幕场景;

3、对人物的对话进行无删节的“实录” ;

4、用众多琐碎的细节来勾画人物。


【真题链接】

名词解释:新新闻主义/新新闻主义报道(2022上海大学874、2021重庆师范大学、2020四川大学334、2019南京大学622)


请评析新新闻主义 (论述题,2021清华大学862 )


【记忆思路】定义+特点+意义+发展与困境

(定义)新新闻主义是一种新闻报道形式,其发展的高峰出现在 20 世纪 60 年代,被认为是 20 世纪实务新闻学最激进的一种报道理论。代表人物有: 诺曼·梅勒,杜鲁门·卡波特、汤姆·沃尔夫等,代表作发表在刊物《纽约》《村声》《滚石》《老爷》等杂志上。 


(特点)在应用写作中,新新闻主义最显著的特点是将文学写作的手法运用于新闻报道,重视对话、场景和心理描写,不遗余力地刻画细节,报道中洋溢着浓郁的小说化气息和主观性色彩,甚至走着由事实转向虚构的道路。


(发展与困境)新新闻主义冲破了传统新闻一成不变的固定模式,其某些理论及方法已渐渐渗透到现代新闻业中。但新新闻主义某些理论与实践是与新闻事业的基本规律相矛盾,且不能广泛的适用于新闻写作的各个方面。




集权 / 维权主义

Authoritarianism

集权主义理论(authoritarianism)是在15世纪中叶欧洲封建专制主义的气候下产生的,主张媒介必须一切以权力的意志为转移,一切为统治者服务,体现了集权主义政治制度理论的观点。

其主要观点包括:
(1)报刊必须对当权者负责,维护国王和专制国家的利益;
(2)报刊必须绝对服从于权力或权威,不得批判占统治地位的道德和政治价值;
(3)政府有权对出版物进行事先检查,这种检查是合法的;
(4)对当权者或当局制度的批判属于犯罪行为,给予严厉的法律制裁。集权主义的媒介制度下,报刊和出版受到了严苛的管制。英国颁布的《星法庭法令》、清政府颁布的《大清报律》等律法中都含有集权主义思想。


【真题链接】

名词解释:新新闻主义/新新闻主义报道(2022上海大学874、2021重庆师范大学、2020四川大学334、2019南京大学622)


请评析新新闻主义 (论述题,2021清华大学862 )


【记忆思路】定义+特点/作用+主要内容+适用范围

(定义)集权主义理论也称为极权主义,是报刊的四种理论之一,由施拉姆等人在《报刊的四种理论》一书中提出,是最古老、最具普遍性的一种新闻传媒制度理论。


(特点/作用)集权主义理论是维护专制统治的理论,是在15世纪中叶欧洲封建专制主义的气候下产生的,体现了集权主义政治制度理论的观点,主张媒介必须一切以权利的意志为转移,一切为统治者服务,反对言论多样化和思想多元化,强化集权主义原则。


(主要内容)其规范理论的主要内容:1.报刊必须对当权者负责,维护国王和专制国家的利益;2.报刊必须绝对服从于权利或权威,不得批判占统治地位的道德和政治价值;3.政府有权对出版物进行事先检查,这种检查是合法的;4.对当权者或当局制度的批判属于犯罪行为,给予严厉的法律制裁。


(适用范围)集权主义理论作为最古老的四种报刊理论之一,只适用于特定历史情境。


 补充——极权主义 


极权主义(totalitarianism),由totality(总计、总和)一词而来。具有集中权力的意涵,指“权力主义”,通常意指:某一个人以独裁的方式垄断政权。一切决策、政治权力、经济政策皆由独裁者所掌控,没有第二人或是政党可以分享其权力。麦奎尔在“媒介六种规范理论”中,使用的是本词。在新传语境下,两者指向的内容基本一致。




自由主义 / 古典自由主义

Liberalism

17、18世纪,欧洲的资产阶级革命使自由主义思想深入人心。自由主义理论力图以理论的形式来阐述、论证资产阶级新闻自由的合理性、必然性,探讨新闻自由和政府、社会、个人的关系。

