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丨人间忽而秋风至,又是一年立秋时

文摘   2024-08-07 06:01   天津  


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3个节气,更是秋天的第一个节气,标志着孟秋时节的正式开始:“秋”就是指暑去凉来。立秋时,北斗指向西南。从这一天起秋天开始,秋高气爽,月明风清。



01.

立秋简介

立秋


立秋,是“四立”之一,表示秋季的开始,禾谷开始成熟,收获的季节到了。”《说文解字》:“秋,禾谷熟也。”整个自然界的变化是循序渐进的过程,立秋是阳气渐收、阴气渐长,由阳盛逐渐转变为阴盛的转折。如《管子》所说:“秋者阴气始下,故万物收。

立秋标志着孟秋时节正式开始,它是仅次于大暑、小暑的第三热节气,立秋之后天气还是很热,中医将立秋至秋分前这时段称之为“长夏”。立秋后,在自然界中,阴阳之气开始转变,万物随阳气下沉从而开始从繁茂生长趋向成熟。


02.

立秋三候

立秋


中国古代一些文学作品将立秋分为三候:

一候:凉风至

立秋过后,刮风时人们会感觉到凉爽,此时的风已不同于夏天中的热风。

二候:白露生

接着,大地上早晨会有雾气产生。

三候:寒蝉鸣

秋天感阴而鸣的寒蝉也开始鸣叫。


然而事实上,中国多数地方立秋至处暑这时段还是闷热的“三伏天”,在这“三伏天”时段并无“凉风至”、“白露生”、“寒蝉鸣”等现象。

据二十四节气排序,立秋后还有处暑节气,“处暑”是出暑的意思,立秋期间尚未出暑。所谓”热在三伏“,三伏天涉及小暑、大暑、立秋、处暑四个节气,这几个节气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时期。


03.

立秋习俗

立秋


立秋与立春、立夏、立冬并称“四立”,也是古时“四时八节”之一。立秋时,民间有祭祀土地神,庆祝丰收的习俗。

此外民间还有在“立秋”这天“贴秋膘”、“咬秋”、“啃秋”等习俗。

01:祭祀土地神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民间有祭祀土地神,庆祝丰收的习俗。

02:啃秋瓜 

在南方有“立秋啃秋瓜”的习俗,在入秋的这一天多吃西瓜,以防秋燥,久之形成习俗。

民国时期出版的《首都志》记载:“立秋前一日,食西瓜,谓之啃秋。”也有迎接秋天到来之意。

03:贴秋膘 

民间流行在立秋这天以悬秤称人,将体重与立夏时对比来检验肥瘦,体重减轻叫“苦夏”。

那时人们对健康的评判,往往只以胖瘦做标准。瘦了当然需要“补”,补的办法就是“贴秋膘”。

04:晒秋 

晒秋是一种典型的农俗现象,具有极强的地域特色。

在湖南、广西、安徽、江西等生活在山区的村民,由于地势复杂,村庄平地极少,只好利用房前屋后及自家窗台屋顶架晒、挂晒农作物,久而久之就演变成一种传统农俗现象。


04.

起居养生

立秋


在秋季养生中,《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指出:“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此乃古人对四时调摄之宗旨,告诫人们,顺应四时养生要知道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自然规律。

立秋是阳气渐收、阴气渐长的转折,是万物成熟收获的季节,也是人体阴阳代谢出现阳消阴长的过渡时期。因此秋季养生,凡精神情志、饮食起居、运动锻炼、皆以养收为原则。根据中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可根据需要适当进补。


05.

立秋诗词

立秋


《立秋日登乐游园》

唐代:白居易
独行独语曲江头,回马迟迟上乐游。

萧飒凉风与衰鬓,谁教计会一时秋?


《立秋日曲江忆元九》

唐代:白居易
下马柳阴下,独上堤上行。

故人千万里,新蝉三两声。

城中曲江水,江上江陵城。

两地新秋思,应同此日情。


《立秋》

宋代:刘翰
乳鸦啼散玉屏空,一枕新凉一扇风。

睡起秋声无觅处,满阶梧叶月明中。


《立秋后》

宋代:苏辙
伏中苦热焦皮骨,秋后清风渥肺肝。

天地不仁谁念尔,身心无著偶能安。

诗书久为消磨日,毛褐还须准拟寒。

谩许百年知到否,相从一日且盘桓。


《嘉定巳巳立秋得膈上疾近寒露乃小愈》

宋代:陆游
客疾无根莫浪忧,今朝扫尽不容留。

饭囊酒瓮非吾事,只贮千岩万壑秋。


《立秋后一日雨天欲暮小立问月亭》

宋代:杨万里
雨后林中别样凉,意行幽径不知长。

风蝉幸自无星事,强为闲人报夕阳。


编辑:王晓美

审核:刘晓桐


扫描上方二维码

关注秦天微信公众号和抖音号


天津秦天律师事务所(总所)

电话:022-84875758

地址:天津市东丽区丰年街丰安路15号律师楼

天津秦天(宁河)律师事务所

电话:022-85282899

地址:天津市宁河区芦台镇新华道6号农委底商

天津秦天律师事务所
提供民事代理、刑事辩护、法律顾问、法律咨询等诉讼及非诉法律服务。
 推荐账号,扫码关注
推荐账号二维码
 最新文章