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暑|不觉暑气渐止,方知新秋将至

文摘   2024-08-22 06:00   天津  

处暑,即为“出暑”,是炎热离开的意思,这时三伏已过或近尾声,初秋炎热将结束。处暑的到来同时也意味着进入干支历申月的下半月。处暑是廿四节气中一个反映气候变化的节气。


从处暑开始,气温逐步走低的趋势进一步明显。元吴澄的著作《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处,止也,暑气至此而止矣。”“处”是终止的意思,表示炎热即将过去,暑气将结束。处暑,七月中。处,止也。暑气至此而止矣。


中国古代一些文学作品将处暑分为三候:

一候|鹰乃祭鸟

此节气中老鹰开始大量捕猎鸟类;


二候|天地始肃

天地间万物开始凋零;


三候|禾乃登

“禾乃登”的“禾”指的是黍、稷、稻、粱类农作物的总称,“登”即成熟的意思,如“五谷丰登”。


● 吃鸭子 ●

“七月半鸭,八月半芋”,古人认为农历七月中旬的鸭子最为肥美营养。

处暑这天,老北京人都会去买处暑百合鸭,而江苏地区,做好鸭子菜要端一碗送给邻居,正所谓“处暑送鸭,无病各家”。


● 放河灯 ●

河灯,一般是在底座上放灯盏或蜡烛。处暑前后民间会有庆赞中元的活动,俗称“作七月半”或“中元节”,在水中放河灯,任其漂流,悼念逝者,祈保平安。 


● 开渔节 ●

处暑以后是渔业收获的时期,中国沿海地区常会在此节气举行多种形式的活动,欢送渔民出海,期盼渔业丰收。自1998年浙江省象山举办了第一届中国开渔节后,每年都会举办一次。开渔节不仅有庄严肃穆的祭海仪式,还开展各种文化、旅游、经贸活动,吸引了无数海内外客商、游客前往。使他们不仅领略到当地热烈的渔文化,也品尝了鲜美的海产品。 


●祭祖迎秋 ●

处暑前后民间会有庆祝“七月半”的民俗活动,俗称作“七月半”或“中元节”。


七月半是民间初秋庆贺丰收、酬谢大地的节日,有若干农作物成熟,民间按例要祀祖,用新稻米等祭供,向祖先报告秋成。

处暑,是反映气温变化的一个节气。 处暑前后,冷空气南下次数开始增多,气温下降逐渐明显。 南方地区,往往在处暑尾声再次遭遇高温天,这就是名副其实的“秋老虎”。


处暑时节,白天气温虽然仍会很高,但早晚温度低,温差较大,人们应预防感冒。


处暑后,人体出汗明显减少,水盐代谢功能逐渐恢复平衡,进入生理休整阶段,机体于是出现疲惫感,产生“秋乏”。 化解“秋乏”, 要保证充足睡眠,早睡早起,避免熬夜; 饮食清淡,宜多吃西红柿、茄子、马铃薯、葡萄和梨等食物。 

《处暑》

宋·吕本中

平时遇处暑,庭户有馀凉。

乙纪走南国,炎天非故乡。

寥寥秋尚远,杳杳夜光长。

尚可留连否,年丰粳稻香。


《秋凉闲卧》

唐·白居易

残暑昼犹长,早凉秋尚嫩。

露荷散清香,风竹含疏韵。

幽闲竟日卧,衰病无人问。

薄暮宅门前,槐花深一寸。


《早秋曲江感怀》

唐·白居易

离离暑云散,袅袅凉风起。

池上秋又来,荷花半成子。

朱颜易销歇,白日无穷已。

人寿不如山,年光急于水。

青芜与红蓼,岁岁秋相似。

去岁此悲秋,今秋复来此。


《处暑后风雨》

宋·仇远

疾风驱急雨,残暑扫除空。

因识炎凉态,都来顷刻中。

纸窗嫌有隙,纨扇笑无功。

儿读秋声赋,令人忆醉翁。


《元宫词》

明·朱有燉

白酒新篘进玉壶,水亭深处暑全无。
君王笑向奇妃问,何似西凉打剌苏。

《闲适》

宋·陆游

四时俱可喜,最好新秋时,

柴门傍野水,邻叟闲相期。

编辑:王晓美

审核:刘晓桐


扫描上方二维码

关注秦天微信公众号和抖音号


天津秦天律师事务所(总所)

电话:022-84875758

地址:天津市东丽区丰年街丰安路15号律师楼

天津秦天(宁河)律师事务所

电话:022-85282899

地址:天津市宁河区芦台镇新华道6号农委底商

天津秦天律师事务所
提供民事代理、刑事辩护、法律顾问、法律咨询等诉讼及非诉法律服务。
 推荐账号,扫码关注
推荐账号二维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