其主要观点有:
(1)报刊独立自主,不受政府的干涉;
(2)报刊拥有对政府的监督权,是行政、立法、司法以外的国家第四势力或第四种权力;
(3)“意见自由市场”,让人民群众、让各党各派都可以利用报刊充分地、自由地表达各自意见;
(4)对事实的信念。报刊客观地反映现实,让人们对外部世界形成独立的见解。


自由主义理论促进了现代新闻传播事业的发展,但由于阶级的局限性和历史的局限性,自由主义报刊理论从一开始就带有片面性和空想成分。随着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阶段,自由主义理论如今成为维护垄断资本利益及个别传播大国在国际推行文化帝国主义的理论。


【真题链接】

自由主义传播体制(名词解释,2023西南大学811)


自由主义媒介规范理论(名词解释,2021重庆师范大学440)


报刊自由主义(名词解释,2016大连理工大学334)


简述自由主义媒介规范理论基本假设、核心观点和评价(简答题,2023浙江财经大学440)


简述自由主义报刊理论的特点(简答题,2023贵州大学440)


简述自由主义媒介规范理论(简答题,2021四川外国语大学440)


简述自由主义报刊理论的要义和社会责任论的基本观点(简答题,2021浙江大学440)


【记忆思路】背景/定义+主要观点+评价

(背景/定义)自由主义理论是17-18世纪在同极权主义制度及其规范理论的斗争中形成的,其理论基础是英国诗人、政治家弥尔顿于1644年出版的《论出版自由》,其核心反映了资产阶级自由主义的观点,即认为报刊应该是“观点的自由市场”。


(主要观点)其主要观点包括:(1)任何人都拥有出版自由而不必经过政府当局的特别许可;(2)除人身攻击以外,报刊有权批政府和官吏,这种批评是正当合法的;(3)新闻出版不应接受第三方的事先检查,出版内容不受任何强制;(4)在涉及观点、意见、信念的问题上,真理和谬误的传播同样必须得到保证。


(评价)自由主义理论促进了现代新闻传播事业的发展,但由于阶级的局限性和历史的局限性,自由主义报刊理论从一开始就带有片面性和空想成分。早期自由主义理论对打破极权主义专制制度的等级支配观念,确立自由、平等和权利思想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但是自由主义理论保障的并不是全体社会成员的利益,而是私有资本的利益;随着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阶段,自由主义理论成为维护垄断资本利益的理论。




社会责任论

Social Responsibility Theory

社会责任论由美国新闻自由委员会在20世纪40年代提出,该理论的提出源于传播事业发展引起的垄断和传媒内容低俗化引起的社会道德和文化的堕落。社会责任理论是强调大众传播媒介对社会和公众应该承担一定责任和义务的理论,是对原有自由主义理论的修正和革新。

现代社会责任论大体包括了以下几个主要观点:
(1)大众传播具有很强的公共性,因而媒介机构必须对社会和公众承担和履行一定的责任和义务;
(2)媒介的新闻报道和信息传播应该符合真实性、客观性等专业标准;
(3)媒介必须在现存法律和制度的范围内进行自我约束;
(4)受众有权要求媒介从事高品位的传播活动,这种干预是正当的。社会责任论在防止传媒内容的浅薄化、煽情化、刺激化方面有了一些制度化措施,但它只把希望寄托于“媒介自律”,其效果微乎其微。


【真题链接】

社会责任论/社会责任理论/传媒的社会责任理论(名词解释,2023华东师范大学、2023成都大学、2023西南财经大学、2020南京林业大学440)


简述大众传媒的社会责任理论(简答题,2023中国地质大学642)


根据新闻专业原则和社会责任原则,论述遵循中国新闻职业道德的必要性(论述题,2023上海体育学院440)


【记忆思路】背景/定义+主要观点+意义

(背景/定义)社会责任理论是美国新闻自由委员会在 20 世纪 40 年代提出,代表作是 1947 年《一个自由和负责的新闻界》。其核心强调大众传播媒介对社会和公众应该承担一定的责任和义务,是对自由主义理论的一种修正、改良。


(主要观点)社会责任理论强调:①大众传播具有很强的公共性,媒介机构必须对社会和公众承担和履行一定的责任和义务;②媒介的新闻报道和信息传播应该符合真实性、客观性、公正性等专业标准;③媒介必须在现存法律和制度的范围内进行自我约束,不能煽动社会犯罪、不能传播宗教或种族歧视的内容;④受众有权要求媒介从事高品位的传播活动,这种干预是正当的。


(意义)社会责任理论防止传播内容的高度垄断,引发社会矛盾的激化,同时也防止传播内容向浅薄化、煽情化、刺激化发展,引起社会道德和文化的堕落。




文化帝国主义(媒介帝国主义)

Cultural Imperialism

美国学者H.I.席勒是文化帝国主义研究的代表学者,在1976年出版的《传播与文化支配》一书中,他为这个概念做出经典定义:文化帝国主义,就是“在某个社会步入现代世界系统过程中,在外部压力的作用下被迫接受该世界系统中的核心势力的价值,并使社会制度与这个世界系统相适应的过程”。这里的外部压力,主要指的不是军事高压,而是西方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的信息和文化产品单向汹涌而入的状况。

文化帝国主义有三个特点:
1、它是以强大的经济、资本实力为后盾,主要通过市场而进行的扩张过程;

2、它是一种文化价值的扩张,即通过含有文化价值的产品或商品的销售而实现的全球性文化支配;

3、由于信息产品的文化含量最高,这种文化扩张主要是通过信息产品的传播而得到实现的。


不少学者把文化帝国主义也称为“媒介帝国主义”,在探讨媒介帝国主义之际,人们更关注两个极为现实的问题:跨国传播媒介的高度集中和垄断;由这种垄断体制所形成的信息单向流通所产生的文化后果。


【真题链接】

文化帝国主义(名词解释,2023暨南大学707、2019兰州大学440)


文化帝国主义主要观点(2023上海财经大学614、2023中南大学)


文化帝国主义是什么?新时代如何应对文化帝国主义的挑战?(简答题,2023福建师范大学847)


请从新世界传播秩序、国际报道中的新闻价值、信息主权、文化帝国主义等角度分析我国为何要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2022宁波大学440)


简述文化帝国主义的主要内涵和面临的挑战(2021西南大学811)


【记忆思路】背景/定义+主要观点+发展/对策

(背景/定义)文化帝国主义是20世纪60年代反对“美国文化帝国主义”的国际环境下诞生的,实际上隐含着“全球化”的背景。“文化帝国主义”又称“媒介帝国主义”,是指发达国家基于强大的传媒资源优势,在全球范围内推行和普及自身文化,至少在客观上造成同化他国或其他民族的文化、思想、价值观等,同时实现自身的经济利益。


(主要观点)文化帝国主义有两个主要目标∶ 经济上要为其文化商品攫取市场,政治上要通过改造大众意识来建立霸权。


(发展/对策)如今,全球化趋势不可逆转,西方发达国家凭借其技术和资源优势,在一定程度上垄断了国际话语权,更通过互联网向他国进行文化输出。文化帝国主义依旧存在,并呈现出新的形式,各国应有效应对文化帝国主义的挑战,各国应加强对本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同时积极推动本国优秀文化走向世界,实现文化的繁荣昌盛。




霸权主义(数字霸权)

Hegemonism

“文化霸权”是由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三大创始人之一、意大利共产党人安东尼奥·葛兰西在《狱中札记》一书中首次提出,文化霸权理论认为统治阶级在夺取了对经济与政治的绝对控制权后,通过去政治地位将政治权威拓展至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企图将从属阶级控制在其允许的秩序范围内,并对从属阶级的传统文化加以改造从而在意识形态领域取得绝对的领导地位且不允许其他意识形态的存在,从而为政治层面上推翻统治阶级而奠定基础。


葛兰西的文化霸权理论包括以下几部分内容:

(1)市民社会是夺取文化领导权的主战场:存在两个属于上层建筑的阶级,一个是市民社会,一个是国家。国家在政治社会的职能是借助国家机器(如军队、警察等)采用强制手段维护阶级统治;市民社会就是所有文化、精神以及与之相关的全部的意识形态领域,国家要想实现其意识形态功能,首先要在市民社会中取得人民的主动认同。


(2)有机知识分子是夺得文化领导权的主力军:有机知识分子要向人民群众宣传本阶级的意识形态和文化,取得人民自愿的同意,使人们接受领导阶级的意识形态和文化,从而使人民自愿服从和维护领导阶级的统治。


(3)阵地战是夺得文化领导权的主要方式:而“阵地战”可以摧毁国家的内部组织结构,获得被统治阶级自愿的同意,取得文化领导权和政治合法性,这样才能使国家的统治深入人心,获得人民的支持。


【真题链接】

文化霸权理论(名词解释,2022重庆大学440、2022华东师范大学440)


数字霸权(名词解释,2021北京师范大学723)


分析“文化霸权”如何体现在特朗普竞选策略中(材料分析题,2022浙江传媒学院440)


意识形态霸权主义(简答题,2020福建师范大学872、2019苏州大学334)


【记忆思路】背景/定义+主要观点+意义+发展

(背景/定义)文化霸权又译“文化领导权”,由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三大创始人之一、意大利共产党人安东尼奥·葛兰西在《狱中札记》一书中首次提出。“霸权”一般有两种含义,一是靠强制手段行使的政治权力,二是靠纯粹文化手段对社会精神生活的控制。葛兰西主要是在后一种含义上使用这个概念。


(主要观点)葛兰西提出了以争夺文化领导权为核心的文化革命观,霸权主要是由“组织知识分子”的人“组织”起来的。他认为,特权阶级就是在其时代的精神领域和政治领域都掌握了霸权的阶级,它们是靠文化手段来征服其他阶级的。


(意义)霸权理论肯定了媒介在推动社会民主进程中所发挥的积极作用。葛兰西重视主流意识形态对对立意识形态的包容、妥协和让步,认为这是主流意识形态获得长期稳定领导权所必需的。也就是说,非主流意识形态的思想观念也能够被媒体传播宣讲,媒介绝不仅仅是主流意识形态的传声筒和喉舌,它也应该反映和表达不同的声音。


(发展)“霸权”理论为我们理解现实世界中文化从对立走向融合的进程提供了一种视角。文化霸权是夺取政治权力的一个先决条件。工人阶级只有首先把自己的世界观和价值体系传递给其他可以作为自己同盟军的阶级,从而成为社会的思想领袖,才能掌握政治控制权。为了取得文化上的霸权,应当防止在有知识的阶层和普通民众之间出现重大的思想差距。


 补充——数据霸权(主义)


数据霸权是《未来简史》作者以色列历史学家尤瓦尔·赫拉利(Yuval Noah Harari)在其新作《今日简史》中描述的 2050 年世界的模样。数据霸权是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大数据技术强国为汲取高额经济价值对他国实施的霸凌行为,侵犯他国数据主权,其实质是信息霸权。数据霸权是传统霸权在大数据时代的延续,并在巨大经济价值的刺激下,依托高新科技信息跨国公司的发展得以实现。

数据霸权对国家和个人均产生了巨大危害:在国家层面,既整体损害国家数据主权,又威胁国家政治、经济、科技等领域的安全;在个人层面,既侵害个人人权,又侵害个人的隐私权。应当以信息安全战略为基础实施国家数据安全战略,提高大数据技术水平,维护国家数据主权。




民族主义&民粹主义

(网络民族/民粹主义、粉丝民族主义)

Nationalism

民族主义可以被宽泛地定义为这样一种信念——即民族是政治组织的核心原则。因此,它建立在两个核心假定的基础上:人类被自然地划分为不同的民族、民族是一个政治共同体。然而,关于民族主义是一种信仰还是一种意识形态却存在着争议。

民族主义信仰是一种坚信一切民族都有资格获得独立的国家地位的观念,它意味着世界应当由一系列的“民族同家”来构成。当这种信仰被吸收到一些政治意识形态之中时,它就会被改写或被重新解释。但是,如果将民族主义本身当作一种意识形态,它包含的形式多种多样:有政治、文化以及种族的。


 补充——网络民族主义 


“网络民族主义”是近年来伴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而出现的一个新词汇,是指存在于网络这种新兴媒介条件并通过网络反映出来的对网络世界和现实世界具有重大影响力的民族主义情绪和思潮。

网络民族主义是民族主义在网络条件下的新的表现,即网络民族主义的本质归根结底还是属于民族主义范畴,只是因为存在于网络这种新兴媒介,因而在传播方式、传播主体和客体、目标指向、相关影响等表现方式方面具有了新的特点。


民粹主义是俄国革命运动中的小资产阶级派别——“民粹派”的思想观点。产生于19世纪60到70年代,俄国资本主义己开始发展,但小生产仍占优势的时期。这一时期的主要代表人物是拉甫罗夫等。它否认无产阶级是最先进、最革命的阶级,而以及“到民间去”的口号相号召,认为只要发展“村社”,就能过渡到社会主义。

它无视资本主义在俄国发展的必然性,单纯主张发动农民反对沙皇专制制度和地主统治,在当时是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建立马克思主义工人政党的主要障碍。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民间社会和草根群体运用网络表达政治主张成为我国近年民粹主义思潮流行的重要动力。微博、微信平台上时政事件的传播、舆论的聚集过程体现了民众的知情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但这些平台不容易凝聚成理性的社会共识,有时会向极端的方向发酵。


 补充——网络民粹主义 


“网络民粹主义”是民粹主义与网络技术相结合而发生嬗变的结果,是社会矛盾累积而爆发的社会思潮。该词最早在学者陶文昭的论文《互联网上的民粹主义思潮》一文中出现,用以表示网络社会出现的极端维护底层、批判知识分子和权贵阶层的民粹主义思潮,同时以政治学研究的预见性对社会发出警惕信号。

从本质上说,民粹主义是一种极端平民化的思潮或运动,它不相信代言人和代议制,具有反制度、反精英、反权威等特点。互联网上的民粹主义不是民粹主义的进化物,其根本内涵没有发生变化,只是其栖居的空间发生了变化、形式相应发生变化而已。


粉丝民族主义是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刘海龙于2016年提出的一个概念,其内涵是在互联网背景下出现的以90后为主体,将追星和网络游戏的表达方式、行为方式和组织方式引入网络民族主义运动中,从而形成了一种以粉丝崇拜和追逐偶像等形式为主的网络民族主义。

其特点是以社交媒体为组织动员与行动平台,参与主体多为平时远离政治的青少年网民,表达方式带有极强的网络亚文化风格并且积极地参与对国家意义的建构与生产,最终获得特有的身份和社会承认。2016年“帝吧出征Facebook”事件以及2019年帝吧网友和“饭圈”女孩共同在国外社交媒体上为中国香港事件发声是典型的粉丝民族主义事件。


完整版PDF在后台回复“主义合集”即可领取~



最后,需要再絮叨的有两点:


第一,是首先要搞搞清楚什么是“主义”。百度百科中的“主义”,解释为某种特定的思想、宗旨、学说体系或理论;对客观世界、社会生活以及学术问题等所持有的系统的理论和主张。可见,能成为“主义”的,必是一种体系性较强的理论和观点,或是一套成体系的、模式明确的行为方式。


第二,任何主义,本身是一种人为建构的话语。所以,我们见过太多的主义,它们分属于不同的学科,可以相互吸收结合,衍生出新的主义,例如“粉丝民族主义”。我们无法详尽罗列,只是将考研中常见的主义为大家汇总起来。



 参考文献 

1.童兵,陈绚主编;陈绚执行主编. 新闻传播学大辞典. 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2014.06

2.程曼丽,乔丽霞主编. 新闻传播学辞典. 北京:新华出版社,2012.01

作者 | 鸣一

编审 | 小刺

排版 | 红红



🔵【觅游 · 25级提分班详情&报名通道】
加入觅游25级提分班!20大母题搞定论述大题,考前快速提分不二之选!

🟣【觅游 · 25级答题班详情&报名通道】
加入觅游25级答题班!给自己一次答题能力提升的机会!

🟢【觅游 · 25级实务班详情&报名通道】
加入觅游25级实务班!助你从实务写作小白蜕变为实务写作高手!

🔴【觅游 · 25级全程班详情&报名通道】
加入觅游25级全程班!定制你的专属上岸计划!一起踏实备考,稳稳上岸!






我知道,你“在看”





觅游新传考研
新传考研权威公众号,专注于新闻传播学考研。 深耕新传考研辅导8年,硕博团队500余人,每年辅导学员上万人。 遇见觅游·遇见幸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